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学案 (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学案 (2)

资源简介

第二节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目标方法锁定
标题知识
关键要点
方法技巧
环境管理必须
进行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框图法
中国认真履行国
际公约和国际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表现
图示法
要点层级突破
课前演练
1.国际合作的原因。
(1)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2)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有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如酸雨区的扩展、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等。
(4)根据公平的原则,造成全球环境污染份额大的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
2.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其中最重要的是环境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
3.国际合作的层次:联合国三次环境与发展会议是国际最高层次的环境合作。
课堂探究
1.用框架图揭示环境保护采取国际行动的原因。
2.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必要性
表现及原因
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整体,自然的变化过程和相互影响不受国界和地区界限的限制。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已成为相互依存的整体
由不同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存在着很多利益的冲突
主要是由于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些利益的冲突会妨碍各国在国际环保领域中的协调行动
国际合作是国际环境立法和国际环境法实施的必要条件
所有国际环境法律文件的形成过程都是国际合作或经过斗争达到合作的过程。只有各国合作,才能克服利益冲突和政治、司法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才能制定出表现为各国协调意志的国际环境法规则,并有效实施国际环境法
对点演练
1.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C)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②污染物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和韩国公民到北京来植树,说明有些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同时也说明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可停留在污染区域很长时间,但这不是日本和韩国人帮助中国的原因。污染物具有残留性本身叙述正确,但与题干不符。
课前演练
1.中国环境管理的国际定位:中国在国际环境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中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
2.具体成果。
(1)批准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京都议定书》等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
(2)中国是历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国,积极开拓双边环境合作新领域。在环境保护领域与很多国家开展合作项目。
3.参与国际合作的项目。
我国已与10个国家和地区,在环境保护领域总共开展了百余个合作项目。合作领域包括水资源研究与保护、大气质量研究与保护、有害废弃物研究与管理、动植物研究与保护、环境宣传教育、环保技术合作等。
课堂探究
1.用图示法理解中国参与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主要形式。
对点演练
2.有关我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领域的有(A)
A.环境宣传教育
B.与澳大利亚合作开采铁矿
C.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
D.东风汽车集团与日本本田公司合资组建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解析:中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领域包括水资源研究与保护、大气质量研究与保护、有害废弃物研究与管理、动植物研究与保护、环境宣传教育、环保技术合作等。
教材P82  思考
思考提示:思考1.保护全球环境关系到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到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人。因此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是一项造福全人类的公益事业。没有各国的合作,任何国际环境保护的目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国际合作对于保护全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2.国际合作中最重要的是认真履行国际条约规定的义务,积极采取行动,加强环境管理信息、技术的交流。国际社会要为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地区提供改善环境的经济支持。
下图为世界地球日官方网站正式公布的由Jan
Martin
Will设计的某年地球日的海报:海冰消失后,一只无助的小北极熊抱着一个风力发电机的柱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该图片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B)
①性质上的差异性 ②性质上的普遍性 ③危害的全球性 ④影响的单一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我国与发达国家承担的责任(D)
A.共同
B.不同
C.有区别
D.共同但有区别
3.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中,我们可以(C)
①选用绿色产品 ②植树造林 ③垃圾分类 ④创建绿色家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第1题,图片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在环境问题的性质上是相似性和普遍性、危害的全球性。第2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时,与发达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活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破坏植被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大气温室效应增加造成的;选用绿色产品、植树造林和创建绿色家庭均可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速增加的趋势;垃圾分类是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一种措施。
4.下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在我国先后批准的正确的顺序是(B)
①《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②《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③《生物多样性公约》 ④《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⑤《京都议定书》
A.②④①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⑤④③②①
D.⑤①④③②
