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魏丽饶散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喜鹊在枝头魏丽饶①寒冬腊月走在北京的山路上,一颗野果,带我进入一个鸟的世界。②这次来北京出差的目的地,是市郊的一家壁纸厂。原本客户安排车子到地铁站接,我执意自己前往。下车后才发现,这是一个颇为偏僻的地方。放眼空荡荡的山间公路,数百米之内无人无车,只有刺眼的阳光洒在路面上。道路两旁是山,山后面还是山。按照导航提示,还有约两公里的路程,我原地小跳了一阵让身子暖起来,趁热赶路。③空气很冷,山间静幽幽的,只有行李箱在路面上滑出闷声闷气的隆隆响。突然不知从哪飞来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它落在我前面不远处,轻巧地跳跃着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喳叫两声。“花喜鹊,喳喳喳,知道你娘在哪嗒。”这是小时候村子里流行的歌谣,我不知是在心里想着还是已经念出了声儿,喜鹊跳得更欢了。有这样一个可爱的伙伴,我一时忘记了疲惫和寒冷。④这是一只极有分寸的可爱生灵,它不紧不慢,始终和我隔着一段距离,但又保持互动。我下意识地放慢脚步,让行李箱的动静尽可能轻缓,生怕把它吓走。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然后扯开翅膀倏地飞走了。我心头顿时一阵失落。回望来路,不知不觉间,已经将下车的站台落在了另一座山头。⑤“喳,喳喳,喳,喳喳……一连串喜鹊叫声从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像是在空寂的山林里点燃一挂炮仗。这叫声不依不饶,我停,它也停,我走,它又起。刹那间,一道黑影从我眼前划过,又一只喜鹊落在三五步开外的柏油公路上,也是黑白相间,但我不确定它是不是刚才的那只。这次它动作轻灵且友善,很快我便明白了它的心思,是想带我去一个地方。⑥在那里,矗立着一棵我所见过的最大的柿子树。枝头几乎不见树叶,沉甸甸的果实将树枝压得很低。深冬时节,柿子已经熟透,在阳光下像一只只点亮的红灯笼,明媚,生动。这里是鸟雀的天堂,有喜鹊,白头鹎,还有一些鸟儿我叫不上名。它们的歌声此起彼伏,交织一片。⑦那只花喜鹊不再理我,而是全神贯注于枝头的一颗红柿子上。它的动作不慌不忙,很有章法。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连啄四五下,再把喙埋进果肉深处,美美地吸食一通。然后抽身出来跳到另一根枝上,瞅准柿子的另外一面,如法炮制。渐渐地,它便有些忘我了,脑袋已经顺着柿子转了半个圈儿,仍不肯松口。直到整颗果子吃得只剩下小半个壳儿,它才像打完一场胜仗似的,酣畅地歇口气儿,果断转移了阵地。如是观察几次,我才明白鸟雀们对一颗野果的良苦用心。它们之所以分两头入手,又四面夹攻,是为了让果子在被啄食的过程中保持平衡,防止掉落。嗬,多么聪明的小家伙!⑧“姑娘,您这是干什么呢?”⑨“看鸟。”回话的同时,我不舍地收回视线。一位戴针织厚帽子的老人,从更深的树林里走出来。从他臂上戴着的袖章得知,他是这片山里的防火员。⑩老人很和善,也健谈。他大概早看出了我的心思,便从树上的柿子说开去。原来,这片山上有很多柿子树,每年结了果子几乎无人采摘,就任由其自然生长、掉落。即便是沿公路边的树,有人来打柿子的时候,也会特地在枝头留下一部分。 “为啥?” “留给鸟儿们过冬。” 说这话的时候,老人的眼神慈祥而温柔。我的心为之一动,进而联想到一树枇杷。 我以前工作的地方,在上海康平路上的一幢老洋房内。跨进黑色铁栅栏门,院角有一棵不小的枇杷树。每年五、六月份,一串串鹅黄的枇杷果攀墙而出,令人垂涎。眼看着果子日渐成熟,院主人却从不急于采摘,而是悠然地坐在二楼的阳台上,静看鸟儿们你来我往争相分食。原来,这才是一颗果子在大自然中自得其所的方式。 人类的友善,让鸟儿亦通人意。刚下车我便得到一只喜鹊的陪伴和热情,该是一种幸运,也许它正将我引向一帆风顺,心下对这次出差的任务也充满了信心。 老人伸手摘下一颗柿子递给我:“姑娘,尝尝?” 我迟疑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 “尝一个,不然您咋知道鸟儿们吃的是什么滋味儿!” 从柿子树上落下来的阳光,斑斑驳驳照在老人的脸上,他笑得那么爽朗。在那张热情的笑脸里,我恍然感受到了鸟儿的心情。《人民日报》1.一只鸟的出现,牵动着我的情思。请在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疲惫寒冷时的郁闷→喜鹊出现时的 →喜鹊飞离时的 →复见喜鹊时的 →人善待鸟儿时的感动→得到老人关爱时的温暖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连啄四五下,再把喙埋进果肉深处,美美地吸食一通。然后抽身出来跳到另一根枝上,瞅准柿子的另外一面,如法炮制。3.第 段从记叙顺序上看属于 。4.本文结合【链接材料】,简要谈谈你获得的启示(至少两点)。【链接材料】韩国北部有一个柿子园,农民们总会在枝头留下一些熟透的柿子给这些精灵。