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机械运动 全章习题课件(共8份打包)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 机械运动 全章习题课件(共8份打包)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方法指导:在s t图像中,倾斜的线段表示物体速度不变,水平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在v t图像中,倾斜的线段表示物体速度一直在改变,水平线段表示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
(一)s t图像
1.(贵阳期中)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 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经过3 s,甲、乙两车相距4 m
C.经过5 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 m
D.甲车的速度为10 m/s,乙车的速度为2 m/s
B
2.(2025·上海)小物家、小理家和博物馆在同一直线上,小理家离博物馆1.8 km,小物早出发5 min,却比小理晚到5 min,两人运动的s 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物家离小理家一定是3 km
B.小物家离小理家可能是0.9 km
C.小物家离博物馆可能是1.2 km
D.小物家离小理家可能是0.6 km
D
(二)v t图像
3.(2024·内蒙古呼伦贝尔)A同学和B同学在郊外骑自行车,他们在某段平直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0~10 s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B同学总是运动的
C.10 s时,两人的速度相等
D.A同学做变速直线运动
A
4.甲、乙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东出发,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v 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关于0~30 s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比乙早10 s出发
B.10~20 s的过程中,乙处于静止状态
C.10~20 s的过程中,小车乙相对于小车甲向东运动
D.两辆小车在10~20 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C
(一)多段时间或路程问题
5.(贵阳期中)小李同学在中考体育项目1 000 m的测试中,在前600 m用了2 min 30 s,接着保持5 m/s的速度跑完全程。求:
(1)他1 000 m测试的成绩是多少秒?
(2)小李跑完1 000 m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每秒?(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二)反应时间问题
6.有些人骑行电动车时喜欢看手机、姿势随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图所示,电动车遇到紧急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电动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运动。某人骑电动车以18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骑车时看一眼手机需要2 s,在这段时间内相当于在无人驾驶状态下以原来速度匀速行驶。该人发现情况紧急停车时,在反应时间内电动车行驶了4 m,制动过程中所用时间为3 s,电动车在这两个过程中的总距离为9.5 m。
(1)在看手机时间内,电动车行驶的路程为多少米?
(2)该电动车骑行人的反应时间为多少秒?
(3)该电动车从发现情况到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三)交通标志牌问题
7.(2024·安顺段考)国庆假期期间,小强一家开车去玩,汽车行驶途中,他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小强心想:爸爸要怎样通过这个隧道才不会超速呢?于是他立刻记录了爸爸开车通过这个隧道的时间,半分钟之后汽车驶出隧道,心想:汽车这么快就驶出隧道了,会不会超速呢?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志牌上的“80”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汽车通过图中这个隧道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小强爸爸开车通过图中这个隧道是否超速?
解:(1)图中标志牌上的“80”表示的物理意义是隧道限速为80 km/h,即汽车通过隧道的最高速度为80 km/h;
(3)小强爸爸开车通过图中这个隧道的速度:v≈18.3 m/s≈66 km/h<80 km/h,所以小强爸爸开车通过图中这个隧道没有超速。
(四)列车时刻表、过桥(隧道)问题
方法指导:车辆完全过桥或隧道时,通过的路程是桥长或隧道长与车长之和;车辆完全在桥上或隧道中时,通过的路程是桥长或隧道长与车长之差;坐在车上的人在桥上或隧道中时,通过的路程就是桥长或隧道长。
8.元旦期间,小茜一家从遵义乘坐客车回赤水老家,她们一家乘坐客车的信息如表所示。求:
(1)该客车从遵义始发站到赤水终点站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客车以20 m/s的速度匀速通过某一隧道时,小茜测得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23 s,则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
(3)若小茜一家自驾车沿客车路线以10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与乘坐客车相比从遵义到赤水可节约多少时间?(共17张PPT)
【典例】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甲、乙两人速度之比v甲∶v乙=_____;5 s之后两人相距____m。
6∶1
25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匀速圆周运动等于匀速直线运动。( )
2.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
3.平均速度是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 )
×
×

