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

资源简介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程标准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 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素养目标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概况,能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义和团运动;知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 原因、经过、结果等相关史事。(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掌握《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理解《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 通过义和团和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事,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掌握《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理解《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教学难点 通过义和团和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事,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义和团的旗帜图片。
教师过渡:19世纪晚期,西方列强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设计意图:利用真实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背后的历史,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二、新课讲授
(一)义和团运动
教师活动: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完成表格中有关义和团的相关信息。
材料: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摘编自《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学生活动:
时间 19 世纪末
原因 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②外国传教士活 动的猖獗。③华北地区干旱严重
斗争方式 捣毁教堂、拆毁铁轨、砍断电线等
目的 反对帝国主义, 拥护清王朝
性质 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 “扶清灭洋”
  教师活动:谈谈你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
学生活动:
口号 进步性 局限性
“扶清” 有利于争取清军官兵 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 不清, 对它抱有幻想
“灭洋” 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 民的反帝斗争意志 对洋人以及轮船、铁路 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 目排外的落后性
 教师总结:“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了义利团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但其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
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梳理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信息。(从原因、时间、侵略者、结果等出发)
学生活动:
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根本原因)
时间 1900年
侵略者 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
侵略头目 西摩尔;瓦德西
结果 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实施暴行
2.抗击八国联军
教师过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兵进行了哪些英勇抵抗?
学生活动: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围攻教堂和外国使馆,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争夺战,炮轰紫竹林租界。
教师活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逃往西安,就在西逃的途中,她下令“剿杀”义和团。这又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讨好帝国主义,以求得帝国主义列强对自己的“宽恕”。
教师总结: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教师活动:1901年(辛丑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西、荷、比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阅读课本,归纳《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学生活动:
条约内容 危害
政治 ①惩:惩办“首祸诸臣”, 在华北等地区停止科举 考试 5 年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 廷”,成为列强统治中 国的工具
经济 ②赔:赔款白银 4.5 亿两, 本息共计 9.8 亿两,以海 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加重人民负担, 便于列 强控制中国经济
军事 ③拆:拆毁大沽炮台,允许 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 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丧失军事自主权,处于 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外交 ④ 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 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 国”,成为列强侵华的 大本营
⑤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 部,班列六部之前 便于列强侵略中国;同 时是中国外交体制的 近代化
【小组合作】教师活动:回顾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比《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学生活动: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签订 国家 中、英 中、日 中与英、美、法、德、 俄、日、奥匈、意、西、 荷、比 11 国
赔款 2100 万银元 2 亿两白银 4.5 亿两白银, 本息 共计 9.8 亿两
土地 割香港岛 割辽东半岛、 台湾全岛及所 有附属各岛 屿、澎湖列岛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 派兵驻守
其他 五口通商 开埠;设厂 严禁人民参加各种 形式的反帝活动;拆 毁大沽炮台,允许外 国军队驻扎在从北 京到山海关的铁路 沿线要地
影响 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半殖 民地半封建 化程度大大 加深了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深渊
三、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的签订。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农民阶级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即义和团运动。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极大恐慌,列强随后发动了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的凶恶本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和部分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义和团运动最终还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课讲述的是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史,要突出“抗击”二字,以展现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侵略时的不屈精神。启发式诱导教学,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抗争历程,辩证地认识“扶清灭洋”的局限性和进步性。同时,要清楚《辛丑条约》的影响,以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以凸显历史的先后关联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