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秦文君散文1.阅读文章,完成问题。当向日葵还会跳舞的时候秦文君①温暖的童年的家令我永远怀念,家里有爸妈,两个弟弟。两个弟弟一个比我小一岁,另一个比我小两岁,他们像两只顽皮的小狗,喋喋不休地发自己的叫声,不断地闯些好玩的小祸。这是一个很民主的家庭,爸妈不算特别富有,也没有厚实的积蓄,但是他们的收入能保证一家人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我和弟弟有新衣服,有玩具,有买书的零钱,每天有牛奶和糖果,也不必为钱担心,用现在的话说,爸妈属于中产阶级。②在我小的时候。曾经一度认为爸爸太软弱、太慈爱,他从来不发火,一辈子也没看他有过对立面,总是心平气和。但其实爸爸教育孩子有独特的方式。③我曾经非常淘气。记得当时家里住在一楼,有门有窗,但是爸妈上班去了,我就定一个规定,不准从门进出,还把门锁死了,我和弟弟进出都是走窗户,也不是好好地爬出爬进。窗户底下用各种席子卷起来,做成地道,还有陷阱。爸爸知道后对我们“抓大放小”,说小孩都贪玩,只要我们安全,相互友爱,诚实,其他的就包容了。④从认字起,爸爸就给我买书刊,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爸爸在阅读的《红岩》,当时书名上的字我还识不全,就念成了“红山石”,别人都笑了,而爸爸微笑着说:“她聪明,大概的意思并没有错。”后来我阅读了一些书,爸爸问我书里的情景,我都乐于叙述事件,描绘人事,从来不会串起来,也从来没有表达不清的时候,爸爸总是欣喜地倾听着,然后说:“不错。”⑤有一阵我爱看有关公主的书。大多数的公主在书中都是善良而又高贵的,像星星,像百合花,最重要的是,公主会有人来求婚。有一次,我忽然想造一座临时宫殿,在里面扮成公主。我和同学去我家楼上的小伙伴家,在大房间中划出一块,作为宫殿的一隅,把阳台上的花一盆一盆搬进来,又把椅子列成两队,然后在床上布置楼台亭阁。又想布置个荷花池,这样才多几分雅趣。就千辛万苦搬来大木盆,放上塑胶荷叶,浇上两大桶水时,突然发现木盆漏水了,顷刻之间,水漫开来。我突发奇想,说干脆多放些水,做个龙宫内的公主。为了这宏大的目标,我们一桶一桶往里提水,可水始终积不起来。正在纳闷,就听楼下的弟弟们狂呼起来,原来,水全渗下楼去。即使这样,爸爸也只是封我为“捣蛋公主”,并没有多说什么,他还继续给我买好看的公主书。⑥刚进小学时,我曾很抗拒学校,觉得老师太严厉了,我喜欢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所以常常从学校偷跑出来,到我家窗户下面的花园里鼓捣一些别的事,比如舀一勺蜂蜜洒在地上,聚集起几百上千只蚂蚁,想后全部圈养起来。爸爸劝我回归学校,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它们高兴。他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⑦后来又有麻烦了,有一次我看到窗底下种的向目葵会跳舞——每当太阳开起的时候它真的会摇摆。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同学时,他们不仅不相信,还说我是个爱说谎话的孩子,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向日葵跳舞。见同学都不理解我,我找不到认同感,又不愿意去学校。一天、两天不去以后第三天就更不愿意去了,决定做逃学的坏孩子。⑧爸爸要我去学校,可我特别要面子,害怕去学校被同学嘲笑。爸爸让我一定要面对这个难关。为了鼓励我重返学校,他想了一个办法,为我准备了两种糖,一种是给不为难我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给问我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的。比如有同学问我:“你怎么不来上课呀?”我就给他一颗糖说:“请吃糖吧。”如果他还继续问,我就再说,“请吃糖吧”,又往对方嘴里塞一颗糖,爸爸说这个叫堵嘴的糖。这个办法很管用,我发现同学们问了几次后,就不再追问了。我用这个办法融入班级后,变得非常珍惜失而复得的学校生活,终于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⑨爸爸这种鼓励和温和宽容的方式是适合孩子的,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实际上是“无所不能”的,有潜力的。这个潜力有可能是偶然的时候被激发了,或者在偶然的时候被压掉了。2007年年初,爸爸查出患了癌症且已是晚期,妈妈、弟弟和我都非常震惊。爸爸生病的时候我们经常陪他,在一起谈很多东西。我们共同回忆起非常温暖的童年时真是有喜有悲,因为我们知道爸爸不久后就要去世了,医生诊断说他还能活三个月。我们在一起回忆共同珍惜的岁月。⑩我庆幸有个有太阳味的童年,它给了我写作的动力——爱,有父母之爱,有师生之爱,也有家人之间的爱,还有各种生活在周围的人的爱。那些温暖的事情,就如走在路上正好太阳照过来,就如坐在台阶上晒晒太阳,有爱你的人轻轻拍拍你的肩膀。温暖可能是非常细小的,这些温和的对待也许对别人来讲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来讲,就是一个依托,一个信念。(有删节)(1)初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文章内容,并填写下表。