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科普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Let's Be Friends!教案(共5课时,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仁爱科普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Let's Be Friends!教案(共5课时,表格式)

资源简介

仁爱科普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1教案
教师 学科 英语 班级 七年 班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Unit1 Lesson 1 Listening and Speaking
课堂类型 课时安排 课时
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 “人际交往” 主题语境中: 1.能用英语进行新朋友间的日常问候、自我介绍与信息交流(如询问姓名、爱好 ),掌握 “问候表达(Good morning! / Hello! 等 )”“自我介绍表达(I'm.../ My name is... )” ,提升日常交际能力; 2.理解人际交往中礼貌问候、清晰自我介绍的重要性,增强社交意识,树立积极的人际交往态度。
学科素养 (一)语言能力 能运用 “Good morning! I'm.../ My name is... I like...” 等句型,清晰进行新朋友间的问候、自我介绍与爱好交流。 (二)文化意识 对比中西方新朋友见面时问候与自我介绍的文化差异(如西方更强调个性化爱好分享,中方也注重礼貌称谓 ),理解 “真诚交流、尊重差异” 的人际交往文化共性价值。 (三)思维品质 逻辑思维:通过分析对话中 “问候 - 回应 - 自我介绍 - 爱好交流” 的语言逻辑,梳理人际交往的基本语言流程(如先问候,再介绍 ); (四)学习能力 掌握 “词汇匹配 - 听力抓取 - 对话创编” 的学习策略,提升自主听说效率
教学目标 (一)学习理解 能完成 Activity 1A 问候语与回应匹配,理解对应关系,并听懂 Activity 2 对话、阅读 Activity 1B 文本,准确提取姓名、喜好等新朋友信息。 (二)应用实践 能模仿Activity 1C对话结构,运用“Hello! I'm...”等句型替换不同姓名和爱好内容,进行新朋友间的问候、自我介绍与爱好交流,并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姓名卡片(Activity 3),运用所学语言清晰传达个人姓名、喜好等信息 。 (三)迁移创新 能结合生活经验,拓展 2 种新的自我介绍内容(如 “My hobby is... because...” 说明爱好原因 ),并用英语在新情境(如加入新社团 )中进行自然交流;
教学重点 1.掌握 “Good morning! / Hello! / Nice to meet you.” 等问候语及回应,“I'm.../ My name is.../ I like... ” 等自我介绍与爱好表达的词汇、句式; 2.能运用上述语言完成听力信息提取、对话创编与姓名卡片交流,实现新朋友间的有效英语沟通。
教学难点 1.听力中快速捕捉关键信息(姓名、喜好 ),准确区分相似发音或表述(如 “Zhao Lin” 与 “Zhang Li” ); 2.深度理解不同社交场景下自我介绍的详略差异,灵活调整语言表达(如正式场合更完整介绍 ),提升实际运用的准确性与适应性。
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文化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多媒体展示校园同学相遇打招呼场景图,提问:“When you meet new friends at school, what do you usually say Share in English or Chinese.” 邀请学生分享,营造轻松氛围,引出 “Greetings from new friends” 话题,点评后强调英语交际重要性,导入新课。 (二)读前 / 听前活动(3 分钟) 呈现 “greeting, response, name” 等重点词汇,通过 “词汇 - 图片 / 动作” 配对(如足球图片对应 “football” )、简单例句(如 “My name is Li Xiang. I like singing. ” )讲解含义用法,领读纠音,关注 “hiking” 等动名词发音。 引导观察 Activity 1A 问候语与回应,预测匹配关系(如 “Good morning!” 对应 “Good morning! ” );观察 Activity 2 姓名卡片,明确听力需捕捉的姓名、喜好关键内容。 (三)读中 / 听中活动(15 分钟) 1. 词汇匹配与文本理解(7 分钟) Activity 1A:学生独立匹配问候语与回应,小组交流答案。教师借情境(如早上见面场景)解析,强调礼貌回应(如 “Nice to meet you.” 对应 “Nice to meet you, too. ” )。 Activity 1B:学生独立阅读文本,依据图片填姓名与爱好,小组核对答案。教师选取典型错误(如姓名拼写、爱好词汇搭配 )讲解,强化 “My name is... I like...” 句式。 2. 听力理解(8 分钟) 听前预测:呈现 Activity 2 听力关键语句(如 “Name: Zhao Lin/Zhang Li; Likes: Singing/Dancing” ),分组讨论可能信息,激发兴趣,引导关注关键词。 听力练习:播放音频,第一遍圈出正确信息,第二遍核对修正。教师巡视记录普遍错误(如 “Zhao Lin” 与 “Zhang Li” 发音混淆 )。 (四)读后 / 听后活动(12 分钟) 1. 对话创编与实践(6 分钟) 学生跟读 Activity 1C 示范对话,模仿替换姓名、爱好(如 “Li Xiang” 换 “Kangkang”,“hiking” 换 “reading” ),两人一组练习。