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们都是热心人第2课时课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我们都是热心人第2课时课件+教案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2025部编版道法教材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为什么视频中刀子嘴豆腐心的行为不容易被人接受?
第一章
善于
帮助他人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视频里的表达方式带来了不好的结果。这就告诉我们,帮助他人也是有学问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善于帮助他人 。
观察图片,分析为什么故事中两位同学提供的帮助不被对方接受?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小组讨论
嘿嘿,个子矮拿
不着吧?我来帮你。
我自己的事情
我自己能解决
瞧你走路真费劲儿,
看着就难受。我扶你过
马路,还能快点儿。
不用你管,我
自己能行!
问题:小明的语气不太友好,用了“个子矮”这样的字眼,显得有些嘲笑的意思他没有先问小强是否需要帮助,直接就提出帮忙,这让小强感觉到了被轻视。
正确的做法:小明可以用更友好和尊重的方式说:“小强,这本书有点高,需要我帮你拿一下吗?”这样既表达了愿意帮助的意愿,又没有伤害小强的自尊心,还尊重了他的感受。
问题:小丽的话虽然出于好意,但语气不太委婉,用了“真费劲儿”“看着就难受”这样的字眼,可能会让小红觉得自己的情况被夸大了,甚至有点被同情的意味,这让小红感觉不舒服。
正确的做法:小丽可以用更温和、更尊重的方式说:“小红,你的脚受伤了,过马路时我可以扶你一把,这样更安全。”这样既表达了关心,又没有让小红觉得被轻视,还考虑到了她的感受。
小分享
我们在关爱他人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
需要帮助的人
解释:每个人都有尊严,帮助别人时不要让他们感觉低人一等。
例子:比如看到同学不会做题,不要说“你真笨”,而是说“我们一起看看这道题怎么解”。
尊重他们的隐私和意愿
解释: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询问别人的私事,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帮助。
例子:如果看到同学情绪低落,不要在教室里大声问“你怎么了”,而是私下里轻声问“你看起来有点不开心,需要我帮忙吗”。
感同身受地了解他们的需求
解释: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这样才能提供真正需要的帮助。
例子:如果看到同学脚受伤了,不要直接说“你真可怜”,而是说“你的脚一定很疼吧,需要我扶你一下吗”。
以友善与真诚的态度
帮助他们
解释:用温暖的微笑、温和的语气和真诚的行动去帮助别人,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
例子:如果看到同学在搬重物,你可以主动过去帮忙,而不是只是说“需要我帮忙吗”。
用行动表达关心
解释 :有时候,行动比言语更能表达关心。比如,主动帮忙、微笑、点头等小动作,都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善意。
例子 :如果看到同学在搬重物,你可以主动过去帮忙,而不是只是说“需要我帮忙吗”。
持续关注
解释 :帮助别人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行为,有时候需要持续关注对方的情况,看看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帮助。
例子 :如果同学生病了,你可以定期问一下他的身体状况,看看是否需要帮忙补课。
课堂小结:
在关爱他人的时候,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隐私和意愿,感同身受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以友善和真诚的态度去帮助他们。这样,我们的帮助才能真正温暖人心,也能让对方感受到尊重和关爱。
第二章
了解他人
的需要
《重阳节献“爱心”》
一些地方,养老院平时很少得到关注,但一到重阳节,各种团体纷纷前来献爱心,来了一拨又一拨。老人们既高兴,又劳累。高兴的是,志愿者都很热情,给他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劳累的是,这么集中接待志愿者,老人们身体吃不消。一位老奶奶感慨地说:“原本是送爱心的活动,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一点呢?”
小组讨论
你认为这样的“热心肠”能给老人们带来关爱与帮助吗?你觉得老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能带来的好处
短期的快乐:重阳节当天,老人们看到这么多志愿者来关心他们,肯定会感到非常高兴。志愿者们带来的表演、礼物和服务,能让老人们在这一天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能带来的好处
精神上的慰藉:老人们平时可能比较孤独,志愿者的到来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陪伴,这对他们的精神状态有积极的影响。
存在的问题
身体上的负担:老人们的身体大多比较虚弱,接待一拨又一拨的志愿者,可能会让他们感到疲惫。像故事中的老奶奶说的,身体吃不消。
存在的问题
缺乏持续性:这种关爱只在重阳节这一天集中出现,平时养老院很少得到关注。老人们需要的是长期的、稳定的关心,而不仅仅是节日的一时热闹。
想一想
老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定期探望:老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节日的热闹,更需要平时的陪伴。志愿者可以定期(比如每周或每月)来养老院探望,陪老人们聊天、散步,让他们感受到持续的关心。
建立长期联系:可以和养老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组织活动,让老人们知道有人一直在关心他们。
尊重老人的意愿:在组织活动时,要充分考虑老人们的意愿和身体状况,不要强迫他们参加不愿意的活动。
理解老人的需求:和老人们多沟通,了解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比如,有些老人可能更需要安静地陪伴,而不是热闹的表演。
生活上的照顾:除了精神上的慰藉,老人们也需要生活上的帮助。比如,帮助他们打扫房间、整理床铺、买菜做饭等。
健康关怀:可以组织一些健康讲座,教老人们一些简单的保健知识,或者定期带他们去医院检查身体。
课堂小结:
虽然重阳节的献爱心活动能让老人们在这一天感受到快乐,但这种集中式的关爱并不能真正满足老人们的长期需求。老人们更需要的是持续的陪伴、尊重和理解,以及实际的生活帮助。希望我们能用更科学、更贴心的方式,真正让老人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特殊的岗位》
方明刚上高一时,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使本来就贫寒的家境雪上加霜。方明强忍着眼泪向班主任提出退学,班主任对他说:“我正要找你。学校正在招一名勤工助学志愿者,每天负责把图书馆里新还的书归位整理好,每月补助300元。你愿意做吗?”他点点头,泪水夺眶而出。于是,方明成了学校的一名兼职勤工助学志愿者,每天要帮忙整理图书,偶尔因功课紧张误了整理工作,也没有人怪他,班主任仍按月代领300元补助给他。他一直觉得有这么好的机会很幸运。三年的高中生活一晃过去了,方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但他始终不知道,这三年的补助金是学校老师捐给他的。他更不知道,勤工助学志愿者的岗位是为他专门设立的。
小分享
说一说你读完故事的感受。
我觉得方明很幸运,有这么好的老师帮他。我也希望以后能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像方明的老师一样,用合适的方式帮助他们。
方明的故事让我很感动。他的老师没有直接给他钱,而是给他一个工作机会,让他有尊严地接受帮助。我觉得这样很好。
方明很努力,虽然家里很穷,但他没有放弃。他的老师帮他找了工作,让他能继续上学。我也要向他学习,遇到困难不放弃。
方明的故事让我知道,帮助别人不一定是要给钱,有时候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努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帮助。
课堂小结:
帮助别人时,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用合适的方式去帮助。这样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让别人感到温暖和尊严。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方明的老师一样,用爱心和智慧去帮助身边的人。
第三章
总结
回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善于帮助他人,谁能说一说,关爱他人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同学们,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而善于帮助他人则是一门艺术。只有我们用正确的方式、真正了解他人的需求,才能让我们的帮助温暖人心。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都能成为善于帮助他人的小天使,让爱传递下去
