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我们受特殊保护——我们是未成年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第8课,引导学生了解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对自身的法律属性有所认知,了解国家给予未成年人特别关怀,制定专门法律来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本课时的话题是“我们是未成年人”,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体会和总结作为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了解未成年人是易受侵害的群体,需要法律的保护,理解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性。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二是成年前重要年龄节点的法律意义。三是未成年人也应有责任担当。【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情景分析,知道未成年人的含义,理解未成年人的特殊性。2.观察图表、分析比较,了解不同年龄在法律上的意义及法律依据,初步培养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法律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重要意义。3.培养责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懂得规范行为,养成遵守法律的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体会来自各方面对未成年人的关爱,理解专门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意义。难点:培养责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懂得规范行为,养成遵守法律的习惯。【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体会来自各方面对未成年人的关爱,理解专门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意义。【教学难点】培养责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懂得规范行为,养成遵守法律的习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图片,揭示课题图片内容:一个孩子在学骑自行车,爸爸在后面保护着孩子。师:同学们,上课前让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1)提问:爸爸为什么要在后面扶着孩子?预设1:因为孩子还不会骑。自己一个人骑自行车不安全。预设2:是为了防止孩子从自行车上摔落下来受到伤害。预设3:是在保护他们的孩子。预设4:我在学自行车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也会保护我。揭示课题:父母的爱体现在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保护上,除了爸爸妈妈的保护,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保护——法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板书课题:8 我们受特殊保护)今天我们将化身苗苗镇的小居民,完成一项神秘的任务。2.出示情境,开启任务我们作为苗苗小镇的居民,被亲切的称呼为“苗苗”。近期迎来了一项重要活动——“护苗行动”。为确保此次行动的圆满成功,镇长诚挚地邀请每一位居民参与到“护苗行动”对象——苗苗们的信息整理工作中来。只要我们能够圆满完成今天的四项任务,不仅将收获智慧的增长与四张能量卡,更将荣耀地晋升为“茁壮新苗”,从而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探索更多可能。提示:在正式启动任务之前,请各位务必完善“苗苗信息卡”中的前两项核心基本信息。二、活动过程镇长:嗨,亲爱的孩子们,请记得带上你们的信息卡,随我一同踏上这次充满挑战的任务之旅。任务一:确认苗苗身份——未成年人过关要求:明晰未成年人的身份特点提示:亲爱的苗苗们,请注意,这里有一条关键信息。展示关键字:未成年人。镇长:什么是未成年人?我们将通过下面的案例来了解。1.引入案例,了解什么是未成年人案例内容:15岁的苗小强看别人开车很方便,于是回家跟爸爸说自己想要学开车。爸爸听了之后拒绝了苗小强,苗小强心里面很不开心。(1)思考:爸爸为什么不让苗小强学开车呢?预设1:路上车辆多,爸爸担心小强的安危,所以不让小强开车。预设2:小强15岁,还没有到能够开车的年龄。预设3:小强和我们一样,还没有成年,不能学习驾驶。(2)出示法律条文。师:大家说得很对,苗小强年龄还不到18周岁,和我们一样,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是不能考取驾照,学习开车的。对于未成年人的界定,法律是这样规定的。在我国,法律规定未满 18 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18 周岁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末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板书:我们是未成年人)镇长:想必大家已经对法律如何界定未成年人有了清晰的认识,那么接下来,我们将会面临什么挑战呢?2.