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19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第五单元1.运用默读把握文章基本内容,自主进行圈点勾画、作摘录、写批注。(语言运用、思维能力)3.学会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审美创造)2.感受作者的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思维能力)学习目标每年3月,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沙乡农场都会迎来一批大雁,为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你们要以动物观察员的身份,记录候鸟迁飞,守护生态多样性。让我们一起跟随利奥波德的生物观察手记《大雁归来》,走进大雁的世界。情境导入第一课时观察任务一初识大雁,科学记录观察任务二走近雁群,聆听雁语观察任务三托雁传情,领悟情怀请同学们认真完成预习检测!预习准备1.走近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林业学家、生态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1908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林学院,后长期在美国国家森林局任职,1933年任威斯康星大学野生动物管理学教授,1935年在威斯康星州买下“沙乡农场”。从农场生活的经历中产生出了他的主要著作《沙乡年鉴》。这部著作融哲理与文学于一体,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哲学观,一直被视为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也被奉为环境保护运动的经典著作。2.知识链接大雁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中国常见的有鸿雁、灰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群的聚合体。3.字词积累雾霭 和蔼 缄默 迁徙香蒲 半蹼鹬 弥漫 沙锥鸟曲线 沼泽 狩猎 环颈雉ǎiǎijiānxǐqūzhǎoshòuzhìpúpǔ yùmízhuī任务一:初识大雁,科学记录新知探究大雁的行为是如此丰富,作者的观察是这样细致。请同学们结合旁批,快速默读课文,圈画文中能够体现大雁习性的句子,并进行分类归纳,完成大雁观察手记。大雁观察手记观察对象:大雁 观察地点:沙乡农场观察记录 第3段:11月份,大雁南飞,一声不响。第1段:3月份,大雁归来,低飞,触水就叫。第6段:春雁去玉米地觅食,有辩论,有低语。第8段:孤雁是伤心的单身,鸣声忧郁伤感。第9段:4月份的夜间,大雁在沼泽集会,鸣叫频繁。第10段: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大雁会逐渐少下来。观察小结 飞行距离: 飞行路线:迁徙时间: 归来保障:栖息地: 喜欢的食物:叫声特点: 性格特点:雁队数字: 雁群观念:200英里笔直威斯康星州规定3月为禁猎期。每年11月飞往南方,每年3月归来。池塘、水边、沼泽玉米鸣叫频繁,孤雁声调忧郁。热情、活泼、机敏、团结。联合观念。以6或者6的倍数组成雁队。任务二:走近雁群,聆听雁语新知探究我们的观察手记需要写上一段抒情性的文字,来展现大雁归来的场景。请同学们从文中搜集推荐优美语句,并说说你的推荐理由。思考角度:从修辞、有表现力的词、情感的角度分析理由。回答句式:我推荐的句子在第 段, (文字),运用了___方法/手法/句式/用词,写出了大雁 特点/状态/心理,表达作者 情感。我推荐的句子在第1段,“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运用对比的手法 ,突出大雁作为春天使者报春的准确性,“冲破”一词写出了大雁飞翔的速度、力度以及“回归”的勇气,表达了作者对大雁来临的欣喜之情。示例:请同学们表述自己的推荐!①我推荐的句子在第2段,“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大雁和主红雀、花鼠的对比,写出了大雁对春天感应的准确性,突出了大雁迁徙的坚定不移。②我推荐的句子在第3段,“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乌鸦与大雁飞行的轨迹进行比较,写出了大雁坚定不移的信念,也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③我推荐的句子在第4段,“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拐来拐去”“低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机敏、活泼、警觉和在休猎期的自在快乐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④我推荐的句子在第4段,“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用词准确、生动,描写细腻。句中“试探性的盘旋”“慢慢扇动”“静静地向池塘滑翔”这些动词短语不但写出了大雁降落的具体过程,富有动感,而且写出了大雁动作的优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说明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小结:浓郁的抒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始终以拟人化的笔法细致地描写大雁,在字里行间都注入了充沛的情感,使文章充满了感染力。任务三:托雁传情,领悟情怀新知探究1.作为一名动物观察员,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生态观念呢?让我们从文中来搜寻一些信息:(1)作者在第2、3段写11月份南飞的鸟群不敢在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停留,你能猜到原因是什么吗?威斯康星州的法律规定冬天可以狩猎,导致它们常遭到枪击。而在其他季节狩猎就是违法的,它们这时候才能四处穿行、自由飞翔、快乐鸣叫。小结:生态观念一:要爱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2)文中多次出现“我们”,如“我们的春雁”“我们的大雁”,显得多余,能不能去掉?去掉读读,分两组比读。不能去掉。“我们”表现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在作者的心目中,大雁就像是自己的朋友一样具有人的情感与品质,作者将它们视为我们中的一员,是自然界的平等成员。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博大的人文情怀。生态观念二:要平视敬重生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小结:2.结合本节课所学,联系助读资料,你读出了利奥波德怎样的生态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后,用对偶或其他修辞手法为你的观察手记写一条总结语,要求:语言简洁。助读资料1:沙乡农场原来是一个废弃的沙子农场,1935年,已是大学教授的利奥波德,买下了这个荒芜农场,带着家人住进破旧的小木屋。在这里,他亲手栽种了上千棵松树,希望能够恢复农场的生态平衡;在这里,他每天观察和记录动植物的繁衍与生长,思考着土地的命运……在修复荒野的过程中,写了《沙乡年鉴》这本书,这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助读资料2:我们蹂躏土地,是因为我们把它看成一种属于我们的物品。当我们把土地看成一个我们隶属于它的共同体时,我们可能就会带着热爱与尊敬来使用它。——《沙乡年鉴·英文版序》助读资料3:自然万物之间是平等、自由、美妙、和谐的境界。人与土地是一个共同体,人只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为了获得这个共同体的平衡和长远发展,人类必须学会尊重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沙乡年鉴·序言》(1)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2)别让天空失去色彩,让鸟儿自由翱翔。(3)守护大雁,和谐共生。总结语示例:本节课,我们通过完成大雁观察手记,梳理了大雁的迁徙时间、飞行特点、栖息习性等丰富的生活习性。同时,从文中优美的语句出发,借助对拟人、对比等手法的品析,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以及对它们所具有的团结、热情等特质的赞美。在作者笔墨间,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也让我们自己增强了守护生态多样性的意识。愿我们都能成为自然的倾听者,让对大雁的这份热爱化作行动——尊重每一个迁徙的身影,守护每一片栖息的湿地,让人与万物共生的美好,永远写在天地之间。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大雁归来人、大雁……生命共同体平等对待,尊重生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