“我”的所作所为 爸爸的做法“我”和弟弟走窗户 ①“我”读书,乐于叙述事件 ②“我”扮公主闯了祸 封“我”为“捣蛋公主”,继续给“我”买好看的公主书③ 劝“我”回归学校同学们不理解”我”,“我“不愿意去学校 ④(2)赏析文章第①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两个弟弟一个比我小一岁,另一个比我小两岁,他们像两只顽皮的小狗,喋喋不休地发自己的叫声,不断地闯些好玩的小祸。(3)文中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家长?(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⑥自然段最后写道:“他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轻描谈写”在这里指“爸爸从轻处理了此事”或“爸爸没有责罚我”。B.文段在文中一般有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文中第②段从结构上看,是过渡段,有引出下文的作用。C.结尾段写道“我庆幸有个有太阳味的童年”,表达了作者对爸爸能给自己一个充满爱的快乐童年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童年生活的留恋。D.文中多次提到“温暖的童年”,作者不以此为题,却用“当向日葵还会跳舞的时候”作题目,是因为文章主要写了自己看向日葵会跳舞却被人误解,而爸爸却相信“我”的故事。E.2007年年初,爸爸查出患了癌症且已是晚期,妈妈、弟弟和“我”都陪伴在他身边,我们共同回忆起非常温暖的童年时真是有喜有悲,因为我们小时候太淘气,让爸爸为难,所以“我”感到难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母亲大人的亲笔信①我十四五岁时有些叛逆,不喜欢父母的唠叨和种种教导,和母亲说话也说不到一起。那一年,我被分配到离上海3300公里之遥的大兴安岭。当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住的帐篷四面透风,最冷的季节,帐篷里的温度低至零下30多摄氏度,所做的工作是冬天伐木,夏天养路。②在我人生最迷茫、无助的阶段,母亲给我写来很多亲笔信。母亲写的只是日常琐事:买到好看的挂历了;北方的姑姑家寄来一筐自家果园种的苹果……这些厚重的亲笔信,像一条收送牵挂的纽带,让颠沛流离中的我,看到来自平安、牢固大后方的牵挂,每次看得思乡心切的我泪眼模糊。③最初,我给母亲的回信很短,带着少年的矜持和没心没肺,觉得没什么可写。一次,母亲在信里流露了她的不如意。处在中年危机里的她,因所在的机关被拆并,不得已放弃她所热爱的档案工作。那是她第一次和我叙述内心烦恼。④我赶紧回信,一封信足足写下五页信纸。信寄出后,我天天盼她的回复。母亲在回信里说,她想通了,既然这一切变故不是人为所能改变的,不如坦然接受,她开始把从前因投入工作而冷落的众多业余爱好拾起来,醉心于收集邮票、徽章、藏书票。⑤后来几年,母亲感觉到我的成长、稳定,我们母女之间的通信不讲究仪式感,而是不拘一格,吐露真情,话题益发松弛,变成闺蜜型的了。母亲会像小姑娘一样告诉我现在上海流行燕子领的两用衫。还有几次在商店看到绣花枕头的图案好看,她买了两对,说以后给我做嫁妆……给母亲回很多信,让我逐渐成了一个写信爱好者。正因为这个小起点,我幸运地被选拔去林区学校教书,慢慢地接近最钟爱的儿童文学事业。⑥过了很多年,我成为一个女孩的母亲。我的女儿萦袅渐渐长大,发现她有烦恼、有伤心的时候,我也尝试给她写去一封封“妈妈大人的亲笔信”。⑦一次,萦袅参加学校的大型音乐会,在音乐会上她表演钢琴独奏。她精心准备喜欢的曲目,穿上新的黑皮鞋,胸有成竹地上台表演。可是下舞台后她打电话告诉我说:“大家都笑我,我想不通,凭什么嘲笑我呢?”萦袅说一上舞台,听见掌声,她礼貌地给听众鞠一个躬,结果大家大笑起来,她不知所措,在台下练得好好的曲子,在台上演奏时弹错一个音,非常沮丧。⑧我正在外地学习,赶紧写信劝她放开眼量,她为这一场演奏,作精心准备,哪怕不完美,也大可心安。快乐要有一颗自信的心,对自己满意是最基本的。萦袅回复我,说打算飞快地忘记这些烦恼,笑就笑呗,以后再有音乐会,她会准备得更充分。又过了不久,萦袅含笑地告诉我,好多同学见了她,纷纷称赞她的曲子弹得好。而那次音乐会的笑声只是个无伤大雅的小插曲——那天她穿得特别正式,戴了领结,舞台的灯光集聚在她的领结上。她鞠躬时,耀眼的领结呼扇了一下,把大家逗乐了。⑨萦袅十岁生日、十一岁生日、十四岁生日……只要心里有话,想要诉说时,我都给她写一封亲笔信。我在信里和女儿探讨生活里怎么种花,怎么回报善意、抵御恶行,怎么勇敢做自己,怎么学会宽容,有时写着写着,我感觉自己逐步在成长为一个亲切、睿智的母亲大人。⑩在长大的过程中,孩子遇到过无数“成长的烦恼”,许多烦恼曾经像过不去的坎,需要爱、勇气来应对。我母亲在我年少困顿时,给我写信,让我感觉处在爱的金色世界里,那份动力让我在伤痛中“不治自愈”。对于萦袅,我的一些亲笔信意味着什么?她陆续写过文章——她已成长为成绩斐然的青年作家。她和我年少时的境遇大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母亲大人的爱转几个弯,最后也在她内心驻扎。(选自《解放日报》2021年03月01日。作者:秦文君。有删改)2.本文围绕“母亲大人的亲笔信”,叙述了两代母女之间的通信故事以及产生的人生影响。请简要概括,将下面的空缺补充完整。①在“我”人生最迷茫、无助的阶段,收到母亲写来的很多亲笔信,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慰藉。②③3.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这些厚重的亲笔信,像一条收送牵挂的纽带,让颠沛流离中的我,看到来自平安、牢固大后方的牵挂,每次看得思乡心切的我泪眼模糊。4.有同学认为第⑥段的内容显得有些多余,可以删去。你有何看法?5.