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目标方法锁定标题知识关键要点方法技巧淡水资源短缺世界、中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危害列表分析法耕地日益减少世界、中国耕地资源不足的原因及危害列表法一些矿产濒临耗竭耗竭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图示法要点层级突破 课前演练1.世界淡水供应与需求。(1)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①自然原因。a.淡水资源总量有限:在全球水储量中,淡水只占2.53%。绝大部分是难以利用的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在无人区或人烟稀少地区降水所形成的地面流水,也未能被人们利用。人类最容易获取的是江河湖沼中的水。b.淡水资源在陆地上分布很不均匀:受气候等地理条件的影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国水资源丰富。北非和中东很多国家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每年总水量和人均水量都低。②人为原因。a.不合理开发利用:人们在利用水资源过程中,有时采取了不合理的开发与管理措施,以致浪费水的现象相当普遍,加上许多地方出现水体严重污染,淡水资源更为紧缺。b.世界淡水的需求量大:人类对水的需求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工农业生产发展,以及其他社会用水扩大,供需矛盾非常突出。(2)水资源短缺的影响。①水资源短缺制约着经济发展,影响粮食产量,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并且直接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②为争夺水资源,在一些地区还引发国际冲突。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中东、非洲等地区国家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2.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1)总特点: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很少。(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a.时空分布不均。总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b.工业、农业和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3)我国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农业和城市缺水状况已备受关注。缺水已经成为对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问题。 课堂探究1.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危害。2.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全国多年平均淡水资源量居世界第六位,但在空间分布、季节分配、利用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分类具体原因自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受夏季风进退和强弱的影响,部分地区出现年际缺水现象与耕地资源分布不协调耕地资源东南多西北少,而水资源分布是南多北少人为原因人均占有水资源少人口数量庞大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污染严重 对点演练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障碍,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和民族生存。据此完成1~2题。1.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有(C)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有限 ②水资源在陆地上分布很不均匀 ③许多地方出现水体污染严重 ④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需求量增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世界上水资源总量并不少,只是可以利用的不多。2.赤道附近的岛国新加坡年降水量达2000mm以上,但严重缺水,主要原因是(D)A.用水量大B.年径流量小C.污染严重D.河流流程短解析:新加坡降水丰沛,但河流流程短,所以水资源严重不足。 课前演练1.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2.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a.耕地比重小,人均占有量少。b.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各省区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c.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了人均耕地的减少。d.由于人口增加,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致使土地退化严重,加上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和施用农药等,使耕地受到严重的污染,更加剧了耕地不足的局面。 课堂探究1.世界耕地需求趋势。2.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中国用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发展的骄傲,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其压力的具体表现分析如下。原因表现自然原因耕地比重小山地面积大,耕地比重小,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3.7%耕地地理分布不均东南半壁88.4%,西北半壁11.6%中、低产田比重大高、中、低产田各占1/3人为原因人均耕地少人口数量大耕地不断减少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耕地退化严重土地的高强度利用耕地污染严重不合理灌溉和施用农药 3.耕地供需矛盾的实质和解决关键。 对点演练3.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原因是(A)①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部分耕地 ②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较多 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A.①②③ B.①②C.②③D.①③ 课前演练1.世界矿产资源现状:矿产资源的特性之一是其非可再生性,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随着矿产资源消费量的急剧增长,有些矿种发生短缺甚至耗竭。2.我国矿产资源的紧迫性表现。(1)中国矿产资源总量大,而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矿产资源中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味下降。(3)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矿产品的加工消费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矿产资源主要富集在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课堂探究1.矿产资源濒临耗竭。虽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手段的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但矿产资源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矿产资源正面临迅速短缺或耗竭的危险。2.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3/4的矿产资源,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消费量只占世界的1/4。由于世界矿产资源消费量急剧增长,有些矿种发生短缺甚至耗竭。3.中国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及原因。 对点演练4.(双选)下图是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1)关于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BD)A.生产量和消费量同步增长B.我国消费的石油以国产为主C.1995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D.20世纪80年代我国石油自给有余(2)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CD)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C.拓宽石油进口渠道D.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解析:据图可知,我国石油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快于生产量的增长速度。20世纪80年代时,我国石油生产量大于消费量,自给有余。1996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但至2004年时,我国消费的石油大部分为本国生产,少部分进口。拓宽石油进口渠道,减少对某一区域的过分依赖,可增加我国的石油进口量,解决石油紧缺问题。