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语文诗歌专练----杨亿诗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和慎詹事述上元宵会之欢寄诸同舍之什杨亿休沐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月上珠帘侵座白,霜飞碧瓦透衣寒。铜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诗题可知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情境和原由,还可知这是一首应和酬赠诗。B.在蜡烛上刻度数,烧烛以计时,诗中用“刻烛”来表现众人诗才之敏捷。C.“侵”和“透”二字含蓄表达了夜已渐深,曲终人散后诗人的悲凉心境。D.“铜壶漏彻东方曙”与中唐诗人王建的诗句“铜壶滴尽晓钟迟”意思相同。2.本诗是如何表现“欢”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南朝①(宋)杨亿五鼓端门漏滴稀,夜签声断翠华飞。繁星晓埭②闻鸡度,细雨春场射雉归。步试金莲波溅袜,歌翻玉树涕沾衣。龙盘王气终三百,犹得澄澜对敞扉。注]①写作此诗时,宋朝刚刚和辽国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同时宋真宗崇尚浮华、沉湎女色,又正准备东封泰山的大典。②埭,堤坝。这里指玄武湖北堤,又名“鸡鸣埭”。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展现了这样一番景象:五更时节,宫殿正门报的鼓声响了。此时,宫女们就要起来梳妆。不一会儿,插有翠华旗的车驾,后面载着许多随从、宫女,便从宫中出发了。B.首联中“夜签声断”使用陈文帝的典故,陈文帝让人将告时更签用力投于石阶,出响亮的声音,以使自己惊醒。这里体现南朝帝王的自强不息。C.颈联上句化用曹植《洛神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二语,形容妃子姿态轻轻柔,宛若神仙。这里也侧面体现南朝帝王沉湎酒色。D.颈联下句中“玉树”出自陈后主的词“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涕沾衣”暗含了作者对南朝衰亡的悲伤情绪。4.“龙盘王气终三百,犹得澄澜对敞扉”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丰富的感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书怀寄刘五杨亿①风波名路壮心残,三径荒凉未得还。病起东阳②衣带缓,愁多骑省鬓毛斑③。五年书命尘西阁④,千古移文愧北山⑤。独忆琼林⑥苦霜霰,清尊岁晏强酡颜。【注】①杨亿,与刘五当时同官知制诰,其诗歌颇多感慨。②沈约任东阳太守时,自叙:“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③骑省:官署。晋潘岳曾感慨自己在三十二岁时,已鬓发斑白。④西阁:知制诰办公的场所。⑤南齐周彦伦隐居北山,后又出山为官。孔稚圭作《北山移文》表彰真隐士以嘲笑周彦伦这类利用隐居来沽名钓誉的人。⑥琼林:宋御苑名。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既述说自己仕途风雨坎坷,自己的济世壮心也日趋衰退,也暗引“三径就荒”以陶渊明自比,表达了自己的心志。B.“病起”与“愁多”上下句相承,暗引沈约和潘岳诗文典故,陈述自己身体病瘦交加,且因愁多而早衰,表达自己在官府任职之苦。C.“五年书命”与“千年移文”相对照,一今一古,现实的自己为俗务所累,而先贤们却能隐居逍遥,典故引用贴切,暗示当时心境。D.整首诗歌风格明快,语言直白,诗人胸中块垒,不吐不快,体现了诗人“不通商量,真有气性”的个性,尤其是尾联中“独”字。6.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小题。代意二首(其一)杨亿①梦兰前事②悔成占,却羡归飞拂画檐。锦瑟惊弦愁别鹤③,星机促杼怨新缣。舞腰试罢收纨袖,博齿④慵开委玉奁。几夕离魂自无寐,楚天云断见凉蟾。注:①据欧阳修《归田录》载:“真宗好文,初待大年(杨亿字)眷顾无比,晚年恩礼新衣”②梦兰前事,典出《左传》。郑文公贱妾燕姞曾梦见天使送飞兰花,并要求她以兰花为子。不久郑文公送她兰花,并与之生下一子,取名为“兰”,后成为郑穆公。③“别鹤”古琴曲名。④“博齿”是一种赌博游戏。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梦兰前事”,是吉利的事,却说“悔成占”,可见吉利的事并没有实现。一个“悔”字,把全首诗意包含其中。B.第二句“羡”字是从“悔”字引来,因悔前事,自羡眼前。以飞鸟成群结队归来之可乐,自然反衬出一己之孤单。C.颔联字面秾丽,属对精工,在美丽的词藻下用哀怨的夫妻离异的典故点明,弹瑟也好,织机也好,皆是妇女的不幸遭遇。D.颈联从宫闺中之乐事写起歌舞、博弈本是赏心乐事,由此前见女主人公虽然处于离异的状态,但是生活中依然很快乐。8.本诗题为“代意”,既指代人立言,也有自抒己意。请结合全诗内容,赏析尾联的抒情特点。