1.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下楼的顾客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C
2.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
3.(多选)图像是物理学习中非常有效的工具,它可以直观地描述出物理规律。下列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 )
AC
平均速度
4.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大
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
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
A
5.(多选)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 s内通过的路程是3 m,第2 s内通过的路程是5 m,第3 s内通过的路程是7 m。关于他在这3 s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B.后2 s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
C.这3 s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D.最后1 s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BC
对平均速度理解不透彻
6.上午上学时,小明以2 m/s的速度走完前半段路程,又用3 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上学时的平均速度是____m/s;下午放学时,他前半段时间的速度为2 m/s,后半段时间的速度为3 m/s,则放学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2.4
2.5
7.(2024·江苏扬州)宁扬城际铁路将于2026年建成,全长约58
km,快车全程用时约30 min,则快车全程平均速度约为 ( )
A.54 km/h B.77 km/h
C.116 km/h D.190 km/h
C
8.(2024·遵义期末)如图甲,某空军基地进行跳伞训练,一名士兵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跳下,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前10 s下落240 m,再下落50 s到达地面。士兵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9
9. 如图所示,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由图可分析得出:____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是____m/s;在0~20 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30
大于
10.(2025·贵阳期末改编)如图甲所示为物体运动的s t图像,根据图甲在图乙中作出物体运动的v t图像。
11.(贵阳期中)小明一家假期驾车到贵阳旅游,途中小明看到路边的标志牌如图所示。求:
(1)此时他家的车速是20 m/s,若仍以此速度向前行驶,这辆车是否超速。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该车从标志牌处
到达贵阳,至少要行驶多长时间?
(3)小明家到贵阳的路程是102 km,开车用了2 h
到达,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1)小明家的车速v=20 m/s=72 km/h,由图可知,此路段的最大限速v限=60 km/h,由于v>v限,所以这辆车已经超速;
12.(多选)(2025·遵义期末改编)小红和妈妈骑自行车同时从家出发,一起去买东西,途中妈妈突然有事提前返回,小红继续前行,5 min后小红发现妈妈的钥匙在自己身上,便马上也原路返回,两人恰好同时到家。小红和妈妈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离家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小红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
B.m的值是15,n的值是3 000
C.小红开始返回时与妈妈相距2 000 m
D.运动30 min时,两人相距900 m
BD(共26张PPT)
第1章 机械运动
教材图片 考查内容
教材P13图1.1 5 命题点 长度的测量
如图所示,在使用刻度尺时,视线要_________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______________;记录的结果包括________和_______。
正对
分度值下一位
数值
单位
教材图片 考查内容
教材P19图1.2 4 甲 命题点 参照物
乘客站在匀速上行的扶梯上,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乘客是_______的;若以_______为参照物,则乘客是静止的。
运动
扶梯
教材图片 考查内容
教材P19图1.2 4 乙 命题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如图所示是空中一架加油机正在给两架受油机加油的情景。如果以________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如果以______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的。
加油机
地面
相对
教材图片 考查内容
教材P22图1.3 3 命题点 速度的理解与计算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选填“甲”或“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全程甲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平均速度,全程甲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在20~30 s的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等于
15
小于
小东同学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
示。
(1)开始实验时小东发现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松手后小车不动,小东需要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了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示
数,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增大
(2)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__cm;vAB=____m/s;vAC=____(结果精确至0.1)m/s。
(3)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40.0
0.3
小于
不是
0.2
(4)若实验时释放小车后才开始计时,则在误差范围内,相比正确操作,测出AB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测出B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均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偏大
不变
【补充设问】
(5)如果想增大小车的平均速度,可采用的办法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6)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
时,测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
增大斜面的
倾角(或使小车从斜面更高处下滑)

【拓展设问】
(7)下列选项中与小车下滑过程中所做运动相符的是____。
(8)本实验中,为了更准确地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可以将斜面的坡度变小,这时只需将长木板下的木块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C

1.(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如图所示,小军完成学习任务后,将物理课本放在桌面上,请你结合物理课本的宽度,估算桌面AB边的长度约为 ( )
A.10 cm
B.30 cm
C.60 cm
D.100 cm
C
2.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 )
A.3.9 cm B.3.90 cm
C.4.90 cm D.3.90
3.(2024·安顺段考)如图甲所示方法测出的硬币直径是____cm,图乙中秒表读数是____s。
2.50
3 2
B
4.小红用皮卷尺对一张桌子的长度进行了五次测量,记录的结果分别是:75.1 cm、75.2 cm、75.1 cm、77.2 cm、75.3 cm。这张桌子的长度应当记作____cm。若测量过程中,小红将皮卷尺拉得过紧,则测得的桌子的长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选填“偏
大”或“偏小”)。
75.2
偏小
5.(2024·贵阳期中)“爽爽贵阳”,这座拥有23 ℃凉爽的城市,近年来已成为避暑旅游的热门之选。据数据显示,贵阳稳居避暑旅游订单量TOP10之列。小彭乘坐高铁来贵阳旅游,列车行驶过程中,若说坐在座椅上的小彭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地面上的大树
B.迎面行驶过来的列车
C.列车里的座椅
D.列车里行走的乘务员
C
6.(2025·遵义模拟)2024年2月,我国自主研制的“飞行汽车”成功完成跨海跨城航线的首飞。“飞行汽车”飞行时,以旁边的高楼为参照物,“飞行汽车”是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运动
7. 甲、乙两图为小明从车内后视镜先后观察到的情景,a、b、c为在平直公路上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则小明所乘车的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a的速
度,以b车为参照物,a车是向____(选填“前”或“后”)运动的。
大于

