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目标方法锁定标题知识关键要点方法技巧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森林的生态功能图示法保护森林保护森林措施归纳法要点层级突破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课前演练1.森林的作用。(1)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2)森林是最丰富的物种库,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3)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环境服务。2.森林的破坏。(1)不同时代对森林的破坏作用。时期原因变化趋势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因素的变化森林面积有所变化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游耕制度有所破坏,但可自然更新农业社会滥垦滥伐逐渐减少工业社会商业性采伐锐减 (2)世界:全球现存天然林中未受人类干扰的森林不足40%,工业化国家中,除加拿大和俄罗斯外,大部分森林为人工林,或“半天然”林。(3)中国:人均占有量0.11公顷和覆盖率为16.55%,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森林破坏后的生态灾难: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课堂探究 1.图示森林的生态效益。2.当前世界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对点演练目前世界森林现状令人担忧。据此完成1~2题。1.目前世界上正遭到毁灭性破坏的森林是(A)A.热带原始林B.亚寒带针叶林C.温带落叶林D.亚热带常绿林解析:当今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2.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的原因是(D)A.刀耕火种、游耕制度B.人口增多,无计划垦殖C.大量使用薪柴D.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解析:森林破坏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加速的,工业文明时期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是森林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课前演练1.世界: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2.中国。(1)政府:1984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简称《森林法》),2002年公布森林法的实施条例。许多林业管理部门和国有林场从林木采伐转为森林培育。(2)民间:积极植树造林,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课堂探究 1.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森林保护工作的重点。由于林业已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力军,因此,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便成为林业的首要工作。针对我国目前森林资源的特点,今后一个时期内,林业工作的重点是:(1)分类经营,分区突破。(2)保护和发展并重。(3)提高单位产量。(4)提高林地利用率。(5)加大退耕还林力度。2.森林保护。森林的锐减唤起了国际社会、各国政府、民间团体和大众的高度关注,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举措意义国际1992年联合国通过《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中国1984年公布《森林法》,2002年又公布了《森林法》的实施条例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分析破坏森林后带来危害的一般思路是: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大面积砍伐,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一系列生态灾难。其一般分析思路如下。 ?对点演练3.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雨林受人类破坏最少,因此保存完好B.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一半以上C.亚马孙雨林的减少对物种基因影响不大D.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导致物种减少的直接原因解析: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受人类破坏少、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1.教材P56 思考思考提示:应该辩证地看待森林减少与工业化的关系。森林减少与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发是必然的,但人类如果认识到森林的环境效益,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森林,加强植树造林,就不会造成森林的锐减。开发要有一定的限度,过度开发必将造成森林的锐减。2.教材P56 思考思考提示:思考1.可以从身边的事例找起,也可以通过参与的旅游活动和媒体的相关报道来总结出森林的生态功能。思考2.森林的生态功能除教材提到的以外,还具有美化环境、杀菌除病、指示环境污染等多种功能。另外,森林还具有经济功能,为我们提供多种食物,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可以制作家具,是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等。3.教材P58 思考思考提示:思考1.我国政府民间团体对保护森林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已经收到初步效果。我国自《森林法》实施以来,对森林的保护逐渐得到加强,许多林业部门和大型国有林场的主要功能已经从林木采伐转为森林培育。民间也有保护森林的积极行动,他们不仅植树造林,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目前,我国人工林的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思考2.为保护森林应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用一次性筷子;平时生活中节约纸张;积极使用再生纸产品;按规定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等。 读图,完成1~2题。1.世界森林主要分布在(C)①低纬度 ②中纬度 ③中高纬度 ④高纬度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解析:在人类历史之前,森林的分布主要受制于地形、气候与水文状况。除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高寒地区可能出现沙漠、荒漠和草原之外,陆地大部分面积皆为各类森林所覆盖。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森林的破坏日益加大。特别是在中纬度的平坦、湿润地区,人口密布,森林遭到的破坏更加严重,甚至不少地方变成了无林区。2.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原始森林面积最大的两种类型分别是(D)①热带雨林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③温带落叶阔叶林 ④亚寒带针叶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上最主要的两种森林一种是分布在纬度较高(北极圈穿过)的亚寒带地区,另一种是分布在纬度较低的热带地区(赤道穿过),由此我们可判断两种森林类型分别为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3.热带雨林作为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主要角色,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物种群,其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还向大气中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在热带雨林系统中,你认为最主要而且是最容易受人类破坏的部分是(B)A.热带雨林的土壤层B.热带雨林的地上植物C.热带雨林的动物D.热带雨林的根系解析:雨林看起来很茂密,但事实上,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所以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关键的部分,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针对东北森林资源破坏的情况,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保护林区的生态平衡势在必行。据此完成4~5题。4.关于东北地区防护林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C)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干旱风沙区B.位于东北平原多林地区C.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成效显著5.关于东北林区开发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C)A.采伐小于更新,资源减少,林质下降B.森林覆盖率下降,林木蓄积量上升C.林区生态环境恶化,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D.采伐手段趋于先进,轮伐代替皆伐解析:东北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现该地因采伐过度,林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6.读甲、乙两图,完成(1)~(5)题。(1)目前全世界消失森林比重最小的是________,该洲现存天然林主要属于________。( )A.亚洲 温带落叶阔叶林B.北美洲 亚寒带针叶林C.非洲 热带雨林D.欧洲 温带落叶阔叶林(2)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3)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有人说它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下面一些形象比喻,各蕴涵了森林的一种生态功能,请思考搭配:A.