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石油利用率,减少浪费,可减少石油使用量,这是解决石油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石油化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部门,限制其发展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新能源是应对石油危机的重要措施,但在现有技术水平下,不可能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1.教材P34 思考思考提示: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总体来说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别是华北地区地多、人多、水少、工农业用水量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有效措施之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教材P35 思考思考提示:思考1.分析图中的三条曲线可以看出: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可耕地总面积减少,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到2000年左右时,世界耕地供需平衡,此后,世界可耕地总面积继续减少,所需耕地面积继续增加,可耕地不能满足所需耕地的需求,耕地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思考2.如果进一步开垦土地,使世界耕地面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若按现有的生产水平,世界可耕地满足所需耕地可延缓到2010年左右。若按生产水平翻一番、翻两番,可耕地满足所需耕地分别可延缓到2040年和2070年左右。以后又出现了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并且越来越尖锐。思考3.如果使现有农业生产水平翻一番、翻两番,世界耕地资源不足的困境又能延缓一段时期。翻一番可延缓到2025年,翻两番可延缓到2050年,此后又出现了耕地不足。思考4.不可行。因为开垦土地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只能把耕地资源不足的困境延缓一段时间。更何况可供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少,农业生产水平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大幅度提高。所以耕地的供需矛盾实质上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3.教材P36 图3.5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图表分析:(1)曲线的斜率(或陡缓)体现了人口变化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速度的快慢。(2)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变化和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的情况不同。人口数量多的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口增长快的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快。4.教材P36 思考(上)思考提示:我国人口变化、耕地面积变化的历史趋势与发展前景:(1)历史趋势:自唐朝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逐渐减少。(2)发展前景:我国人口仍在增长,后备的耕地资源有限,城市、工业、交通等还要占用耕地,所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仍然有减少的趋势。教材P36 思考(下)针对近年来耕地被占用的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有:①控制人口数量;②加强法制建设,严禁乱占耕地;③在城市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中尽量少占耕地。5.教材P37 图3.6 世界14种重要矿产的预期寿命图表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在消费水平固定在1975年的条件下,这些矿产资源的预期寿命为20~300年;②而在消费水平不断增长的条件下,这些矿产资源的预期寿命只有10~80年;③消费增长率大的矿产,其可开采寿命也衰减得较多;④目前氟、银、锌、汞、铅等矿产资源已经耗竭,而钨、锡、铜等矿产资源濒临耗竭。读以下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1~2题。1.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A.降水量、地形B.气温、降水量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D.地形、土壤解析:各省区水土配合差异主要与气候(降水)和地形有关。2.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D)A.水田种植,耗水量大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D.径流总量小,耕地多解析:我国北方地区平原广阔,但雨季开始晚,结束较早,总降水量偏少,地面径流总量小。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3~5题。3.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该是(C)A.甲城市B.乙城市C.丙城市D.丁城市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及图的轮廓可知,该国为蒙古国,年降水量偏少,大部分地区在100m~300m之间,故水资源的多少是影响人口数量的主要自然因素,相比而言,丙城市年降水量偏多,且临近河流,故丙城市最符合题意。4.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D)A.调整农作物熟制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荒漠化的防治措施。由蒙古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该国深居内陆,降水少,其面临的突出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5.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D)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D.降水量稀少且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呈现东西延伸、南北更替解析:内陆国是指没有临海的国家,并不是河流稀少,有内流河就是内陆国,我国的塔里木河属于内流河,但我国不属于内陆国,故A项错误。蒙古国中东部地形主要是高原,不是平原,故B错。并不是所有的温带地区冬季月平均气温都在0°C以下,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英国位于温带地区,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季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故C项错。6.读下图,完成(1)~(4)题。(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形成缺水带和少水带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多水带地区也时常受到水资源紧缺困扰,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国经济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分布在________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我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一致。由于我国是季风气候,深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位于非季风区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缺水带和少水带;多水带缺水主要是人为污染所导致的;我国水资源过渡带,人口众多,工农业比较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供给不足。答案:(1)南多北少,东多西少(2)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3)水污染严重(4)过渡 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1.全球水危机的表现包括(C)①少数热带国家缺水,其他地区不缺水 ②人口增长最快、淡水资源有限的中东和非洲缺水问题最突出 ③人口增长的速度快,而淡水的消耗量逐渐减少 ④人口的持续增加,使世界人均淡水消耗量高速增长,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不断下降 ⑤水资源危机是引发政治冲突的重要因素 ⑥水危机不仅包括淡水供应量的不足,还包括很多人不能拥有干净的饮用水,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⑦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危机A.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⑦C.②④⑤⑥⑦D.②③④⑥⑦解析:理解全球水危机,要从空间分布、人均占有量及人均消耗量、水量与水质、淡水冲突等多方面,加以全面、深入地理解。