5.关于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环境问题是由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造成的,没有必要进行国际合作
B.环境问题不存在普遍性和共同性,无需加强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C.某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性、跨地区性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在保护环境中要实行国际合作
D.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与义务
解析: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必经进行国际合作。
6.下面是我国已经签署的一些国际多边协议,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濒危野生动植物特种国际贸易公约 ②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 ③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公约 ④干预公海油类污染突发事故国际公约 ⑤国际捕鲸管制公约 ⑥生物多样性公约 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⑧核事故及早通报公约
(1)这些公约的签订说明我国积极参加________环境保护活动。对于气候________变化、________蔓延等跨国问题必须进行________合作,同时要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以上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
(2)上述公约中,属于保护生物资源的是________;保护大气的是________;保护海洋的是________;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是________。
(3)保护生物资源种类,体现了人与生物之间的______原则。
解析:(1)我国签署的一些国际多边协议,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环保行动的具体体现。(2)根据多边协议的名称来判断其针对的环境问题。
答案:(1)世界 变暖 酸雨 国际 共同性
(2)①⑤⑥ ②⑧ ④ ③ (3)公平性
对于近几年影响中东地区的沙尘暴,国外的一些媒体认为其沙源都在中国。我国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影响中国的沙尘暴源地2/3在国外,我国是沙尘暴最大的受害者。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中国沙尘暴的沙源大多在(D)
A.俄罗斯
B.哈萨克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
D.蒙古
解析: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多是快行冷锋所致,受强烈西北气流的影响,地表沙粒粉尘被高空气流携带,向东南扩散。由于蒙古以外的三个国家距我国东部较远,沙尘暴难以到达。
2.沙尘暴出现时,我国南方地区有时会出现泥雨,这主要是因为(D)
A.含沙气流在南方山地迎风坡上升
B.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气流相遇抬升
C.南方雨水把气流中的沙粒冲刷下来
D.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湿气流汇合,暖湿气流沿锋面上升
解析:冷空气到达南方遭遇暖湿气流,暖湿气流沿锋面上升,容易形成锋面雨,沙尘随雨降落,所以形成泥雨。
3.关于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我国是CO2的排放大国,已经签署《京都议定书》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与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有关
C.“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无助于大气中CO2的减少
D.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4%
解析: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批准了《京都议定书》的国家;人口增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中温室气体上升的本质原因,计划生育使我国10年少生了2亿人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释放氧气;至2003年底,我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4%。
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完成4~6题。
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单位:公顷/人)
国家
生态足迹
有效生态
承载力 
生态赤字
国家
生态足迹
有效生态
承载力 
生态赤字
比利时
5.0
1.2
-3.8
新西兰
7.6
20.4
12.8
美国
10.3
6.7
-3.6
秘鲁
1.6
7.7
6.1
4.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0.8公顷/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B)
A.0.4
B.-0.4
C.2.0
D.-2.0
解析: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人均生态赤字=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
5.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8公顷/人。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A)
A.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
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
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
D.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
解析:人均生态赤字降低说明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属于此范畴。
6.当生态赤字为负值时,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看是使用了别国的资源,从全球的角度看是盗用了下一代的资源。这句话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C)
A.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7.日本人均GDP达到4
000美元、美国人均GDP达到11
000美元时,才开始大规模治理环境。目前中国人均GDP不到1
000美元,借鉴美日经验教训,下列观点正确的是(C)
A.先投入大量资金治理环境,再发展经济
B.优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
C.发展经济要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D.我国环境问题不严重,不必大力治理环境
解析:美日经济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只重视经济发展不注重保护环境,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20世纪70年代后他们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了环境状况。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如果步美日后尘,环境问题会更严重,也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要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东方网2008年7月4日消息)国际环境保护组织3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实现《京都议定书》的目标上,八国集团中美国所做的工作最少。据此完成8~11题。