天然“氧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天然“吸尘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天然“蓄水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天然“消声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天然“美容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图中A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给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国现有天然林正逐步减少。请你谈一谈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解析:本题以图示材料考查世界及我国森林的分布、变化以及滥伐森林带来的生态危害。解答时应特别关注三点:(1)北美洲开发历史较晚,其北部的加拿大纬度较高,大部分天然林属于亚寒带针叶林。(2)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3)长江上游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度、强度增大。关于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可以从立法保护,采伐与养育相结合等方面入手分析。答案:(1)B(2)东北 西南 东南(3)净化空气 吸烟除尘 涵蓄水源 减弱噪声 美化环境(4)含沙量增大;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河、水库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频度、强度增大(5)加强执法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采伐与更新相结合;防治森林火灾和虫灾;加强森林保护宣传教育。1.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5%提高到18.2%。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A)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 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的措施,是对分析辨别能力的考查。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快速有效”,③④都是对森林的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破坏,但不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森林的覆盖率。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读图,完成2~3题。2.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B)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3.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解析: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雨林光合作用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热带雨林为大气提供丰富的水汽,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将近70%,森林资源极其丰富,但日本每年却要进口大量木材,特别是一次性筷子几乎全靠进口。日本还成立了“树木银行”,在工程建设中需要砍伐的数必须存入“银行”,等工程结束后,再种植至少等量的树木,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据此完成4~5题。4.日本的一次性筷子使用后的处理方式是(C)A.卫生填埋 B.烧掉C.作为造纸原料 D.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5.日本大量进口木材和一次性筷子是因为(D)①木材消费量大,国内无法提供那么多木材 ②一次性筷子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日本的劳动力价格高,生产的经济效益低 ③日本的林木质量太次,不能利用 ④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第4题,日本重视环境保护,一次性木筷回收后,作为造纸工业的原料。第5题,日本不砍伐本国的树木,有保护生态的原因,还有经济原因。日本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高,农民少,而经营林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日本是一个交通便利的岛国,进口木材比砍伐自己国家的树木合算。一次性木筷生产加工的劳动力成本高。至2007年底,北京城市园林绿地比2001年增加了1.5万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绿地达48平方米。北京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据此完成6~7题。6.城市绿地对降低汽车尾气危害的作用是(A)A.吸烟滞尘 B.降低噪声C.涵养水源 D.美化环境解析:注意是“降低汽车尾气危害的作用”。7.北京城市绿化产业的有利影响有(D)A.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B.使北京成为全国再生水利用率最高的城市C.促进城市垃圾分解和无害化D.带动林业、园艺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解析:城市绿化会带动林业、园艺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8~9题。降雨量/mm降雨强度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33弱1110.115541.31534.71541814很强290.532739.4710.82122519强280.31131.2510.4520.68.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D)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解析:解答本题应提取题干中“相同降雨强度下”的信息,然后选择任意一栏做泥沙量的比较。如从泥沙量来看,选择第一栏比较:混交林地(0.1)<荒草地(4.7)<油松幼林地(18)<坡耕地(41.3)。9.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B)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①④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从不同植被覆盖下对水土的保持能力来看,混交林地、荒草地的水土保持能力较强,这也是当地的植被类型生态效益比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要好得多的原因。坡耕地的泥沙含量最大,所以开垦坡地不利于改善当地生态。森林树种越丰富,就越有利于植被生态平衡的保持,不容易发生病虫害。当地气候较干旱,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所以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不如退耕还草。厄瓜多尔政府已正式启动一项旨在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计划,以避免因开发有环保争议的油田而破坏该国亚马孙雨林地区的生态环境。据此完成10~11题。10.对亚马孙热带雨林带来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A.热带雨林迁移农业B.粗放的畜牧经营方式C.滥捕滥杀野生动物D.过度引水灌溉11.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D)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响 ③受寒流的影响大 ④纬度低,热量充足 ⑤平原面积宽广A.①③④ B.①②④C.②④⑤ D.①②⑤解析:考查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效益、破坏的原因。第10题,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是一种原始的农业类型,耕作方法原始,对森林破坏严重。第11题,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大与地形、洋流、低纬陆地面积有关。12.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完成(1)~(2)题。(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l)题,从图中看,甲处位于山区,防护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乙处为沿海防护林,再结合沙质海岸可看出该处防护林具有降低风速、阻挡风沙的功能;丙处位于沙质海滩上,此处植被具有固沙阻浪的功能。第(2)题,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岸侵蚀加剧,造成土壤盐碱化和水质恶化。答案:(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13.分析下表,完成(1)~(3)题。某地各类项目1956年1975年森林覆盖率30%8%耕地面积3.33万公顷4.47万公顷近三年平均降水量850 mm680 mm近三年平均气温年较差23℃30℃(续上表)某地各类项目1956年1975年河流含沙量2%12%当年水旱灾害次数03粮食总产量/吨1.0亿0.875亿(1)该地耕地面积扩大,而粮食总产量却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地水旱灾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上表,结合地理知识,把①土壤肥力下降;②暴雨增多;③进一步毁林开荒;④洪水灾害增多四项填入图中适当空格内,使之形成一个循环过程。解析:从表中数据的变化可推知,该地耕地面积的扩大是以毁林开荒为代价的,森林大面积减少,使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从而引起旱涝灾害增加、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最终导致粮食单产和总产量降低。答案:(1)由于毁林开荒,导致气候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单产减少,因此粮食总产量降低(2)森林减少,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3)A—② B—① C—④ D—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