牛刀小试:谁是未成年人?(1)知识拓展,了解不同国家未成年人的标准提示:先阅读教材第72页“知识窗”中的内容,它会帮助你在接下来的测试中做出准确判断。A.2006年6月23日出生的中国人苗小明。B.中国公民王某19周岁,跟随母亲长期居住在意大利。C.年满19周岁的瑞士人艾莎。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分析。公布答案:C解析:今年是2024年,2006年出生的苗小明已满18周岁,属于成年人;王某是中国公民,适用中国法律,所以他年满18周岁,是成年人;瑞士的成年年龄是20周岁,因此19岁的艾莎属于未成年人。(2)小结世界各国的法律对成年年龄的规定是不同的,未满成年年龄的就属于未成年人。镇长:鉴于各国对成年年龄的不同界定,这明确揭示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哦!这是什么东西?原来是一张能量卡!握紧它,它至关重要。(卡名:幼苗之名)那么,未成年人究竟具备哪些独特之处呢?接下来,我们将紧随这一疑问,共同踏入任务二的探究之旅。任务二:特殊的苗苗过关要求:寻找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镇长:我认为,对于苗苗们而言,进行一次小组合作活动是非常有必要。提示:小组任务对话交流:成年人与末成年人有哪些不同之处。小组合作,填写苗苗信息卡第三项:在“我眼中的未成年人”一项中填上关键词,并完成学习单任务一。(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师:同学们,请将你眼中未成年人的特点写出来,并在小组内交流。预设:冲动、思想不成熟、力气小、敏感、好奇、喜欢模仿、爱冒险、控制能力不强、可塑性强而辨别能力较弱等。镇长点评:未成年人有着冲动、思想不成熟、力气小、敏感、好奇、喜欢模仿、爱冒险、控制能力不强、可塑性强而辨别能力较弱等特点。看来,大家已经发现未成年人在生理、心理上都尚未成熟,与成年人的确有着很多不同。2.思考: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不同镇长:咦,这是何物?一台录音机。苗苗们,你们是否好奇,在成年人的眼中,未成年人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看法吧。(1)听录音播放录音1:未成年人还没有发育完整,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个子较小,力气也往往比成年人小得多。播放录音2:我觉得未成年人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喜欢探索一些新奇事物,并总是想去尝试,可是往往因为缺乏生活经验,他们会忽视其中隐藏的危险而受到伤害。播放录音3:我觉得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不强,在面对陌生人的诱惑和欺骗时,他们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也不懂得如何做到自我保护,往往会轻易地相信别人,让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并且难以自救。播放录音 4: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的控制力比较差,往往控制不住自己。所以,为了能更好地成长,他们需要父母、老师以及法律的特殊保护。提问:苗苗们,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要保护未成年人了吗?小结: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建设的未来力量。但是由于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社会经验相对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弱,甚至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还意识不到。针对这些特殊情况,需要法律来特殊保护未成年人,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板书:特殊之处)镇长惊呼:“快看,这是什么新奇的发现?哦,请务必接住它,又一张珍贵的能量卡。”(卡名:特殊之光)镇长:我仍存有一些疑惑,恳请苗苗们继续伴我前行。任务三:镇长的疑惑过关要求:学习成年前重要年龄节点的法律意义(1)填写表格,完善年龄节点:出示空白表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填年龄。镇长:审视我国为未成年人所制定的法律条文,不难发现其中均详尽地涉及了特定的年龄界限。瞧,这份资料,它虽是不完整的数据,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尝试去完善它,填补那些缺失的部分。学生完成学习单任务二提示:大家刚刚填写的对应年龄节点是否正确呢?请一同查阅教材第73页的“知识窗”部分,那里藏有你们需要的答案。出示答案。镇长:感谢苗苗们,我非常高兴能够收到这份完整的资料。在接下来的任务中,我想我们需要这份资料的帮助来推动工作进程。(2)小法官来判断:下面这些行为对吗?具体违反了哪些相关法律?试着说一说。情景一:强强已经7周岁了,他讨厌上学,于是他的家人决定让强强在家自学成才。预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情景二:七岁的小刚很淘气,一天,小刚用球砸坏别人家窗户,当别人要求赔偿时,小刚振振有词地说:“我是无行为能力的小孩,所以做错了事情不用赔偿。”