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目标方法锁定标题知识关键要点方法技巧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分布、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及采取的对策材料分析法列表法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新能源的开发比较法要点层级突破?课前演练1.化石燃料的分布。(1)煤炭的分布。①世界:北半球多于南半球。北半球分布在欧亚大陆、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断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煤质较好。②中国煤炭分布:主要分布在北方,南方除贵州外,均严重缺煤。(2)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①世界:在东半球,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度尼西亚;在西半球,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美国西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中东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②中国:东部集中分布在大庆、辽河、大港、中原、胜利等油田和沿海大陆架;西部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等盆地。 2.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1)消耗: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均消耗能源水平很低。(2)前景:全球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增长。非可再生的资源能供人类开采的时间有限。3.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1)开采:破坏地表,堆放占地,废渣自燃;矿山排水造成水土环境污染;(2)运输与存放:可能会污染空气、水与土壤;占地,破坏景观。(3)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有空气污染、全球增长、酸雨等。4.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2)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3)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课堂探究 1.化石燃料的分布、消耗与前景。(1)煤的分布。煤的主要分布地区总体分布规律世界北半球南半球最主要的煤带分布在欧亚大陆上,从我国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直到英国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也有一个煤带煤炭断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北半球多于南半球,北半球两个煤带的储量占全球的96%中国北方南方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储量占全国的64%贵州省煤炭丰富我国煤炭集中分布在北方,南方除贵州省外,均严重缺煤 (2)石油的分布。主要油田分布带世界东半球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度尼西亚。其中中东、北非石油最丰富,中东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世界西半球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美国西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中国东部主要分布在大庆、辽河、大港、中原,胜利等油田和沿海大陆架西部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三大盆地及吐鲁番-哈密盆地 (3)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地区能源的消耗能源(化石燃料)的前景世界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低中国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仅低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耗能源水平很低,还不到世界人均能耗的1/3世界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增长。按目前全世界对化石燃料的消耗速度计算,化石燃料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大约还有:煤炭,200~220年;石油,45~50年;天然气,50~60年 (1)世界煤、石油、天然气的分布:煤炭分布看南北(半球);油气分布看东西(半球)。(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①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②加强石油资源的勘探,增加可采储量;③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④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2.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和主要措施。(1)煤炭在开采、运输和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过程影响开采破坏地表,如露天开采会引发滑坡、崩塌,井下采煤会导致采空区地面塌陷;煤炭堆放要占地,废渣可能会自燃;矿山排水造成水土环境污染等运输与存放运输过程可能会污染空气、水与土壤;煤炭的堆放要占大量土地,可能破坏景观,造成污染利用会产生大量的CO、粉尘以及多种芳烃化合物,污染空气;释放大量的CO2,造成全球增温;释放SO2和氮氧化物,导致酸雨的形成,进而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并可能改变土壤性状,危害农作物与森林生态系统 (2)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对点演练1.在世界两大煤带上的国家是(C)A.巴西、中国B.俄罗斯、南非C.美国、乌克兰D.加拿大、澳大利亚2.下列四幅图中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是(C) A.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从图形轮廓看,①是直布罗陀海峡,②处为南海,③处为阿拉伯半岛,④处为北海,除直布罗陀海域石油不丰富外,其余地区都是石油丰富区。?课前演练1.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必要性。(1)世界能源的总趋势: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和高效、清洁的能源技术。(2)原因:人类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引发的全球环境问题日益显著。(3)措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消耗,重视利用可再生能源。2.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从能源的分布、特点、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1)太阳能。①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两种转换形式。a.光热转换,如太阳灶、太阳能供热系统。b.光电转换,如太阳能电池。②特点。a.优点:能量巨大,清洁无污染。b.缺点:能量分散且只能在晴天获得。(2)风能。①特点。a.优点:风力发电成本较低,而且不会产生空气污染。b.缺点:风力、风向不稳定,变化大。风力发电存在着储存和输送问题。②利用:风推动涡轮机转动而产生电流。(3)水能。①特点。a.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目前),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动能。b.当大坝和电厂建成后发电成本较低,能源清洁。c.大坝的建设可能会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②中国的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可开发的水能居世界首位。但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数的60%,并且分布很不均匀。 (4)潮汐能。