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课 栽培平菇教学背景本课内容属于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第四学段 (7~9 年级)的任务群 4:农业生产劳动。本课程的开展旨在使学生通过劳动体 验,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本课要求学生在劳动观念方面,在参与劳动 的过程中感受农业生产劳动对生活的重要性;在劳动能力方面,积极学习平菇的栽 培技法,了解平菇的生长过程,掌握平菇发酵料栽培及管理技术;在劳动习惯和品 质方面,通过劳动,知道食物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者们的劳动成果;在劳动精 神方面,培养在劳动中吃苦耐劳的精神。1.行为目标:积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农事知识和技能;了解食用菌的生长规律及 其生长环境;会观察记录,学会使用常用工具;掌握平菇发酵料栽培及管理技术; 在劳动中认真负责,能团结协作。2.认知目标:明白平菇外形特点和实体发育过程;积极参与劳动实践,体会劳动 的意义和价值;领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深刻意义。1.重点:了解食用菌的生长规律及其生长环境;掌握平菇发酵料栽培及管理技术。2.难点:配置发酵料;发菌期及出菇管理。1.课时:1~2 课时2.场地:劳动实践活动基地3.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PPT,玉米芯、米糠、豆饼粉、磷酸氢二铵、棉籽壳、石膏粉、 克霉灵、防虫灵、泡沫箱、塑料膜、报纸等。(2)学生准备:记录本、笔、合适的着装等。教学过程劳动最光荣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导入本课主题。教学步骤:1.教师指导学生默读教材 P60 劳动最光荣版块下的小短文。2.教师提问:请问同学们喜欢吃平菇吗?食用菌还有很多种,你们还喜欢吃哪 种?你们知道吃食用菌的好处吗?3.请几位学生回答。(答案多种多样,教师给予鼓励。)4.教师: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糖等营养成分。人 们普遍认为,肉类和豆类及制品中才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其实食用菌中的蛋白质含 量也是很高的。而且食用菌蛋白质含有多达 18 种氨基酸,有些食用菌蛋白质的氨 基酸组成比例比牛肉更好。有研究发现,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仅次于牛奶。另外,食 用菌中富含的多糖成分,能活化人体细胞免疫,促进免疫球蛋白生成和淋巴细胞转 化,并且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所以,经常吃食用菌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 疫力。劳动伴我行设计意图:通过讨论食用菌的种类,拓宽知识面,为掌握后期技术做铺垫。教学步骤:1.教师提问: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民谣“红伞伞, 白杆杆, 吃了一起躺板 板……”?这首民谣告诉我们要谨慎食用野生菌类,每年因为食用野生菌类中毒的 事件层出不穷,一定要到正规场所购买食用菌。同学们知道我们常吃的食用菌有哪 些吗?2.分小组讨论,每组请一位代表回答。(答案多种多样,教师给予鼓励。)3.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小结:同学们说了很多种食用菌。的确,食用菌的种类 很多,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方常吃的食用菌也不同,常见的有香菇、木耳、草菇、 平菇、秀珍菇、金针菇、杏鲍菇、茶树菇、银耳、猴头菇、牛肝菌、红菇、竹荪、 口蘑、松口蘑(松茸)等。平常比较少见的食用菌种类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 灵芝、冬虫夏草等。4.教师引导学生将讨论结果填写在教材 P62 上面的方框内。设计意图:通过查阅资料或走访农场,了解常见食用菌的生长条件。教学步骤:1.教师提问: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既要有充足的营养物质,还要有特定的环境条 件。不同品种的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不完全相同,同一种食用菌在不同 的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环境条件也不相同。食用菌生长所需的理化条件包括温度、 氧气、光照、水分、湿度和酸碱度等。