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百变陶艺-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指导手册 》(川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百变陶艺-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指导手册 》(川教版)

资源简介

第五课 百变陶艺
教学背景
课程意义
本课内容属于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第四学段 (7~9 年级)的任务群 5:传统工艺制作。在本学段中,本课程的开展旨在使学生 通过传统工艺制作,了解陶艺的基本特点,熟悉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本课要求 学生在劳动观念方面,积极主动地了解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知道精益求精、不断 追求创新的工匠精神;在劳动能力方面,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能根据需求选 择合适的材料、工具进行制作;在劳动习惯和品质方面,不断提升劳动实践能力, 养成安全、规范地进行生产劳动的良好劳动习惯;在劳动精神方面,精益求精,形 成追求品质设计和制作的匠心精神。
1.行为目标:了解陶艺的发展历史,熟知陶艺的制作流程;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 技能;能设计并制作出美观又富有创意的作品。
2.认知目标:能认真、积极地参加陶艺制作;通过陶艺制作,树立传承中华传统 文化的观念,感受传统工艺中蕴藏的人文价值与工匠精神。
1.重点:陶艺的设计和制作。
2.难点:制作陶艺的流程和方法。
1.课时:1~2 课时
2.场地:劳动实践活动基地
3.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免烧陶泥、陶艺拉胚机、转盘、割泥绳、木杵吸水海绵、擀泥杖、刻 刀、画笔、颜料等。
27
学生准备:画笔、颜料、记录本、笔、合适的着装等。
教学过程
劳动最光荣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教学步骤:
1.教师用 PPT 向学生展示教材 P33 及其他陶艺工艺品的图片。
2.教师提问:看了上面的这些用陶泥做成的物品,同学们有怎样的感想呢?
3.请几位学生回答。(答案多种多样,教师给予鼓励。)
4.教师用 PPT 再向学生展示一些现代常见的陶瓷制品,以下图为例:
5.教师小结:“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 ”不起眼的泥巴经过烈火窑烧可变 成一件件精美的陶瓷工艺品,其中蕴含着劳动人民精湛的技艺与非凡的匠心。随着 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爱上陶瓷这门艺术,并尝试亲自动手制作。这节课我们 将一起走近陶瓷技艺,见证泥巴的美丽蜕变。
劳动伴我行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使用便捷的方法查找收集资料,了解陶艺制作的相关信息、需 要准备的材料和工具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步骤:
1.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已经见识过各种陶器,课前已经请同学们自己收集了 关于陶艺制作的信息并完成了教材 P34 的第一个方框,现在就请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2.教师请几位学生回答。(答案多种多样,教师给予鼓励。)
3.教师根据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小结: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早在一万多年前的 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学会了用黏土烧制陶器作为日常生活 用具。现在还有许多用免烧陶泥制作的陶器。制作陶瓷工序繁多, 明代《天工开 物》记载:“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陶瓷的成型方法主要包括 手工捏塑成型法、泥条盘筑成型法、拉胚成型法等。本次课我们以免烧陶泥为主要 制作原料体验陶瓷工艺。
设计意图:通过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步骤:
1.教师:陶器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物。如今人们依然在生活中 广泛使用陶器,如紫砂壶、砂锅、陶瓦、陶盘、陶花盆等。想一想你想做哪种陶器 呢?请填写在教材 P34 的横线上。
2.请几位学生回答。(答案多种多样,教师给予鼓励。)
3.教师:确定了我们想要制作的陶艺,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想要制作的陶 艺进行构思,将设计方案和安全注意事项写在教材 P34 相应的方框中。
4.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指导各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设计方案,听取其他同学 的建议,将同学的建议和自己想要采纳的建议填写在教材对应的方框内。
5.教师边巡视边给予适当指导。
设计意图:整理材料和工具,为下一步动手制作做准备。
教学步骤:
1.教师说明:同学们的设计方案创意都很不错,本节课我们就以用拉胚成型法 制作彩绘陶盘为例,同学回家后可以根据课堂上学习的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陶制物 品进行制作。
2.教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观看 PPT,一边把 上面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填写在教材 P35 的方框和表格中。(PPT 内容如下)
l 制作器型
(1)揉泥。把陶泥揉成器型基本一致的泥团。
(2)拉坯。把泥团放在转盘中心,转动转盘,拉出陶盘的基本形状。
(3)修整成型。选择泥塑工具套装中的工具,如图所示使盘面器型更规整、表面 更光滑,最后转移到油纸上晾干水分。
l 绘制彩绘图案
3.教师随机请几位同学分享,并适当给予补充完善。
设计意图:通过亲手制作彩绘陶盘,掌握正确的技能,体会劳动的乐趣。
教学步骤:
1.教师:同学们现在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自己动手做一做了呢?我这里已经 为大家准备好了材料和工具,开始做彩绘陶盘吧。
2.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选一人负责将制作过程记录在教材 P36 相应的方框 中(记录人可轮流担任)并播放制作步骤的 PPT,同学们根据提示操作。
3.教师巡视并引导:(1)揉泥是制作陶瓷的第一步,它可以帮助我们熟悉泥 性,把不同干湿程度的黏土揉均匀,排出多余空气。 (2)在绘制彩绘图案时, 如
果对自己的绘画水平足够自信,可以直接用彩笔绘制陶盘。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劳动成果,引导学生回顾整个任务中自己的收获,体验劳动带 来的成就感,并反思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互相交流掌握日常生活劳动的技能技 巧,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步骤:
1.教师请每组将做好的彩绘陶盘进行展示,并请代表给全班同学分享制作过 程。教师引导学生将做好的陶盘拍照, 以打印照片等方式展示出各小组的劳动 成果。
2.教师小结:通过这次劳动实践活动,大家都有一些收获,有的同学已经了解 了制作彩绘陶盘的基本流程,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除了这些,你还有什么收获和 感想呢?在劳动过程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你又是怎么解决的呢?觉得自己有没有 改进的空间?如何改进?请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思考。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劳动实际体验,完成教材 P37 的内容填写。
4.教师随机抽取几名(若时间允许,尽量多点)学生将自己填写在教材的内容 给全班同学进行分享。
5.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内容进行总结并提示:(1)洗净双手再揉捏陶泥,讲 究卫生; (2)使用刻刀等尖锐工具时, 需注意安全; (3) 陶泥在拆封后应尽 快使用。
劳动小帮手
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帮助学生拓展制作技法,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使学生 自主体验劳动的乐趣。
教学步骤:
1.教师将劳动小帮手版块内容制作成 PPT,展示给学生。
2.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边看 PPT 展示的内容边回顾本节课的劳动技能要点。在回 顾的同时,教师小结:看起来简单的工序, 自己动手制作还是比较复杂,要熟练掌 握陶盘的制作方法,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传承陶艺技艺。
3.教师:本次课堂上我们用了拉胚成型的技法制作了彩绘陶盘,还有泥板成型 和泥条盘筑成型的技法,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在课后自己动手制作。
教学加油站
制陶工艺是在人们的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土与火的艺术。早在仰韶文 化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彩陶,把陶器的造型、色彩和质地统一在实用与美观之中。 继而又出现了龙山文化的黑陶和灰陶等,其装饰技巧出现了镂空、刻画和堆塑的方 法。商周时期的陶器,表面上都有一些凹凸的纹路,这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应用了 拍打或模印的方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青黄釉为主的釉陶,以及以砖瓦业为 主的陶业。到了秦代,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 迹”。汉代随着厚葬风的盛行,出现了许多姿态优美、造型生动的舞俑和以日常用 品为造型的陪葬品。唐三彩,则是唐代一种有着流畅明丽釉色的三彩器物,它是我 国制陶史上的一项创举。至此,制陶工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瓷器所替代。但宜 兴的紫砂壶却以其精湛的技艺、细腻的紫砂泥、极富创意的造型经久不衰, 享 誉世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