学校文学刊物《腾飞》设有“人间亲情”“爱的教育”“成长之旅”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说说推荐原因。栏目一:人间亲情 栏目二:爱的教育 栏目三:成长之旅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女儿下厨秦文君①女儿第一次独立下厨,是7岁,当时我想知道她的生存能力,于是装病,告诉女儿很想喝粥。躺在床上,我听见厨房里锅碗瓢盆丁丁当当响,一会儿是打碎瓶瓶罐罐的声音,一会儿是锅盖掉地上了。这日子很不好过,好几次想冲进厨房,但还是忍住了。直到看着女儿把点缀着肉松和腐乳的粥端到床边,我才舒了一口气……尽管她在做这碗粥时,把厨房弄得像“一天世界”,但我觉得值,地上的污渍,包括打碎的瓶瓶罐罐,考验了她的爱心,也给予孩子一份可贵的经历。②那天我很感动,女儿也很高兴,小脸上露出自豪感。看来有时候大人们让一让,给孩子留一点空间,能让孩子发挥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有自主成长的自豪。③她十岁那年,我过生日之前,她问我要什么礼物 我说你为我做一顿生日餐吧,这能让我感到欣慰。那天一早她亲临菜场采购食材,东买西买,买来很多莫名其妙的调料,买的菜几乎无法搭配在一起,结果她做了号称两菜一汤的生日餐,其实一道是番茄炒鸡蛋,一道是榨菜炒肉,一汤是榨菜番茄加蛋的汤。不过,看她系着白围裙,在厨房里乐呵呵地转悠,调派着各种调料品,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不亚于米其林三星的大厨。④我想趁势教她些厨艺,可是那次之后,她下厨的热情熄灭了,只是在厨房里玩一些有趣的事:把大大小小各种量杯都找出来,调制饮品。不过她调的饮品不受欢迎,不甜也不咸,里面还混入了咖喱粉的味道,据说是不小心把咖喱粉打翻在里面,见我们都不喝,她只好将就喝上几口,给自己台阶下,后来趁人不注意,偷偷把自制的饮品倒掉了。⑤那之后,她闲下来的时候还会来厨房找乐子,有时装成饭店老板,非把我做好的菜肴一次次地卖给我,好在是慷慨相送,不收费用的。有时她想做饭店的收银员,在饭厅里等候着,我走过时她就打给我一张小票,有图的。⑥雨季来的时候,她在家里玩野炊,兴致勃勃地想出很多古怪的菜,都是好玩的菜单,算是想象中的一道盛宴。不过,她的每一个小念头在我的眼里就如同一颗颗小苗,我并不着急,要让它长长看,看它能长成什么。⑦小学快毕业了,她就不满足做这样的游戏了,想做出美味的点心。她找一本从日本翻译过来的烹调书来研读,读到烂熟后,就开始摩拳擦掌,要来真的了。我答应做这位点心师的助手。她照着那烹调书做出来的点心很好吃,样子也妙曼,就是甜得过了,真的是“比蜜还甜”。得到表扬后,她决定多做些点心分送给亲戚们分享,亲戚们觉得很惊喜,品尝后众口称赞,她动力更足了,买了各国的烹调书看。⑧再后来她长大了,去美国留学,闲暇时,这位数学硕士会动很多脑筋,了解世界各国的饮食特点和食物的风味,渐渐的,她居然能做一大桌像样的宴席,也学做寿司,买香茅做泰国口味的菜。令人吃惊的是,她做的小羊角面包、布朗尼蛋糕超越了附近一带知名的西饼店,好看,好吃。有一次她请我喝用纯黑巧克力、牛奶、可可粉调起来的饮品,说真的,我世界各地跑,品尝过无数各地的热巧克力,但唯有这一次,毫不夸张地说,味道好极了。如今一旦她下厨,我只能屈居助手的位置了。⑨没想到,童年时候的一段段碎碎的下厨经历,竟歪打正着,成就了一个业余大厨。6.女儿下厨经过了几个阶段,“我”的感受也随之变化。阅读全文,完成表格。女儿的下厨经历 “我”的感受紧张,却感觉值得和感动做出了“两菜一汤”的生日宴在厨房里玩自制饮品等有趣的事 耐心、宽容的等待女儿成长惊喜,愉悦做出一大桌各地风味的像样、好吃的宴席7.第③段画线句的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写?8.第④段划线句与下文哪句话相呼应? 。这样写的作用是 。9.第⑥段画线句运用 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 。10.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揭示了没有丰富的经历和体验的童年是有缺憾的。B.文章赞扬了女儿快乐、自主、自信、自豪的成长历程。C.文章旨在提醒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空间,等待他们自主成长。D.文章旨在提醒父母:教育孩子既要牵手,也要放手,力求孩子完美。阅读文章,完成问题。第一声喝彩秦文君①我家附近有户带院子的普通住家,女主人拖儿带女,有点早衰。她家的院子里种满了花,有时女主人就采些花插在一个水桶里在门口出售。②有一天黄昏,我路过那儿,看见院子里有两株玫瑰开得实在灿烂。它们的花瓣红得像火焰,我指着它们说想要。女主人摇摇头,说每年最好的两朵玫瑰她都要采摘下来寄给远方的两个女儿。女主人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他絮絮叨叨地埋怨妻子太落伍,认为还不如卖掉实惠,寄一包玫瑰花瓣给女儿毫无意义。可女主人执拗地摇摇头,眼里闪过与她年龄不相称的羞怯。③翌日清早,我又路过那个鲜花盛开的院子,女主人正守着那两枝被挑出的红玫瑰,一脸的慈爱,那种真情流露有一种晶莹剔透的美丽。我忍不住告诉她,我被感动了,我正在心里为她喝彩。④女主人很吃惊,微微开启的唇中没说出一个字,连老花镜滑下来也没有发现。然后,她再见到我时,眼里充满亲切。有一次她一定要送我一束黄玫瑰,说:“从来没人这么说过我。”我回家把玫瑰数了数,一共十朵,我把其中的一朵送给楼下的漂亮女孩,剩余九朵插入花瓶。那九朵玫瑰代表着我内心的企盼: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地久天长的喝彩声。