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语文诗歌专练----秦韬玉诗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长安书怀秦韬玉凉风吹雨滴寒更,乡思欺人拨不平。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岚光楚岫和空碧,秋染湘江到底清。早晚身闲著蓑去,橘香深处钓船横。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寓居长安,时值秋日,凉风吹动寒雨勾起了他难以平复的乡思之情。B.诗人常有策马归乡之心,深夜难以入眠,枕边传来虫鸣声让他更觉孤寂。C.山中雾气弥漫,但楚地天空澄碧,湘江清澈透明,水天一色,景象明丽。D.蓑衣和钓船象征生活的宁静和自由,表达了诗人对清闲自在生活的渴望。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贫女秦韬玉①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②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②时世:当代。白居易《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俭:同“险”,怪异。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手法。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衣着谈起,开头一句说自己生在贫苦人家,自幼穿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B.诗歌三、四两句颇有无奈之意:如今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还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C.诗歌五、六两句亮明坚决的态度:我只凭一双巧手做好针线,决不迎合流俗,眉飞色舞同别人争妍斗丽。D.本诗语言朴拙、全是出自贫家女儿的细腻而又爽利、极富个性色彩的口语,毫无遮掩地倾诉衷曲。4.本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寄托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塞下秦韬玉到处人皆著战袍,麾旗风紧马蹄劳。黑山霜重弓添硬,青冢沙平月更高。大野几重开雪岭,长河无限旧云涛。凤林关外皆唐土,何日陈兵戍不毛。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门见山,用“皆”、“紧”“劳”等字眼,概括写出了塞下战事的频繁,营造了紧迫的战争氛围。B.颔联具体细腻地描写了战争环境的恶劣艰苦:黑山僻远,气候寒冷;青冢所在,沙平月高,凄清荒凉。C.颈联描写原野上矗立的雪岭和黄河依旧滚滚流淌,寓情于景,委婉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疆土残破的忧伤之情。D.全诗虽然语言平实简朴,但意象大气雄壮,依旧有着唐边塞诗气象雄浑、慷慨激昂的风格。6.尾联“凤林关外皆唐土,何日陈兵戍不毛”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紫骝①马秦韬玉渥洼②奇骨本难求,况是豪家重紫骝。臕③大宜悬银压胯,力浑欺却玉衔头。生狞④弄影风随起,躞蹀⑤冲尘汗满沟。若遇丈夫皆调御,任从骑取觅封侯。[注]①紫骝:骏马名。②渥洼:神马。③臕:同“膘”。④生狞:凶猛。⑤躞蹀:小步跑。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使用递进句式,通过写骏马世间难见,更何况富贵人家看重紫骝马来表现紫骝马的珍奇。B.颈联用比喻手法描写紫骝马发怒狂奔的快速,用夸张手法表现紫骝马小步跑而扬起的风尘。C.尾联两句是假设关系,一个“若”字体现出诗人梦想求得朝廷赏识的强烈愿望。D.诗歌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紫骝马不被重用来表现诗人现实生活的不平遭遇。8.诗歌颔联的含意是什么?在塑造紫骝马的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陈宫①秦韬玉②临春高阁拟瀛洲,贪宠张妃作胜游。便把江山为己有,岂知台榭是身仇?金城暗逐歌声碎,铁瓮潜随舞势休。谁识古今堪恨处,井③桐吟雨不胜秋![注]①陈宫:南朝陈后主的宫殿。②秦韬玉:晚唐诗人。③井:指金陵景阳宫井,隋兵入宫,陈后主与张贵妃、孔贵人逃藏井中,终被发觉,解送长安。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陈后主大兴土木,贪图享乐,将临春阁等亭台楼阁修建得如同瀛洲仙境。B.陈后主沉湎酒色,只顾着终日与宠妃张丽华等嬉游玩乐,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C.颔联上下句转折而顿挫,点出骄奢淫逸是导致天下败亡的根本原因,旨意精警。D.“碎”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金铸成的城墙最终随着陈后主腐朽生活土崩瓦解。10.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C 2.①虚实结合;②凉风冷雨,夜不成寐是实写,云雾散尽,楚山澄碧、湘江清澈、橘香钓船是虚写;③虚实结合深化了情感。【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山中雾气弥漫”“水天一色”错误。“岚光楚岫和空碧”写的是云雾散尽,日光辉映,峰峦青翠,直与如洗的碧空相接,而不是山中雾气弥漫;秋气笼罩湘江,江水清凉,澄澈如洗,透明见底,不是“水天一色”。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凉风吹雨滴寒更,乡思欺人拨不平”写的是诗人寓居长安,时值秋日,凉风吹动寒雨勾起了他难以平复的乡思之情。凉风冷雨,夜不成寐是实写。“岚光楚岫和空碧,秋染湘江到底清”写的是云雾散尽,日光辉映,峰峦青翠,直与如洗的碧空相接。秋气笼罩湘江,江水清凉,澄澈如洗,透明见底。“早晚身闲著蓑去,橘香深处钓船横”写诗人早晚穿着蓑衣去橘香钓船。云雾散尽,楚山澄碧、湘江清澈、橘香钓船是虚写。虚实结合深化了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清闲自在生活的渴望。3.C 4.