8. 如图所示,对于坐在小轿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是静止的;在路边行走的学生说他运动得很快。司机和学生谁说的对?为什么?
答:司机和学生说的都对;对于坐在小轿车里的乘客,乘客相对于司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司机说乘客是静止的,是以车为参照物的,乘客和司机相对于路边行走的学生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在路边行走的学生说他运动得很快,这是以路边的人(或树或建筑物)为参照物的。
9.(2024·四川乐山)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图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车都做变速直线运动
C.10~20 s内,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D.20~30 s内,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D
10.(多选)(2024·贵阳期中)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
动,其s t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乙全程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从开始到5 min这段时间,甲和乙相对静止
C.10 min后,甲相对于乙向东运动
D.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的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CD
11.(2024·遵义期末)如图甲所示为一辆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图像,请根据图甲中的信息在图乙中画出相应路程与时间的图像。
            
解:如图所示:
12.车辆经过斑马线需礼让行人,礼让行人的规则:图中①②③是同宽度、同方向的三条车道,行人刚上车道①时,车道②内的机动车应在斑马线前停车让行,只有在行人通过车道②后,机动车方可从行人后方通行。如图所示,行人正准备通过斑马线,步行速度为1.2 m/s,一条车道宽3 m,汽车距离斑马线15 m,如果匀速行驶的汽车不改变车道,理论上车速不超过多少时无需刹
车?
13.光电门是物理实验中用来测量时间的一种常用设备。如图甲所示,S是光源,K是光接收器,当有不透明物体通过光电门时,物体会遮住光源,接收器K接收不到光信号,计时器便开始计时,当物体通过后,接收器K重新接收光信号,计时结束,即不透明物体遮光的这段时间就是物体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某同学用光电门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速度,小车上安装有遮光板,
A、B是安装在斜面上不同位置的两个光电门。
(1)若小车上的遮光板宽度为d,小车通过光电门时,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t,则小车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  。
(2)若已知遮光板宽度d=1 cm,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两光电门计时器记录的时间分别为tA=0.01 s,tB=0.005 s,则小车通过光电门A、B的速度分别为vA=  m/s,vB=  m/s。
(3)由实验可知:小车沿斜面向下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
1
2
加速(共13张PPT)
【典例】如图所示的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
C
【解析】A、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测量硬币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刻度尺测出的长度不一定是硬币的直径,且B图中硬币左侧未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C图所示的方法为“平移法”,两三角尺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差即为硬币的直径;D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与水平桌面对齐。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误差就是错误。( )
2.物理老师的测量结果没有误差。( )
3.读数时视线倾斜会产生误差。( )
×
×
×
 时间及其测量
1.(2024·辽宁)为保护视力,应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 ( )
A.5 s B.5 min C.50 min D.5 h
2.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1)45 min=_______h=________s。
(2)0.4 h=____min=_______s。
B
0.75
2700
24
1440
3.如图所示,机械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s。
方法归纳:机械秒表的读数方法:①确定小盘和大盘的分度值;②先观察小盘的指针位置,确定其分钟数;③根据小盘指针所指的半分钟情况,读取大盘的秒数,若小盘指针指向前半分钟,则大盘读 0~30 s;若小盘指针指向后半分钟,则大盘读31~60 s;④将小盘分钟数和大盘秒数相加。
338.5
误差
