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晏几道诗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晏几道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起首两句总述。“醉”字领起,极力表现出心中郁结的忧思,牵动人心。“惜”字则饱含对旧香不再的惋惜。B.“疏狂”二字是词人对自己不羁性格的真实描述,而以这样的性格却被离恨所“恼”,可见“离恨”之深。C.下片写云、水,将视野延伸,以天地之浩渺,说归途漫长难寻,再见无期,流露出主人公怅惘、伤感之情。D.全词通过对痛楚往事的追忆,流露出切身的离愁之感,意境深远,感人至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赏析“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一句的表达效果。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3.“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诗人感情有什么作用?4.“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①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注释:①取次:任意,随意。28.“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词人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6.从全词来看,词人在听杜鹃啼叫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阮郎归【宋】晏几道天边金掌①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②,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注】①金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20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此处代指国都汴京。②兰佩紫:即佩紫兰。紫兰,一种香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景洗练,写情起伏跌宕,很好地表达了他失意的感慨。B.上片开头两句以写景起,点出地点是在汴京,时序是在深秋。C.上片后两句将客居之情与思乡之情交织来写,用笔细腻而蕴涵深厚。D.下片抒发感慨,先抑后扬,想以狂醉来排遣忧愁,然而结果却是“断肠”。(2)说说“欲将沉醉换悲凉”中的“换”字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宋】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8.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主要体现词人醉生梦死的奢靡生活。B.“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两句对仗工整,浑然天成。C.下片首句描绘了身着薄罗轻纱的曼妙女主形象。D.全词透露出词人偏处深山、出仕无望的消极情绪。9.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诗句的画面。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清平乐晏几道(宋)烟轻雨小,紫陌香尘少①。谢客池塘生绿草②,一夜红梅先老。旋题罗带新诗,重寻杨柳佳期。强半春寒去后③,几番花信来时④。【注释】①紫陌:多称京城的道路。香尘:芳香之尘。②谢客:南朝宋谢灵运小字客儿,时人称为谢客,写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名句。③强半:过半。④花信:春花开时,有风应期而来,称花信或花信风。10.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伤春惜别的词。上片写春光归去匆匆,下片写离愁缠绵不断。B.上片一二句描绘了烟雾轻软,雨丝细细,芳尘渐少,春意渐去的景象。C.上片三四句借用南朝诗人谢灵运的典故,虚写池塘草绿,红梅变老的景象,实写春光归去无可奈何的情绪。D.下片借“柳”与“留”谐音,表达诗人思念故人的感情,愁绪恰如柳丝一般连绵不绝。11.“借景抒情”是此诗的一大写作特色,请就此作赏析。答案1.A 2.使用叠词(运用赋的手法,因情设景),年年,日日,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极言时间之长,路上秋草年年生,实写征人久久不归;后浪推前浪楼中朝暮独坐,实写离恨折磨之苦。诗人将自己绵密的情感交托于时空之间,流露出深切的思念之情。【分析】1.A.“惜”字则饱含词人对旧情的深切怀念,并非“对旧香不再的惋惜”。故选A。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能力。可从表达的意思和主题情感及表现方法等方面来赏析。“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这一句使用的对偶的修辞,另外,“年年”对“日日”使用的是叠词,“对偶、叠词”的使用,让句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意思上,“年年”“日日”即每一年、年复一年,每一天,日复一日。这两句选取最常见的秋草、夕阳,烘托思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思念之情。路上秋草年年生,实写征人久久不归;日日楼中朝暮独坐,实写为离恨折磨之苦。