教师巡视纠音(如 “My name's... ” 缩写读音 ),鼓励拓展(如加 “Why do you like... ” )。选取 2 - 3 组展示,全班评价,给予反馈建议(如 “You can add... to make it interesting” )。 2. 姓名卡片制作与交流(6 分钟) 小组合作开展 Activity 3,制作含 Name、Likes、Student Number 的姓名卡片,用所学语言组内交流(如 “Hello! My name is... I like... My student number is... What about you ” )。教师提供交流支架(如 “Nice to meet you. Your hobby sounds interesting. ” )。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其他小组提问(如 “Do you like singing Why ” ),教师评价并补充文化差异知识(如西方自我介绍强调独特爱好 )。 (五)拓展迁移(3 分钟) 文化探究:呈现中西方新朋友见面自我介绍场景(如西方 “Hi, I'm... into...” 、中方礼貌介绍 ),分组讨论 “文化差异对自我介绍的影响”,理解 “真诚、尊重” 是共同原则,提升文化意识。 场景应用:提问 “If you join a new club, how will you introduce yourself in English ” ,学生用英语阐述,教师给予鼓励建议(如 “You can mention hobby related to the club” )。 (六)课堂小结(2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问候语及回应、自我介绍与爱好交流的词汇 / 句式,听力信息提取方法,人际交往文化差异与场景应用要点。 (七)作业布置(2 分钟) 背诵 Activity 1C 对话,完成教材相关词汇、句式练习,抄写姓名卡片内容 1 - 2 遍。 拓制作含更多信息(如梦想、特长 )的英语自我介绍卡,课后用英语与至少 2 位新朋友(同学 / 家人模拟 )交流,记录情况(对方回应、效果 ),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仁爱科普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教师 学科 英语 班级 七年 班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Unit1 Lesson 2 Function and Pronunciation
课堂类型 课时安排 课时
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 “人际交往” 和 “语言知识” 主题语境中,学生需能听懂、读懂新朋友交往及字母相关内容,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掌握数字、功能句和字母发音,理解语言文化差异,提升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
学科素养 1.语言能力:准确认读数字 11 - 20,运用新友交流功能句对话;听辨、读写字母 A - Z,区分相似发音。 2.文化意识:理解数字, 字母在英语交流及语言体系的地位,对比中英文差异。 3.思维品质:梳理新友交流信息逻辑,辨别字母发音差异、归纳规律。 4.学习能力:掌握 “数字认读-对话实践-字母听辨” 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协作反思能力。
教学目标 (一)学习理解 学生能准确完成 Activity 1 数字认读,清晰区分红色字母在数字单词中的发音;能听懂 Activity 2 对话,梳理图片顺序,提取新友交流关键信息;听懂 Activity 3 对话,准确完成姓名卡片填写(城市、班级、年龄 );能准确听辨、跟读 Activity 4 字母发音,掌握字母 A - Z 的读写与发音,识别相似发音字母差异。 (二)应用实践 学生能模仿 Activity 3 对话结构,用 “Hi,... This is.../ Nice to meet you.../ Where are you from / How old are you ” 进行新友交流完整对话创编,替换不同个人信息;能小组合作完成 Activity 4字母歌曲填空、字母听辨排序与书写练习,准确运用字母知识。 (三)迁移创新 学生能结合生活场景,拓展新友交流内容(如加入“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等问题 ) ,并用英语进行自然、丰富的交流;能运用字母发音知识,尝试拼读简单新单词(如含字母 A - Z 的生词) ,推导发音规则,提升自主语音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数字11 - 20 的准确认读,新友交流功能句(询问与回应个人信息 )的运用; 掌握字母 A - Z 的准确听辨、读写与发音,能在歌曲、练习中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1.编写对话,相互认识,积极主动交朋友; 2.正确朗读26个字母,掌握其顺序并能规范书写。