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少年游·江南节物杨亿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寿阳妆①罢,冰姿玉态,的②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注】①寿阳妆: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曾经睡在含章殿的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之花,花痕拂拭不掉,妇女争相模仿,于是有所谓寿阳妆。②的:古时女子的一种装饰。9.《少年游·江南节物》作者歌咏的对象是 。10.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手法?请作简要分析。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初秋夜坐杨亿明河如练出城隅,朱火西流暑气徂。顾兔一轮浮月桂,流萤数点入烟芜。迢迢宫漏传银箭,淅淅天风下白榆。岸帻微吟自忘寐,披衣闲起绕庭梧。诗歌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C 2.①正面描写:前两联正面写元宵佳节,华屋欢聚,休假饮宴,饮酒歌舞、吟诗作赋的欢乐场景;②侧面描写:后两联侧面写宴会一直延续到深夜直至天明,虽然夜深衣寒,但意犹未尽。【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曲终人散后诗人的悲凉心境”错误。“侵”和“透”都含蓄的描绘了夜深天冷,人们畅饮通宵的场景,并没有表现“曲终人散后诗人的悲凉心境”。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前两联正面写元宵佳节,华屋欢聚,休假饮宴,饮酒歌舞、吟诗作赋的欢乐场景。首联“休沭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写放假碰上了元宵节,宴会持续了很久,叙述元宵佳节,休假饮宴的背景,“欣”是“欢乐”“高兴”的意思, 表达了参加夜宴之前的愉快心情;颔联“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写了人们不停地跳舞,很多人都已经醉了,众人才思敏捷吟诗到黑夜将尽,正面描绘了饮酒歌舞、吟诗作赋的“欢乐”场景。最后两联描述宴会一直延续至天明,直至离去,仍意犹未尽,侧面表现了聚会之欢。颈联所写之景虽是夜深霜重,但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以人们畅饮通宵的场景进一步突出宴会时的欣喜之情;“铜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写天都快亮了,回来的人都没有玩的尽兴,描述宴会一直延续至天明,人们虽离去,但意犹未尽,侧面表现了聚会之欢。3.B 4.(1)用典(化用),用庾信《哀江南赋》“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表达对南朝王气最终由于帝王的骄奢淫逸而消散无踪的悲叹;(2)以景结情。结句用澄澈的江水表达诗人对自然永恒,人事代谢的历史兴亡之感;(3)借古讽今。借南朝灭亡讽谏当朝统治者汲取南朝教训,不要蹈南朝覆辙。【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这里体现南朝帝王的自强不息”分析错误,“夜签”使用的是陈文帝的典故,而“声断”则喻指这种行为已经见远了,表达出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1)用典。尾联作为全诗的收尾,自然要起到画龙点睛之笔的作用。“龙盘王气终三百”化用庾信《哀江南赋》中“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引典之故在于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较之上面三联,更体现了作者家国之思的情愫,抒发了诗人对南朝王气最终由于帝王的骄奢淫逸而消散无踪的悲叹,批判他们于己欢乐忘却治国安民之策的做法。(2)以景结情。“犹得澄澜对敞扉”一句属于景色描写,意思是:只有澄澈的江水对着敞开的门奔腾不息。“江水”的流逝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永恒不变的,但朝代的兴替是任何人阻止不了的,通过景色描写,抒发了物是人非,人事代谢的历史兴亡之感。(3)借古讽今。化用庾信《哀江南赋》的典故,在于劝诫。当时宋室被外族压迫,而真宗崇尚奢华,不思振兴图强,国运衰微,借古讽今,讽喻当今的统治者切不可忘记淫荒乱国,骄奢亡国的前车之鉴,亦不可重蹈南朝崩裂之覆辙。5.D 6.意为:年终天寒时,皇帝在琼林苑摆酒赐宴,只有自己在勉强饮酒,心中悲苦。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一事无成/早生华发的惆怅,及欲归隐而不得的遗憾。【解析】5.