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声现象 全章习题课件(共7份打包)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 声现象 全章习题课件(共7份打包)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典例】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感觉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在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特性
中,因为录音机的音量是可以调节的,所以不是声音的   不同;小华询问其他同学,得知自己唱的音是准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   不同;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  不同。
音调
响度
音色
【解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调节录音机的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小华询问其他同学,得知自己唱的音是准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音调不同;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音色不同。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声音的音调高,响度一定大;声音的响度小,音调一定低。
( )
2.日常用语中“低”不一定指音调。如“低声细语”中“低”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
×

响度
(2024·湖南)考古人员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编钟演奏《茉莉
花》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如图所示编钟的相同位置,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 )
A.传播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2.(2024·贵阳期中)小李用收音机收听英语节目时,为了不打扰别人休息,调低了收音机的音量,这是改变了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B
A
3.飞机从机场起飞时声音“震耳欲聋”反映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大,它与物体振动发声时的   有关;随着飞行距离越来越远,地面上的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   有关。
响度
振幅
远近
音色
4.(2024·山东青岛)编钟、石磬和骨笛均是我国出土的古代乐器,演奏时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这主要是因为 ( )
A.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
B.发声体振动幅度不同
C.发声体材料不同
D.声音传播速度不同
C
5. (2024·遵义期中)在新型电信诈骗中,犯罪分子常利用AI技术模仿亲朋好友的相貌和声音实施诈骗,大家要多加谨慎,谨防诈骗。用AI技术合成的声音主要是模仿了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量
C
不理解生活中对声音特性的描述
6. 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
B.男低音中的“低”指声音的响度
C.“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
D.“请不要高声喧哗”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
易错警示:“高”“低”二字若表达声音的轻重、大小,则指响度;若表达声音的粗细、清脆或沉闷,则指音调。
D
7.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下列成语与声音的响度有关的是 ( )
A.余音绕梁 B.掩耳盗铃
C.声如洪钟 D.莺声燕语
8.(2024·贵州)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人耳能辨别鸟声与琴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传播速度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C
D
9.(多选)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在距今4 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笛和大鼓。关于笛声和鼓
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笛声和鼓声的音色不相同
B.笛声的响度一定比鼓声的小
C.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
D.响亮的鼓声比轻细的笛声传得远,是因为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
AC
10.(2024·贵阳期中)如图所示,在玻璃瓶中装入适量水,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瓶子都发出“3(mi)”的音,但声音的   不同。逐渐改变瓶中水量后,用相同力度多次敲击瓶子相同部位,瓶子发出声音的   将会改变。
响度
音调
11.如图所示,小明用相同的橡皮筋自制了一个弦乐器,橡皮筋固定的松紧程度不同。用相同的力度拨动不同的橡皮筋时,听到声音的   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时,听到声音的  不同。远处的妈妈也听到了小明拨动橡皮筋的声音,妈妈听到声音的响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明听到声音的响度。
音调
响度
小于 
12. 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
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竹管的上
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哨声主要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若改变吹奏的力度,  就会随之变化,要使哨声音调升高,可以   (选填“向上推”或“向下拉”)活塞。哨声与小提琴的声音明显不同,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
空气柱
响度
向上推
音色
13.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2)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 _______ (选填“更大”或“更小”)。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更大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物体的   有关,而且   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4)在探究过程中,将不易观察的音叉振动通过乒乓球的摆动放大,让我们更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
振幅
振幅
转换法
14. 图1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和  ;响度相同的是  和
  (前四空均选填“甲”“乙”或“丙”)。图2所示的两种声音 
   不同。




音色(共27张PPT)
第2章 声现象
教材图片 考查内容
教材P32图2.1-2 命题点声音的产生
如图所示,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橡皮筋会振动而发出声音。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振动
教材图片 考查内容
教材P33图2.1 4 命题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通过逐渐抽气和进气可以感受到铃声的改变,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还可以推断出
    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介质
真空
教材图片 考查内容
教材P33图2.1 5 命题点 声波
如图所示,击鼓时,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是以  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
教材P34图2.1 6 命题点 声音的传播
如图所示,用手指甲轻刮桌子(不要让附近的同学听到声音),趴在桌子上的同学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这说明   可以传声。