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语音感知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1.数字与新友话题导入:多媒体展示校园新同学见面场景,同时呈现数字 11 - 20 的英文单词卡片,提问学生:“When you meet new classmates, you may talk about age, class. Can you read these numbers in English Let's try!” 邀请学生认读数字,营造新友交流与数字学习氛围,引出本节课主题。 2.字母话题衔接:展示几个简单英文单词(如 apple, cat, dog ) ,提问:“These words are made up of letters. Do you know all the English letters Today we'll review and practice them.” 自然过渡到字母学习内容。 (二)读前 / 听前活动(4 分钟) 1.数字与功能句准备:领读数字 11 - 20(eleven - twenty ) ,强调红色字母发音(如 eleven 中 “e” 、fifteen 中 “ee” 等 ) ,通过 “数字 - 手势 / 场景” 关联(如 11 对应两根手指交叉等 ) 帮助记忆;呈现新友交流功能句(“Where are you from / Which class are you in / How old are you ” ) ,讲解含义与用法,领读纠正发音。 2.字母准备:呈现字母 A - Z 的大小写,领读发音,特别强调易混淆字母(如 B 和 D 、G 和 J ) 的发音差异,通过对比读(如 “B, D; G, J” ) 强化区分。 (三)读中 / 听中活动(16 分钟) 1.数字与新友交流听力(8 分钟) Activity 2:播放对话音频,让学生第一遍听后尝试排序图片,第二遍听核对修正。教师引导关注对话中数字、新友交流语句(如见面介绍、询问来自哪里等 ) ,讲解听力中信息抓取方法(如先找关键动词、名词 ) 。 Activity 3:播放对话音频,学生第一遍听后填写姓名卡片关键信息(城市、班级、年龄 ) ,第二遍听补充完善。教师巡视,针对信息遗漏问题(如地名拼写、年龄数字 ) 进行讲解,强化 “Where are you from / How old are you ” 等功能句的听力理解。 2.字母发音与歌曲听力(8 分钟) Activity 1(Pronunciation ):播放字母发音音频,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尤其是易混淆字母。之后开展 “字母发音挑战” ,教师随机指字母,学生快速准确认读 Activity 2(Pronunciation ):播放字母歌曲《The ABC Song》 ,学生跟唱,感受字母发音在歌曲中的韵律。第一遍跟唱后,尝试填空,第二遍播放核对答案,讲解歌曲中字母发音的连读、弱读等语音现象(如 “ABCDEFG” 连贯发音 ) 。 (四)读后 / 听后活动(12 分钟) 新友交流对话创编(6 分钟) 1.学生模仿 Activity 3 对话,小组内创编新的新友交流对话,包含数字、个人信息询问(来自、班级、年龄等 ) 。教师提供对话支架(如 “Hi, [Name]! This is [New friend]. / Nice to meet you.../ 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How old are you I'm... ” ) ,引导丰富对话内容(如加入 “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 ” 等拓展问题 ) 。 2.各小组展示创编对话,全班评价,重点关注数字认读准确性、功能句运用自然度、对话完整性,给予反馈与建议 字母练习与拓展(6 分钟) 1.Activity 3(Pronunciation ):学生完成字母听辨排序与书写练习,小组内核对答案,教师针对字母书写规范(如大小写占格 ) 、听辨错误(如漏听字母 ) 进行讲解。 2.字母拼读挑战:教师给出含字母 A - Z 的简单新单词(如 “bag, fish, jump” ) ,让学生尝试拼读,分析字母发音规律,巩固字母发音知识,提升自主拼读能力。 (五)拓展迁移(3 分钟) 语音与词汇拓展:利用字母发音知识,让学生尝试创造包含多个字母的简短英语句子(如 “A cat and a dog jump on the mat.” ) ,强化字母运用与语音感知,同时拓展词汇与句子创作能力。 (六)课堂小结(2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重点:数字 11 - 20 认读、新友交流功能句运用、字母 A - Z 发音与书写、语音现象(连读等 ) 。 (七)作业布置(2 分钟) 背诵数字 11 - 20 英文单词,录制新友交流创编对话音频(至少包含 3 个功能句 ) ,书写字母 A - Z 大小写各 5 遍,注意规范占格。 用英语制作一份 “新友信息卡” ,包含自己和几位同学的姓名、来自哪里、班级、年龄、爱好等信息(用英语表述 )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仁爱科普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教师 学科 英语 班级 七年 班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Unit1 Lesson 3 Thinking Skills and Reading Strategies
课堂类型 课时安排 课时
课标要求 本课时围绕 “描述人物(Describing a person)” 展开,通过思维导图文本阅读、预测练习、同伴互动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人物描述的维度(姓名、年龄、外貌、喜好、性格等 ),学习用英语介绍个人及他人信息。教材借助不同活动梯度推进,从输入(文本阅读学习描述方法 )到输出(绘制思维图、自我介绍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为日常人物交流及更复杂人物描述奠基。
学科素养 (一)语言能力 掌握人物描述词汇(name、age等 )与句型(“My name is...” 等 ),听懂相关对话文本,提取关键信息。 (二)文化意识 了解不同文化下人物描述的共性与差异,增强跨文化交流人物信息的意识,尊重文化多样。 (三)思维品质 借分析人物描述维度与表达关联,培养逻辑梳理能力;小组互动中多视角描述人物,发展批判性思维与创意表达。 (四)学习能力 用情境记忆法学词汇句型,优化积累策略;借思维图、同伴交流,提升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拓展语言应用场景。
