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第 2 框 诚实守信深刻理解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认同国家对诚信建设的重视与倡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政治认同)将诚信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准则,自觉遵守诚信原则,知晓失信行为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在法律框架内践行诚信。(法治观念)以诚信为基石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健全人格)主动承担起传播诚信文化、维护社会诚信环境的责任,积极参与诚信社会建设。(责任意识)教学重点:全面理解诚信的内涵与重要性,掌握践行诚信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教学难点:面对诚信两难问题时,能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养成诚信行为习惯。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诚信宣传片《信守承诺,待人真诚,共建美丽中国!》思考:这则视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教师归纳:共建和谐文明社会离不开诚实守信,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诚实守信》,探讨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诚信的内涵和作用活动一:创设“诚信考场”期末考试期间,学校决定设立 “诚信考场”,组织学生自愿报名,报名的学生提前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在考场中,老师只负责强调考试纪律、分发和回收试卷等事宜,考试开始后即离开考场,学生在考场内答题全凭自觉自律。说一说:你会报名参加“诚信考场”的考试吗?为什么?提示:会,因为诚信对我们十分重要。教师归纳: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信守承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道德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活动二:观看视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篇》想一想:视频中的立人之本、齐家之道、交友之基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这说明了什么?教师归纳:人以诚信立身。诚信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是一种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体现我们的内在修养与道德品质。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平台。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活动三:阅读教材 P39 的“阅读感悟”思考讨论:诚信与社会文明、国家兴旺有什么关系?教师归纳:诚信促进社会文明。社会成员之间只有以诚相待、以信为本,才能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活动四:播放视频《深圳第二届十大“金口碑”企业获评代表发言》教师讲述:诚信既是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又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是诚信的受益者,也应该成为诚信的践行者。我们要恪守诚信这一准则,努力做一个诚信的人。目标导学二:践行诚信活动五:1.课件展示教材 P40 的“探究与分享”读一读: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观点?教师归纳:真诚待人,积极履行承诺。我们要增强诚信意识,真心实意地与他人交往,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要轻易许诺一些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作出承诺后,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如果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未能兑现承诺,应该不逃避、不推脱,坦诚与他人沟通,争取他人的谅解。同时,要讲究策略,注重方式方法。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信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道德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为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着想,又恪守诚信的要求,做一个有智慧的诚实守者。2.阅读教材 P41 的“探究与分享”。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守护好自己的信用记录。教师归纳:当今社会,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收益,失信者处处受限。我们要身体力行弘扬诚信文化,珍惜个人信用,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推动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良好风尚。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诚信的内涵、作用以及践行诚信的要求,如真诚待人、履行诺言、面对两难问题的处理原则、遵纪守法和珍惜诚信记录等。本课通过真实情境创设,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诚信价值的共鸣,学生在“是否参加诚信考场”的思辨中,能自发论证“诚信是立身之本”的合理性,说明情境化教学成功搭建了道德认知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后续可增加“校园诚信缺失案例”讨论环节,引导学生从旁观者视角深化规则意识。本课教学设计巧妙融合“理论认知”与“实践转化”双主线,学生能在情境模拟中灵活运用“诚信智慧”,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知易行难”的现象。针对“诚信与利益冲突”“隐私与诚信矛盾”等争议点设计的情境模拟环节,暴露出学生认知盲区,在后续教学中需加强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