固体
教材图片 考查内容
教材P36图2.1 7 命题点 骨传导
如图所示,取两个棉花球塞住耳朵,用橡皮锤敲击音叉,这时几乎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再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下巴上,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说明   可以传声。
教材P40图2.2 4 命题点 声音的特性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敲击音叉的力度越大,听到的声音越强,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的______决定的。
固体
振幅
教材图片 考查内容
教材P45  教材P45 图2.3 3  图2.3 4 命题点 声的利用——回声定位
如图甲所示,蝙蝠靠超声波的回声确定目标位置,采用这个原理还可以制成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图乙)、声呐等。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
教材P46图2.3 6 命题点 声的利用——传递能量
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旁边的蜡烛火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_______。因为声的这一性质,我们可以利用超声波来清洗物体。
信息
能量
教材图片 考查内容
教材P51图2.4 2 命题点 噪声的控制
如图所示,控制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即防止噪声   、阻断噪声    、防止噪声     。
产生
传播
进入耳朵
1.在“探究声音的传播”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交流讨论:①在玻璃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你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音乐;②用抽气设备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③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3)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变小
不能
介质
不能
【补充设问】
(4)当拔掉抽气管,让空气进入玻璃罩中,我们将  (选填
“能”或“不能”)听到铃声。
(5)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
声,说明      。

水可以传声
2.物理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日常学习中使用的塑料尺进行了探究:
  
(1)拨动塑料尺,观察到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塑料尺拍打桌面发出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了如图  (选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2)规范实验操作后,将塑料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应保持拨动塑料尺的力度不变,改变塑料尺的   ,发现塑料尺伸出桌面越   ,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3)实验时,保持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则是探究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长度


响度
【补充设问】
(4)保持拨动塑料尺的力度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个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如图丙所示。可见发声体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_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改变。
音色
(5)小华同学发现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塑料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塑料尺振动的频率
小于20 Hz,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
1.(2024·安顺校级段考)下列乐器的发声体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
A
2.(2025·重庆改编)2025年5月20日,我国大型音乐舞蹈《编钟乐舞》在法国巴黎上演。美妙的编钟乐声是由编钟   产生的;声音的传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
3.(2025·遵义期末)据《天工开物》记载:“响箭则以寸木空中锥眼为窍,矢过招风而飞鸣。”人们听到响箭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人耳的。
振动
需要
空气
4.(遵义期中)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 
  中传播。

5.汽车匀速远离一座大山,鸣笛2 s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离大山400 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求:
(1)汽车行驶的速度。
(2)鸣笛时,汽车离大山的距离。
(2)鸣笛时,汽车离大山的距离s″=400 m-120 m=280 m。

6.(2025·贵州模拟)“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其中“禁止大声喧哗”指的是控制声音的 ( )
A.传播速度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C
7.(2025·四川自贡)第九届亚冬会主题歌在开幕式现场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歌手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我们能通过响度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麦克风的主要功能是使声音的音调变高
D.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D
8.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图,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其中丙比甲的频率    。
甲、乙
甲、丙