8.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调整能源结构,受此冲击最大的产业是(A)
A.钢铁
B.机电
C.纺织
D.电子
9.由于《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了价值,并成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形成的市场称为(B)
A.煤市场
B.碳市场
C.石油市场
D.天然气市场
10.《京都议定书》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该原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D)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共同性和公平性原则
11.有关下图的描述正确的是(C)
A.俄罗斯没有遵循《京都议定书》的规定
B.美国虽然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但很好地遵循了《京都议定书》的规定
C.自1990年到2010年俄罗斯没有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标
D.从1990年到1996年美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由俄罗斯的2倍变为3倍
解析:第8题,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会给钢铁工业带来很大的冲击。第9题,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了价值,也就意味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成为商品。第10题,温室气体的排放世界各国都有责任,共同的责任体现了共同性原则;在不同类型的国家中,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额大,应承担更大的责任,这体现了公平性原则。第11题,从图可以看出,自1990年到2010年俄罗斯没有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标,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低于预计排放量;美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高于预计排放量,没有遵循《京都议定书》的规定。1990年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俄罗斯的2倍,到1996年变为俄罗斯的3倍多。
12.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1)~(4)题
材料 2000年5月各国环境部长集结马尔默,签署了《马尔默部长宣言》,提出“全球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我们所面临的就是通过促进具体表现为清洁生产战略的寿命周期来改变这些不可持续的方向。”清洁生产主要是针对企业具体的制造过程,是独立公司的行业战略,要在更多的公司乃至一个地区使用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应运而生。
(1)清洁生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工业与传统工业相比是把传统的工业活动模式转变成更加一体化的模式形成企业共生网络,使一个企业的________成为另一个企业的________,企业间的________和________实现梯级利用。它的设计是模拟了自然________的________。
(3)我国废旧电池的危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你认为用生态工业的观点如何解决废旧电池的危害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右上图中发电厂是我国秦山核电站,请你用生态工业的观点,说明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清洁生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过程、清洁产品。(2)生态工业与传统工业相比是把传统的工业活动模式转变成更加一体化的模式形成企业共生网络,使一个企业的废物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企业间的能源和资源实现梯级利用。它的设计是模拟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我国废旧电池的危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用生态工业的观点解决废旧电池的危害问题开发新技术,出台支持废旧电池处理企业的新政策,促使废旧电池的循环再利用,并形成产业化。(4)图中发电厂是我国秦山核电站,①
核电站排放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流或是海洋中,往往会给水体生物带来影响,引起大量生物死亡,鱼类失去生存条件;②
核电站用完的核废料,要安全埋放,以防有害放射性物质的泄漏,伤害人体及其他生物。
答案:(1)清洁能源 清洁生产过程 清洁产品 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部过程。
(2)废物 原材料 能源 资源 生态系统 物质循环
(3)开发新技术,出台支持废旧电池处理企业的新政策,促使废旧电池的循环再利用,并形成产业化。
(4)核电站排放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流或是海洋中,往往会给水体生物带来影响,引起大量生物死亡,鱼类失去生存条件;核电站用完的核废料,要安全埋放,以防有害放射性物质的泄漏,伤害人体及其他生物。
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CDM是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建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种国际履约机制,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双赢”机制。通过这一机制的实施,发达国家缔约方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用比较低廉的成本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量,以抵消其部分减排义务;同时发展中国家通过合作可以获得有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和先进技术。
材料二 世界主要二氧化碳排放国二氧化碳排放量
(1)CDM体现出环境管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分析CDM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国为________,其政府决定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世界众怒。这是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将对世界气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这一影响带有________性特点,因此在环境保护中必须加强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美国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环境管理在实际中的应用。第(1)题,通过CDM实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互助合作,体现了环境管理中的国际合作。第(2)题,可根据材料进行提炼。第(3)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将使全球气温升高,具有全球性特点,因此应在环境保护中加强国际合作。第(4)题,美国是重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意味着其重工业的发展受到影响,直接影响工业产值。另外,参加《京都议定书》也使美国付出巨大的资金代价。
答案:(1)国际合作
(2)发展中国家:获得资金、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利用较低廉的成本获取较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促进经济发展。
(3)美国 全球气候变暖、降水状况发生改变 全球 国际合作
(4)使美国工业受限制,付出巨额资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