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课 生活垃圾的利用 教学设计教学背景课程意义本课内容属于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中第四学段 (7—9 年级)的任务群 6:工业生产劳动。在本学段中,本课的教学旨在使学生通 过利用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进行产品设计与加工,体验工业生产劳动过程。 在劳动观念方面:正确理解劳动对于个人生活、家庭幸福、社会进步的意义;在劳 动能力方面:掌握制作纸板凳的工具的操作方法,养成安全、规范地进行工业生产 劳动的劳动习惯,养成合理利用材料、环保节约的劳动意识;在劳动习惯和品质方 面:通过对废旧纸箱进行改造利用,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 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在劳动精神方面:领会“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培育精 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1.行为目标:对生活中的垃圾进行设计加工改造,变废为宝;掌握制作纸板凳 的一般流程;规范使用美工刀等工具进行纸加工。2.认知目标:树立环保节约的劳动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1.重点:掌握制作纸板凳的一般流程;规范使用美工刀等工具。2.难点:掌握制作纸板凳的一般流程。1.课时:1~2 课时。2.场地:劳动实践活动室。3.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PPT、废旧纸箱、美工刀等。(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废旧纸箱。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入本课主题。教学步骤:1.学生默读书P70“劳动最光荣 ”板块的文字。2.教师提问: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呢?(随机抽学生回答)3.教师总结: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保护环境、热爱自然已经成为全社会的 共识,但是污染环境的行为仍在不断发生,比如我们不经意间丢弃一张废纸、一块 旧电池。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从生活垃圾的利用开始,保护环境,保护 地球。设计意图:了解垃圾的种类,为寻找可利用的垃圾做准备。教学步骤:1.教师用PPT 展示多种常见的生活垃圾的图片。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怎样将这些垃圾分类吗?3.教师随机抽学生分享,并指导学生填写书P71 的表格。设计意图: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提高环保意识。教学步骤:1.教师提问:垃圾分类是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你知道垃 圾分类具体有哪些好处吗?2.教师随机抽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填写书P71 的表格。3.教师 PPT 展示垃圾分类的好处。(可参考以下内容)垃圾分类的好处:①可以防止对空气的污染。如果生活垃圾中的剩饭剩菜、瓜皮果皮等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在一起焚烧,水分 多,热值低,便会导致炉温难以控制,从而引起排放烟气中的污染物增多,其中就 包括致癌物二噁英。经过垃圾分类,将高含水率的厨余垃圾分离,可以提高其他垃 圾的焚烧热值,降低垃圾焚烧二次污染控制难度。混合垃圾在收集、运输和处理过程中容易发酵,产生甲硫醇、甲硫等气体。垃 圾分类后,则可有效减少该类气体的产生,有利于我们呼吸更加清新的空气。②可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未分类的混合垃圾由于含有大量易腐垃圾,极易产生渗沥液。渗沥液处理起来 十分棘手,而且要花很大的代价。如果渗沥液处理能力跟不上,处理不及时,有害 成分可能会污染地下水、地表水,甚至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的健康。垃圾分类可有 效减少渗沥液产生,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③可以减少对土地的侵占。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如果随意堆放或者无序填埋,有些物质数十年 甚至上百年都不会降解。未分类垃圾中的有害垃圾、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土壤就会 失去利用价值。通过垃圾分类,把易腐垃圾和可回收物分出来,可减少35%以上的 垃圾处理量,有效降低处理设施建设对土地的占用。④可以提高易腐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中的剩菜剩饭、瓜皮果皮、过期食品、花卉绿植等垃圾是可以制成 “营养土 ”的资源。每回收 1 吨易腐垃圾,可制成 0.3 吨有机质含量大于70%的“ 营 养土 ”。有关实验显示,易腐垃圾杂质含量>3~5%时,就无法利用,导致有机质不 能还田,间接引起土壤有机质逐步下降。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纯净的易 腐垃圾和有机肥,让老百姓少吃“化肥蔬菜 ”。⑤可以促进资源循环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垃圾分类,大量的玻璃、金属、塑料、废纸、织物类的包装等,就可以被 回收再利用,有效地节约了各类资源,减少对矿产的开采和森林的砍伐,保障环境 资源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设计意图:梳理可以变废为宝的垃圾,选择变废为宝的垃圾。教学步骤:1.教师提问:垃圾分类,可以促进资源循环与可持续发展。有一些垃圾可以被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你知道是哪些吗?2.教师随机抽学生分享,倾听并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完成书P71 内容的填写。3.教师用PPT 展示书P71 表格内容。4.教师明确本课要变废为宝的垃圾是废旧纸箱,并用PPT 展示如何利用废旧纸 箱制作纸板凳。设计意图:梳理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工具,为后面劳动实践做准备。教学步骤:1.说明:学生前面选择了自己变废为宝的垃圾,为后续的实践做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课先统一做一个简单的纸板凳,后续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2.分若干小组,根据教师 PPT 上展示的制作纸板凳的资料梳理材料和工具,并 填写在书P72 的方框中。2.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指导。设计意图:亲手制作纸板凳,掌握正确的方法,体会劳动的乐趣,养成安全、规范 进行劳动的习惯。教学步骤:1.学生分组进行纸板凳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拍照。2.学生分工合作。比如有的画线、有的剪裁、有的粘贴等。3.教师查看和指导学生安全、规范地使用工具,帮助学生养成安全、规范进行 劳动的习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劳动中自己的收获,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并反思 劳动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互相交流掌握日常生活劳动的技能技巧,提高表达和 交流能力。教学步骤:1.劳动成果展示。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展示,并做简单介绍。教师拍照记录并 打印出来,学生贴在书上。2.教师:这次劳动实践活动,我们利用废纸箱制作了纸板凳,学习了相关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体验了工业生产劳动。你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呢?你的收获 是什么呢?在活动过程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呢?如果再有这样的 实践活动,你还能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呢?请同学们思考这些问题,完成书P73 的 “我能做得更好 ”和“劳动体会 ”。3.教师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若时间允许,尽量多点)在全班进行分享。4.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做总结:生活中有许多像废旧纸箱一样的生活垃圾,只 要我们合理进行设计和改造,就可以将垃圾变废为宝,继续发挥它的价值。我们要 养成环保节俭的好习惯,为生活增光添彩。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帮助学生掌握纸板凳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和环保节俭意识。教学步骤:1.教师将劳动小帮手中的“纸板凳 ”制作成 PPT,展示给学生。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劳动技能要点。在回顾的同时,教师可以提醒一 下制作的注意事项,特别是安全事项。纸板凳一、画设计图说明:1.多层瓦楞纸板更牢固。制作时凳腿用三层瓦楞纸板,凳面用四层瓦楞纸板。2. 用插接法连接凳脚。3.根据使用者的身高(约 160 厘米)设计凳高,凳高35 厘 米时,人坐上去大腿和小腿的角度约90 ° , 这个凳高最合适。二、准备材料和工具材料:瓦楞纸板。工具:直尺、圆规、铅笔、橡皮、剪刀、美工刀和双面胶。三、制作纸板凳1. 用铅笔和直尺画梯形。 2.用美工刀刻下梯形。3.制作六块大小一样的梯形。 4.贴上双面胶。5.三块梯形重合粘贴。 6.中间开槽。7.完成开槽。 8.将两块梯形插接成凳脚。9.用圆规画圆并剪下。 10.制作四块圆面。11.贴上双面胶。 12.两块圆面重合粘贴。13.画十字槽。 14.用美工刀开槽。15.完成开槽。 16.装上凳脚。17.粘上凳面,作品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