9. (多选)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利用噪声。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噪声的是( )
A.工厂工人在工作过程中佩戴防噪声耳机
B.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
C.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
D.睡眠辅助器会播放白噪音来帮助失眠患者入睡
BD
10.在地球上,生灵之声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天地之声吐露着无穷无尽的秘密。根据所学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中,我们通过听音调能分辨出演奏乐器的种类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为了保护听力,不得长期生活在90 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
D.中、高考期间,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11.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水声学探测器,安装了包括导航测速、图像信号传输等多部不同功能的声呐,声呐使用时发出的是 
     ;除此之外,人类还利用灵敏的声学仪器监测一些自然灾害产生的    ,可以提前预警,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均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超声波
次声波
八(2)班正在音乐教室里上课。请完成下面12~14题。
12. 音乐课上,某段声音波形图变化如图所示,变化前是A段,变化后是B段,则变化后的声音 ( )
A.音调高,响度大
B.音调高,响度小
C.音调低,响度大
D.音调低,响度小
方法指导:如何探究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音调——改变振动的频率;响度——改变振幅(力度);音色——改变发声体。
A
13.对于音乐教室中噪声较大的乐器,制造一个隔音罩把它罩起来,这是在    减弱噪声;在音乐教室和相邻教室之间设置吸音板,这是在      减弱噪声;在音乐教室排练时,学生用耳塞保护听力,这是在      减弱噪声。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14.音乐老师介绍道,吉他的琴弦是一根根粗细不同的钢丝,在手指的拨动下,钢丝开始振动发出声音。由于拨动的力度不同,使弦振动的   不同,所以弹奏出的每一个音符的响度是不同的。如果用相同的力度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由于琴弦的振动 
   不同,使弹奏出的每一个音符的    不同。但这些声音却能与一同演奏的钢琴、小号区别开来,这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
幅度
音调
频率
音色(共10张PPT)
1.下列各场景中,属于噪声的是     (填字母)。
A.音乐厅里悠扬的乐声
B.工地上打桩机气锤和柱的撞击声
C.广场上震耳欲聋的音乐
D.高架路上的车辆鸣笛声
E.自习室里的电话铃声
BCDE
2.如图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乐音的波形,图  是噪声的波形。


3.我们在生活中常以dB(分贝)为单位来表示人耳感知      _________的等级。人们刚刚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响度为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dB。
声音强弱
0
90
70
50
4.在一些闹市区,常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监测设备,显示屏上的数据(65.7 dB)反映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响度
5.“无声手枪”上的消声装置,是在    减弱噪声。小孩们在放鞭炮时,常捂住耳朵,这是在    减弱噪声。如图所示是一种凹形道路的设计,它能起到减小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在      减弱噪声。
声源处
人耳处
传播过程中
6.为了防止机动车的噪声对学校教学产生影响,交管部门应该选择如图所示的哪个交通标志牌安放在校园及附近路段更恰当
( )
A
7.(2024·遵义期中)下列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
A
8.(2025·安顺期末改编)噪声对人有很大的危害,实际生活中人们采用各种方法来控制噪声。如:①大力发展城市园林绿化;②工厂里的工人戴防噪声耳罩;③现代城市住宅安装双层中空玻璃窗;④研制新材料、新技术,使物体发出的噪声减弱。其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C
9.随着社会的发展,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请你结合相关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为创建宜居城市提出两条减弱噪声的合理措施。
答:(1)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植树造林或在高速公路两旁修建隔音墙,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共8张PPT)
1.自制简易隔音房间模型:找一个带盖的塑料盒,将正在振铃的小闹钟放进盒内(如图),然后将小闹钟分别用纸板、木片、EVA塑料等材料包裹,放进盒内,听铃声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用手机中的软件在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位置测量铃声的分贝值,分析不同材料的隔音能力。
响度
相同
2.房间中产生的声音会通过   、墙壁、窗户、门缝等传播到室外。小优在处理房间模型和隔音材料时,为了提升隔音材料的隔音效果,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
A.房间模型除开窗、开门处外,其余均密封
B.用隔音材料将房间模型里的六个面全部铺满
C.用隔音材料将房间模型外的六个面全部铺满
空气
AB
3.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皮尺。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选填“音叉”或“机械闹钟”)。
(2)如图所示,分别用不同材料将声源包裹起来,然后放在鞋盒内,通过实验来探究它们的隔音性能。这些材料包裹的厚度应该
    (选填“相同”或“不同”)。
机械闹钟
相同
(3)小明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在此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发生改变。当听不见声音时分别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表所示)。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响度
(4)分析实验结果,这些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
(5)为了进一步验证,同组的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人到声源的距离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音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音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音性能越   (选填“好”或“差”)。
(6)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      减弱噪声。
(7)为降低电影院中的噪声,请根据本实验结果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
羽绒服