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观察身边帮助他人的事例,分析帮助方式是否恰当,并和家长分享自己的看法。
观看视频《真好!我们的身边从不缺少温暖的人。》




2025部编版道法教材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2课时统编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我们都是热心人》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第二课时是第一课时的延续和深化,在学生感受热心人温暖的基础上,聚焦于如何善于帮助他人。教材通过分析帮助不被接受的案例、讲述重阳节关爱老人的故事以及“特殊的岗位”故事,引导学生明白关爱他人不仅要有热情,更要注意方式方法,了解他人的真正需求,培养学生智慧助人的能力,进一步落实“公共生活靠大家”的大单元主题,强化学生在公共生活中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热心助人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帮助他人时,可能会因为缺乏方法和对他人需求的了解,导致帮助效果不佳。三年级学生思维较为直观,在理解关爱他人的技巧和关注他人内心需求方面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事例和活动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将热心助人的意愿转化为有效的行动 。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帮助他人的正确方法和技巧,学会关注他人的内心需求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实践智慧助人的行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培养他们成为有爱心、有智慧的热心人,强化在公共生活中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理解关爱他人要以尊重他人为前提,了解他人的真正需求;明白在不同情境下如何正确地帮助他人。 难点:将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善于帮助他人,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践行关爱行为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5分钟) 1.播放视频 2.为什么视频中刀子嘴豆腐心的行为不容易被人接受?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场景,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如何正确帮助他人的探究兴趣,自然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善于帮助他人 1.“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视频里的表达方式带来了不好的结果。这就告诉我们,帮助他人也是有学问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善于帮助他人 。” 2.小组讨论:观察图片,分析为什么故事中两位同学提供的帮助不被对方接受?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3.教师讲解在关爱他人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4.教师总结:在关爱他人的时候,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隐私和意愿,感同身受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以友善和真诚的态度去帮助他们。这样,我们的帮助才能真正温暖人心,也能让对方感受到尊重和关爱。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师讲解,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关爱他人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关爱他人的方法。 (三)了解他人的需要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关爱他人要注意方式方法,那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他人的真正需要。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些故事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 2.阅读《重阳节的故事》。 3.小组讨论:你认为这样的“热心肠”能给老人们带来关爱与帮助吗?你觉得老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4.虽然重阳节的献爱心活动能让老人们在这一天感受到快乐,但这种集中式的关爱并不能真正满足老人们的长期需求。老人们更需要的是持续的陪伴、尊重和理解,以及实际的生活帮助。希望我们能用更科学、更贴心的方式,真正让老人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5.阅读《特殊的岗位》 6.说一说你读完故事的感受 7.教师总结:帮助别人时,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用合适的方式去帮助。这样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让别人感到温暖和尊严。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方明的老师一样,用爱心和智慧去帮助身边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故事和阅读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关爱他人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总结
1.回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善于帮助他人,谁能说一说,关爱他人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同学们,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而善于帮助他人则是一门艺术。只有我们用正确的方式、真正了解他人的需求,才能让我们的帮助温暖人心。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都能成为善于帮助他人的小天使,让爱传递下去 。”
2.布置作业:在生活中观察身边帮助他人的事例,分析帮助方式是否恰当,并和家长分享自己的看法。 播放视频《真好!我们的身边从不缺少温暖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情感升华,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热情和责任感;作业布置旨在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善于帮助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板书设计
我们都是热心人 1.善于帮助他人
帮助不被接受的原因
正确的帮助方法
2.了解他人的需要
重阳节故事启示
“特殊的岗位”感悟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故事讨论等活动,对如何善于帮助他人有了较清晰的认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如尊重他人隐私和意愿在实际情境中的具体体现。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生活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行为的跟踪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善于帮助他人。
核心素养内容参考
政治认同:认同关爱他人要注重方式方法,理解尊重和平等在帮助他人中的重要性,增强对正确助人价值观的认同。 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善于帮助他人的道德品质,学会以恰当的方式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法治观念:了解在帮助他人时尊重他人隐私和权益的法律要求,树立法治观念,确保帮助行为合法合规 。 健全人格:在分析问题和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明确在帮助他人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用心去关爱他人,让帮助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