一些游人经过这里时说,这些又大又好的柿子,不摘真可惜。农民们则回答,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留在树上的柿子吸引了许多过冬的喜鹊,直到春天也不肯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这一年柿子的丰收。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永远的山楂树魏丽饶①按照县里对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的规划,麻糊村山楂岭这片山上将要种植百亩松柏。植树造林与宝峰湖打造绿水青山自然风景区,是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大好机会,但正式文件下来后,村支书立东犯了难。他首先想到那片山楂林,山楂树不同于麻糊村的其他树木。②抗日战争时期,麻糊村地处八路军太行军区和太岳军区联络的交通线上,军队要过浊漳河必经麻糊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培养了村民的政治觉悟和参与意识。游击队、武工队、县大队等抗日武装常常三五成群地在村中歇脚,有时组织村民夜间秘密参加各种抗日活动,或者配合武工队破坏日伪统治下的白晋铁路公路,或者突然切断日方通讯电话线路,或者筹集军粮运送到八路军驻地,或者护送联络交通员过河……这些事情村民们总是齐心协力,配合得天衣无缝。那天夜晚,一支日本小部队沿白晋公路突然自南而来,打算抄顾家沟近道去小溪沟,往沁县方向一路北上,到太原与大部队汇合。行至南老岭村时,天色已晚。日军对地形不熟悉,在崎岖复杂的山路上迷失了方向,决定就地休息一晚。日军最紧急的是要打听前方路线,天亮继续赶路。他们敲开了魏大爷家的门。这是一个没有女人打理的院子,角角落落都弥漫着男子汉粗糙的气息。老伴早年去世,给魏大爷只留下一个儿子。日本鬼子假惺惺让魏大爷带路,开出高报酬。魏大爷有了钱就能给儿子娶媳妇,将来这稀稀拉拉的苦日子就有指望了。但无论日本人好言相劝还是威逼利诱,魏大爷不为所动,日本人恼羞成怒,一刀刺死了家里唯一值钱的老黄牛。A魏大爷血红的双眼眼睁睁地看着倒在地上不停抽搐的老牛,顿时感到嘴里涌出一股咸腥,他紧紧攥起了拳头。日本人见魏大爷不肯松口,将刺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魏大爷的儿子吓得浑身一哆嗦,面如土色地说:“你们往北,先找到一棵山楂树……”“不许说!”B魏大爷一声低吼,瞪着15岁的儿子斩钉截铁地说:“老魏家没有汉奸!”日本人的刺刀魔鬼般地挥舞着,魏大爷倒在血泊中。C远处山头的猫头鹰凄惨地悲鸣着,这个院子成了南老岭村沉痛的记忆。③当地老百姓习惯将那棵60年树龄的大山楂树当作去沁县的路标。从南老岭的山圪梁上下来,一路向北,看到山楂树,不出五里路就进入了沁县地界。日本鬼子疯了似的要找那棵山楂树,又横冲直撞地来到了麻糊村。为了阻止日军滥杀无辜,村民们表面答应明早天一亮就带他们去找山楂树。南老岭村抽出村民去接应麻糊村,两村村民合计,无论如何赶在日军出动前,让麻糊村对面的山头“长”出一棵山楂树来误导敌人,将他们引过浊漳河,送入我军领地,来个瓮中捉鳖。村民们分头行动,有的在山头挖树坑,有的从大山楂树上砍下一根粗壮的树枝,有的收集枯秆、枯草等用来做掩护,以假乱真。很快,一棵临时的山楂树便“长”了出来,一爪一爪的红果子在秋阳里结满枝头。④正是这棵一夜之间“长”出来的山楂树,成功扰乱了日军的行进计划,为我方赢得了主动。为了纪念和感恩这棵山楂树,也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前辈的勇敢和智慧,记住太行山区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奉献和牺牲。第二年春天,人们便在这里种下一棵真正的山楂树,并将麻糊村对面的山头称作山楂岭。⑤70多年后的今天,当初参与抗日的村民先后离世,长在麻糊村的山楂树却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像一个抗日战士神采奕奕地站在山岭上。春华秋实,四季更迭,山楂岭上的一棵山楂树,渐渐生发出山楂林,如今这里一片赤诚的秋红……⑥立东支书径直上了山楂岭。他陡然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里变成了纯粹的山楂树的世界。没有杨槐榆柳等树种,高高矮矮的山楂树聚集在一起,像一个独立王国,又像一支能征善战的特种部队。支书一棵棵清点着已经成材的山楂树,共有136棵。枝条上有着数不清的暗紫的芽苞。他快步从山楂岭下来,召集村里的长辈商量种树的事。⑦支书当然清楚,这件事压根儿不必商量,村民们都希望能留住这片山楂树,一双双布满皱纹的眼睛,一副副饱含期待的眼神,齐刷刷看着支书。“咱们写个集体申请!”上了年岁的三爷爷虽然不识字,但他经的事多,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所有人都按下了红手印。薄薄的一页申请报告上,一爪一爪的红手印像秋日里红艳艳的山楂果。支书将这份沉甸甸的集体申请送到镇上。