预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成年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情景三:三(2)班的李明同学期末考试考了第一名,父母奖励他一辆新的自行车。周末,他打算和同学一起骑车去马路上“兜风”。预设:《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上路必须年满12周岁。情景四:小丽今年16岁了,爸爸说别上大学了,现在就去考试,赶紧考个公务员多好。预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三条规定: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年满十八周岁情景五:三年级的小红嫌爸爸妈妈总管着自己,于是想离开家长并自己居住。预设:《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九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小结:你们真是太棒了,不愧是明察秋毫的苗苗小法官。不同的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法律意义年龄告诉我们在哪个节点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可以做。法律告诉我们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板书:年龄节点的法律意义)镇长:特殊的苗苗,需特别的守护。我想,这张能量卡正是你们所急需的。(卡名:守护之翼)请伸出手握住它吧!镇长:我们又身处何地?原来已抵达苗苗成长实践营。任务四 苗苗成长营过关要求:培养未成年人的责任意识1.交流与辩论(1)镇长:苗小军,一个活泼的五年级小男孩,平日里对家务活儿总是敬而远之。这天,他的母亲王阿姨正与邻居刘律师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未成年人该不该做家务呢?交流讨论:1.自主完成学习单任务三你觉得王阿姨和刘律师谁的说法更加正确 为什么呢 你平时在家里做家务吗 你如何看待未成年人做家务这一问题 2.小组间进行交流。3.辩一辩:看谁说得更有道理。辩论会:未成年人该不该做家务?镇长:未成年人是否应参与家务劳动?苗苗们即将展开一场激烈的辩论。大家支持哪种观点呢?请选择自己的观点进行投票。公布投票结果,现在请小组代表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吧。预设1:我觉得王阿姨说得很对。军军年龄还小,万一在打扫的时候受伤,后果会很严重。我妈妈和王阿姨一样,觉得我还小,从来不让我做家务。预设2:刘律师说得很有道理。虽然军军年龄小,但是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家人。虽然我是未成年人,但是我可以帮助妈妈一起扫地,做一些简单的家务。预设3:军军需要多多锻炼自己,从小开始练习做家务,对以后的生活会有帮助。妈妈会在周末的时候和我一起打扫卫生,两个人一起合作做家务可开心了。预设4:在锻炼中军军会获得成长,会变得越来越有责任意识。未成年人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既帮助了家人,又锻炼了自己。提示:在生活中,你打算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担当?请将你的宣言写于苗苗信息卡的苗苗宣言栏中。(引导学生,此处简单表明决心即可,如“好好学习,自我担当”等)2.小结适当的家务可以锻炼我们的自理能力,还可以锻炼身体。同时,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也应尽一份责任,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家庭氛围会更加和谐。虽然我们未成年,但是仍然能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有助于提高我们承担责任的能力,培养我们的责任意识。(板书:有责任、有担当)镇长:亲爱的苗苗们,我非常欣喜能与你们共同圆满地完成这项任务。请务必收下这张满载能量的卡片,作为我们共同努力的见证。(卡名:责任之音)提示:此刻,你们已经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不仅协助镇长整理了苗苗信息卡,还成功集齐了四张珍贵的能量卡。现在,是时候尝试将它们合成了!点击合成,出现一块守护之盾。显示成功晋级“茁壮新苗”。三、总结镇长:恭喜各位苗苗成功晋升为“茁壮新苗”,你们的智慧与思辨,令我由衷地赞叹。期待我们下一次的合作,苗苗们,再见!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具有独特之处,不同年龄段在法律上承载着各异的权利与责任,这些法律条款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同时,我们也应当肩负起相应的责任与担当。那么,具体而言,法律是如何为我们这些未成年人提供保护的呢?让我们期待下节课的深入学习——“专门法律来保护”。四、拓展活动谁是最佳主人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做哪些有意义的事呢 请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出发,把你的想法写一写,并付诸实践吧!附:板书设计(- 7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