①概念:潮汐是太阳与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上的海水呈周期性的涨落。②分布:巨大的潮汐能蕴藏在狭窄的海湾、浅海、江河入海口。③利用:潮汐能发电。④潮汐能特点:干净、无污染。 (5)生物能——沼气。清洁的能源;适合在农村推广使用,操作简单。(6)地热能。①概念:地热能是地球内部蕴藏的巨大热量,包括地下热岩和热液中所储存的能量。现在被开发利用的多为后者。②存在形式:干蒸汽(不含水滴)——最便于开发利用,如意、美、日以此开发电力,湿蒸汽(含水滴),热水——如冰岛的雷克雅未克,以此为居民供热和进行温室栽培。我国西藏的羊八井的地热能用于发电。③用途: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等。④特点。优点:成本低廉。缺点:a.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而且更新速度较慢。b.地热蒸汽中常含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课堂探究 1.来自太阳的能源。(1)是直接来自太阳的光能。(2)是生物能及地质时期固定的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3)是来自太阳但已转化为机械能的风能和水能。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按能量的转换来分类,可把能源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天然能源;在一次能源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另一种形式的能源,叫二次能源。需强调的是,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不论加工转换了几次,都称为二次能源。3.我国太阳能的分布规律。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太阳能丰富,东南和东北则较贫乏。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能低值中心。4.巧记世界和中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位次。(1)世界可开发水能资源居世界的前五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简化为“中俄巴美加”。(2)我国各地区可开发水能资源的位次是西南、中南、西北、华东、东北、华北。简化为“西中西,华东华”。?对点演练3.下列我国各地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明显的地区优势的是(B)A.黄土高原——地热能B.内蒙古高原——风能C.四川盆地——太阳能D.青藏高原——核能1.教材P40 思考思考提示:“西气东输”工程既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协调东西部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东部地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教材P41 思考1.石油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终将枯竭。2.短期内,可能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的不便甚至危机,但从长期看,人类必能寻求出新的石油替代品。3.人们可采取的措施有: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寻找可再生能源作为替代品。3.教材P42 思考思考提示:思考1.节约能源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能源管理和人们的节能意识同样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通过发展科技,提高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还要树立节约意识,自觉节约能源。思考2.可从照明、取暖、做饭、烧水等生活方面和节约日常工业用品如纸张等两个方面组织答案,因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能,工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同样要消耗大量能源。4.教材P44(上) 思考 思考提示:我国的西北和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丰富与否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的强度和辐射时间的长短。而太阳辐射的强度和辐射时间的长短又主要与纬度位置、气候类型、季节等密切相关。5.教材P44(下) 思考思考提示:风力发电站的选址要求年平均风速高,而且比较稳定。6.教材P46 思考思考提示:相似点:都是间接形式的太阳能,都是洁净、可再生的资源。不同点:生物燃料属于二次能源,风能、水能属于一次能源。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读下列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完成1~3题。1.在甲、乙、丙、丁各种能源使用过程中,其产生的气体对矮牵牛叶片伤害最严重的是(A)A.甲 B.乙C.丙 D.丁2. 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C)A.乙、b B.丁、cC.乙、d D.丙、d3.我国能源产出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B)A.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B.多高能耗、低产出的工业C.管理不善,浪费现象严重D.工业布局不合理解析:据图和中国实际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过多燃烧煤炭形成的酸雨对植物有强腐蚀性;我国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是石油;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能源产出效率低。4.下列有关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B)A.控制生产规模以减少能源消耗B.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C.压缩不稳定性能源的利用比例D.立足国内能源,减少对外资源依赖解析:因为经济要发展,所以不能用控制生产规模来减少能耗,不稳定性能源也应大规模开发利用,要立足国内、外能源市场,确保我国的能源供应。5.“生物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传统生产主要以甘蔗、玉米、薯类为原料制取,目前已研发出由木质纤维素(如秸秆)炼制乙醇。对比传统生产,新制取方式的意义不含(A)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综合利用资源C.缓解“与人争粮”的矛盾 D.降低原料成本6.下图为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构成(图甲)和秸秆生产沼气(图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简述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构成的突出特点________________。(2)在图乙中标出箭头,表示沼气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循环。(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按形成和来源,沼气应是________能。(4)如果将图乙中右边环节去掉,可能对农业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5)结合图甲指出这种能源构成引发的环境问题,结合图乙谈谈改变这种状况的主要途径。答案:(1)以生物能为主要的生活能源(2)在圆圈上画顺时针箭头,沼气池→沼气。(3)甲烷(CH4) 太阳辐射(4)耕地将得不到有机质的补充,土壤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以致农业生产减产,形成恶性循环。(5)引发的环境问题:一是砍伐植被,破坏生态环境,引起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二是秸秆不能还田,减少耕地的有机质供应,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主要途径:一是提高能源利用率;二是大力建设薪炭林;三是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类型的能源;四是大力发展沼气,既解决农村用能问题,又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下图为我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地区(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划分)分布图。