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语文诗歌专练----刘驾诗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横吹曲辞·出塞刘驾朔风不开花,四气多作雪。北人尚冻死,况我本南越。古来犬羊地,巡狩无遗辙。九土耕不尽,武皇犹征伐。中天有高阁注,图画何时歇。坐恐塞上山,低于沙中骨。[注]高阁,在诗中指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楼阁。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写塞外北风凛冽,四季多雪,出征的南方将士难以适应这种苦寒的气候。B.诗人认为塞外自古就荒凉偏僻,是犬羊遍布之地,从不属于历代帝王的管辖范围。C.“画图何时歇”一句通过反问语气表达了对武皇征伐的斥责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D.最后两句运用反语,写出因长期征战,无数将士葬身疆场,尸骨累累,令人心寒。2.简要分析“武皇犹征伐”与“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早行刘驾马上续残梦,马嘶时复惊。心孤多所虞,僮仆近我行。栖禽来分散,落月照孤城。莫羡居者闲,溪边人已耕。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孤多所虞”,正反映出诗人早行时的心理状态,因为早行,前路漫漫,诗人孤独的心多有所虑,心绪不宁。B.从“僮仆近我行”中,即可感觉出诗人内心的趋向:他在寻找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使自己获得一种安全感。C.诗人在诗的颈联展现的是一幅清晨行旅图;同时,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早行的喜悦心情。D.尾联点出“溪边人已耕”,突出农人的辛勤,表达出诗人对农夫辛勤耕作的赞美和对农夫备受辛劳的同情。4.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贾客①词刘驾②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高山有疾路③,暗行④终不疑。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歧。扬州⑤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注】①贾客:商人,古时特指囤积营利的坐商,后泛指商人。②刘驾:中唐诗人,工古风。③疾路:捷径。④暗行:在天色还很昏暗的时候赶路。⑤扬州:即今天的扬州城,唐代著名的繁华都市,也是富商大贾的集散地。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五言古体诗,题作“贾客词”并不是说本诗为词体,而是交代了吟咏的对象。B.前四句通过“起”“言”“行”等动作,描述了商人为了谋利,天不亮就起来赶路的情景。C.本诗注重照应与承接,如以“暗行”照应“灯下起”,用“寇盗”四句承上说明“暗行”之因。D.“金玉”二句言贾客钱财被抢光而不言贾客性命如何,通过写钱,深刻揭示其悲惨命运。6.“诗以道志”(《庄子·天下篇》)。请简要分析本诗最后四句与高适《燕歌行》最后四句在“道志”艺术手法上的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卢使君赴夔州刘驾饶管随旌旆,高秋远上巴。白波连雾雨,青壁断蒹葭。凭几双童静,登楼万井斜。政成知变俗,当应画轮车。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高秋时节送卢使君远赴夔州上任,描写了横笛鼓吹、旗帜飘扬的盛大场景。B.颔联写景。长江白波连天,细雨如雾,山水相缭,青山遮断了江滨生长的芦苇。C.颈联写别后诗人登楼遥望,看到许多水井年久失修,倾斜废弃,暗含民生之叹。D.尾联称赞卢君到任后将会取得为政之效,能改变当地旧俗,会从容地乘坐画轮车。8.请结合全诗赏析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D 2.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唐玄宗贪心不足、穷兵黩武行为的愤恨;都表达了对出征将士的同情及对牺牲将士的悲悯。不同:《兵车行》还表达了对老百姓深受连年征战之苦的同情。【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D项,“最后两句运用反语”错误,应是夸张与对比。故选D。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九土耕不尽,武皇犹征伐”的意思是:天下的土地已经耕种不完了,武皇仍然要出征讨伐!扩展疆域。其中的“犹”字强调唐玄宗的“贪心”,表达了作者对唐玄宗只顾自己的贪欲,不顾将士们的死活,贪心不足、穷兵黩武行为的愤恨,同时表达了对将士们同情。“武皇开边意未已”的意思是:皇上拓边的雄心,仍然没有休止。结合前句“边亭流血成海水”即“边境上的战士,鲜血已流成海水”。这里的“犹”除了强调唐玄宗的“贪心”,还强调战争时间之久,从而表达了对老百姓深受连年征战之苦的同情。3.C 4.①自责,作者感叹“莫羡居者闲”来告诉自己不应对自己的早行产生寂苦之感,表达了作者的内疚自责之情。②自勉,诗人触景生情,见到更早的已耕人,深感必须振奋精神,催马前行。③赞美农夫的辛勤耕作和对农夫备受辛劳的同情,通过“溪边人已耕”来突出农人的辛勤。