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小圣施威降大圣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21.小圣施威降大圣
1.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情节。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
3.探究孙悟空和二郎神的人物形象。
4.感受古典文学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对经典文学的喜爱之情。
作者简介
吴承恩
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射阳山人。祖籍涟水(今江苏省涟水县),后徙居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 中国明代作家、官员。著有章回体长篇小说《西游记》。

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被列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西游记》在出版发行后被译为英、俄、日、法、德、意等十几种文字,为世界所称颂。

课文背景
课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 ,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前五回故事梗概:花果山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觅得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数年后,石猴拜菩提老祖为师,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又向龙王讨得金箍棒,后大闹天宫。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悟空,悟空两度打败众天神。于是,观音推荐小圣二郎神擒拿孙悟空......
研读,品味语言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梳理情节
比读,分析人物
联读,探究写法
目录
任务一
初读整体感知

初读,整体感知
2.课文标题中的“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谁?
“小圣”即二郎神杨戬;
“大圣”即孙悟空。
1.课文标题“小圣施威降大圣”有什么作用?
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初读,整体感知
3.默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①):由于群猴惊散,遭二郎真君和梅山六兄弟团围的孙悟空无心恋战,迅速逃离战场。
第二部分(②③):二郎真君与大圣斗法变化,各显神通,引得孙悟空玩性大发,结果激斗变游戏。
第三部分(④⑤):大圣逃至灌江口变作二郎神的样子,与赶来的二郎真君及梅山兄弟再次激战。
任务二
梳理情节

再读,梳理情节
二郎神:
麻雀
1.小圣是如何降服大圣的?在降服的过程中小圣都施了哪些威?大圣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饿鹰
孙悟空:
地点:
天空
大鹚老
天空
大海鹤

水里
鱼鹰
水蛇
水里
灰鹤
花鸨
蓼汀之上
原形
土地庙
地面
原形
二郎神
灌江口
原形

再读,梳理情节
2.斗法地点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①体现了孙悟空的“猴性”,虽心系花果山,但玩心很重。
②表明大圣实力不在二郎神之下,不像战斗,更像玩闹。
③反映孙悟空的机智灵敏,深谙“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之理。

再读,梳理情节
3.在斗法的过程中,孙悟空的称呼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为什么要写孙悟空称呼的变化?
二郎神:猢狲→那猴→畜生→猴王→齐天大圣
梅山六兄弟:泼猴→猴精→大圣
称呼的变化体现了他们对孙悟空的态度由轻视到欣赏、佩服的转变。
任务三
品味语言

研读,品味语言
“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
课文中描述的打斗经过,紧张中透着诙谐,使用的语言给人妙趣横生之感,请选择喜欢的额语言细心品味。
1、“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研读,品味语言
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用六兄弟的慌慌张张来反衬孙大圣的沉着、镇定。
2、“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这句话写“六兄弟”的“慌慌张张”对刻画孙大圣有什么作用?

研读,品味语言
运用“收”“撇”“卸”“变”“抖”“扑打”等一系列动词,表现了二郎神的反应敏捷、从容淡定。
3、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

研读,品味语言
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孙悟空眼神的犀利。
4、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

研读,品味语言
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孙悟空眼神的犀利。
5、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

研读,品味语言
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二郎神对大圣的轻蔑与嘲笑,体现了二郎神善于观察、细心机警的特点。
6.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

研读,品味语言
这几句话语言幽默诙谐,既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又刻画出了一个机敏可爱的大圣形象。
7.“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这几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刻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圣形象?

研读,品味语言
语言描写,表现孙悟空的活泼顽皮。
8.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

研读,品味语言
写出此番打斗的惊险,表现了二郎神气急败坏、恼羞成怒的心理。
9.这真君即举三尖两刃神锋,劈脸就砍。
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 性格特点。
任务四
分析形象

比读,分析形象
文中孙悟空变成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神为什么没有继续变幻,而是现了原形?
因为花鸨乃鸟中至贱至淫之物,不拘鸾、凤、鹰、鸦都与交群,二郎神觉得孙悟空变得低贱,不愿意去拢傍,二郎神是非常清高自持的,即使变化,也要高雅的。当然,孙悟空只想着如何取胜,不在乎自身形象,因为出身草根。由此可见二人性格有很大差异。

比读,分析形象
孙悟空和二郎神是这篇文章里的两个主要形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们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你更喜欢哪一个?
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神通过大、本领高强、活泼顽皮、自由不羁、敢于反抗。

比读,分析形象
孙悟空和二郎神是这篇文章里的两个主要形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们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你更喜欢哪一个?
我喜欢二郎神,因为他法术高明、机敏细心、随机应变、自视清高、矜持而不肯纡尊降贵。
任务五
探究写法
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在别的作品中,你有没有看过类似的写法?
孙悟空每一次变化紧张中透着诙谐,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果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就会使得文章平铺直叙,味同嚼蜡,无法吸引读者,也不能体现情节曲折离奇的特点。

联读,探究写法
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在别的作品中,你有没有看过类似的写法?
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作者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的写法与本文相似。作者没有写鲁提辖一拳打死镇关西,而是详细描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

联读,探究写法
课后作业
1.搜集《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2.阅读《西游记》中的其他章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