4.(多选)下面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于读数违反测量规则造成的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偏差叫作误差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合理的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C.错误可能是由于违反测量规则或读数粗心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D.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D
5.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由于下列原因造成测量结果有差异,其中属于误差的是 ( )
A.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放置
B.测量者在读数时,其视线与刻度尺成70°角
C.测量者对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时偏大
D.刻度尺未紧贴被测物体
C
机械秒表的读数
6. 小明在学习时间的测量时,两次操作如图所示,甲图中所测的时间是________s,乙图中所测的时间是____s。
535.5
82
7.(2024·遵义段考)下面是某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
测,其中合理的是 ( )
A.身高大约是170 mm
B.脉搏每分钟跳动约70次
C.眨一次眼的时间大约是1 min
D.手掌的长度大约是20 dm
B
8.(2024·遵义段考改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选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偏小
D.若刻度尺零刻度磨损,则不能测出准确结果
C
9.有六名同学使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分别是:L1=18.82 cm、L2=18.83 cm、L3=17.28 cm、L4=18.81 cm、L5=18.80 cm、L6=18.805 cm。则:
(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
(2)其中一位同学测量结果写错,该数据是______________。
(3)一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合理,该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
1mm
L3=17.28cm
L6=18.805cm
18.82cm
10. 物理学与工程实践如图甲所示,西班牙制造的新式列车车厢的宽度l=3.500 m。为判断新式列车车厢能否通过一处老式隧道,技术人员分别测量了隧道内部三处的宽
度,如图乙所示,测量结果为:l1=3.600 m、l2=3.480 m、l3=3.540 m。技术人员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新式列车车厢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该隧道。
1cm
不能(共14张PPT)
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
【典例】如图所示,使用刻度尺测量铅笔长度时,视线垂直于刻度尺并沿____(选填“A”或“B”)方向进行读数,图中铅笔的长度为____cm。
B
8.50
【解析】读取物体长度时,视线要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线相垂
直,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B;铅笔左侧对应的示数是1.00 cm,右侧对应的示数为9.50 cm,所以这段铅笔的长度为L=9.50 cm-1.00 cm =8.50 cm。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小明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40 cm,18.40 cm中最后一个数字“0”可以去掉。( )
2.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越好。( )
×
×
长度的单位
1.给下列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北盘江大桥全长1 341.4____。
(2)课桌的高度约为80____。
(3)物理课本的宽约为1.85____。
(4)毕节至贵阳高速公路里程约为200____。
m
cm
dm
km
2.有5 m、2 m、1 m、1 cm、2 mm五个长度值,请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完成下列填空。
(1)一元硬币的厚度最接近于_________。
(2)教室门的高度最接近于________。
2mm
2m
长度的测量
3.(多选)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平行
C.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4.(2024·贵阳期中)四位同学使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四次测量记录分别是:18.82 cm、18.83 cm、19.82 cm、18.81 cm,则这本作业本的长度应记为________cm。
ACD
18.82
刻度尺整刻度位读数漏写零
5.小明分别测量了不同物体的长度,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cm;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
    