很快上面就派人来村里调查核实情况,最终,对麻糊村种植百亩松柏的规划重新作了调整,扩大植树面积,保留这片山楂林。⑧村民们三五成群搭伙上山种树,三爷爷捋了捋白胡子,眯缝起眼打量着那些欢喜的背影,感慨道,侠骨柔肠,这才是咱麻糊村人的性格,生生就是从太行山上长出来的那股劲儿!⑨太行山上的秋色五彩斑斓,暗红的树叶一片片从枝头飘落,飘进麻糊村的记忆深处。山楂树在季节的轮回里默默地生长着,却从未被遗忘。(选自2022年11月9日《中国文化报》,有删改)5.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时期,麻糊村村民积极参与各种抗日活动→那天夜晚, →第二年春天, →70多年后的今天, 。6.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中B处画线句中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魏大爷一声低吼,瞪着15岁的儿子斩钉截铁地说:“老魏家没有汉奸!”7.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设置了悬念,使文章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第②段中A句通过细节刻画,写出了魏大爷对日本人极深的仇恨。C.第②段中C句是环境描写,“猫头鹰悲鸣着”营造了悲壮的气氛。D.②-④段属于插叙部分,补充了相关内容,去掉不影响文章主题。8.文章的标题“永远的山楂树”有多重含义,请分析。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檀木香魏丽饶①岚卿老师常常出现在我的回忆里。每当我独自行走夜路时,总会想起那段日子,那些人,那些事,尤其是老师张岚卿。人在黑暗和彷徨时遇到过的星火,是会照亮一辈子的。②我是虒(sī)亭小学唯一一名借读生,寄宿在镇上的一个远房亲戚家。爸妈不在身边的生活,是灰色的。灰色的借读生活中,期末颁奖大会最让人期盼。我的奖品是一个浅蓝色笔记本,封皮上印着一小簇雪白的米兰花。放学一回到亲戚家,我便迫不及待地从书包里掏出笔记本来欣赏。我小心翼翼地翻看着内页,抚摸那细腻厚实的纸张,欣赏彩页上中国四大园林的介绍。隐约间,还能闻到本子里一股淡淡的檀木香气。③正当我沉醉于苏州拙政园的美景时,一样东西突然从本子里滑落。我捡起细看,心猛然一震,是岚卿老师的小像。标准的一寸黑白小照,四周裁着整齐的花边。岚卿老师发梢及肩,一双澄澈、温柔、灵秀的大眼睛正笑盈盈地看着我。不,岚卿老师不光看着我,她还在对我说话呢,还是她常说的那句“人活得要有志气,有骨气,有目标,有追求”。清脆、干练的话语从岚卿老师洁白整齐的齿间飘出来,萦绕在她微笑的脸颊。哦,一阵清风吹过,照片上散发出淡淡的檀木香。④我知道,檀木香是一种很不一般的气味。这种香味,我在奶奶的老洋柜里闻到过,家里的东西只有奶奶认为是很贵重的才能住进那个老洋柜。为了驱虫防娃,里面特地放了檀香木球。我猜,这个精美的笔记本在奖励给我之前,也是被岚卿老师视作珍宝一般收藏的吧。为了给学生鼓励,她竟割爱把它奉献了出来。那么,照片的事她一定不知道。我把小像用一张红纸仔细地包起来,放进文具盒,打算开学的时候还给岚卿老师。⑤好容易等到开学。我一到学校便得到“岚卿老师调走了”的消息。我鼻子一酸,红色纸包里的小像,被我紧紧地攥在手心。我不知道岚卿老师调到了哪里,只好把小像照原样夹进蓝色笔记本里,每天都把本子放在书包里随身带着。我猜想,老师应该会回来开会、办事或监考吧。⑥然而,直到小学毕业,我终究也没等到岚卿老师。后来离开家乡越来越远,小像便一直随我后来获得的奖状和荣誉证书一起珍藏在弥漫着檀木香的柜子里。柜子越来越满,小像里的岚卿老师仍然微笑着,常常对我说话。⑦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岚卿老师,是我刚转学到镇上读书时。开学的第二天上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班级里走进一位陌生的老师。原本在陌生里多一点陌生,并不稀奇,但走进来的岚卿老师长得很漂亮,嗓音也清脆。更特别的是,她走进来时带着一脸亲切的笑容。岚卿老师教我们数学,那天讲完课做练习题时,她走到我的课桌旁俯下身轻声问:“你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转来的?”“魏丽饶。麻糊村。”我原本以为自己会紧张得不敢回答或语无伦次,但岚卿老师的笑容让我很轻松。那堂课以后,陌生的虒亭小学悄悄为我这个借读生,滋生出一丝暖意。⑧之后的日子我和岚卿老师通过练习册和作业本波澜不惊地交流着。作业本上清一色的红色对钩,是我对老师的尊敬;练习册上飘逸的红色“优秀”,是老师对我的肯定。一个学期里,她是校园里一道清新的风景,我是来自麻糊村的借读生。⑨后来有一次课上,岚卿老师说让每人准备一本数学习题集,习题集上的题可以作为练习。在那个年代,老师的这份苦心很是难得。我没有零花钱,家又离得太远,老师交代的任务,让我焦急万分,我从来没有让岚卿老师失望过,这次更不想。放学后,我到书店找到一本习题集,标价2.16元。天色越来越暗,在与麻糊村相距十五公里的镇上,我没办法找到2.16元。