图1为2000—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2为2002—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2.2000—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C)①2000—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②2000—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 ③2002—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④2003—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2002—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B)①建设用地增加 ②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③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④未利用地增加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第2题,根据图1中曲线变化趋势可知,2000—2007年,我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不一,如2002—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但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第3题,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生态退耕等。图2所示,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增加是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读以下全球CO2浓度变化图,完成4~5题。4.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CO2浓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①人类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 ②地震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③森林毁坏,其面积大量减少 ④人类填海造陆面积过大A.①③ B.②③C.②④D.①②解析:全球CO2浓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人类消耗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出大量CO2,二是毁林。5.为延缓和减轻由于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B)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消减CO2排放量C.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解析:为延缓和减轻全球气候变化,各国政府应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消减CO2排放量。6.全球水危机的表现包括(C)①少数热带国家缺水,其他地区不缺水 ②人口增长最快、淡水资源有限的中东和非洲,缺水问题最突出 ③人口增长的速度快,而淡水的消耗量逐渐减少 ④人口的持续增加,使世界人均淡水消耗量高速增长,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不断下降 ⑤水资源危机是引发政治冲突的重要因素 ⑥水危机不仅包括淡水供应量的不足,还包括很多人不能拥有干净的饮用水,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⑦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危机A.③④⑤⑥⑦B.①③④⑤⑦C.②④⑤⑥⑦D.②③④⑥⑦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①说法不正确,缺水国家不都是分布在热带,如我国人均水量不足,是缺水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在中纬度温带地区,属资源型和水质型缺水国;③世界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快,淡水的消耗量逐渐增多。选C项。下图是“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7~9题。7.图中反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B)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加快 ⑤不合理灌溉方式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解析: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首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盲目开垦荒地、草地,追求耕地面积的扩大导致土地退化严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灌溉方式也是导致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城市化进程加快,使非农建设不断占用耕地。8.我国耕地占土地资源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B)A.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B.山区多,平地少C.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D.城市建筑、农村建房乱占耕地解析: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平原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12%,所以山地多,平原少,决定了耕地比重小。9.我国增产粮食切实可行的主要途径有(D)①扩大耕地面积 ②切实保护耕地 ③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大力开垦草原、沼泽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解析:我国可供开垦为耕地的荒地比重已很少;大力开垦草原、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浙江是著名水乡,水乡也愁水。2013年初,针对浙江省多地环保局长被“邀请”下河游泳事件,浙江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是浙江省政府近期的大政方针,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据此完成10~11题。10.造成浙江省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A)A.时空分布不均B.需求结构不合理C.人均拥有量少D.生产利用效率低解析:浙江为湿润区,但任何资源均有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题中强调是自然原因,故选A项。11.“五水共治”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观念(C)A.发展与公平观念B.环境与权利观念C.发展与环境观念D.权利与公平观念解析:共治正是体现了既要发展,也要注意环境效益的思想。12.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4)题。(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________℃;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________℃和________℃。(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0.30~0.32 1.1~1.5 1.6~2(2)(3)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4)共同性原则。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或跨国界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 近几年,我国主要河流污染状况排名。 名次年份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2001年海河辽河淮河黄河2002年海河黄河辽河淮河2003年海河辽河黄河淮河2004年海河辽河黄河淮河(续上表) 名次年份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2005年辽河海河淮河黄河2006年海河辽河淮河黄河2007年辽河海河黄河淮河材料二 我国部分流域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柱状图(1)由材料分析海河流域水资源的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北方河流污染重于南方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针对我国水资源现状,下列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多选)( )A.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B.节约用水C.跨流域调水D.防治水污染E.研究利用海水和咸水解析:第(1)题,材料一反映海河流域污染严重;材料二反映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第(2)题,水循环速度快,污染的净化速度就快,反之则慢,污染严重。第(3)题,从“开源”“节流”方面分析。答案:(1)①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水资源严重短缺;②水污染严重。(2)就水循环而言,北方地区降水少,河流水量少,水循环的更新速度慢,更容易导致污染程度增大。(3)ABCD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