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7课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点综述】课程标准 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一、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1.局部抗战(1)日本侵华①背景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影响日本,为摆脱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的侵略方针。②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 的开始。 ③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 奋起反抗。 ④伪满洲国:1932年3月,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⑤华北事变: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策动“华北自治运动”。(2)局部抗战①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国联。②东北抗战:东北人民革命军(赵一曼等)坚持抗战;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赵尚志等)浴血奋战。③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宣传了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④中国共产党: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瓦窑堡会议确定了 的方针。 ⑤西安事变a.背景:蒋介石调集张学良、杨虎城围攻陕北红军;张学良、杨虎城主张联共抗日。b.概况: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为代表,奔赴西安,经过各方努力,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c.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 的局面初步形成 2.全国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 由此开始 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 的形成 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呼吁全民族抗战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准备抗战的讲话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 ,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形成 中国共产党递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叶挺任军长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日军的侵华暴行领域 方式 暴行政治 “以华制华” 扶植傀儡政权(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经济 “ ” 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实行“粮食统制”;强征劳动力军事 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烧光、杀光、抢光政策“治安强化运动” 在华北推行,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大轰炸 对 进行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 细菌战 组建细菌部队(731部队等),实施细菌战“慰安妇”制度 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二、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1.正面战场的抗战战略 防御 阶段 (1937年8—11月)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忻口会战 (1937年9—11月) (1)八路军取得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徐州会战 (1938年1—5月) 取得 ,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1938年6—10月) (1)会战前,毛泽东发表《 》,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2)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战略 相持 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 取得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工业 和高 校内迁 东部沿海工业向 迁移;华北、华东高校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为抗战胜利奠定了 基础 2.敌后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 的开辟 特点 开展 ,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 影响 战略上配合了 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百团大战 背景 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概况 1940年8月至次年1月, 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作战 影响 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皖南事变 背景 国民党消极抗战概况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突袭“围剿”新四军,制造“皖南事变”,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根据地 建设 经济 实行 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政治 精兵简政,实行“ ” 3.东方主战场全民族 抗战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海外华侨(陈嘉庚等)积极支援抗战牵制日 军主力 中国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配合盟 军作战 给予盟军重大支持;中国 (戴安澜)入缅作战,救援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推动国 际联合 中国积极倡导建立 ,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参与国 际会议 1943年,参加开罗会议,通过《开罗宣言》,决定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置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华民国4.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 七大 目的 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作准备内容 1945年毛泽东作《 》的政治报告,提出党的政治路线;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 全党空前团结,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抗战 胜利 进程 (1)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 (2)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台湾光复 意义 (1)历史地位: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 (2)国际意义: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 ,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3)国内意义:开辟了 的光明前景 1.(2024·江苏合格考)在1937年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的最初几天内,中国军队面对敌方海军舰艇上的毁灭性炮火,以非凡的战斗热情,将日军驱赶到黄浦江边。材料描述的战事属于(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2.(2023·江苏合格考)1937年11月太原失守,日军气势汹汹地猛进,国民党军节节后退。当时华北已经飞雪,装备简陋、习惯山地作战的八路军,却穿着单衣草鞋大踏步向敌后、向平原挺进,他们同地方党组织结合,开辟并巩固新的抗日根据地。这佐证了(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B.抗战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C.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D.敌后战场的作战促成了中国全国抗战的开展3.(2022·江苏合格考)1942年,苏中地区的武工队和游击小组依靠群众作掩护,组织袭击或伏击,创造了“钓乌龟”“老鹰抓鸡”“包馄饨”等多种诱敌杀敌手段,积小胜为大胜,配合主力部队消灭日伪军有生力量。这反映了( )A.国民革命的迅速发展B.局部抗战的艰苦卓绝C.敌后军民的智勇杀敌D.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4.(2022·山东合格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1图2图3提取图1、图2、图3的历史信息,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17课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梳理]一、1.(1)②局部抗战 ③十九路军 (2)④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⑤团结抗战 2.全国抗战 洛川会议 新编第四军 3.以战养战 重庆二、1.淞沪会战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大捷 论持久战 西南大后方 物质和精神 2.游击战争 正面战场 八路军 减租减息 三三制 3.远征军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4.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思想 8月15日 完全胜利 大国地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真题演练]1.A 据材料“1937年……上海”可知战争发生在上海,该战事属于淞沪会战,故选A项。其他三项与题意无关,均可排除。2.C 据材料“国民党军节节后退”“八路军……向敌后、向平原挺进”“开辟并巩固新的抗日根据地”可知,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故选C项。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均可排除。3.C 据材料“苏中地区的武工队和游击小组”“袭击或伏击”“配合主力部队消灭日伪军”可知敌后军民发挥聪明才智,采取各种手段打击日伪军,取得了辉煌战果,故选C项;国民革命早在1927年已结束,排除A项;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战开始,排除B项;材料属于敌后战场的作战,排除D项。4.历史信息:图1:根据地图中卢沟桥、宛平等重要地理位置,可知此图为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图2:根据地图中台儿庄、徐州、第五战区驻地等重要历史信息,可知此图为国民党正面战场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图3:根据地图中延安、陕甘宁、冀鲁豫、晋察冀等敌后抗日根据地信息,可知此图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说明: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战由此开始,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党派都投入了抗战。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对外,抗日救国,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会战,阻击日军侵华。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努力发动和组织广大民众,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使抗日战争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综上所述,抗日战争是真正的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7答案.doc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17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学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