晚上,清冷的月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我睡觉的厨房里,锅灶上,橱柜上,砖头地面上。夜,悄无声息。我蜷缩在靠墙角的一张小床上,想象明天数学课岚卿老师会不会失望。⑩事实上,当我把情况如实告诉岚卿老师时,她丝毫没有责怪,而是很温和地宽慰我:“没关系,先安心上课。”悬在心头的一块重石顿时落了地,泪悄悄涌上眼眶,我多想放声哭一场。下课后,岚卿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把2.16元钱放到我的手心,“拿着,放学去买书。”岚卿老师的语气那么平静,我的心情却是澎湃汹涌。 岚卿老师对待别人的真诚,是让人说不出“谢”字的。中秋节那天,同学们偷偷把美味的水果和月饼带到晚自习课上相互分享,只有我例外。我拿不出可分享的东西,也没有人与我分享。所以那个晚自习我格外孤单。教室里整个夜晚都弥漫着读书声,嬉闹声,热烈的烛光和食物的香气。我坐在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被身后的喧闹刺激着,引透着,排斥着,既冷清又伤感。我故意放大声音读书,反正谁也听不见。 突然,喧闹声戛然而止,我无心理会,自顾自读课文。不知什么时候,岚卿老师已经悄悄地来到我身边。教室里鸦雀无声,每一朵烛光都冷静下来,轻轻摇曳着。一个油纸包在我的课来上渐渐舒展开来,里面放着一个月饼和一小串葡萄。我一时慌乱,正要站起身,右肩却被岚卿老师紧紧按住。我顿时哽咽了,在模糊的光影背后,我仿佛看到了妈妈,正在朝我微笑。 再见岚卿老师,是多年以后了。无意中在县里的报纸上看到关于县优秀教师的报道,标题下面是一张醒目的大照片,岚卿老师正在给一个小女孩辅导作业。啊!原来岚卿老师当时调到了县第二小学,还被评为优秀教师。我心里无比激动,眼里却不知怎么涌出了泪花……恍惚间,我觉得那个小女孩是我,就是的,因为我分明闻到了熟悉的檀木香。(文/魏丽饶,有删改)9.分别概括文中“我”四次“哭”的原因。10.分析第⑥段两个加点词语蕴含的情感。11.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12.文中多次提到“檀木香”,有何用意?13.根据文中画直线句子的内容,补充描写“我”当时的心理。阅读《遇见》,完成下面小题。遇见魏丽饶①寒冬腊月,走在北京的山路上,一颗野果,带我进入一个鸟的世界。②这次来北京出差的目的地,是市郊的一家工厂。原本客户安排车子到地铁站接,我执意自己前往。下车后才发现,这是一个颇为偏僻的地方。放眼空荡荡的山间公路,数百米之内无人无车,只有刺眼的阳光洒在路面上。道路两旁是山,山后面还是山。按照导航提示,还有约两公里的路程,我原地小跳了一阵让身子暖起来,趁热赶路。③空气很冷,山间静幽幽的,只有行李箱在路面上滑出闷声闷气的隆隆响。【甲】突然不知从哪儿飞来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它落在我前面不远处,轻巧地跳跃着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喳叫两声。“花喜鹊,喳喳喳,知道你娘在哪嗒。”这是小时候村子里流行的歌谣,我不知是在心里想着还是已经念出了声儿,喜鹊跳得更欢了。有这样一个可爱的伙伴,我一时忘记了疲惫和寒冷。④这是一只极有分寸的可爱生灵,它不紧不慢,始终和我隔着一段距离,但又保持互动。我下意识地放慢脚步,让行李箱的动静尽可能轻缓,生怕把它吓走。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然后扯开翅膀倏地飞走了。我心头顿时一阵失落。回望来路,不知不觉间,已经将下车的站台落在了另一座山头。⑤【乙】“喳,喳喳,喳,喳喳喳……”不远处传来了一连串喜鹊的叫声,不依不饶地,我停,它也停,我走,它又起,像是空寂的山林里点燃的一挂炮仗。刹那间,一道黑影从我眼前划过,又一只花喜鹊落在三五步开外的柏油公路上,也是黑白相间。它动作轻灵且友善,很快我便明白了它的心思—想带我去一个地方。⑥在那里,矗立着一棵我所见过的最大的柿子树。枝头几乎不见树叶,沉甸甸的果实将树枝压得很低,在阳光下像一只只点亮的红灯笼,明媚,生动。这里是鸟雀的天堂,有喜鹊,白头鹎,还有一些鸟儿我叫不上名。它们的歌声此起彼伏,交织一片。⑦那只花喜鹊不再理我,而是全神贯注于枝头的一颗红柿子上。它的动作不慌不忙,很有章法。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连啄四五下,再把喙埋进果肉深处,美美地吸食一通。然后抽身出来跳到另一根枝上,瞅准柿子的另外一面,如法炮制。【丙】渐渐地,它便有些忘我了,脑袋已经顺着柿子转了半个圈儿,仍不肯松口,直到整颗果子吃得只剩下小半个壳儿,它才像打完一场胜仗似的,酣畅地歇口气儿,果断转移了阵地。如是观察几次,我才明白鸟雀们对一颗野果的良苦用心。它们之所以分两头入手,又四面夹攻,是为了让果子在被啄食的过程中保持平衡,防止掉落。嗬,多么聪明的小家伙!⑧“姑娘,您这是干什么呢?”⑨“看鸟。”回话的同时,我不舍地收回视线。一位戴针织厚帽子的老人,从更深的树林里走出来。从他臂上戴着的袖章得知,他是这片山里的防火员。⑩老人很和善,也健谈。他大概早看出了我的心思,便从树上的柿子说开去。