因为我深知,每一声喝彩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⑤在生活的长河里徜徉,谁都会有拿不准的时候,感觉自己没分量,快被命运冲走,若是此时传来一个振奋的声音,也许这个人就会成为一座大山。记得我在念初中时有过一个同桌,她牙齿长歪了,说话爱像男生那样骂骂咧咧,打蚊子像拍手掌一样噼啪作响。我不喜欢她的粗鲁,我们两个有过相互肩碰肩坐着却一连半个月没开口说话的记录。⑥在一次作文评比中,我的一篇精心之作没评上奖,名落孙山,我为此心灰意冷,带着一种挫折感把那篇作文撕成碎片。这时,我那位“假小子”同桌忽然发出愤怒的声音,她说那篇作文写得很棒,谁撕它谁是有眼无珠。她其实是在说反话表示对我的喝彩。那是我写作生涯中的第一位喝彩者,那一声叫好等于是拉了我一把,记得当时我流出了泪水。⑦那位同桌后来仍然不改好战的脾气,我俩也时常有口角,相互挑战,耿耿于怀。然而我至今难忘这个人,因为她的第一声喝彩就像一瓢生命之水,使我心中差点枯萎的理想种子重新发芽开花、结果。而且,当我回首往事时,都会遗憾当时为何不待她更温和一些,因为她是我生活中的一道明媚的阳光。⑧也时常有人跑来谢我,说是我的某一句肯定的话,使他眼前豁亮了。其实,我早忘了我曾为他喝过彩。不过,那也无妨。当我们看到别人生命中的亮色,不妨就大声喝彩。这样不仅使对方变得完美,生活充满爱,也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博大。因为只有诚实而又热忱的人才会由衷地为别人喝彩。(选自《秦文君经典文集》,有别改)11.概括谈谈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哪几种“喝彩”。12.文中画直线句子“女主人很吃惊,微微开启的唇中没说出一个字,连老花镜滑下来也没有发现”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3.试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品析。14.文中叙述“我”在念初中时有一个“假小子”同桌,举止粗鲁,我们曾经一连半个月没开口说话,请分析作者写此内容的目的。15.生活中,你为别人喝过彩吗?别人为你喝过彩吗?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喝彩”的认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红书包秦文君①20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回,同班的汪丽娜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不由得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②那天,我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放学时,汪丽娜就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不觉有点儿生她的气。与此同时,一个念头从我心里升了起来:我一定要马上拥有一只这样的书包。③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走上大街,专跑文具店。终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凑近着看,一会儿退远点看,过一会儿捂只眼,单眼看。“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④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辆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给我买吧,妈妈。”“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⑤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母亲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打烊①(yànɡ)了。⑥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⑦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活,而且还很紧张,很激动。见了汪丽娜,我就想: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你的那只毫无差别!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红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狂喜过之后,才看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搽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爸爸骑车时同一辆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发现爸爸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爸爸说:“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你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⑧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汪丽娜,谁知她又换了个紫色的新书包,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从那天起,我依然爱一切美丽,美的旖旎②(yǐnǐ)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焦躁不安了。