请同学们根据我们课下进行的资料查阅或走 访农场活动填写 P62 的表格。2.分小组讨论交流并完成教材表格,每组请一位同学分享。3.教师小结,可做成 PPT,参考内容如下:一、温度温度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也是选择食用菌栽培品种的重要指 标。不同品种的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温度不同,同一品种食用菌的不同品系及不同 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常见食用菌对温度的要求菌名 菌丝体 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 (℃) 最适温度(℃) 最适分化温度 (℃) 最适发育温度 (℃)蘑菇 3~32 24~25 12~16 9~22平菇 7~37 26~28 7~22 13~17香菇 5~35 22~26 7~21 5~25金针菇 3~34 22~26 12~15 5~25黑木耳 12~35 22~28 20~24 20~27银耳 5~38 25 18~26 20~24二、氧气和二氧化碳食用菌与其他生物一样,生命活动需要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在菌丝生长 阶段,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抑制菌丝生长;子实体分化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氧 气的需要量更大,过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使其出现畸形菇。三、光照在菌丝生长阶段,几乎不需要光照。由于光照对大多数食用菌的菌丝生长有一 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菌丝生长阶段应遮光培养。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一定的散射 光是子实体分化必不可少的条件。如香菇、银耳、平菇等,在黑暗的环境下就不能 形成原基。平菇在光照强时菇体颜色深,光照弱时菇体颜色浅;金针菇还具有一定 的向光性。四、水分与湿度水不仅是食用菌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其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空气的相 对湿度不仅会影响到食用菌生长过程中培养料的含水量,也会影响菌丝和子实体的 生长。水在培养料中一般占 60%左右,在食用菌子实体生长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 般为 85%~95%。空气的相对湿度可用干湿表、指针式温湿度计和数字式温湿度 计测量。常见食用菌栽培的料水比和空气相对湿度要求菌名 培养基含水量(%) 料水比 子实体生育期空气湿度 (%)蘑菇 62~70 1:1.3~1:1.8 85~90草菇 65~72 1:1.6~1:2.2 85~90香菇 55~65(代料) 1:1~1:1.5 85~9035~40(椴木) 1:0.9 85~90平菇 60~70 1:1.2~1:1.8 85~90金针菇 65~68 1:1.5~1:1.7 85~90银耳 52(代料) 1:0.9 85~9035(椴木) 1:0.7 80~90黑木耳 35~40(椴木) 1:1~1:1.2 85~95毛木耳 60~65(代料) 1:1.2~1:1.5 80~90五、酸碱度( pH )各种食用菌对培养料的酸碱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适宜的酸碱度有利于菌类的新 陈代谢。酸碱度可用 pH 表示。pH<7,培养料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7,培 养料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可用 pH 试纸测定 pH,试纸的使用可在教师指导 下进行。由于菌丝生长阶段会产生有机酸,使培养料的 pH 下降,所以在配制培养基时 pH 要略大些。常见食用菌对酸碱度的要求菌名 适宜生长的酸碱度(pH) 最适生长的酸碱度(pH)蘑菇 6.0~8.0 6.8~7.0平菇 5.0~6.5 5.4~6.0香菇 4.0~7.5 4.0~6.5金针菇 3.0~8.4 4.0~7.0黑木耳 4.0~7.0 5.5~6.5银耳 5.2~7.2 5.2~5.8六、食用菌栽培的适宜季节食用菌栽培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有的种类在春季和秋季都可栽培,但如果春季 培过迟则会遇到夏季的高温季节,一般种类的食用菌很难在夏季出菇,给管理带来 一定的难度。因此春季栽培食用菌的时间应适当提前,且培养料应投得薄些,利于 降温;而秋季栽培的食用菌由于生长期长,培养料应投得厚些,利于保温。正所谓 “春播薄,秋播厚”。