原来,这片山上有很多柿子树,每年结了果子几乎无人采摘,就任由其自然生长、掉落。即便是沿公路边的树,有人来打柿子的时候,也会特地在枝头留下一部分。 “为啥?” “留给鸟儿过冬呀!” 说这话的时候,老人的眼神慈祥而温柔。我的心为之一动。 人类的友善,让鸟儿亦通人意。刚下车我便得到鸟雀们的陪伴和热情,该是一种幸运,也许它们正将我引向一帆风顺,心下对这次出差的任务也充满了信心。 老人伸手摘下一颗柿子递给我:“姑娘,尝尝?” 我迟疑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 “尝一个。不然您咋知道鸟儿吃的是什么滋味儿!” 从柿子树上落下来的阳光,斑斑驳驳照在老人的脸上,他笑得那么爽朗。在那张热情的笑脸里,我恍然感受到了鸟儿的心情。(《人民日报》有删改)14.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出差途中的小事,以及感受到的美好。刚下车,“我”遇见一只喜鹊, ,让“我”一时忘记了疲惫和寒冷;“我”继续往前走,又遇见一只喜鹊,“我看它吸食柿子, ;后来,“我”遇见防火员, , 。15.这篇文章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情味。请从三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加以品味。答:________16.文章题目是《遇见》,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你的理由。答:________答案1. 惊喜(欣喜) 失落 愉悦(喜悦) 2.示例:一系列动词连用,准确生动地写出喜鹊享受美食时的专注惬意,表现了鸟儿的聪明可爱,表达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3.插叙 4.示例:(1)我们要爱护鸟类(动物),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鸟类(动物)也有自己的生存智慧。(3)鸟类(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鸟类(动物)要互惠互利。(4)鸟类(动物)亦通人意,要学会与鸟类(动物)做朋友。【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作答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并结合提示内容及文中关键词分析。根据第③段“突然不知从哪飞来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它落在我前面不远处,轻巧地跳跃着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喳叫两声”“有这样一个可爱的伙伴,我一时忘记了疲惫和寒冷”可知,第一空应填:惊喜(欣喜);根据第④段“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然后扯开翅膀倏地飞走了。我心头顿时一阵失落”可知,第二空概括为:失落;根据第⑤段“‘喳,喳喳,喳,喳喳喳……’一连串喜鹊叫声从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像是在空寂的山林里点燃一挂炮仗……这次它动作轻灵且友善,很快我便明白了它的心思,是想带我去一个地方”可知,第三空概括为:愉悦(喜悦)。2.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词语。要整体感知文意,结合词语的意思和具体语境,体会其表达效果。结合第⑦段“那只花喜鹊不再理我,而是全神贯注于枝头的一颗红柿子上。它的动作不慌不忙,很有章法”可知,此句写喜鹊在枝头吃柿子的独特情景;运用了一连串的动词,“站”“观察”“挑”“啄”“埋进”“吸食”等,突出了喜鹊享受美食时的“章法”:动作连贯、全神贯注、不慌不忙、投入忘我;特别是三个“啄”字连用,更体现出喜鹊“吸食”柿子时的惬意和享受;“抽身……”则表现了鸟儿的活泼、机灵、聪明、可爱,,蕴含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3.本题考查记叙的顺序和作用。作答时要先理解段落内容,然后联系上下文及文章主旨进行分析。第 段写“我”由花喜鹊吸食人们给它们留下的柿子联想到上海老洋房的情景:一树枇杷果日渐成熟,主人却从不急于采摘,静看鸟儿们你来我往争相分食。此段运用了插叙,引发读者的联想,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联系第 段“原来,这才是一颗果子在大自然中,自得其所的方式”,第 段“人类的友善,让鸟儿亦通人意”可知,此段凸显了文章主题:我们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爱护自然生命,和谐共生,我们也会获得更多快乐和幸福。立意深远,引人深思。4.本题考查谈获得的启示。