能懂得美,懂得美的东西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⑨后来,那个红书包用旧了,而我一直珍藏着它。不为别的,就为它成了我生活的启示录。【注】①打烊:关门停止营业。②旖旎:柔和美好。16.为什么“我”会产生一定要有红书包的念头 17.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我找到卖红书包的文具店→ → 我得到了心爱的红书包→ 。18.文中画线句子是作者修改后的,与修改前的句子作比较,试分析修改后的好处。修改前:晚上,妈妈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修改后: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19.从全文看,篇末的“启示录”包含了哪些内容 (答出三点即可)答案1.(1) 只要我们安全,相互友爱,诚实,其他的就包容 欣喜地倾听,给予肯定 我洒蜂蜜,圈养了上千只蚂蚁 鼓励“我”重返学校(2)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两个弟弟比作顽皮的小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两个弟弟顽皮淘气、活泼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两个弟弟的喜爱之情。(3)① 文中的爸爸是一个爱孩子、教子有方的家长,他总是以鼓励、温和、宽容的方式教育孩子,给了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童年。(4)DE【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联系③段句子“爸爸知道后对我们‘抓大放小’,说小孩都贪玩,只要我们安全,相互友爱,诚实,其他的就包容了”可填空①:父亲做法说小孩都贪玩,只要我们安全,相互友爱,诚实,其他的就包容;联系第④段句子“爸爸总是欣喜地倾听着, 然后说:‘不错。’”可填空②:父亲倾听,夸奖 “我”;联系第⑥句子“爸爸劝我回归学校,把那 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它们高兴。他把这件事 处理得轻描淡写”“比如舀一勺蜂蜜洒在地上,聚集起几百、上千只蚂蚁,想后全部圈养起来”可填空③:“我”洒蜂蜜,圈养了上千只蚂蚁;联系第⑧段句子“爸爸让我一定要面对这个难关。为了鼓励我重返学校,他想了一个办法,为我准备了两种糖,一种是给不为难我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给问我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的”可填空④:爸爸鼓励“我”重返学校。(2)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赏析。“两个弟弟一个比我小一岁,另一个比我小两岁,他们像两只顽皮的小狗,喋喋不休地发自己的叫声,不断地闯些好玩的小祸”把两个弟弟比作顽皮的小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两个弟弟顽皮捣蛋、天真活泼、鬼灵精怪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两个弟弟的喜爱之情。(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文章第③段记叙了“我”和弟弟走窗户,爸爸“抓大放小”,可知父亲是一个宽容、爱孩子、教育有方的人;根据第④段爸爸鼓励“我”读书,第⑤段“我”扮公主闯祸,爸爸宽容“我”,可见爸爸的宽容;根据第⑥、⑦段爸爸劝“我”放了蚂蚁去学校、爸爸鼓励逃学的“我”重返学校几件事,可知父亲是很会教育孩子的人,给孩子快乐童年的人。(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D.有误,文中多次提到“温暖的童年”,作者不以此为题,却用“当向日葵还会跳舞的时候”作题目,并不是因为文章主要写了自己看向日葵会跳舞却被人误解,而爸爸却相信“我”的故事。作者是用这个充满诗意的题目来代表自己美好的童年。 E.有误,2007年年初,爸爸查出患了癌症且已是晚期,妈妈、弟弟和“我”都陪伴在他身边,“我们”共同回忆起非常温暖的童年时,真是有喜有悲,是因为“我们”知道爸爸不久后就要去世了,医生诊断说他还能活三个月。“我们”在一起回忆共同珍惜的岁月。故选DE。2. ②母亲第一次写信向“我”叙述内心烦恼,“我”回信安慰,使母亲打开心结并重拾她的业余爱好。 ③“我”的女儿在音乐会上被观众“嘲笑”,“我”写信劝慰并鼓励,使她重拾自信。(意思对即) 3.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母亲写的亲笔信比作“收送牵挂的纽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亲笔信在“我”人生最迷茫、无助的阶段给“我”带来的温暖和慰藉。(意思对即可) 4.不能删去。