读图,完成1~3 题。1.与地区④相比,地区③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D)A.降水丰富 B.河流众多C.河流流量大 D.河流落差大2.三峡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二滩水电站分布的地区代号依次是(B)A.③②④ B.④②③C.③①④ D.④①③3.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B)A.我国地势的第一、第二级阶梯交界附近B.我国地势的第二、第三级阶梯交界附近C.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附近D.内蒙古高原边缘解析:解答此组题的关键是要判断出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我国各地区可开发水能资源由高到低依次是西南、中南、西北、华东、东北、华北,由此可判断出①华北、②西北、③西南、④中南。第1题,要明确决定水能资源是否丰富的条件是水量和落差,结合③④所代表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选D项。第2题,三峡水电站位于长江上游湖北省,龙羊峡水电站位于黄河上游青海省,二滩水电站位于长江支流雅砻江上。第3题,小浪底水电站位于河南省,并且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4.读图,判断有关我国风能资源分布描述,正确的是(C)A.干旱地区丰富,湿润地区贫乏B.高原地区丰富,平原地区贫乏C.沿海地区丰富,中部地区贫乏D.西北地区丰富,东南地区贫乏碳排放主要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碳排放转移是指高碳排放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读下图,完成第5题。 5.图中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D)A.我国能源消耗总量最大B.我国人均能源消耗量居世界前列C.我国能源利用效率高D.我国能源浪费严重解析:图中数据反映的只是能源的消耗与单位生产总值的关系,反映出利用率的高低,可看出我国单位产值能耗高。 6.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与建设“美丽中国”不符的是(C)类别单位2010年2015年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0.810.6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8.611.4风能装机容量万千瓦3 10010 000太阳能发电万千瓦862 100城市污水处理率%7785A.降低单位GDP能耗B.大力发展新能源C.提高化石能源的比重D.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重大意义。读图,完成第7题。7.有关地热能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现在被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多为地下热岩储存的能量B.地热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成本低,可以大规模使用C.地热能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D.对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不会危害环境解析:因为地热是地球内能的释放,多处于板块交界的薄弱地带,但也会有环境影响。8.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C)①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 ②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③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环境 ④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解析: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可部分取代核电站、煤和石油,减轻污染。2012年3月,美欧日联合向中国发起“稀土战”,稀土再次引发贸易纷争。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与产量统计表。据此完成9~10题。国家储量产量数量/万吨百分比/%数量/万吨百分比/%中国3 600361297美国1 3001300俄罗斯1 9001900澳大利亚5405.400印度3103.10.27约2.19.稀土资源属于(C)A.土地资源 B.气候资源C.矿产资源 D.生物资源10.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B)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11.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A)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的土地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人口众多, 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目前已经达到了50%以上。我国正在谋求多元化进口通道并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材料一 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示意图。材料二 我国核电增长图。材料三 风电与火电发电成本预测变化趋势。(1)线路①油气主要来自________地区,线路④油气主要来自________(国家)。(2)分别说明西南、东北油气进口通道施工建设中在自然因素上可能遇到的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西南油气通道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生态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说明我国大规模发展核电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析风电与火电发电成本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南美(拉美)或非洲 哈萨克斯坦(2)西南通道:地质复杂,多滑坡、泥石流;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雨季长,雾气重;森林茂密,地面湿滑,蚊虫多等。东北通道:暴雨、洪水,严寒且寒冷期长;冻土、沼泽面积广;森林茂密;积雪厚等。(3)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4)技术成熟;经济实力提高;能源需求量大;政策支持等。(5)技术进步,风电规模扩大,风电成本下降。 煤炭资源价格上涨,环境成本不断增加,火电成本上升。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2)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2010年11月29日在墨西哥的著名国际海滨城市——坎昆开幕。在坎昆气候会议上,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成为重要议题。下表为中国、美国和欧洲各种能源平均发电相对成本(以煤电成本为1作标准)。 类型煤石油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中国1235~100.51.2美国10.81.23~50.50.8欧洲11.515~810.5 (1)据材料和各种能源分布、生产状况,分析欧洲极力推广新能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坎昆气候大会上,中国近几年来“节能减排”的成效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誉。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方面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欧洲石油资源不能满足需求,需大量进口;地势较平坦,落差较小,水能资源较少;欧洲地区盛行西风,风能丰富;科学技术水平高;新能源发电成本较低(石油和水能发电成本较高);可减少环境污染。(2)①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能效工业;②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③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倡导循环经济;⑤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