注意题干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本文主要讲了“我”独自一人疲倦地行走在安静的山间公路,幸得喜鹊的热情陪伴,在观察鸟儿在枝头啄食中偶遇了一位和善老人,被老人以及这山里人对鸟儿的友善、回忆起的院主同鸟儿分享果子的行为所感动。链接材料中“农民们总会在枝头留下一些熟透的柿子给这些精灵”也是写人类对鸟类的爱护。示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对人、对社会、对自然环境报以友好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内心要心怀善意,真诚对人,热爱、保护自然万物,就像老人、山里的人特意留柿子给鸟儿们过冬,院主人特意把果子先给鸟儿吃,安闲地看鸟儿争相分食一样,他们友善地对待自然生灵,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与大自然和谐共处。5. 魏大爷宁死不给日军带路;村民全力“种”树,扰乱日军计划。 村民种下真正的山楂树。 村民集体申请留住了这片山楂林。 6.“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这里写出了魏大爷阻止并告诫儿子的果断,表现了魏大爷坚定的立场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意近即可,学生可不答“‘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7.D 8.“永远的山楂树”,一是指从抗日战争时期到如今一直长在山楂岭上的山楂树(扰乱日军计划的“山楂树”,种上的真正山楂树,到山楂树成林,再到如今保留住的这片山楂林);二是指人们永远记住魏大爷和太行山上人民抗日的勇敢和智慧,奉献和牺牲;三是指“山楂树”所体现的民族气节和精神将永远流传。【解析】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注意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已知信息:“抗日战争时期,麻糊村村民积极参与各种抗日活动”对应文章第②段“抗日战争时期,麻糊村地处八路军太行军区和太岳军区联络的交通线上……有时组织村民夜间秘密参加各种抗日活动”;第①空:综合以上信息,根据“那天夜晚”定位到第②段“那天夜晚,一支日本小部队沿白晋公路突然自南而来”,根据第②段“但无论日本人好言相劝还是威逼利诱,魏大爷不为所动”“日本人的刺刀魔鬼般地挥舞着,魏大爷倒在血泊中”、第③段“南老岭村抽出村民去接应麻糊村,两村村民合计,无论如何赶在日军出动前,让麻糊村对面的山头‘长’出一棵山楂树来误导敌人,将他们引过浊漳河,送入我军领地,来个瓮中捉鳖”可概括为:魏大爷宁死不给日军带路;村民全力“种”树,扰乱日军计划。第②空:根据“第二年春天”定位到第④段“第二年春天,人们便在这里种下一棵真正的山楂树,并将麻糊村对面的山头称作山楂岭”,由此可概括事件为:村民种下真正的山楂树。第③空:根据“70多年后的今天”可定位到第⑤段“70多年后的今天,当初参与抗日的村民先后离世,长在麻糊村的山楂树却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像一个抗日战士神采奕奕地站在山岭上”,结合第⑦段“支书将这份沉甸甸的集体申请送到镇上。很快上面就派人来村里调查核实情况,最终,对麻糊村种植百亩松柏的规划重新作了调整,扩大植树面积,保留这片山楂林”可概括事件为:村民集体申请留住了这片山楂林。6.本题考查词语效果。句中“斩钉截铁”的意思是比喻言行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拖沓。根据语境“但无论日本人好言相劝还是威逼利诱,魏大爷不为所动”以及魏大爷所说的话:“不许说”“老魏家没有汉奸!”可知,在日本人的威胁下,魏大爷依然不透露出任何信息,当儿子说出位置时,魏大爷也是及时喝止,哪怕最后是让自己献出生命,写出了魏大爷劝阻儿子的果断,同时也表现出魏大爷坚定的立场、英勇无畏的精神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D.“去掉不影响文章主题”表述有误。②—④段插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村民们的一些抗日英雄事迹,解释了第①段“山楂树不同于麻糊村的其他树木”的原因,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村民们对山楂林的深厚情感,也让后文大家写集体申请保留山楂林的情节更加合情合理,能更好地表现山楂树所代表的村民们的民族气节,所以不能删,删掉会影响主题的表达;故选D。8.本题考查标题含义。根据第⑤段“70多年后的今天,当初参与抗日的村民先后离世,长在麻糊村的山楂树却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像一个抗日战士神采奕奕地站在山岭上。