第⑥段在内容上点明“我”受到母亲的影响,尝试给女儿写亲笔信;在结构上,引出下文当女儿因在音乐会上受“嘲笑”而烦恼时,“我”给她写信,安慰并鼓励她要有自信;同时照应文章题目。(意思对即可) 5.示例一:“人间亲情”栏目。因为本文通过“母亲大人的亲笔信”,表达了“我”与母亲之间的平等交流、相互关爱,以及“我”对女儿的牵挂、鼓励,表达出浓浓的人间亲情的主题。示例二:“爱的教育”栏目。因为文中母亲用书信的方式来引导、鼓励、教育女儿,正是因为“爱的教育”使“我”和女儿都成为更好的自己,表达出“爱的教育”使人成长的主题。示例三:“成长之旅”栏目。因为在“我”人生迷茫、无助的阶段,母亲与“我”互通书信,使“我”不断成长,走近自己钟爱的文学事业。而“我”因受母亲影响,也通过写信的方式来陪伴女儿的成长,同时也逐步成长为一个亲切睿智的母亲,表达了不断成长、蜕变的主题。【解析】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结合第③段“一次,母亲在信里流露了她的不如意。处在中年危机里的她,因所在的机关被拆并,不得已放弃她所热爱的档案工作。那是她第一次和我叙述内心烦恼”,第④段“我赶紧回信,一封信足足写下五页信纸”“母亲在回信里说,她想通了,既然这一切变故不是人为所能改变的,不如坦然接受,她开始把从前因投入工作而冷落的众多业余爱好拾起来,醉心于收集邮票、徽章、藏书票”可概括出:母亲第一次写信向“我”叙述内心烦恼,“我”回信安慰,使母亲打开心结并重拾她的业余爱好;结合第⑦段“一次,萦袅参加学校的大型音乐会,在音乐会上她表演钢琴独奏。她精心准备喜欢的曲目,穿上新的黑皮鞋,胸有成竹地上台表演。可是下舞台后她打电话告诉我说:‘大家都笑我,我想不通,凭什么嘲笑我呢?’”,第⑧段“我正在外地学习,赶紧写信劝她放开眼量,她为这一场演奏,作精心准备,哪怕不完美,也大可心安。快乐要有一颗自信的心,对自己满意是最基本的。萦袅回复我,说打算飞快地忘记这些烦恼,笑就笑呗,以后再有音乐会,她会准备得更充分”可概括出:“我”的女儿在音乐会上被观众“嘲笑”,“我”写信劝慰并鼓励,使她重拾自信。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从画线句子“这些厚重的亲笔信,像一条收送牵挂的纽带”可知,将“母亲写的亲笔信”比作“收送牵挂的纽带”,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画线句中的“牵挂”“泪眼模糊”并结合第②段“在我人生最迷茫、无助的阶段,母亲给我写来很多亲笔信。母亲写的只是日常琐事:买到好看的挂历了;北方的姑姑家寄来一筐自家果园种的苹果……”可知,母亲的亲笔信在“我”人生最迷茫、无助的阶段给“我”带来的温暖和慰藉。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首先,表明观点态度,不能删去。其次,结合原文内容阐明理由。从第⑥段“我的女儿萦袅渐渐长大,发现她有烦恼、有伤心的时候,我也尝试给她写去一封封‘妈妈大人的亲笔信’”可知,“我”受到母亲的影响,尝试给女儿写亲笔信;根据下文第⑦段“一次,萦袅参加学校的大型音乐会,在音乐会上她表演钢琴独奏。她精心准备喜欢的曲目,穿上新的黑皮鞋,胸有成竹地上台表演。可是下舞台后她打电话告诉我说:‘大家都笑我,我想不通,凭什么嘲笑我呢?’”,第⑧段“我正在外地学习,赶紧写信劝她放开眼量,她为这一场演奏,作精心准备,哪怕不完美,也大可心安。快乐要有一颗自信的心,对自己满意是最基本的。萦袅回复我,说打算飞快地忘记这些烦恼,笑就笑呗,以后再有音乐会,她会准备得更充分”可知,“我”的女儿在音乐会上被观众“嘲笑”,“我”写信劝慰并鼓励,使她重拾自信,第⑥段尝试给女儿写亲笔信引出了下文“我”写信劝慰并鼓励女儿;作为母亲的“我”尝试给女儿写信,照应了文章的标题“母亲大人的亲笔信”。所以不能删去。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文章以“书信”为线索,写了前后三代人围绕书信发生的故事。结合第②段中“在我人生最迷茫、无助的阶段,母亲给我写来很多亲笔信……这些厚重的亲笔信,像一条收送牵挂的纽带,让颠沛流离中的我,看到来自平安、牢固大后方的牵挂,每次看得思乡心切的我泪眼模糊”,第④段“我赶紧回信,一封信足足写下五页信纸。信寄出后,我天天盼她的回复。母亲在回信里说,她想通了,既然这一切变故不是人为所能改变的,不如坦然接受”,第⑥段中“我的女儿萦袅渐渐长大,发现她有烦恼、有伤心的时候,我也尝试给她写去一封封妈妈大人的亲笔信,开解引导她”可以看出书信传递着“我”和母亲的相互关爱、“我”对女儿的牵挂、鼓励,表达出浓浓的人间亲情的主题。结合第②段中“在我人生最迷茫、无助的阶段,母亲给我写来很多亲笔信……这些厚重的亲笔信,像一条收送牵挂的纽带,让颠沛流离中的我,看到来自平安、牢固大后方的牵挂,每次看得思乡心切的我泪眼模糊”可知,在“我”人生最迷茫、无助的阶段,是母亲的亲笔信给了“我”温暖的慰藉,让“我”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再结合第⑥段中“我的女儿萦袅渐渐长大,发现她有烦恼、有伤心的时候,我也尝试给她写去一封封‘妈妈大人的亲笔信’,开解引导她”可知,“我”成为母亲之后,也以书信的方式引导、教育、鼓励女儿,从第⑩段“我母亲在我年少困顿时,给我写信,让我感觉处在爱的金色世界里,那份动力让我在伤痛中‘不治自愈’。对于萦袅,我的一些亲笔信意味着什么?她陆续写过文章——她已成长为成绩斐然的青年作家”可知,正是通过这饱含着爱意的书信使“我”和女儿都成为更好的自己,表达出“爱的教育”使人成长的主题。结合第第②段中“在我人生最迷茫、无助的阶段,母亲给我写来很多亲笔信……这些厚重的亲笔信,像一条收送牵挂的纽带,让颠沛流离中的我,看到来自平安、牢固大后方的牵挂,每次看得思乡心切的我泪眼模糊”,第⑤段“给母亲回很多信,让我逐渐成了一个写信爱好者。