综合归纳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借着醉意拍春衫,回想着,旧日春衫上的香。天将离愁与别恨,折磨我这疏狂人。路上年年生秋草,楼中日日进夕阳。登楼望;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在哪方。相思话语无诉处,又何必,写在信纸上,费了泪千行。3.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4.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解析】3.考查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叶子红了,菊花开了,无不提醒我已到晚秋,我思念的千里之外的人儿还没有消息。“红叶黄花”指秋天,秋天给人一种悲凉,凄切的情感,用秋意来衬托诗人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4.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5.采用拟人、对比的手法,“殷勤”一词将杜鹃拟人化,表现了杜鹃与人亲切,与随意飞行对人冷漠的流莺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文因闻鹃啼而抒怀做铺垫。 6.作者在明朗春日中初闻鹃啼感到“殷勤”,内心愉悦,杜鹃不停啼叫催归,引发了作者的思归之情,最后抒发自己羁旅在外,有家难归的无奈与叹息。【解析】5.试题分析:欣赏词句所使用的表达手法。“殷勤自与行人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杜鹃与人的亲切关系;同时用黄莺的随意飞动,反衬杜鹃的殷勤多情(即对比手法)。题目问的是“主要”手法,答出手法后要根据诗句所描写的具体内容答作用。6.试题分析:考查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开始可由杜鹃啼叫分析。“声声只道不如归”: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答此题,一定要分析具体词句。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7.(1)D(2)“换”,是说词人想借醉酒来忘却佳节不能回乡的悲凉,然而无法忘记,主观上的愿望客观上却无法实现,表现出词人对故乡深沉而强烈的思念。【详解】(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D.有误。“先抑后扬”表述有误。下片首句“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意思是佩戴紫色兰花,头上插着黄菊,急切切重温旧日的颠狂。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渲染了宴饮的盛况。接下来“殷勤理旧狂”意思是急切切重温旧日的颠狂,词人仕宦连蹇,陆沉下位,情绪低落,不得不委屈处世,今日偶得自在,于是不妨再理旧狂,甚至“殷勤”而“理”,以不负友人的一片盛情。“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意思是:想借一番沉醉换掉失意悲凉,清歌莫唱悲曲,一唱断人肠。此句一个大的转折,词人想寻求解脱、忘却,而他自己又明知这并不能换来真正的欢乐,这是真正的悲哀。所以下片抒发感慨,先扬后抑,想以狂醉来排遣忧愁,然而结果却是“断肠”。故选D。(2)考查词语赏析。“欲将沉醉换悲凉”中的“换”是换取,意思是想借一番沉醉换掉失意悲凉,纵观全词,重阳佳节宴饮盛况不减,而仕途失意,经历了许多风尘磨折之后,悲凉已压倒缠绵,词人似乎已经非常害怕回忆了。词人沉醉想寻求解脱、忘却,而他自己又明知这并不能换来真正的欢乐,这是真正的悲哀,“换”字包含着万般无奈而聊作旷达的深沉苦楚,表现出词人对故乡深沉而强烈的思念和凄凉的人生感怀。8.B 9.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芳春过尽,伤情油生。春恨绵长,惆怅不已。【分析】试题分析:8.阅读全诗,逐句理解内容,然后分析各项表达的要点,与诗歌内容比较,判断正误。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描绘画面,要抓住诗句“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每个字,分析其所表达的事物的情态,发挥想象,运用形容修饰的方法描摹画面。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10.C 11.诗人借写春光归去匆匆,烟雨轻轻,春意渐去,池塘变绿,红梅变老等景象,写出了无可奈何的情绪,隐含万分惆怅之情。“柳”与“留”谐音,表达诗人离别相思的愁绪。【解析】10.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C.“虚写池塘草绿,红梅变老的景象,实写春光归去无可奈何的情绪”理解不正确。上片三四句借用南朝诗人谢灵运的典故,实写池塘草绿,红梅变老的景象,虚写春光归去无可奈何的情绪。故选C。1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写作手法。结合“烟轻雨小,紫陌香尘少。谢客池塘生绿草,一夜红梅先老”可知,上片写景,诗人描写了春光归去匆匆,一夜细雨轻烟过后,池塘草绿,红梅变老的景象;在这春光渐去的景象中蕴含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绪;结合“旋题罗带新诗,重寻杨柳佳期。强半春寒去后,几番花信来时”可知,下片抒情,写离愁缠绵不断,只有通过做诗题句以追怀相聚的美好时光。而当春寒去后,花信风轮番吹拂之时,那离别相思的愁绪更是难以排遣的;蕴含了诗人万分惆怅的心情,且“柳”与“留”谐音,表达诗人思念故人的感情,愁绪恰如柳丝一般连绵不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