传播过程中
使用较松软的隔音材料进行装修
4.市面上主流的降噪耳机消音原理是:耳机根据周围噪声情况产生相应的反噪声声波,噪声源声波与反噪声声波叠加后,能够使戴耳机的人听到的噪声大大降低。则该类型耳机控制噪声的方式是 ( )
A.消声       
B.隔声
C.改变噪声的音调
D.改变噪声的响度
D
5.小杰家书房台式电脑的一只头戴式耳机外罩坏了,他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选购了三种不同材质的耳塞。为了比较这些耳塞的隔音性能,请你帮他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需要添加的实验器材:      。
(2)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闹钟和皮尺
在相同的声源工作时,戴上不同材质的耳塞并逐渐
远离声源,当人的耳朵听不到声音时,测量声源到人的距离
戴上耳塞后,耳朵听不到声音时,声源离人越近,
说明耳塞的隔音性能越好(共18张PPT)
【典例】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再让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  有关。


频率
【解析】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第一次振动得快,频率高,音调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 000 Hz。( )
2.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它们可以在真空中传
播。( )

×
×
音调
1.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则 ( )
 
A.甲图塑料梳子声音尖利,音调高
B.乙图塑料梳子声音尖利,音调高
C.甲图塑料梳子的齿疏,振动慢,音调高
D.乙图塑料梳子的齿密,振动慢,音调高
B
2.如图所示,在 8 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若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它们,发出的声音是由      __________(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的振动产生的,瓶中水位越高,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若用嘴依次吹瓶
口,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   (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瓶中水位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
瓶和水

空气柱

3.(2024·贵阳校级期中)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提到:“天将雨,琴弦缓”。环境潮湿时,琴弦振动变慢,琴声的音调变
  ,琴声通过   传至人耳。

空气
超声波与次声波
4. 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能听见狗听不见的声音
B.猫和大象可以听见次声波
C.海豚和蝙蝠都只能听见超声波
D.狗和猫都能听见超声波
5.某种昆虫的翅膀在10 s内振动80次,则它翅膀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昆虫翅膀振动的声音。
D
8
不能
音调高低的判断
6.(多选)研究琴弦音调的高低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粗细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高
B.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
C.长短粗细都相同时,弦张得越紧,音调越低
D.长短粗细都相同时,手拨弦越快,音调越高
BD
7.小慧学古筝时,发现老师把琴弦调紧后音调会变高。你认为音调变高的原因是 ( )
A.琴弦振幅变大 B.琴弦振动变快
C.琴弦振幅变小 D.琴弦振动变慢
B
8.(2024·贵阳期中)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动牙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振动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D
9.A声音波形如图甲所示,把音调比A高的B声音输入相同设置的示波器中,则B声音的波形是图乙中的 ( )
B
10. (2024·北京改编)北京的鸽哨制作精致,图中所示的是用多个管状哨连接成的一个“连筒类”鸽哨。当鸽子携带鸽哨飞行时,哨声既有高音、也有低音,主要是因为各筒的长短会影响发出声音的   。请根据上述情境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
音调
鸽哨的音调高低与筒的长短有何关系
11.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附近发生6.8级地震,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地震来临
时,有些动物能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它们能“听到”地震时伴随产生的    。蜜蜂1 min振翅26 400次,蝴蝶20 s振翅120次,蚊子10 s振翅6 400次,其中振翅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
次声波
蚊子
12. 如图所示,往暖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请你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该过程是根据音调的高低来判断水位高低的,往暖瓶里灌开水时,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随着瓶内水位上升,瓶内空气柱变短,其振动频率加快,发出的声音音调变高。
13.小红、小辉用自制的土吉他研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   。
(2)若他们选择a和b,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   的关系。
a、c
粗细
(3)他们能否选择c和d进行研究?   ;理由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   进行研究,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   的关系。
不能
材料不同,
长度也不同
a、d
长度
14. (2024·六盘水期中)如图所示,在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能吹出“do(1)”“re(2)”“mi(3)”三个音阶,甲图是音阶mi(3),乙图是音阶re(2),丙图是音阶do(1)。请你根据所给信息画出乙瓶中水位的大致位置。
          
解:如图所示:(共18张PPT)
【典例】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
7、1”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 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 )
C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 )