针对不同种类的食用菌,选择的栽培季节不同;同一种食用 菌的不同品种也有不同的适宜季节,如平菇就有高温型、广温型和低温型。常见食用菌的适宜栽培时间菌名 菌种的适宜制作时间 适宜栽培时间母种 原种 栽培种袋裁香菇 4 月 5 月 6~9 月 8 月下旬~9 月装袋或 压块蘑菇 5~6 月 6~7 月 8 月 9 月~次年 5 月前春平菇 12 月 12 月-次年 1 月 1~2 月 2~3 月秋平菇 5~6 月 6~7 月 8 月 9 月~次年5 月前金针菇 6~7 月 7 月 8 月 9 月~次年5 月前猴头菇 5 月 6~7 月 7~8 月 9 月~次年5 月前袋裁黑木耳 6 月 7 月 8 月 9 月~次年5 月前春银耳 12 月 1~2 月 2~3 月 3~4 月秋银耳 5~6 月 6~7 月 7~8 月 9 月~次年4 月设计意图:通过制定栽培计划,梳理栽培的过程,让学生从中体会劳动不易, 进而 能够做到珍惜粮食。教学步骤:1.教师:前面我们了解了常见的食用菌种类,知道了不同品种的食用菌生长发 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不完全相同,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平菇作为 我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用菌,做法多样,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丰富,现在请同学们根据 教师播放的 PPT 及前期我们的资料查阅, 制定栽培计划。( PPT 内容为教材 P65~66 的内容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并完成教材 P63 第一个表格。教师随机抽取几位同学分 享填写的内容。(答案多种多样,教师给予鼓励。)3.教师小结:掌握栽培方法很重要,栽培过程包括配料、拌料、装料、灭菌、 接种、发菌管理等重要环节。掌握栽培过程是劳动实践的基础。设计意图:通过体验劳动过程,掌握劳动技术,记录发菌情况,使学生体会劳动辛 苦,培养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教学步骤:1.教师:因为栽培平菇的时间跨度有点大,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不能一一体 验,课下请小组成员分组到实践基地记录平菇的发菌情况并完成教材 P63 第二 个表格。2.教师:今天我们这堂课实践的内容主要是“装箱与接种”,这是栽培平菇的 第 2 个环节,非常重要。(发酵后的培养料可以提前做好或在市场上购买。)3.教师结合 PPT 向学生介绍并展示“装箱与接种”环节。4.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始劳动。5.小组成员自行分工:几人把培养料掰成菌块,几人在泡沫箱下面撒一层菌 种,其他人负责后续步骤。选一人负责将实践过程记录在教材 P64 相应方框中(记 录人可轮流担任)。6.教师巡视并适时提醒同学注意安全,轻拿轻放。7.教师小结 : 除了用泡沫箱栽培以外,还可以用塑料袋栽培: 可选用宽22~24cm 的聚乙烯筒料,截成长 50cm 的筒袋。装料前,先用塑料绳扎住(活 结)袋子一端,在袋内装上一层菌种,然后装一层培养料至筒袋的一半,再撒 上一层菌种, 继续装料至距另一端 7~8cm, 最后在袋口再撒一层菌种, 扎紧 袋口。装袋时, 松紧度要适宜, 边装料边用手压实。接种后, 可以在袋口两 端扎 2~3 个小洞, 促进菌丝生长。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劳动成果,引导学生回顾整个任务中自己的收获,体验劳动带 来的成就感,并反思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互相交流掌握日常生活劳动的技能技 巧,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教学步骤:1.教师:后期请每组将栽培好的平菇拍照并贴在教材 P64 的方框中。2.教师小结:通过这次劳动实践活动,大家都有不同的收获,有的同学已经了 解了栽培平菇的基本流程,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除了这些,你还有什么收获和感 想呢?在劳动过程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你又是怎么解决的呢?觉得自己有没有改 进的空间?如何改进?请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思考。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刚刚的劳动,完成教材 P64 的内容填写。4.教师随机抽取几位(若时间允许,尽量多点)学生将自己填写在教材的内容 给全班同学进行分享。5.教师结合学生的分享内容进行总结,还可以告诉学生:平菇抗污染能力强, 容易栽培。可以利用其他容器在家里试着栽培平菇,比如花盆、方便面盒等。