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在唐诗的星河中,总有一些作品如璞玉般温润,历经岁月淘洗仍散发着动人光芒。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便是其中之一。这首看似平淡的羁旅诗作,却以“一帆悬”的开阔意象,“雁传书的深切乡思”,道尽了游子心中的万种愁绪,更在“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妙句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哲思,被明代胡应麟誉为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次北固山下王湾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把握文学常识。2.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3.能从炼字、修辞和写作手法的角度鉴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4.理解诗人羁旅愁绪与对归乡的期盼。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王湾博学工诗,其诗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享名甚大。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唐诗绝句律诗五言,七言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前联的对句和后联的出句的关系则称为邻句关系。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颔联和颈联是对偶句。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题目解读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地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是写乡愁的。次 北固山 下停宿江苏镇江1.听朗诵,朗读诗歌,读准节奏。次北固山下 (王湾)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xuán)朗读诗歌次:客路:青山:潮平:风正:残夜: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旧年:乡书: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北固山。旅人前行的路。停宿。次北固山下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我要走的道路,正从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尽新春已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我多么思念故乡,家书早已写好,如何寄回故园?希望北归的大雁将它捎到洛阳。朗读诗歌并思考: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任务一:能从炼字、修辞和写作手法的角度鉴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写“客路”“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将诗人漂泊羁旅之愁流露于字里行间。写船上所见到的春潮涌动、江面开阔的景象。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首联:点题颔联:写景“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做铺垫。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颈联:写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既写景,又点明时令。颈联:(景)自然时序交替(理)新旧事物更替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途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陈陈相因,浑然一体尾联:抒情乡愁这是诗人在船上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劳苦之意。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开笔清新自然,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和“归雁”遥相照应,写出了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诗人在船上的想象着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这便是“青山”之外的“客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表达漂泊羁旅之情。“青山”点题中的北固山。2.请从修辞角度分析首联。3.请从用字角度分析颔联表达上的妙处。①“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既写出了春潮涌涨、江面开阔之景,又从侧面突出行船的平稳。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②“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正”兼包“顺”与“和”的内容。③以“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传达出来。因此有“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妙处。①拟人,对偶。诗人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将二字均提到主语位置,形成对仗加以强调,并赋予他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4.请从修辞角度分析颈联是如何在描写中表现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②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尾联以设问句式直接抒发情感,借 “乡书”“归雁” 等意象,将内心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直白地表达出来。诗人远离家乡,客居他乡,眼见归雁北飞,触景生情,希望借大雁传递家书,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与对归乡的渴望。5.尾联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何作用?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作用:①情感升华:全诗前四句描绘旅途景色(如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尾联由景及情,将漂泊的孤寂感与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使诗歌的情感层次更丰富。②结构呼应:呼应首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中“客路”的漂泊感,形成首尾圆合的结构,增强了全诗的整体性。③余韵悠长:以“归雁传书”的想象作结,既符合律诗的章法,又给读者留下情感回味的空间,使乡愁的主题更具感染力。点明主旨归雁:回家的大雁乡书:家乡或家人寄来的书信,也泛指表达思乡之情的书信。思乡之情的载体孤独与漂泊的映射1.思乡之情的寄托雁为候鸟,秋去春归,常被视为传递音讯的“信使”。诗人借“归雁” 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或渴望借雁足传书。2.时光流逝的感慨雁的迁徙象征季节更迭,诗人常以“归雁”感叹时光易逝、人生漂泊。杜甫《归雁二首》“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借归雁年复一年的往返,对比自身漂泊不定、归期无着的凄凉。3.孤独与漂泊的隐喻雁群常结伴迁徙,单雁(“孤雁”)则象征孤独无依,而“归雁”有时亦隐含诗人对自身漂泊命运的感慨。李白《归雁二首》“胡雁指乡飞,高空急政政”,以归雁急切南飞,对比自己被流放、有家难归的困境。1.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任务二: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2.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思乡诗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①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以 “客路”“行舟” 暗点漂泊身份,青山绿水间已藏羁旅愁绪。②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壮阔江面(潮平、帆悬)反衬游子渺小孤寂,乐景衬哀情。③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红日、旧年新春的时空交织,既写自然更替,又寓乡心早动,景中含思。④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借归雁传书的意象,将乡愁具象化,以景语收束,情随景远。《次北固山下》通过描写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的江南春景,既展现了冬末春初的壮阔生机,又抒发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同时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人生旅途的哲思,体现了诗人客居他乡的羁旅愁绪与对归乡的期盼。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即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E.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BE解析:B.江风和暖,船行平稳而快速。E.诗中没有表现“对官场生活的厌倦”。2.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3.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参考答案:“阔”字传神地描绘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参考答案: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