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让家更美好》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让家更美好》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 让家更美好 年级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
主备教师设计思路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理解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道德修养: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尊重师长。 责任意识:自觉分担家庭责任,具有较强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知道如何建设美好家庭。 教学难点:明白解决家庭矛盾的做法。
教学方法:自学研究、合作探讨、案例分析
课前自学
自学与反馈: 阅读课本P30—P31的内容,完成学习之友“新知初探”P24,1.2.3填空题。(4分钟) 思考: 1.建设美好家庭的做法 ? 2.孝亲敬老的原因? 3.如何正确对待和家人的碰撞? 自学质疑: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学成果,交流自学问题。
课上研学
一、自学反馈 ①建设美好家庭,需要用心体味 。 ②建设美好家庭,需要 、 。 ③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 。 ④建设美好的家庭,是家庭成员的 。 二、聚焦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和家人的碰撞? 三、研究分享 合作探究一: 【观影感悟】体味亲情之爱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一段视频《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观看结束后提问学生:你从中体味到了哪些美好情感? 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举手发言、交流分享 答案与解析:从视频中我体味到了不同家庭的亲情之爱,有的热情外放,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 【教师总结】在学生交流基础上,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1.如何建设美好家庭:P30-32 ①建设美好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只要我们用心体悟就会发现,家人间的爱蕴含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探究与分享】爱的“碰撞” 【教师活动】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P31“探究与分享”,了解小强和妈妈的“碰撞”,提问学生:如果你和家人有类似的“碰撞”,你会怎么做?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交流分享 答案与解析:我会以彼此尊重为前提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会换位思考,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或者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教师总结】在学生交流基础上,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②建设美好家庭,需要相互关爱、彼此尊重。 a.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在接受关爱的同时,也要学会回报爱。对父母长辈,我们要孝顺敬重;对兄弟姐妹,我们要相携相助。 b.(★解决家庭矛盾的做法)家庭成员要以彼此尊重为前提进行沟通和交流。在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有时难以避免。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有事多商量,主动化解矛盾,增进情感。 【相关链接】孝亲敬老+【新闻链接】人间重晚晴,总书记的“爱与敬”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31“相关链接”中关于孝亲敬老的传统文化要求和现代法律规定,明白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新闻材料,并播放配套视频: 总书记的尊老敬老情怀:“天下之本在家”,尊敬老人、孝敬父母,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深植根在习近平心中。“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一直是总书记心中的牵挂。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他一直身体力行,为全社会作出了“孝亲敬老”的表率。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作为中学生你能在哪些方面做到孝亲敬老?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交流分享 答案与解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让父母担心,按时回家;努力学习,考好成绩;陪父母聊天;多关心父母;尊重父母,不和父母顶嘴;遇到矛盾,耐心与父母沟通;用行动或语言表达感恩之心…… 【探究与分享】中华文化中的“家规”“家训” 【概念理解】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P32“探究与分享”中关于“家规”“家训”的概念,了解“家规”“家训”“家风”的概念和区别。 家规是指一个家庭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传承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规、家训是它的承载形式。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中华文化中有代表性的“家规”“家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④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陈毅《示儿女》 ⑤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 【教师提问】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它们体现了哪些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举手发言、交流分享 答案与解析: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诫子书》,是诸葛亮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写给他垂髫时期的儿子诸葛瞻之书。意思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出自司马光《训俭示康》,意思是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训俭示康》是司马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古今典型事例教育儿子及后代继承发扬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 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清·朱柏庐《朱子家训》,意思是一点点衣服与粮食都来得很不容易,应当时常想到物力的艰难而加以珍惜。《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④“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出自陈毅元帅在1961年写给儿女的诗《示儿女》。意思是个人的理想和追求应当超越个人利益, 而是为了更广泛的社会目标和世界的发展;个人应该以服务大众为荣, 将个人私利视为可耻的行为。 ⑤“首孝悌,次谨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意思是:首要的就是孝顺、尊敬父母长辈,团结、关爱兄弟姐妹,其次就是谨慎规范言行举止,严格做到诚实守信。《弟子规》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与“信”文化的重要地位。 【教师总结】中华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很多“家规”“家训”都值得我们学习并传承: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我们要传承并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③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家庭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我们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榜样链接】王亚平一家,最美家庭!+ 《我们仨》:一个家庭最好的模样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新闻材料,并播放配套视频: 王亚平一家获得“最美家庭”:2023年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全国妇联揭晓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其中有王亚平一家。王亚平,是我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也是首位太空教师,她两度飞天,三次太空开讲,在轨长达198天,是我国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追梦路上,王亚平离不开家人的支持! 王亚平家庭被评为“2023最美家庭” 【教师提问】王亚平家庭的故事,对我们建设美好家庭有哪些启发? 【学生活动】观看材料、举手发言、交流分享 答案与解析:王亚平丈夫为全力支持妻子的航天梦,当起了“良父贤夫”,当妻子遇到压力和困惑时,也会及时陪伴疏导;女儿格外懂事,虽然每次与妈妈的相聚都十分短暂却从不抱怨,还经常画画送给妈妈,缓解妈妈的心理压力...她的家人们,都为此一起努力着、守望着!美好家庭需要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和付出!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④建设美好的家庭,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a.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家庭成员共同分担、相互协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b.我们要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家庭建设作出贡献。 【补充举例】教师出示材料内容,并播放配套视频: 一个家庭最好的模样,懂得情趣,充满乐趣,不失志趣: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写道:“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有时候,我最大,阿瑗和爸爸是哥们,是我的两个顽童,而爸爸只配做女儿的弟弟。有时候,爸爸最大,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 周国平谈《我们仨》 【教师总结】杨绛先生一个人常思念“我们仨”,“我们仨”就是她心中最温暖的家。“我们仨”的时光告诉我们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全体家庭成员共同创建。 四、深度构建 1.【2024天津中考】早晨起晚了,我来不及吃早饭,妈妈没完没了地唠叨,听起来有点儿烦,但心里是暖的,因为( ) A.家长的权威与经验不容挑战 B.唠叨中蕴含着亲情之爱 C.家庭成员的交流方式在变化 D.子女要完全听父母的话 2.【2024贵州中考】“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一位母亲的难言和无奈。步入青春期后,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碰撞增多了。对此我们应该( ) A.保持距离,对父母敬而远之 B.完全顺从父母的安排 C.经常与父母顶嘴,表示抗议 D.学会主动与父母沟通
课后拓学
巩固知识 1.如何建设美好家庭? 2.如何正确对待和家人的碰撞? 拓展提升 制作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学会相互关爱 需要相互关爱、彼此尊重 让家更美好→ 如何建设美好家庭 以彼此尊重为前提进行沟通交流化解家庭矛盾 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