易错警示: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长度的读数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若估读的数字为0,也不能省去。
3.50
3.00
6.(2024·天津)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撕钢”薄如蝉翼,其厚度大约是物理课本一张纸厚度的五分之一,则一张“手撕钢”的厚度最接近于 ( )
A.2 dm B.2 cm C.2 mm D.0.02 mm
D
7.(2024·湖北)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如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大约为 ( )
A.3 mm B.3 cm
C.3 dm D.3 m
B
8.(多选)甲、乙两人测量同本书的宽度,甲测量的结果是1.85 dm,乙测量的结果是18.48 cm。那么 ( )
A.甲所用刻度尺的测量范围一定比乙大
B.甲、乙测量的结果不同,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
C.若甲测量的结果是用力拉皮卷尺进行测量得到的,则他测量的结果偏小
D.若两人正确读数,则甲、乙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1 cm和1 mm
CD
实验小组成员准备利用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宽、高。请完成下面9~11题。
9.(2024·遵义期中)如图,用一把不透明的厚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图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D
10.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____(选填“甲”或
“乙”)刻度尺,所测橡皮的长度为_______cm。
11.若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橡皮的厚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23 cm,则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测量结果中,准确值是____cm,估计值是_______cm。

4.00
1mm
1.2
0.03
12. 老师让同学们比较图中甲、乙两根小棒的长短,小明直接根据眼睛观察认为甲小棒的长度比乙小棒的长度短。你认同小明的观点吗?________ (选填“认同”或“不认同”)。要准确比较两根小棒的长短,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认同
用刻度尺进行多次测
量求平均值后进行比较(共17张PPT)
【典例】“北斗+”让天地互通更加智慧。在某公交车站,一同学从电子站牌上看到一辆公交车需要用时6 min行驶3.2 km才能到达某站,由此他预测该车的速度是____km/h,该车实际上提前8 s到达此站,则它的实际行驶速度是_______(结果精确到0.01)m/s。
32
9.09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速度大的物体运动距离一定长。( )
2.1 m/s比1 km/h小。( )
×
×
1.如图所示的是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通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物理学上采取____(选填“观众”或“裁判员”)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比较相同路程所
用的时间
观众
2.如图为校运动会百米赛跑时的情景,甲、乙两同学从同一起跑线同时起跑,乙同学到达终点100 m时,甲同学只跑了60 m,可知运动较快的是________,你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
相同时间内,
乙同学运动的距离长
速度
3.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C.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越大,则物体运动得越快
D
4.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5 m/s,读作__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汽车的速度计表盘如图所示,则汽车的速度是____km/h。
5.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骑车的速度为18 km/h,合____m/s。他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骑行3 km用了____min。
15米每秒
汽车在1s内通过的路程为15m
80
5
10
速度单位换算
D
7 . 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
A.天台四万八千丈 B.坐地日行八万里
C.春风十里扬州路 D.桃花潭水深千尺
B
8.(2024·安顺段考)如图所示是运动健将苏炳添在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以9秒95的成绩夺冠的情景。我们通常说“苏炳添比你跑得快”,这句话可以理解为 ( )
A.通过相同的路程,苏炳添比你用的时间长
B.通过相同的路程,苏炳添比你用的时间短
C.在相同的时间内,苏炳添通过的路程比你的短
D.苏炳添运动的速度比你运动的速度小
B
9.(2024·遵义段考)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 km/h;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飞行5 km;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 s可跑40 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 )
A.猎豹最大 B.褐海燕最大
C.旗鱼最大 D.三者一样大
B
10.(遵义期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场之一。普通成年人以正常步行速度从航站楼大厅走到任何一个登机口所需的时间不超过8 min。请估测航站楼大厅到最远登机口之间的距离约为 ( )
A.50 m B.100 m
C.500 m D.1 000 m
C
11.(2024·江苏无锡)如图所示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以________为参照物,苹果是运动的;比较苹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_,可知苹果的速度越来越____(选填“大”或“小”)。
地面
路程

12.如表所示是小智的妈妈用某手机软件记录自己某次步行的部分数据。分析数据可知:小智的妈妈本次步行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m,她每步的步长为____m。
1 500 总步数:步 100
步频:步/min
4.80 时速:km/h 90
消耗:大卡
1200
0.8
13.(2024·贵阳期中)如图所示是向右匀速行驶的A、B两车在某时刻的俯视图,已知vA<vB。一段时间后B车运动到B′位置处,请在图中用“A′”标出此时A车的大致位置。
解:如图所示:
14.(多选)一辆长20 m的货车,以72 km/h的速度通过长为100 m的大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 s
B.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4 s
C.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6 s
D.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7 s
BC(共18张PPT)
【典例】小明五一期间跟爸爸一起乘火车去桂林游玩,火车在路上行驶时,以路边的房屋为参照物,火车是______的;以火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火车是_______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运动
静止
【解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在路上行驶的火车与路边的房屋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路边的房屋为参照物,火车是运动
的;火车上的座椅相对于火车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以火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火车是静止的。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只有不动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
2.空中加油时,加油机和受油机相对静止。( )
×

