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第1课时课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第1课时课件+教案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2025部编版道法教材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在视频中,你们都看到了哪些地方?
这些地方有什么共同特点?
第一章
公共场所
在哪里
同学们,我们刚才在视频里看到了好多不同的地方,那这些地方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被归为一类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入探讨一下,什么是公共场所。
学校操场
观察思考这些场所的特点
火车站
观察思考这些场所的特点
医院
餐厅
这些地方都有很多人
大家都可以去
很多人在进行各自的活动
不专属于一个人
小组讨论
尝试给公共场所下定义。
公共场所是大家都能去的地方,像学校操场、火车站,很多人一起用。
公共场所是很多人一起活动的地方,比如医院、餐厅,大家去那里做不同的事。
公共场所是大家一起用的地方,比如操场跑步、火车站坐车,要守规矩。
课堂小结:
生活中的很多活动发生在家庭以外的各种场所。公共场所是指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大家都可以自由出入、使用 。学校、商场、医院、公园……这些大家共同活动的场所,就是公共场所。
第二章
活动:
情境续编
了解了什么是公共场所,现在我们来玩个有趣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看看大家对公共场所到底有多熟悉。
活动:情境续编
游戏规则: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境,把故事续编下去。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发言中至少提及一个公共场所,看哪个组提到的公共场所多。
情景一:周末,华华约同学去打羽毛球
1.华华拿着球拍站在幸福路公交车站等同学。
他俩边走边聊,经过社区医院,在书店右拐,就到了社区服务中心的球场。
他俩玩了一会儿,满头大汗,去超市买了瓶水。
喝完水后,他们去了附近的公园散步,顺便去了公园里的儿童游乐区,玩了滑梯和秋千。最后,他们去了社区图书馆,借了几本有趣的书,准备回家看。
1
2
3
情境二:乔乔下楼时扭伤了脚
乔乔下楼时不小心扭伤了脚,疼得直哭。
妈妈赶紧带她去了社区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只是轻微扭伤,开了些药。
乔乔在家休息了几天,后来还去社区服务中心的康复室做了简单的康复训练。康复后,她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了水果和零食,还去了附近的公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周末的时候,乔乔还去了图书馆,借了几本关于健康的小册子,学习如何保护自己。
1
2
3
情境三:丽丽去乡下奶奶家过暑假
暑假到了,丽丽坐长途汽车去乡下奶奶家。
奶奶家附近有个小菜市场,丽丽每天早上都会跟着奶奶去买菜。菜市场里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还有热闹的集市。
她还去了村里的小河边捉鱼虾,玩得很开心。晚上,丽丽和奶奶一起在村里的小广场乘凉,数着天上的星星。周末的时候,丽丽还去了村里的小庙会,那里有各种小吃和游戏,非常热闹。
1
2
3
情境四:薇薇和妈妈上街买东西
周末,薇薇和妈妈一起去步行街上买东西。
她们先去了商场,给薇薇买了新衣服,又去了超市买了零食。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商品,薇薇挑了自己喜欢的巧克力和薯片。
吃完午饭后,薇薇还去了街心公园玩了一会儿,顺便去了公园里的儿童游乐区,玩了滑梯和秋千。最后,她们去了附近的书店,薇薇买了一本自己喜欢的绘本,然后才回家。
1
2
3
情境五:假期里,小刚一个人出门
假期里,小刚一个人出门去图书馆看书。
他从家里出发,路过学校,又经过了邮局,才到了图书馆。图书馆里安静又舒适,小刚看了一本关于动物的书,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
看完书后,小刚去了附近的公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他还在公园里的喷泉旁坐了一会儿,欣赏喷泉的美景。最后,小刚去了社区服务中心,参加了那里举办的手工制作活动,做了一个漂亮的小风车,然后才回家。
1
2
3
小分享
你们续编的故事中提到了哪些公共场所?
第三章
我在
公共场所
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里表现都很棒!在我们的记忆中,有很多活动发生在公共场所。这里承载着我们的回忆,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记录着我们生活的一个个足迹。现在,就请大家来分享一下自己在公共场所经历的故事吧。
村头的大树下是我童年的游乐场。我们在这里乘凉、玩游戏,比谁的纸飞机飞得远。这里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妈妈说,我第一次走路就是在楼下的小花园。上幼儿园的时候,大家经常在这里滑滑梯、捉迷藏。现在,我时常在这里陪奶奶散步。小小的花园,见证了我的成长。
我最喜欢去图书馆啦!有一次,我坐在安静的角落里,看一本关于恐龙的书。旁边的小朋友也在认真看书,大家都很安静。我看得入迷了,忘了时间。妈妈来接我时,我还舍不得走呢。下次我还要去,图书馆真是个好地方!
上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公园里有很多人,有的在散步,有的在放风筝。可是,我看到有人把垃圾扔在地上,旁边就有垃圾桶呢!我觉得很不好,就过去提醒他们。他们听了,不好意思地捡起了垃圾。我希望大家都爱护环境,让公园更美丽。
有一次,我和爷爷去火车站接奶奶。火车站里人很多,大家都背着包,急匆匆的。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和妈妈走散了,急得哭起来。我赶紧告诉工作人员,他们很快就把小朋友的妈妈找来了。小朋友笑了,我也很开心,能帮到别人真好!