劳动小帮手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帮助学生掌握栽培平菇的正确步骤,提高学生的劳动能 力,自主体验劳动的乐趣。教学步骤:1.教师将劳动小帮手版块下的内容制作成 PPT,展示给学生。2.教师引导学生边看 PPT 展示的内容边回顾本节课的劳动技能要点。3.教师总结:我国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已知野生食用菌约六百多种,可人工栽培五十余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饮食观念的更新和整体生活水平的 提高,食用菌制成的酒类、饮料、调料等保健食品和鲜美菜肴, 日益受到人们的喜 爱。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国继粮、油、蔬、果后的第五大农业种植业,是现代生态 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用菌栽培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农产品的下脚料,栽培方 式灵活多样,简便易学,住宅阳台、窗台、室内或室外大棚等均可作为栽培场所。 在食用菌栽培劳动中,不但要探索食用菌栽培的奥秘,还要有劳动热情和一丝不 苟、精益求精的劳动品质,更要学会团队合作、交流劳动体会、分享劳动成果。教学加油站栽培金针菇一、配料、装袋配方 1:棉籽壳 96%、玉米粉 3%、糖 1%。配方 2:棉籽壳 74%、麦麸 16%、木屑 10%。配方 3:玉米芯 54%、木屑 22%、麦麸 16%、过磷酸钙 5%、石膏粉 2%、尿素 1%。 培养料的配制培养料要求干净、新鲜、无霉变。配制方法与平菇培养料配制方法类似,含水 量为 65%左右。料拌好后要堆闷 1h,保证培养料能充分软化,以免有夹生料存在 而导致灭菌不彻底,造成培养基污染。装袋金针菇的栽培方式一般采用袋栽,塑料袋的规格一般为 17cm×35cm ,常压灭 菌采用聚乙烯塑料袋,高压灭菌采用聚丙烯塑料袋。操作方法:装料时松紧度要适 宜,边装料边用手压实,装至离袋口 12~15cm 时,用手轻轻压平表面,用细绳扎 紧袋口。还可以使用专用颈圈封口,效果较好。二、灭菌、接种灭菌料袋装好后应立即进行灭菌。高压蒸汽消毒锅分为大、中、小型,不同类型的 高压蒸汽消毒锅使用方法相似。一般小型手提式高压消毒锅容量较小,一次只能灭 菌 12 袋左右、不适合食用菌栽培消毒使用;中型高压消毒锅容量较大,比较适合 学校在开展食用菌栽培时使用。接种实验室中一般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接种,也可以在接种箱、接种室中进行。在 灭菌后的料袋进入接种场所之前,要对场所进行打扫、消毒,接种时使用的工具和 菌种瓶(袋表面要用 70%的酒精擦洗消毒。每瓶菌种可接种 50~60 袋,接种后封 好袋口进行发菌培养。三、发菌,出菇发菌金针菇的菌丝培养以 20~25℃的温度为宜,并保持环境的黑暗。若在阳台培养,应用不透明的物品遮盖。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30 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袋。其间 要注意鼠害,在发菌前期不要经常翻动菌袋,避免污染。发菌后期要避免光照刺激,否则会出现没发满菌丝就出现菇蕾的现象,导致产量降低,次品菇增加。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菌袋后,解开菌袋扎绳或去除颈圈,敞开并竖直袋口,将菌袋表面的 菌种和菇蕾搔去(此步骤称为搔菌),搔菌时切记不要把菌袋弄破。增加一定的弱 光照射,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 85%~95%之间,3~5 天即可出现小菇蕾。在金针菇 的出菇期,菌袋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持在 0.10%~0.15%为宜(为正常空气中二氧 化碳浓度的 3~5 倍),因此要在袋口覆上塑料薄膜。经过 10~15 天的管理,金针 菇菌柄就可长出袋口。如果留下的空袋口长度不足,需要在袋口上再套一塑料袋, 以增加袋内二氧化碳浓度,促进菌柄的生长,并抑制菌盖的生长与开伞。如果栽培 量不大,可将菌袋放在大桶内,在桶口覆膜,向桶内四壁喷水,以保持空气相对湿 度,注意不要直接向菇体上喷水。当菌柄长至 15~20 cm 时就能采收。从出菇到采 收,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以 10℃左右生长的金针菇品质最好。金针菇成熟后要及时采收,采摘时每袋金针菇要全部采收,不能采大留小,采 收后把菌柄基部粘上的培养料剪去,排放整齐,装入保鲜袋。采收后的菌袋同样要 进行搔菌,清除老菌皮和菇根、死菇等。如果栽培量小,可用注射器补水;如果大 批量栽培,则用补水器补水。之后停止喷水 3 天,再按上述方法管理,促使第二批 菇形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