春华秋实,四季更迭,山楂岭上的一棵山楂树,渐渐生发出山楂林,如今这里一片赤诚的秋红”可知,“永远的山楂树”表面上是指在抗日战争期间种下一直生长到今天的山楂树;根据第④段“为了纪念和感恩这棵山楂树,也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前辈的勇敢和智慧,记住太行山区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奉献和牺牲”可知,“永远的山楂树”又指以魏大爷为代表的村民们在抗日战争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勇敢、无畏、坚定、智慧以及奉献和牺牲精神会永远被人们记住;根据第⑧段“侠骨柔肠,这才是咱麻糊村人的性格,生生就是从太行山上长出来的那股劲儿”可知,“永远的山楂树”又指山楂树所代表的村民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气节将会永远流传下去,经久不衰。9.①因老师调走而不舍,也因无法把照片还给她而失望。②为老师对自己没准备习题集的宽容和体贴而感动。③因中秋节老师送给孤独的“我”月饼和葡萄而感激。④因知道了老师的下落、为老师获奖而激动。(大意正确即可) 10.这两个词语表明虽然老师已不在身边,但她对“我”的关爱和教导一直伴随着“我”,鼓舞“我”不断进步,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11.动作和语言描写,“俯下”“轻声问”,具体生动地写出老师对转学来的“我”的关心,表现老师待人温柔、亲切的特点。 12.“檀木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既是老师的笔记本和照片散发的香气,同时也是师爱的象征,寄托了作者对老师的赞美和思念之情。 13.示例:我真想像同学们一样,可以和大家分享美味的水果和月饼,一起过一个快乐的中秋节啊。【解析】9.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我”第一次哭,结合第⑤段中“好容易等到开学。我一到学校便得到‘岚卿老师调走了’的消息”“红色纸包里的小像,被我紧紧地攥在手心”分析,因老师调走而不舍,也因无法把照片还给她而失望;“我”第二哭,结合第⑩段中“事实上,当我把情况如实告诉岚卿老师时,她丝毫没有责怪,而是很温和地宽慰我:‘没关系,先安心上课’”分析,为老师对自己没准备习题集的宽容和体贴而感动;“我”第三次哭,结合第 段中“一个油纸包在我的课来上渐渐舒展开来,里面放着一个月饼和一小串葡萄”分析,因中秋节老师送给孤独的“我”月饼和葡萄而感激;“我”第四次哭,结合第 段中“啊!原来岚卿老师当时调到了县第二小学,还被评为优秀教师。我心里无比激动”分析,因知道了老师的下落、为老师获奖而激动。10.考查人物情感分析。“仍然”,意思是表示情况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常常”意思是时常,经常。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而且时间相隔不久。结合“然而,直到小学毕业,我终究也没等到岚卿老师。后来离开家乡越来越远,小像便一直随我后来获得的奖状和荣誉证书一起珍藏在弥漫着檀木香的柜子里”的内容分析,这两个词语说明了虽然老师已经不在“我”的身边,但她对“我”的关爱和教导一直陪伴着“我”,激励“我”不断进步,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感激和思念。11.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按照题干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她走到我的课桌旁俯下身轻声问”是动作描写。“你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转来的”是语言描写,“俯下”“轻声问”,具体生动地写出老师对转学来的“我”的关心,表现老师待人温柔、亲切的特点。12.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本文记叙了“我”是麂亭小学唯一名借读生,岚卿老师对“我”的关爱让“我”感受到温暖,她的教导鼓舞“我”不断进步,寄托了作者对老师的赞美和思念之情。从结构上来看:联系第②段中“放学一回到亲戚家,我便迫不及待地从书包里掏出笔记本来欣赏。我小心翼翼地翻看着内页,抚摸那细腻厚实的纸张,欣赏彩页上中国四大园林的介绍。隐约间,还能闻到本子里一股淡淡的檀木香气”,第④段中“我知道,檀木香是一种很不一般的气味。这种香味,我在奶奶的老洋柜里闻到过,家里的东西只有奶奶认为是很贵重的才能住进那个老洋柜”,第⑥段中“后来离开家乡越来越远,小像便一直随我后来获得的奖状和荣誉证书一起珍藏在弥漫着檀木香的柜子里”,第 段中“恍惚间,我觉得那个小女孩是我,就是的,因为我分明闻到了熟悉的檀木香”的内容可知,全文围绕“檀木香”来进行叙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内容上来看:结合第②段中“哦,一阵清风吹过,照片上散发出淡淡的檀木香”分析,“檀木香”是老师的笔记本和照片散发的香气;结合第 段中“恍惚间,我觉得那个小女孩是我,就是的,因为我分明闻到了熟悉的檀木香”分析,同时也是师爱的象征,寄托了作者对老师的赞美和思念。