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等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等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物理科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长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绕太阳的公转轨道均可近似看作圆形,经测定,天王星的公转周期约为84.02年,海王星的公转周期约为164.79年,则与天王星相比( )
A. 海王星的公转轨道半径更大 B. 海王星的公转线速度更大
C. 海王星的向心加速度更大 D. 海王星的公转角速度更大
2. 如图所示,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上极板带正电,电荷量为Q,下极板带有等量负电荷并且下表面接地。两极板中的电场可认为是匀强电场。场中的M点距上极板、N点距下极板距离均为板间距离的,M、N两点间水平距离为板间距离的二倍。由此可求得M、N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
A. B. C. D.
3. 从距地面某高度处竖直上抛一小球,初速度大小为v,一段时间后小球落地,落地时速度大小为2v。若用I表示该过程中小球重力冲量的大小,不计空气阻力。则上述过程中重力对小球做功为( )
A. B. C. D.
4. 如图所示,一不计重力的点电荷从P点出发经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E1加速后沿ab方向进入矩形abcd区域,最终从d点离开。abcd区域中有另一匀强电场E2,方向竖直向下,已知线段长度、。则匀强电场E1和E2的电场强度大小之比为( )
A. 4:1 B. 1:2 C. 1:1 D. 2:
5. 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两个带电小物块A、B,质量分别为m、3m。最初两物体相距很远,相互间库仑力可以忽略,系统电势能定义为0。某时刻给A一个向右的速度,经过足够长时间后,A、B再次相距很远且过程中没有发生碰撞。则对此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A、B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B. A、B系统的动量不守恒
C. A、B相距最近时,A、B系统的电势能最小
D. 最终A、B的运动方向相反
6. 如图1所示,上表面光滑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小木块从斜面底端冲上斜面。图2为木块的初动能与木块轨迹的最高点距地面高度的关系图像。由此可求得斜面的长度为(  )
A. B. C. D.
7. 2025年5月,天文学家发现了第一颗围绕白矮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同时也证实它是迄今为止最冷的系外行星。该行星绕轴自转。设行星赤道处重力加速度是两极处的k倍,则可得该星的近地卫星轨道半径与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比值是( )
A B. C. D.
8. 如左图所示,t=0时刻起,一质点从P点出发做顺时针匀速圆周运动,O为圆心,x轴为垂直于线段OP的一条直径,右图为该质点在x轴上的投影坐标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可证明该运动为简谐运动。Q为圆周上另一点,线段OQ与x轴正方向夹角为30°。由上述及图中条件可知( )
A. 圆的半径为10cm
B. 质点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小为4rad/s
C. 从t=0开始到质点第一次到达Q点的过程中,该质点投影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 时,质点运动至Q处
9. 如图所示的虚线为正方形,左侧两个顶点处分别固定有等量同号的点电荷,电荷量大小均为Q(Q>0)。A、B为右侧两个顶点,O为中心。这时B点处的电势为。现将一个电荷量的点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动至A处并固定。已知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某处的电势与点电荷电荷量大小成正比,与点电荷之间的距离成反比,无穷远处电势设为零。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q还未开始移入电场前,A点处的电势为
B. q移入电场的过程中,静电力对q做功为-2Q
C. q移入电场并固定后,O点处电势为0
D. q移入电场并固定后,B点处的电势低于O点处的电势
10. 如图所示,质量为小球用长为的轻绳悬挂在空中,轻绳的另一端固定,初始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从静止释放,摆动至最低处时刚好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木块发生碰撞,碰后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为,由以上条件可知( )
A. 若、间发生的是弹性碰撞,则的质量可能为
B. 若、间发生的是弹性碰撞,则碰后在地面运动的最大位移可能为
C. 若的质量为,则碰后在地面运动的最大位移为
D. 若的质量为,则碰后在地面运动的最大位移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 小军同学学习了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后,试图用实验室的光电门和圆形轨道用同样的原理测量重力加速度。他让小球在以O为圆心的圆形轨道上来回滚动,将光电门固定在轨道的最低点处。
(1)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应使小球从轨道上尽量高的位置处静止释放
B. 应使用光电门测出小球到达最低点处的速度大小
C. 圆形轨道的半径可以等效为单摆的摆长
D. 不应使实验中小球来回滚动的次数过少
(2)某次实验中,测得小球的半径为r,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用光电门测得小球第一次到达最低点至第N次到达最低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可知小球来回滚动的周期T=______,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可表示为g=________。
12. 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装置验证动能定理。调整木板的倾角平衡摩擦阻力后,挂上钩码,钩码下落,带动小车运动并打出纸带,已知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及相关数据如图(b)所示.
(1)已知打出图(b)中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图(b)给出的数据中可以得到,打出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__________m/s,打出P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__________m/s.(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
(2)若要验证动能定理,除了需测量钩码的质量和小车的质量外,还需要从图(b)给出的数据中求得物理量,应表示_____。
(3)若这些物理量满足关系______,则可验证动能定理。(用、、、、、表示)
13. 如图所示,空间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质量为的小球A、B用长为的轻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的同一点上。A、B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电荷量大小均为。系统平衡时,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重力加速度为。求:
(1)A小球的电性(不用叙述分析过程);
(2)A、B两小球间的库仑力大小;
(3)匀强电场场强大小。
14. 如图,粗糙水平轨道的长度为,左右各固定一个光滑四分之一圆形轨道,轨道半径为,一个质量为的小球从点处下滑,初速度为零,刚好在第一次到达点时静止(此时无电场)。重力加速度为。求:
(1)小球运动至中点处时克服滑动摩擦力做功的功率
(2)在水平轨道上方(不包含圆形轨道)加上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并使小球带上正电荷,仍从点初速度为零下滑,小球第一次到达点处时对轨道的压力为重力的3倍。求:
(i)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
(ii)小球能否第二次从点上滑至点?如果能,求出达到点瞬时速度,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15.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块木板A、B并排放置,两块木板不粘连,质量均为。A板左端有一个小机器人(可视为质点),质量为。初始时系统静止,某时刻起小机器人开始在A板上向右运动至A板右端后停止,之后斜向上起跳,跳上B板左端后竖直方向速度消失,水平方向上立即与B板共速。已知A板的长度为,重力加速度。求:
(1)小机器人走到A板右端时,A、B两板之间的水平距离s。
(2)为了使小机器人能从A板右端跳到B板左端,小机器人中的电源至少要给系统提供的机械能E。
(3)小机器人跳到B板上后,继续在B板上运动至B板右端,已知小机器人在B板上运动的过程中A板移动的距离刚好等于B板的长度,且AB没有相撞。求小机器人在B板上运动的过程中,小机器人和B板的对地位移大小之比。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物理科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长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AD
【9题答案】
【答案】ACD
【10题答案】
【答案】AB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题答案】
【答案】(1)D (2) ①. ②.
【12题答案】
【答案】(1) ① 0.36 ②. 1.80
(2)BP间距离 (3)
【13题答案】
【答案】(1)负 (2)
(3)
【14题答案】
【答案】(1)
(2);
【15题答案】
【答案】(1)
(2)
(3)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