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4 乘加 乘减教学目标 1.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21页例3和“做一做”。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回顾旧知引入新课(7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1~5的乘法口诀及乘法的意义。(1)口算,并写出每道算式对应的口诀。2×4= 4×5= 5×3=(2)把可以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3+3+3+3 2+2+2+2+2 5+5+5+4(3)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游乐场里,小朋友们正玩得兴高采烈,看,他们正在朝我们招手呢!让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乘加、乘减。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 1.课件出示例3及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提取有用信息。小朋友们玩木马转盘,一共有4个木马转盘,其中3个木马转盘都坐满了3人,有一个木马转盘上坐了2人,求一共坐了多少人,就是求这4个木马转盘上的总人数。2.引导学生进行方法探究。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解答,然后交流汇报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全班订正,并展示:方法一 用加法计算。3个木马转盘都坐满了3人,一共有3个3人,还有一个木马转盘坐了2人,列加法算式:3+3+3+2。方法二 用乘加计算。有3个木马转盘上都坐了3人,就有3个3人,列式:3×3,还有一个木马转盘上只坐了2人。加上这2个人就是总人数,列式:3×3+2。方法三 用乘减计算。把4个木马转盘上坐的人都看成3人,这样就多算了1人,即用4个3人再减去1人,列式:3×4-1。3.让学生明确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小结:在一道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课堂练习巩固提高(8分钟)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第1题。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题。课堂小结课后作业(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课堂板书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结合图来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这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共13张PPT)第4课时 乘加、乘减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含义,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重难点)2×4= 4×5= 5×3=201581.口算,并说出每道算式对应的口诀。2.把可以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3+3+3+3 2+2+2+2+2 5+5+5+43×4或4×32×5或5×2一共坐了多少人?求一共坐了多少人,就是求这4组旋转木马上的总人数。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请你试着做一做。方法一3+3+3+2=11(人)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3×3+2=11(人)求比3个3多2的数,需要先知道3个3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9方法二3+3+3+3-1=11(人)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3×4-1=11(人)求比4个3少1的数,需要先知道4个3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乘法,再算减法。12知识提炼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小试牛刀(选自教材P21做一做第1题)1.看图填写合适的数和运算符号。3+4113此题错在运算顺序上,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计算:3+2×5=点拨:在一道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法或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1.(选自教材P23练一练第2题)3 × 6 + 5 23 个2.(选自教材P23练一练第3题)242424303030181818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作业2:完成配套练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4 乘加 乘减 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doc 2.4 乘加、乘减 课件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