13.考查人物心理揣摩。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中秋节那天,同学们偷偷把美味的水果和月饼带到晚自习课上相互分享,只有我例外。我拿不出可分享的东西,也没有人与我分享。所以那个晚自习我格外孤单。教室里整个夜晚都弥漫着读书声,嬉闹声,热烈的烛光和食物的香气”的语境,围绕“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补充描写“我”当时的心理即可。示例:唉,我也很想和同学们分享水果和月饼,大家一起过一个美好的中秋节。14. 它陪着“我”走过偏僻的山路 “我”感受它对果子的良苦用心 了解到人们留果子给鸟儿过冬 “我”感受到人对鸟儿的友善 15.我选丙。“忘我”“像打完一场胜仗似的”“转移阵地”,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喜鹊吃柿子时的投入、酣畅,令我感受到作者对这可爱生灵的喜爱。 16.我以“和谐”为题。人给鸟儿留着果子过冬,体现了人的友善:鸟儿也善解人意,它们用心啄食柿子不浪费,用“喳喳喳”的叫声陪伴人寂寞的旅途。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解析】14.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提炼。可从找准相关情节加以概括提炼。第一部分内容是第①—④段,从第②段“……我执意自己前往。下车后才发现,这是一个颇为偏僻的地方”、第③段“突然不知从哪儿飞来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它落在我前面不远处,轻巧地跳跃着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喳叫两声”、第③段“有这样一个可爱的伙伴,我一时忘记了疲惫和寒冷”可知,刚下车,“我”遇见一只喜鹊,它陪着“我”走过偏僻的山路,让“我”一时忘记了疲惫和寒冷;第二部分内容是第⑤—⑦段,从从第⑤段“……传来了一连串喜鹊的叫声,不依不饶地,我停,它也停,我走,它又起,像是空寂的山林里点燃的一挂炮仗”、第⑦段“那只花喜鹊……全神贯注于枝头的一颗红柿子上……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连啄四五下,再把喙埋进果肉深处,美美地吸食一通”“我才明白鸟雀们对一颗野果的良苦用心……多么聪明的小家伙”可知,“我”继续往前走,又遇见一只喜鹊,“我看它吸食柿子,“我”感受它对果子的良苦用心;第三部分内容是第⑧— 段,从从第⑨段“……一位戴针织厚帽子的老人,从更深的树林里走出来。从他臂上戴着的袖章得知,他是这片山里的防火员”、第 段“留给鸟儿过冬呀!”第 段“人类的友善,让鸟儿亦通人意。刚下车我便得到鸟雀们的陪伴和热情,该是一种幸运”可知,后来,“我”遇见防火员,了解到人们留果子给鸟儿过冬,“我”感受到人对鸟儿的友善。15.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可从文章中找出生动有趣,富有情味的句子来赏析,一般来说,可从修辞、描写方法及精当的修饰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其本义、含义,体会其情感和主题。示例一:我选【甲】。“飞来”“落在”“跳跃”“回头看”这是对喜鹊的动作描写,刻画其轻快灵敏;“黑白相间”是对喜鹊的外貌描写,表现出它的美丽可爱。这些词语生动地表现一只充满灵性的漂亮的喜鹊的敏捷与可爱,表现出对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我选【乙】。“像是空寂的山林里点燃的一挂炮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喜鹊的叫声比作“一挂炮仗”,表现出它的叫声给寂静的山林带来的生机和活力,也表现喜鹊对人的亲近和陪伴及我内心的喜悦。16.本题考查题目的拟写。拟写题目可以是文章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题思想等。如以“和谐”为题,就能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而“遇见”则是文章的主要事件,指作者遇到喜鹊和护林员的故事。示例:我觉得可以用“两只精灵”为题,则可以表现文章的主要事物,指两只陪伴自己在上路上行走的喜鹊,用“精灵”表现其灵敏、活动、可爱的特点,也表现它们对人类的亲近。主题上,则突出人类对鸟的爱护,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为正是因为有人的爱护,碑惧怕人的鸟儿才如此亲近人,成为自然界的精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