正因为这个小起点,我幸运地被选拔去林区学校教书,慢慢地接近最钟爱的儿童文学事业”可知,在“我”人生最迷茫、无助的阶段,是母亲的亲笔信给了“我”温暖的慰藉,让“我”有勇气面对眼前的境遇,在互通书信的过程中,使“我”不断成长,走近自己钟爱的文学事业。从第⑥段“我的女儿萦袅渐渐长大,发现她有烦恼、有伤心的时候,我也尝试给她写去一封封‘妈妈大人的亲笔信’”、第⑨段“有时写着写着,我感觉自己逐步在成长为一个亲切、睿智的母亲大人”可知,“我”受母亲的影响,也以书信的方式引导女儿的成长,同时也逐步在成长为一个亲切、睿智的母亲,表达了不断成长、蜕变的主题。6. 把厨房弄得一塌糊涂,终于做出一碗粥 从日本的烹调书上自学,并做出了让大家称赞的点心 愉悦而欣慰 惊喜而自豪 7.语言表达幽默而诙谐,“亲临”和“号称”是“大词小用”,突出了十岁的女儿第一次为妈妈做一顿生日餐时那种“大张旗鼓”的夸张,而最终由番茄、鸡蛋、榨菜和肉组成的所谓“两菜一汤”,简直是“ 雷声大、雨点小”,让人忍俊不禁。 8. 味道特别惊艳 将女儿前后制作饮料进行对比,表现出我给孩子留一 点空间,让孩子发挥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使得女儿得到自主成长。 9. 比喻 把女儿的小念头比作一棵棵小苗,表现出我对女儿的爱护与尊重,传递我的教育理念:耐心、宽容。 10.CB【解析】6.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每一个阶段,孩子给大人的感受是不同的,结合表格中的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回答即可。7.从结合其语言特点分析,声势大,但做出的菜品较少。从而得出了“对比”。同时也写出了一种调侃的味道。8.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首先把握这句话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在分析文章,找出相呼应的句子。9.根据“如同”一词,可分析出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本体和喻体,结合包含的情感回答起作用即可。点睛:考试中考的较多的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10.本题要求学生分析每一个选项,注意题干要求,“最符合的一项”。11.两种。一是“我”为女主人美丽的真情流露而喝彩;二是初中同桌为“我”的作文喝彩。 12.运用细节描写,写出“我”的喝彩带给女主人的感动,照应文题。 13.示例: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揭示了同桌的喝彩对“我”的作用,使“我”走出阴霾,坚定信念,取得成功。 14.正是她以出人意料的反语喝彩给“我”以鼓舞,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15.示例:生活中,我为别人喝过彩。比如在运动会上,我为同学加油助威,为他们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精神喝彩。别人也为我喝过彩,当我在舞台上表演结束,观众们的掌声和喝彩让我充满自信和力量。我认为喝彩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表达,是对他人努力和成就的认可和鼓励。它能够激发人的潜力,让人感受到温暖和支持,也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让社会充满正能量。【解析】1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第③段“翌日清早,我又路过那个鲜花盛开的院子,女主人正守着那两枝被挑出的红玫瑰,一脸的慈爱,那种真情流露有一种晶莹剔透的美丽。我忍不住告诉她,我被感动了,我正在心里为她喝彩”可知,“我”为女主人守护给女儿的玫瑰时真情流露的美丽而喝彩;由第⑥段“在一次作文评比中,我的一篇精心之作没评上奖,名落孙山,我为此心灰意冷,带着一种挫折感把那篇作文撕成碎片。这时,我那位‘假小子’同桌忽然发出愤怒的声音,她说那篇作文写得很棒,谁撕它谁是有眼无珠。她其实是在说反话表示对我的喝彩”可知,初中同桌为“我”未评上奖的心灰意冷的作文而喝彩。12.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的作用。由第③段“翌日清早,我又路过那个鲜花盛开的院子,女主人正守着那两枝被挑出的红玫瑰,一脸的慈爱,那种真情流露有一种晶莹剔透的美丽。我忍不住告诉她,我被感动了,我正在心里为她喝彩”以及第④段“女主人很吃惊,微微开启的唇中没说出一个字,连老花镜滑下来也没有发现”可知,女主人原本沉浸在对女儿的慈爱中,“我”突然的喝彩让她极度吃惊,甚至都没察觉到老花镜滑落,通过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我”的喝彩对女主人内心产生的强烈冲击和感动,从而照应了文题“第一声喝彩”。13.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由“她的第一声喝彩就像一瓢生命之水”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同桌的第一声喝彩比作“一瓢生命之水”,“使我心中差点枯萎的理想种子重新发芽开花、结果”,把“我心中差点枯萎的理想”比作“种子”。