资源简介 第四课 遵守社会规则第 2 框 遵守规则树立规则意识,掌握遵守规则的方法。(责任意识)践行社会规则,营造遵规守纪、崇德守法的良好氛围。(法治观念)教学重点:如何遵守规则。教学难点:如何遵守规则。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某男子深夜“飙车炸街”严重扰乱社会治安被行政拘留思考:该事件带给我们怎样的警示?提示: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教师归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遵守规则呢?当遇到规则被破坏的情况,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遵守规则》这一课,共同探讨这些重要的问题。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如何遵守规则活动一:展示案例我的爸爸在工厂上班,他总是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按岗位要求完成任务。今年,我们小区召开了业主大会,商讨并制定了《文明停车公约》,所有业主都很自觉地遵守。今天看演出的氛围很好,演出时大家都很安静,演出结束后我们都向表演者鼓掌致意,退场也很有秩序。思考讨论:结合他们的对话,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规则。学生回答:我们需要增强规则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要各司其职,遵守相应的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维系良好的社会秩序。教师归纳:遵守规则,需要增强规则意识。“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我们对规则要心怀敬畏,知方圆、守规矩。只有不断增强规则意识,提高按规则办事的自觉性,才能推动社会向着有序、文明的方向发展。活动二:阅读教材 P30 的“探究与分享”——面对红灯的选择1.晚上,在无摄像头的无人路口,你会闯红灯吗?2.如果路口安装了监控,你还会闯红灯吗?学生回答:不会/会。教师归纳:他律就是监督、提醒、惩戒等外在约束;自律就是严于律己,通过自省和慎独,不断发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同学面对无摄像头的无人路口仍然能遵守交通规则,说明他做到了自我约束——自律,为了防止有人不遵守规则,我们还需要外在约束——他律。教师讲述:遵守规则,需要他律与自律。自律和他律相互补充,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更好地遵守社会规则。活动三:图片展示(乱扔垃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插队、抢座位、随地吐痰……)想一想:面对以上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归纳:遵守规则,需要坚定地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将规则作为自己的行动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要用恰当的方法,提醒、劝导、帮助他人遵守规则,营造遵规守纪、崇德守法的良好氛围。读一读:教师根据教材 P32 的“方法与技能”,引导学生阅读“劝导的技巧”活动四:思考讨论1.生活中的规则是不是一成不变的?2.你知道哪些被改进的规则?3.说说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进。提示: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让规则更好地适应当下国情,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说一说:哪些情况下会对规则进行改进呢?规则的改进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教师归纳:遵守规则,还需要积极完善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需要调整和改进。我们要关心和参与规则的改进、完善,积极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我们应该自觉遵守规则,维护和完善规则,与规则同行,创建美好生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本课知识点形成了自己的认识,明白了遵守规则的意义所在,懂得在生活中应如何遵守规则,对规则怀有敬畏之心,在活动探究中养成独立思考、生成疑问、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社会规则的改进与维护,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涉及较少,老师需要补充相关案例帮助学生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