我跟妈妈去超市买东西。超市里人很多,大家都在选自己喜欢的东西。我看到有个阿姨不小心把东西洒了,旁边的人赶紧帮忙捡起来。我觉得大家真友好,买东西的时候也很快乐。
我和爸爸去博物馆玩。那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比如恐龙化石和古人的东西。有个小朋友在展厅里跑来跑去,差点撞到展品。爸爸赶紧拉住他,告诉他要小心。我觉得博物馆很有趣,也很重要,要爱护里面的东西。
我和朋友去游乐场玩。游乐场里有很多好玩的项目,比如旋转木马和摩天轮。我们排着队等,大家都很守秩序。可是,有个小朋友插队,被工作人员制止了。我觉得大家都要遵守规则,这样才能玩得开心又安全。
第四章
总结
回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公共场所,还进行了有趣的情境续编和经历分享,那谁能来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同学们,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活动。只有我们每个人都遵守文明规范,公共场所才能变得更加美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做一个文明的小市民 。
布置作业
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讨论,列举出家庭周围的公共场所,并思考在这些场所应该注意哪些文明行为,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
观看视频《探寻公共文化空间》




2025部编版道法教材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课时统编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公共生活靠大家”大单元中的重要一课。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公共场所,探讨在公共场所的行为,旨在让学生明白公共场所的特点和重要性,初步树立在公共场所的文明意识 。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贴近实际,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为后续学习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等内容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公共场所并不陌生。但他们年龄尚小,对于公共场所的概念还比较模糊,缺乏系统地认识,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意识也较为薄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公共场所,明确文明行为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列举出常见的公共场所,理解公共场所的特点和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在公共场所的文明意识,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确公共场所的概念,了解常见的公共场所;分享在公共场所的经历,初步感受文明行为的重要性。 难点:深入理解公共场所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特点,能够自觉在公共场所遵守文明规范。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 1.播放视频 2.提问学生:“在视频中,你们都看到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自然地引出本节课关于公共场所的话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公共场所的多样性。 公共场所在哪里 1.“同学们,我们刚才在视频里看到了好多不同的地方,那这些地方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被归为一类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入探讨一下,什么是公共场所。” 2.展示一些场所的图片,如学校操场、火车站、医院、餐厅等, 3.观察思考这些场所的特点 小组讨论:尝试给公共场所下定义。 5.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阐述对公共场所的理解。 6.教师总结归纳:生活中的很多活动发生在家庭以外的各种场所。公共场所是指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大家都可以自由出入、使用 。学校、商场、医院、公园……·这些大家共同活动的场所,就是公共场所。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观察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公共场所的概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活动:情境续编(15分钟) 1.了解了什么是公共场所,现在我们来玩个有趣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看看大家对公共场所到底有多熟悉。 游戏规则: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境,把故事续编下去。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发言中至少提及一个公共场所,看哪个组提到的公共场所多。 案例: 情境一:周末,华华约同学去打羽毛球。 1.华华拿着球拍站在幸福路公交车站等同学。 2.他俩边走边聊,经过社区医院,在书店右拐,就到了社区服务中心的球场。 3.他俩玩了一会儿,满头大汗,去超市买了瓶水。 喝完水后,他们去了附近的公园散步,顺便去了公园里的儿童游乐区,玩了滑梯和秋千。最后,他们去了社区图书馆,借了几本有趣的书,准备回家看。 情境二:乔乔下楼时扭伤了脚。 情境三:丽丽去乡下奶奶家过暑假。 情境四:薇薇和妈妈上街买东西。 情景五:假期里,小刚一个人出门。 4.小组内成员轮流发言,续编故事,尽可能多地提及不同的公共场所。发言结束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分享。 5.提问:你们续编的故事中提到了哪些公共场所? 设计意图:以趣味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对公共场所的认识,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我在公共场所 1.“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里表现都很棒!在我们的记忆中,有很多活动发生在公共场所。这里承载着我们的回忆,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记录着我们生活的一个个足迹。现在,就请大家来分享一下自己在公共场所经历的故事吧。” 2.回忆一下你在公共场所的经历,可以是有趣的、难忘的,也可以是不文明行为的见闻。 3.学生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在公共场所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真实经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深化对公共场所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习惯。 (五)总结 1.回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公共场所,还进行了有趣的情境续编和经历分享,那谁能来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呢?同学们,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活动。只有我们每个人都遵守文明规范,公共场所才能变得更加美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做一个文明的小市民 。 2.布置作业: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讨论,列举出家庭周围的公共场所,并思考在这些场所应该注意哪些文明行为,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 3.播放视频《探寻公共文化空间》 设计意图:通过情感升华,激发学生的文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作业布置旨在让学生将课堂学习延伸到家庭生活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促进亲子间的交流与合作。
板书设计
公共场所的文明素质 1. 什么是公共场所 概念: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场所 特点:开放性、共享性 2. 常见公共场所 商场、公园、图书馆、医院…… 3. 我在公共场所 分享经历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视频导入和多种活动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学生对公共场所的概念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也能积极分享自己在公共场所的经历。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缺乏自信或对话题不够感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方式,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在时间把控上还需进一步优化,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更充分地展开。
核心素养内容参考
政治认同:初步感知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公共生活的认同感。 道德素养:认识到在公共场所应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法治观念:了解在公共场所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树立初步的规则意识。 健全人格:通过分享经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学会尊重他人感受。 责任意识:明白自己在公共场所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