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一部分,会看到水花飞溅,说明        ;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当即就听不到声音了,说明                  。
2.《黄河大合唱》中有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它们的声源分别是   、    和      。
音叉正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空气
马的声带
黄河水
3. (2024·河南)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图,甲骨文“殸”,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这说明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蕴含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道理。请你写出一个能表明这一道理的现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振动
用鼓槌敲击鼓
面发声
4.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的实验装置。
(1)实验过程:
①在玻璃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铃,
此时我们能听到闹铃声。
②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我们听到闹铃声    (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③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闹铃声      ____________(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逐渐变小
逐渐变大
(2)猜想:若不考虑本实验中木塞和玻璃罩也能传声,当我们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时,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
能”)听到闹铃声。
(3)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过程和猜想我们可以知道,声音  ______在空气中传播,    在真空中传播。(均选填“能”或“不能”)
(4)上述实验能得到最终结论用到的物理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科学推理法”)。
不能

不能
科学推理法
5.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C.一般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慢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
D
6.回声产生的原因是声音的   。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 s,据此,人站在一幢楼前大叫一声,过了0.2 s听到自己的回声,人离楼房的距离是  m。(v声=340
m/s)
反射
34
不能正确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
7.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要物体振动发声,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
C.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D
8.(多选)(贵阳段考改编)下列常见的声现象中,不能够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 )
A.将耳朵紧贴桌面,轻敲桌子,听到清晰的敲桌声
B.潜泳者能听到河岸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C.站在小溪边能听到溪水“哗哗”流淌着的声音
D.打电话时从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回复声
ACD
9.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 )
A.使马蹄声的振动次数变多了
B.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大
C.改变了马蹄声的传播方向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
B
10.将碎纸片放置在正在敲击的桌面上,听到敲击声的同时发现纸片上下跳动,此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在桌面上放碎纸片的目的是    (选填“放大”或“减小”)振动现象,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作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振动
放大
转换法
11. 如图所示,一位同学用手指甲轻刮桌面,附近其他同学听不到声音,小明将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清晰的声
音,这说明    可以传声。若加大力度另外一个耳朵也可以听见刮桌子的声音,这个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
固体
空气
12. 小明对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1 s后听到自己的回声,由此可知小明到山崖的距离是  m,这种利用回声测量距离的方法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水深。
(v声=340 m/s)
170

13.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乒乓球会被弹起,这说明    可以传声。若在月球上重复此实验,乒乓球    (选填“能”或“不能”)被弹起,请简要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
不能
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敲击右侧音叉后, 
左侧音叉不会振动 
14. 在一根较长的空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若某同学在一根18 m长的注满水的钢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钢管听声,则他可能听到声音的次数是  次。(已知声音在钢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 200 m/s、1 500 m/s和340 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 s)
钢管
空气
1(共9张PPT)
1.(多选)下列事例中,可以用来说明声能够传递信息的是
( )
A.用声呐探测海深
B.医生用超声波碎石
C.利用回声定位
D.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ACD
2.如图是汽车利用超声波倒车的情景,该情景说明 ( )
A.超声波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
B.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超声波的产生不需要振动
D.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D
3.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了声能传递能量的是 ( )
A.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B.用超声波给工件探伤
C.用次声波预报海啸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D
4.(2024·遵义校级段考)下列关于声的应用中,原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声波震碎玻璃杯
B.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C.超声波加湿器打碎水珠加湿空气
D.蝙蝠利用声波辨别方向
D
5. 如图,将眼镜放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时,超声波清洗机的频率一定大于    Hz,超声波可以让物体高频率振动,说明声波具有   ;人耳听到超声波清洗机工作时发出的“嗡嗡”的声音,这   (选填“是”或“不是”)超声波。
20 000
能量
不是
6. 一项发表于《自然·代谢》的研究表明,通过定向头部的超声脉冲可以诱导小鼠和大鼠出现可逆的冬眠状态。在此状态下哺乳动物会抑制代谢、降低体温,减缓其他生理过程以保存能量,并且这会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而超声波已被表明能够激活动物的神经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实验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C.实验说明超声波传播时方向不集中
D.实验说明超声波会破坏生物系统平衡
A
7.如图所示是人们研制的声波灭火装置,这种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 Hz的低频声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的   (选填“是”或“不
是”)次声波。声波可以灭火,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不是
能量
8. (2024·黔南校极段考改编)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记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   (选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音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音色
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