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例名称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时 教师姓名
学段学科 小学 道德与法治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章节 第一单元 年级 六年级
教学目标 1.感受法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2.能够分辨纪律、道德与法律三者的区别。 3.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束权,明白法律不同、功能不同。 感受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法治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法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法律既保护权利也规定义务。分辨纪律、道德与法律三者的区别。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不同功能。 难点:深入理解法律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和义务的规范。 准确区分并应用法律、道德和纪律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法律有初步的了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认识上,缺乏深入理解和系统学习。他们好奇心强,对身边事物充满探索欲,喜欢通过实例和直观材料学习新知识。因此,本节课将采用生动的案例和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案例,播放视频或讲述后,组织讨论案例中行为、对错及相关法律规定,助学生理解法律实用性。 知识竞赛法:围绕法律常识出题,分组竞赛,设置必答、抢答、风险题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巩固记忆,强化对生活法律认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那你们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摸不着但却对我们有帮助,陪伴我们生活的东西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如空气、阳光、家人的爱等。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想法。) 2.引入法律概念:“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生活在法律中。” (学生:聆听教师的讲解,初步感知法律的存在和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与个人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讲授新课 1.展示生活场景,如教室中学生和老师的教育权、家中父母与孩子的隐私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是否与法律有关。 (学生:观看生活场景,思考并回答这些场景是否与法律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法律规定,让学生感受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2.讲解相关法律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学生:聆听教师的讲解,了解相关法律规定。) 3.小结: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4.观看视频,并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垃圾分类呢?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在生活中的法律规定吗? 5.小结: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等到我们成年后,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6.案例分析:分析小海的故事,哪些是权利,哪些是义务呢? (区分法律和义务) 7.组织快问快答活动,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参与快问快答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分辨能力,加深对法律概念的理解。 8.提出问题:“法律、道德和纪律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讨论并发表观点。 (学生:分组讨论法律、道德和纪律的区别。 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同伴交流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9.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学生:聆听教师的总结,深化对法律特征的认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区分法律、道德和纪律的不同点,建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三、课堂练习 1.设计判断题,如“无论什么情况,父母都不能翻看我们的日记,因为这侵犯了我们的隐私权。”等,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判断题,检验自己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讲解判断题的正确答案和解题思路。 (学生:聆听教师的讲解,纠正自己的错误理解。)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判断能力,为实际生活中应用法律知识打下基础。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学生:课外寻找生活中的法律实例,记录下来并准备与同学和家长分享。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是法律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二是教学方法如果比较单一,只是讲解法条,学生会觉得枯燥。三是学生缺乏实际的法律体验,很难真切感受法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些因素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2.为了进一步突破重难点,设计怎样的任务情境会更有效 可设计“法律小剧场”任务情境,让学生分组编写并表演生活中的法律场景短剧,如消费纠纷、校园侵权等,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法律的应用。还可创设“社区法律调研”情境,安排学生走进社区,调查居民遇到的法律问题及解决方式,整理后在班级分享讨论,以此增强学生对法律在生活中重要性及实际运作的认知,有效突破重难点。 3.为了进一步突破重难点,设计怎样的学习活动会更有效 可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分组竞赛促使学生深入学习法律条文和案例,激发竞争意识与学习热情,在准备过程中加深对重点法律知识的理解。还能组织“法律案例分析会”,呈现生活中的真实或模拟法律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剖析,讨论法律依据、责任判定等,在分析交流中突破对法律适用和判断标准的理解难点,提升法律思维能力。 4.为了进一步突破重难点,应用怎样的资源或软件会更有效 互动学习软件 班级优化大师:教师可以通过该软件发布与法律相关的讨论话题、投票、测试等活动,如“生活中哪些行为受法律保护”的投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思考和理解。 希沃白板: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教师可利用其制作与法律知识相关的小游戏、问答竞赛等,如法律知识填空、判断对错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
— 2 —
— 3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