机械运动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心潮澎湃
C.海水奔腾 D.流星赶月
B
参照物
2.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与选取的参照物有关
B.不能选取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C.只能选择那些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D.参照物不能选择“天空”“宇宙”“地平线”等抽象事物
C
3.(2024·贵阳期中)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曾说:“水涨船高,非船之高也。”其中“水涨船高”中的“船高”所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
A.船 B.水面 C.岸 D.船上的人
4.(2025·遵义模拟)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的组合体平稳软着陆月背南极。着陆过程中,以上升器为参照
物,着陆器是_______的。
C
静止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2024·湖北武汉)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一首词中有这样的描
写:“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其中“不觉船移”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 )
A.船在水中的倒影 B.船周围的浮萍
C.被船惊飞的鸟 D.船附近岸边的花草
A
6.(2024·广西)如图所示,2024年广西“民族体育炫”板鞋竞速比赛中,运动员看到广告牌向后退,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跑道 B.板鞋 C.观众席 D.广告牌
B
7. (2024·黔东南一模)《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如图,其中“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从物理角度看,“舟行”“剑不行”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
A.人,人 B.岸,人 C.岸,岸 D.人,岸
C
8. 2024年11月16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转入组合体飞行段。对接完成后,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是_______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是________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
静止
运动
相对性
参照物选择混淆
9. 马岭河峡谷是“贵州十佳漂流景区”之一。暑假期间,小明的爸爸带他到马岭河景区游玩。在顺水漂流的船中,小明说爸爸是静止的,则他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
A.河岸边的树     B.船上的座位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中游动的鱼
B
10.(多选)(2024·遵义段考)“天宫课堂”第四课上,航天员将水球当作乒乓球来打。被打出去的水球在空中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球的运动是机械运动
B.水球相对球拍是静止的
C.水球不能用来作为参照物
D.以球拍为参照物水球是运动的
AD
11. (贵州)如图所示是摄影爱好者捕捉到的“乌鸦骑乘老鹰”的精彩画面,下列能描述图中两者相对静止的成语是
( )
A.分道扬镳     B.背道而驰
C.并驾齐驱     D.各奔东西
C
12.(2024·贵阳期末)中国的高铁技术世界一流,行驶时快捷且稳当。如图所示,几枚硬币始终“静静地”立于高速行驶列车的窗台上,若以该列车窗台为参照物,硬币是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静止
13.(2024·安顺段考)小丽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外出旅行时的照
片,其中两张是坐在平直行驶的车内连续拍摄的照片,如图所
示。有同学判断小丽乘坐的车正在向东行驶。请你分析该同学的判断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
以塔为参
照物,小丽与塔的位置在靠近,说明车正在向西运动
14.(2024·贵阳期中)奇奇同学在阅读科普文章时,看到了如图的图片和这样一段话:“我国的‘东方红三号’地球同步卫星,它在太空中遨游时,好像静止在地球赤道的上空。”这种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答:不矛盾;因为地球同步卫星和地球的转动方向以及转动速度是相同的,地球和卫星之间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而以太空中的太阳为参照物,卫星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卫星是运动的。
15.(2024·遵义模拟)三辆小车沿平直公路由南向北行驶的过程
中,先后出现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情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相对乙车,甲车向北运动
B.相对乙车,丙车向北运动
C.相对丙车,乙车向北运动
D.相对丙车,甲车是静止的
B(共15张PPT)
【典例】两个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秒表每格为1 s,该次实验的原理是_____。图中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全程s1=60 cm,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__m/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s2的平均速度v2=____m/s。
刻度尺
0.12
0.1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过程中,为了便于计时,应使斜面保持较大的坡度。( )
×
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1)进行该实验时需要的测量工具为_______和_______。
(2)实验中需要多次测量,每次测量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由静止释放。
(3)斜面底部设置金属片挡住,其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_。
秒表
刻度尺
同一位置
时间
2.(2024·吉林)如图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
(1)为便于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应使斜面保持很____的坡度。
(2)B为AC中点,sAC=1 m,两次实验小车都从A点由静止下滑,到达C点所用时间为2.8 s,到达B点所用时间为2 s,则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3)由实验可得: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选填“快”或“慢”)。

0.25

3.(2024·贵阳期中改编)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用频闪照相机记录小球的运动情况,得到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2)依据图中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
(3)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0.05 m,sBC=0.15 m,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m/s。
(4)实验时若斜面的倾角越大,则测出的小球平均速度越____(选填“大”或“小”)。
(5)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___(选填“>”“<”或“=”)v2。
0.5


4.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 cm
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 s,
那么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 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
时,到达B点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 )
B
5. 教材图片变式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测距,原理如图,发射超声波0.06 s后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发射点与被测物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m。(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10.2
6. 教材习题变式小明用一个量程为10 m的卷尺和电子手表估测他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及自己正常步行时的平均速度。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a.小明按正常行走的速度走了一小段距离,记下自己的步数n,并用卷尺测出总长度为L;
b.小明从家正常走到学校,记录一共走了m步,用时为t;
c.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____,小明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____。(均用测得量符号表示)
7.小明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5 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 s。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
刻度尺
秒表
(2)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3)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____(选填“A”或“B”)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
时,在C处停止计时。
小于
A
(4)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
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乙)。屏幕图像如图丙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________(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_____m/s。
加速
0.8
【拓展设问】
(5)小明发现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方向容易偏离预设路线,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斜面更换为斜槽完成实验(或将斜面更换
为导轨完成实验,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