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修补自行车轮胎-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指导手册 》(川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修补自行车轮胎-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指导手册 》(川教版)

资源简介

第一课 修补自行车轮胎
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属于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第四学段 (7~9 年级)的任务群 3: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本课程的开展旨在使学生通过学 习家用器具的维修保养,提升家政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本课要求学生在劳动观念 方面,学会通过掌握劳动技巧,认识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明白劳动能解决生活中 的问题;在劳动能力方面,能选择正确的方法、工具将自行车轮胎修补好;在劳动 习惯和品质方面,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工具,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 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劳动精神方面,养成在劳动中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
- 教学目标
1.行为目标:认识并学会使用基本的自行车轮胎修补工具;能完成自行车轮胎的 修补。
2.认知目标:了解基本的自行车轮胎修补过程;培养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益
求精等劳动品质。
1.重点:找漏气孔。
2.难点:掌握锉胎方法及轻重度。
1.课时:1~2 课时
2.场地:劳动实践活动室
3.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PT、车胎瘪了的自行车、一盆水、挫胎棒、修车胶、补胎片、 打气筒、粗砂纸等。
(2)学生准备:记录本、笔。
教学过程
劳动最光荣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教学步骤:
1.教师指导学生默读教材 P1 劳动最光荣版块下的小故事。
2.教师提问: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 自行车价格较低,操作方便,是绿色出行 的代步工具之一。当自行车轮胎漏气时我们通常会找专业修车人员来补胎,但如果 不方便去修车点或没有专业人员修理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3.请几位学生回答。(答案多种多样,教师给予鼓励。)
4.教师作小结:轮胎漏气是自行车的常见故障,学会修补轮胎,不仅能便利自 己,还能帮助他人。
劳动伴我行
活动 1 材料与工具准备
设计意图:认识工具,为动手操作做准备。
教学步骤:
1.教师提问:当修车专业人员为我们的自行车补胎时,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 都用到了哪些工具呢?
2.请几位学生回答。(答案多种多样,教师给予鼓励。)
3.教师用 PPT 向学生展示教材 P2 的图片,并让同学们将工具的名称、用途与 安全要求填写在教材的答题空与表格中。如果材料和工具有使用注意事项,请一并 填写上去。
4.教师:在 PPT 上一一播放用锉刀锉刷内胎、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用 一盆水检查漏气处、用胶水在轮胎上涂抹、贴补胎片的视频。另外还可以补充抹 布、补胎片、木锤等工具的用途。
设计意图:排查轮胎漏气原因,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操作。
教学步骤:
1.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修补轮胎的工具和材料,现在开始排查轮胎漏气的 原因。
2.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分工合作。
3.教师引导学生将自行车倒放,先让学生检查气门嘴,当发现气门嘴没有问题 时,指导学生将外胎一边全部撬开,取出内胎。
4.教师巡视并适时指导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对部分不能取出内胎 的小组,教师可手把手亲自操作示范。
5.教师小结:当发现自行车漏气时,首先排查气门嘴,如果气门嘴没有问题再 排查内胎,注意取出内胎时,要先取出钢圈里的气门嘴。
设计意图:通过排查找出内胎漏气处。
教学步骤:
1.教师提问:将内胎取出后,因为车胎的颜色通常是黑色,漏气孔大多都很 小,很不容易找到,请问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找到漏气处呢?
2.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内胎,并抽 2~3人回答。
3.答案多种多样,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鼓励,给 3 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试着按 自己的方法操作并将找到的漏气处用记号笔标记出来,教师巡视。
4.教师巡视时发现有的同学找到了一处,有的同学找到了几处,还有的同学没 有找到。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几位(若时间允许,尽量多点)学生将找到的方法给全 班同学进行分享。
5.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进行小结 :(1)将取出的内胎充气,若气很快漏掉,说 明内胎破损面较大,可直接寻找漏气处;如果漏气较慢,则需浸泡查找。(2)将 内胎逐段放在水中,轻轻挤压,如某处有气泡冒出,说明此处漏气,做好标记,继 续查找,直到将所有内胎部分都检查一遍。
6.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小组内成员自行分工,几位同学动手操作,一人负 责将实践过程记录在教材相应方框中。
7.教师巡视并适时指导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对部分不能找出漏气 处或没有全部找到的小组,教师可亲自操作示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步骤:
1.教师:当我们将漏气处全部找到并标记后,就要进行最重要的工作——补胎。
2.教师播放 PPT(教材 P7 内容)并组织活动。
3.小组成员自行分工,几位同学操作,一人负责将实践过程记录在教材相应方 框中。
4.教师巡视并适时指导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对部分操作不当或不 会操作的同学,教师可亲自操作示范。
5.补胎结束后,各小组间进行交叉检查,看看是否还有漏气的情况。
6.教师小结注意事项:(1)锉刷内胎破损的部分时,用锉力度要轻,不能锉 得太薄。(2)涂抹胶水后进行粘贴时注意先贴一边,再往另一边挤压,避免中间 积有空气,然后按压几下。贴稳后放在平面上用木锤轻轻敲打,使补胎片与内胎粘 贴牢固。(3)检查修补好的内胎时,要充足气,放入水中检查,若没有气泡冒出 就是补胎成功,若仍有,则重复补胎步骤,直到内胎不漏气为止。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劳动成果,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劳动过程中自己的收获,体验劳 动带来的成就感,并反思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互相交流掌握日常生活劳动的技 能技巧,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步骤:
1.教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本组修补好的轮胎,并给全班同学分享补胎过 程。教师指导学生对本组修补好的轮胎拍照,用打印照片等方式展示出他们的劳动 成果。
2.教师小结:通过这次劳动实践活动,大家都有一些收获,同学们已经了解了 修补轮胎的基本流程,掌握了相关技术,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除了这些,你还有 什么收获和感想呢?在劳动过程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你又是怎么解决的呢?觉得 自己修补的轮胎成功吗?有没有改进的空间?如何改进?请学生带着这几个问 题思考。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刚刚的劳动,完成教材 P5 的内容填写。
4.教师随机抽取几位(若时间允许,尽量多点)学生将自己填写在教材的内容 给全班同学进行分享。
5.教师简要概括学生的发言结果作总结。虽然我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 各样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畏惧,不放弃,总会找到更好 的解决办法。
劳动小帮手
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补充新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修补自行车内胎及保 养自行车车胎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自主体验劳动的乐趣。
教学步骤:
1.教师将劳动小帮手版块的内容制作成 PPT,展示给学生。
2.教师引导学生边学习 PPT 展示的内容边回顾本节课的劳动技能要点。在回顾 的同时,教师可以对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进行强调,例:涂抹胶水时,一定要认真 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胶水的使用方法,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3.教师总结:通过这次修补自行车轮胎的劳动体验,告诉大家在生活中,对于 常见的家庭用具,我们要学会维修保养,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教学加油站
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
1.从舒适角度,看因为圆的半径处处相等,所以车会很平稳,其他形状会上下 颠簸得很厉害。
2.从力学角度看,做成圆的,轮子是在地上滚动,阻力很小,车的重心是在一条 直线上,只需提供动力克服滚动摩擦力即可让车子动起来,换成其他形状必然会使 车的重心上下移动,而上下移动是需要外力提供动力的,这样很多力就被浪费了。
所以,做成圆形是最省力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