由第⑥段“在一次作文评比中,我的一篇精心之作没评上奖,名落孙山,我为此心灰意冷,带着一种挫折感把那篇作文撕成碎片”可知,当时“我”因为作文未评上奖而心灰意冷,差点失去追求理想的信心,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同桌的喝彩对“我”的重要性和巨大的激励作用,使“我”重新燃起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写作的热情,最后取得成功。14.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分析。由第⑤段“记得我在念初中时有过一个同桌,她牙齿长歪了,说话爱像男生那样骂骂咧咧,打蚊子像拍手掌一样噼啪作响。我不喜欢她的粗鲁,我们两个有过相互肩碰肩坐着却一连半个月没开口说话的记录”以及第⑥段“在一次作文评比中,我的一篇精心之作没评上奖,名落孙山,我为此心灰意冷,带着一种挫折感把那篇作文撕成碎片。这时,我那位‘假小子’同桌忽然发出愤怒的声音,她说那篇作文写得很棒,谁撕它谁是有眼无珠。她其实是在说反话表示对我的喝彩”可知,前文描述“我”与同桌关系不好,甚至长期不说话,为下文她出人意料地为“我”的作文喝彩作了铺垫。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更能突出这声喝彩的难能可贵和给“我”带来的巨大鼓舞。15.本题考查拓展运用。作答时,先分别回答自己是否为别人喝过彩以及别人是否为自己喝过彩,然后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阐述喝彩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积极影响。注意强调喝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地给予和接受喝彩。示例:生活中,我为别人喝过彩。在学校的运动会上,我的同学参加长跑比赛,尽管他在中途体力不支,但依然坚持跑完全程。我为他的毅力和坚持喝彩,这声喝彩不仅让他感受到了我的支持和鼓励,也让他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勇敢。别人也为我喝过彩。在一次班级演讲比赛中,我因为紧张而表现得不够完美,但结束后,同学们为我鼓掌喝彩,他们的认可让我不再畏惧失败,敢于在更多人面前展示自己。我认为喝彩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在人迷茫、沮丧甚至想要放弃的时候,给予温暖和鼓励,让人重新振作起来。同时,我们在为别人喝彩时,要真诚而具体,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真心;当我们接受喝彩时,要心怀感恩,将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16.对美的无比热爱,但又不知如何去体会美;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虚荣心在作怪,也想人前显贵。 17. 非常喜欢红书包并渴望得到它 磨父母买红书包 珍藏、回忆红书包,获得教益。 18.把“妈妈”改为“爸爸”,正和前文“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的情节相照应,还和后文写红书包来之不易以及“我”受到父亲的教育相一致。这样一改不但结构上更加严谨,而且更能体现父母对“我”的疼爱。 19.(1)人都应追求美好的东西。(2)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3)追求美但不一定要得到它。【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理解和把握。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从文中第3段“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我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可以看出我对美的无比热爱;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虚荣心在作怪,也想人前显摆。17.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文章线索可以找出:渴望书包;找到书包;磨父母买红书包;珍藏书包获得教益或启示。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理解和把握。注意语言要前后呼应,文意一致。把“妈妈”改为“爸爸”,正和前文“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的情节相照应,还和后文写红书包来之不易并受到父亲的教育相一致。这样一改使结构上更加严谨。19.本题是开放性问题。感悟类问题要抓住文中的议论性的,能够使人对道理有所领悟的句子,再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从文中议论的句子“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你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可以看出人都应追求美好的东西。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追求美但不一定要得到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