本题综合考查了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每个选项对应一联,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整首诗风格明快,语言直白”错,全诗多用典故,表达情感委婉有致。故选D。6.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情感能力。抓住题干、作者、注释、关键词、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本题可以先将诗句意思翻译出来,年终天寒时,皇帝在琼林苑摆酒赐宴,只有自己在勉强饮酒,心中悲苦。再抓住关键字词“独忆”(今昔对比),“苦霜霰”、“强酡颜”,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一事无成/早生华发的惆怅,及欲归隐而不得的遗憾。7.D 8.①“几夕离魂自无寐”属于直抒胸臆,“楚天云断见凉蟾”属于寓情于景,这两句抒发了离妇因相思而夜不能寐的沉痛凄凉之情。②作者以离妇自比,抒发了被君王弃置不用的失落伤感之情。【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但是生活中依然很快乐”错。颈联是以人间乐事反衬今之寂寞。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几夕离魂自无寐”属于直抒胸臆,“楚天云断见凉蟾”属于寓情于景,“几夕离魂自无寐,楚天云断见凉蟾”她有许多不眠之夜,许多离愁。在这静夜里,楚天澄净,明月高照,然而人却在外面,较之“隔千里兮共明月”更为凄凉。因为“自无寐”,是主人公自己相思不寐,而所思的人则未必像她一样思念着对方。所以更为沉痛。这两句抒发了离妇因相思而夜不能寐的沉痛凄凉之情。诗题为代意,实为作者自抒己意,有难言之隐,而又不能直接说出来,终于用比兴手法写出这首诗。题名代意,即代人立言,而这个人,根据诗里所描写的内容,是指一离妇。古人常以男女比拟君臣,这从屈原以来就是如此,所以这首诗,结合杨亿的身份和注释①来说,是有所为而作。作者以离妇自比,抒发了被君王弃置不用的失落伤感之情。9.梅花 10.(1)运用典故,“寿阳妆罢”,用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梅落额上的典故,具体描绘梅的“芳艳”;“更忍向、笛中闻”,化用了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意,表明自己为梅花受风雨摧残而伤感。(2)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冰姿玉态”,“天真”等,赋予梅以人的品质。(3)托物言志或象征。借写梅花抒写个人怀抱。词人屡遭人生风雨摧残,有伤感,但更有一种无惧、豁达和傲岸。【解析】9.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直接写梅花。“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用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梅落额上的典故,具体描绘梅的“芳艳”。10.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诗词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解答时,注意理解诗歌内容,抓住诗歌重点字词进行分析。“寿阳妆罢”根据注释可知是运用典故;“更忍向、笛中闻”,化用了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意。李白借笛中有《梅花落》的曲调,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段,写出当时冷落的心境,在苍凉的景色中透露内心的悲凉。而此词作者则是在风雨纷纷的现实中,感到名花零落的悲哀,在悠扬的笛声中,不忍听到《梅花落》的曲调,表明自己为梅花受风雨摧残而伤感,情致极为凄婉。“冰姿玉态,的写天真”写其天生丽质、冰清玉洁,运用拟人的修辞;从全词看,这是一首咏梅词。全词以写景始,以抒情终,通过风雪交加之际不畏风刀霜剑的梅花这一物象,抒写了作者别有怀抱的人生感慨,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11.面对美好的秋夜景色,神情洒脱的诗人轻轻地吟诵着美妙的诗句,毫无睡意。于是,披衣起来,绕着庭院中的梧桐悠闲地散步。这一联生动地展示出诗人内心轻松愉快、洒脱闲适的情怀。【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标题是“初秋夜坐”,既交代了季节、时间,也交代了人物的活动。前三联交代夜坐所见之景,“如练明河”“朱火”“玉兔”“浮月”“桂”“流萤”“烟芜”“宫漏”“银箭”“天风”“白榆”,夜色美好,环境幽静。尾联写人物的活动,“微吟”“忘寐”“披衣”“绕庭梧”,夜色美好,诗人披衣起身,轻吟着诗句,悠闲地在庭院中散步,忘记了睡觉。一个情感词“闲”字流露出悠闲愉快的情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