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学习重点1、分析景物内容,了解意象和意境的概念;2、掌握抓住意象、关键词鉴赏诗词的方法;学习难点1、体会这首词语言中的力量,归纳诗歌结构分析的方法;2、文化传承与发展:理解作品意蕴,感受词人的革命理想与豪迈激情。词:最初称为“曲词”“曲子词”,源于隋唐之际,盛于宋代,原本是燕乐曲调的歌词,后逐渐与曲分离,成为诗的别体。词牌:词乐曲调,后成为特定词体格式的标题。不同词牌的段数、字数、韵律,每句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定。词题:与诗歌、散文的题目作用相同,起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或者交代时间、地点、写作动机等内容。《念奴娇 赤壁怀古》《采桑子 重阳》《桂枝香 金陵怀古》关于词词的分类①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②片段:最短的小令只有14字,最长的长调有200个字以上,每一首词有分段,词中称为: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前阕后阕;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忆江南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小令,单调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调,双调,豪放派八声甘州【宋】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长调,双调,婉约派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知人论世:走近毛泽东人物背景: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诗人。1913—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沁园春 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2、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不行。“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3、毛泽东独立寒秋看到了什么?加个小标题。看到了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万山红遍,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4、在这幅图画中,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意象?为什么这么选取?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意象的?(重点)万:山之多遍:红之广层:林之密尽:红之透漫:水之盛透:水之清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飞之矫健翔:游之轻快5、面对眼前之景,毛泽东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怅”?结合时代背景1925年秋天,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统一战线内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加紧了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在共产党内,党的总书记陈独秀错误估计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等主张,拱手将革命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中国革命领导权问题就成了一个迫切问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上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提出方式:由物及人,由大自然到国家、民族,由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绚丽多姿过渡到民族的命脉及国家的前途。课堂作业背诵上阕预习下阙并思考以下问题:给下阙描绘场景添加小标题。尝试解答“谁主沉浮”这一提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曾携来百侣游。忆往昔岁月峥嵘稠。2、下阕中的哪个字是领字,一直管到哪里?恰 粪土当年万户侯3、给下阕的两幅图画分别添加小标题。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携”、“忆”、“记”怀人忆事峥嵘岁月稠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c、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尝试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气豪情,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作答。后三句用“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设问,巧妙地对“谁主沉浮”的问题作了回答,号召革命青年应该像当年那样激流勇进,担负起历史的重任。沁园春 长沙上阕独立寒秋图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湘江秋景图远眺万山红遍(群山)层林尽染(群山)近观漫江碧透(江中)百舸争流(江中)仰视鹰击长空(天空)俯瞰鱼翔浅底静 景动 景下阕峥嵘岁月图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战斗风貌中流击水图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英雄气概问——谁主沉浮?答——同学少年!景中寓情 情中显志《沁园春 长沙》上阙以写景为主,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充满生机的秋景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枯荣兴衰谁主宰的问题。下阙以抒情为主,通过对青年时期学习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青年革命者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作业:1、掌握重点字词字形:百舸 寥廓 辽阔 峥嵘 万户侯释义:峥嵘 意气 挥斥 遒 指点江山 粪土2、背诵全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