①本诗刻画了一个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她风姿优雅,品格高洁,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②诗人借她表达了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导语】秦韬玉的《贫女》通过贫家女子的独白,生动刻画了一个不追求时髦、不随波逐流、具备高尚情操的女性形象。诗中抓住对比手法,以质朴的语言和细腻的心理刻画,揭示社会的时尚观念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表达对当时社会风俗的不满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隐约的自豪与无奈共存,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眉飞色舞”错,“不把双眉斗画长”是说不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①本诗主人公是一个“贫女”。诗中写她“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当时的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只有贫女不爱那世俗的装扮,可见她品格高雅,拥有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贫女有一双灵巧的手,又勤劳能干,她的针线刺绣技艺高超;她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而是拥有与众不同的优雅风姿。但是她生于“蓬门”,“未识绮罗香”,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而且她想要托媒人找个好人家,却无媒人可托,只能自怜自伤。空有一身本领,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由此,本诗刻画了一个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②诗歌表面写的是贫女,实则是为自己,为天下寒士而鸣不平。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诗情哀怨沉痛,借贫女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怀才不遇、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5.D 6.①“皆唐土”“不毛”,表达了对国土沦丧、国势日衰的形势无可奈何的叹息。②“何日陈兵”,表达了希望唐王朝能收复失地、重振雄风的热烈期盼。③结合颔联,昭君身为一个弱女子尚且能为国事挺身而出,委婉地讽刺了当朝统治者的无能与腐朽。【分析】5.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D项,“依旧有着唐边塞诗气象雄浑、慷慨激昂的风格”错误,应该是有异于唐边塞诗气象雄浑、慷慨激昂的风格,给人一种凄凉悲壮的低徊哀怨之感。故选D。6.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尾联“凤林关外皆唐土,何日陈兵戍不毛。”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将诗人久已压在心头的话倾吐出来。“凤林关外皆唐土”陈述的是盛唐时的光辉业绩,表达了诗人希望唐王朝能重新振兴起来的热烈愿望。“何日陈兵戍不毛”既是希望,也是诗人对国势日衰的形势无可奈何的叹息。结合颔联“黑山霜重弓添硬,青冢沙平月更高。”青冢,指王嫱墓,在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青冢所在的沙地,平平整整,望不到头,在那凄清的夜里,天上的明月似乎也高远了几分。作者还在这里特意选择了“青冢”这样一个地名显然是另有深意,他在这里委婉地讽刺了当朝统治者的无能与腐朽:昭君身为一个弱女子尚且能为国事挺身而出,可如今的皇上却连收复失地的气魄都没有,真是可叹!诗人站在异地看着这皎洁的月亮,不禁心事如潮,感慨万千。7.D 8.(1)含意:紫骝马因膘肥体壮就应该使用银压胯,因为力大无穷、难以调训就应该使用玉衔头。(2)手法:①外貌描写。描写了紫骝马的膘肥体壮、力大无穷。②侧面描写。用“银压胯”和“玉衔头”侧面烘托出紫骝马的神骏。【解析】7.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借紫骝马不被重用”错误,诗歌表现了紫骝马的雄姿英发,以此表达诗人只要能够被重用就能够建功立业的思想。故选D。8.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能力。本题要求理解颔联的含义,并分析其塑造形象时所用的描写手法,这是综合赏析诗句的题型。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回答第一问时,首先注意“大”和“浑”的具体意思,“大”写其体格健壮,“力浑”描写马的全身充满活力。然后分析“欺却”的具体意思,最后写出诗句的意思。回答第二问时,注重分析“臕大”“力浑”体现的紫骝马的外貌特点,以及“银压胯”和“玉衔头”对描写紫骝马的具体作用,“银压胯”和“玉衔头”都是御马之具,诗人在这里用精美的马具来衬托马的风姿。【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9.D 10.①对陈后主沉湎酒色而致亡国的讽刺与悲叹。②对统治者以史为鉴,勿重蹈覆辙的讽喻与劝诫。③对晚唐国运衰微、岌岌可危的忧虑。【解析】9.本题考查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黄金铸成的城墙最终……”说法错误,“金城暗逐歌声碎”指隋兵冲进来打破了陈后主的金城铁瓮,敲碎了《玉树后庭花》的“歌声”,震乱了爱妃张丽华的舞步,而后人去楼空,历史又翻过了一页。此处的“金城”意为“如金属铸成的坚固的城墙”,比喻城之坚固,与后诗“铁瓮”互文,选项把它误解为“黄金铸成的城墙”,显然是错误的。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尾联为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律诗常见的“起承转合”之“合”处,结合全诗的内容以及典型的怀古诗常见的内涵,其感情是不难体会的。首先,本诗以“陈宫”为题,以“陈后主”沉湎酒色发端,写足了其贪图享乐最后导致天下败亡的悲剧,故对陈后主沉湎酒色而致亡国的讽刺与悲叹是感情的第一层。其次,“古今堪恨”四字含蓄蕴藉,借古讽今,劝谏当朝统治者以史为鉴,勿重蹈陈后主的覆辙之意也是十分明显的。最后,诗人所处的晚唐国运衰微,岌岌可危,身处这一时代的诗人,从陈灭亡的历史看到了唐王朝走向灭亡的危机,对此表达了深切的忧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