【解析】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早行的喜悦心情”不合诗意,“栖禽未分散,落月照孤城”,这是旅途早行时的特定景象,诗人展现的是一幅萧瑟寂静的清晨行旅图,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羁旅情怀。所以应是“羁旅情怀”。故选C项。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答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同时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尾联“莫羡居者闲,溪边人已耕”,通过早行时所见“人已耕”的眼前之景,抒写了“莫羡居者闲”的情怀。它蕴含着一种自责,是诗人对因早行而自感寂苦的内疚;同时,它又蕴含着一种自勉,诗人触景生情,“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深感必须振奋精神,催马前行。然而,更为主要的,是全诗通过层层渲染已把早行者的寂苦心情写得十分充分的基础上,点出“溪边人已耕”来,以早行者的苦衬托出农人更苦,突出农人的辛勤,表达出诗人对农夫辛勤耕作的赞美和对农夫备受辛劳的同情。【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5.C 6.刘诗:善用对比,把贾客家有大宅与死无葬身之地、夫死之日少妇对镜弄妆两组相反的现象对照着写来,凸显贾客命运的可叹可悲。高诗:①直抒胸臆:“相看白刃”两句对戍边战士视死如归地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而不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充满礼赞与悲悯。②善用典故,以汉说唐:末句借助对爱护士兵的汉代飞将军李广的缅怀,讽喻轻开边衅的统治者和不顾士兵死活的将领,意蕴深广。【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用‘寇盗’四句承上说明‘暗行’之因”错误,“寇盗”四句是贾客出门后,在路上遇到到了劫匪,最后人财两失,这几句是承上说明“暗行”引出的后果,而不是“暗行”的原因。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刘诗后四句“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意思是商人辛苦了多年,在扬州购买了大宅,却没想到在路上遇到劫匪,葬身荒野。而他的妻子尚不知已经发生了不幸,正对着镜子细细整理自己的妆容,等待商人的归来。这几句主要通过两组对比,一是贾客家有大宅与死无葬身之地,二是夫死之日少妇对镜弄妆,对照着写两组相反的现象,凸显贾客命运的可叹可悲。高诗:①倒数第三、四句“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直抒胸臆,指出戍边战士互相看着白刃乱飞舞,夹杂着淋漓的鲜血,战士们以死报国,哪里是为了追求显著的功勋,抒发了诗人对戍边战士的赞美与悲悯,他们视死如归,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而不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②最后两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主要是用典,戍边战士拼杀在沙场战斗多么凄惨和悲苦,现在还在追忆和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表面上是在缅怀爱护士兵的汉代飞将军李广,实则讽喻那些对不顾士兵死活的将领和统治者,意蕴深广。7.C 8.①壮行之情。首联写卢君仪仗盛大,踌躇满志赴任要塞夔州,诗人满怀壮情送别。②不舍之情。颔联融情于景,渲染苍茫意境。卢君船只远行于水天苍茫之中,诗人极目远望,又被重叠的青山遮断视线。③对友人的祝福和赞美之情。颈联转至登楼所见,千家万户纵横而居,尾联由此称赞卢君到任夔州后将会取得为政之效,能改变当地旧俗 ,政通人和,从容地乘坐着画轮车。【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看到许多水井年久失修,倾斜废弃,暗含民生之叹”错。万井:指千家万户。《说文》:“井,八家一井。”引申为人口聚居地。此句意为千家万户纵横而居,人烟阜盛。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饶管随旌旆,高秋远上巴”吹着横笛,高挂旗帜,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送卢使君去夔州上任。首联写高秋时节送卢使君远赴夔州上任,描写了横笛鼓吹、旗帜飘扬的盛大场景,表达了诗人满怀壮情送别之情。“白波连雾雨,青壁断蒹葭”长江白波连天,细雨如雾,山水相缭,青山遮断了江滨生长的芦苇。颔联融情于景,卢君船只远行于水天苍茫之中,诗人极目远望,又被重叠的青山遮断视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凭几双童静,登楼万井斜”童仆靠在几上很惬意,登楼远望,千家万户纵横而居。“政成知变俗,当应画轮车”你到那一定能取得政绩,改变当地旧俗,就可以从容地乘坐着画轮车了。尾联对卢君到任后政通人和情景的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赞美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