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友善待人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友善待人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 3 框 友善待人
了解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理解友善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价值,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意识。(政治认同)
培养友善待人、宽容他人、换位思考、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将友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道德修养)
明确宽容是有原则的,在涉及道德底线与法律等原则问题上要坚守立场,强化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法治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友善待人的内涵、意义,掌握友善待人的具体做法;明确友善待人是有原则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困难,做到言行一致,持续践行友善行为;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宽容的“度”,恰当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和差异。
一、导入新课
观看公益广告《友善是最温暖的语言》,谈谈你的感想。
教师归纳:友善待人,就像是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无形的桥梁,它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让社会这个大家庭变得更加和谐美好。那究竟什么是友善待人?我们又该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友善待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友善待人》,探寻其中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理解友善待人
活动一:阅读教材 P42“生活观察”
情境一:小薇参加求职面试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排在她后面的求职者家在外地,来时已买好回程的火车票,可面试排序靠后。回程时间将近,这位求职者非常着急。见此情形,小薇主动提出互换位置。
情境二:小宇步行经过停车场出口时,一辆小汽车正要驶出停车场,他下意识地停住脚步。小汽车驾驶员见状连忙减速,并隔着车窗挥手示意,让小宇先行。
思考: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因为友善温暖了彼此。结合情境,谈谈你对友善的理解。
教师归纳:友善,就是待人热情友好,与人为善。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生活中,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彼此尊重、包容多样,能够传递温情与爱心,加深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营造互信互助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目标导学二:学会友善待人
活动二:阅读教材 P43“探究与分享”
同学们对如何友善待人有着不同的观点。
同学一:友善与讲原则容易冲突,讲原则就难以做到友善。
同学二:做到友善待人,就要心怀善意,学会包容。
同学三:友善意味事事都要忍让。
读一读:1.你如何看待这些观点?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友善。
教师归纳:友善待人要做到宽容他人。我们要学会体谅和包容他人,不苛求他人,做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不因存在差异或矛盾就回避交往、拒绝合作。当然,宽容是有原则的,在涉及道德底线与法律等原则问题上,我们应不让步、不迁就。
活动三:情境演绎(找几位同学上台演绎)
情境一:小明看到同学小红因没有带雨伞在教室门口发愁,主动邀请小红和自己共用一把伞。
情境二:小强不喜欢吃胡萝卜,吃饭时把胡萝卜偷偷扔到同桌小美的碗里。
问题:请你评价以上情境中两位同学的做法。
教师归纳:友善待人要做到换位思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善解人意,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
活动四:阅读教材 P44 的“阅读感悟”
说一说:阅读完材料你有什么感悟?
教师归纳:友善待人要助人为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要用爱心温暖需要帮助的人,尽己所能搭把手、出份力。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在道义上予以支持,在物质上予以帮助,在精神上予以关怀,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活动四:开展“友善行动我承诺”活动
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张彩色卡片,让学生写下自己未来一周内计划实施的友善行为,如帮助同学解答难题、向家人表达感谢等。写完后,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承诺,然后将卡片张贴在教室的“友善角”,互相监督践行。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友善待人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中如何践行友善待人,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友善的人。
本次教学围绕“友善待人”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达成了大部分教学目标。在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参与度高,能积极思考并分享观点。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宽容原则性问题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友善行动我承诺”活动虽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但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部分学生分享较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注重对难点内容的分层引导,优化课堂时间安排,增加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友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