教学目标 1.利用“图片预测”这一阅读策略,获取文本的主旨大意; 2.运用思维导图,提取文本中人物描写的关键信息; 3.绘制个人信息的思维导图,多角度地介绍自己和他人。
教学重点 掌握描述人物的核心词汇与句型,能准确运用进行人物信息表达。 学会通过图片、文本预测内容,提取并整合人物描述关键信息。
教学难点 灵活、连贯地运用多维度语言(外貌、性格、喜好等 )描述人物,提升表达丰富性。 自主构建思维图,创意化进行自我介绍与他人介绍,体现个性特点。
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法、阅读策略实践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 跨文化猜谜:快速呈现梅西(“Spanish name, loves football” )、孔子(“Chinese thinker, family name first” )等人物线索,学生用英语抢答,激活人物描述词汇与跨文化认知。提问 “How to describe people across cultures ” ,引出 “Describing a person” 主题。 (二)知识新授(10 分钟) 词汇句型感知(6 分钟) 呈现教材 Activity 1 文本(Kangkang 自我介绍 ),学生圈出描述词汇(12, tall, friendly 等),区分通用词汇(年龄、性格)与文化特色(如姓名顺序 )。 提炼句型 “My name is... I'm... years old. I'm... I like...” ,教师示范跨文化语境用法(如自我介绍礼貌性、姓名顺序差异 ),学生模仿问答(如 “What's his name How does he describe himself ” )。 跨文化思维图讲解(4 分钟) 展示含 “姓名、年龄、外貌、文化背景” 维度的思维图,结合 Kangkang 文本填充(如 “姓名顺序:中文姓在前” ),讲解多维度描述适配跨文化交流的逻辑。 (三)练习巩固(10 分钟) 文本阅读与思维图填充(6 分钟) 学生读 Activity 2 Li Mei 文本(“I am Li Mei... from China... likes drawing” ),提取通用(年龄、性格)与文化(来自中国、姓名顺序 )信息。4 人小组合作,结合跨文化差异(如与西方姓名对比 )填充思维图,派代表汇报(如 “Li Mei's family name comes first, a Chinese cultural feature” )。 预测与跨文化验证(4 分钟) 观察教材人物图,预测文本内容(如 “friends from diverse cultures” ),说明文化依据(如 “Kids in traditional clothes” )。阅读文本验证,提取跨文化通用表达(old, young )与特色(无文化限定,强调普适性 ),丰富语言库。 (四)拓展应用(7 分钟) 同伴互动描述(3 分钟) 两人一组,参考教材提示(Looks、Likes、Character ),结合跨文化元素(如 “来自某国、姓名顺序” )绘制个人思维图,用 “My name is... (family name first)... In my culture...” 自我介绍,同伴从文化准确性、流畅度点评。 跨文化人物预测(4 分钟) 观察 Li Xiang 图片(黑板足球、人物穿着 ),预测文本内容(如 “foreign friend who likes football” ),阅读验证后,用跨文化视角描述(如 “Jim is from Canada, a country with diverse cultures... Football, a sport popular globally” )。 (五)课堂小结(2 分钟) 用跨文化思维图回顾核心词汇(含文化特色)、句型,梳理 “通用 + 跨文化” 描述维度,强调尊重文化差异的交流意识。 (六)作业布置(2 分钟) 基础:描述家人,融入跨文化元素(如 “姓名文化、家族传统喜好” ),写 5-6 句短文(例:“My grandfather's family name is... likes Chinese calligraphy...” )。 拓展:为班级 “多元文化同学”(或虚拟)绘制跨文化思维图,下节课开展 “跨文化人物猜猜猜”,提升交流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仁爱科普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教师 学科 英语 班级 七年 班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Unit 1 Lesson 4 Theme Reading
课堂类型 课时安排 课时
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 “个人、家庭与社区” 主题语境下: 1.能听懂、读懂关于朋友及人物关系的简单文本,提取姓名、来自、班级、喜好等关键信息; 2.能用英语询问、描述朋友的基本信息(如 “Who is your best friend ”“Where is she/he from ” ),开展日常交流; 3.理解朋友在校园生活中的意义,增强人际交往中用英语沟通的意识,培养积极社交态度。
学科素养 (一)语言能力 掌握朋友描述词汇(classmate、like等)与句型(“Who is... ”等),读懂文本并提取姓名、来源、班级、喜好等信息。 (二)文化意识 了解学生背景差异,尊重人际交往多样性;感知校园朋友交流的文化共性,增强跨文化适应性。 (三)思维品质 分析文本中朋友信息关联,用思维图整合人物关系;从描述拓展到设计互动场景,培养创意与批判性思维。 (四)学习能力 通过阅读、问答优化“信息提取-运用”策略;借思维图与小组合作提升自主与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 (一)学习理解 梳理朋友描述核心词汇与句型,读懂文本并提取 Kangkang 及朋友的关键信息。 (二)应用实践 模仿句型开展同伴问答,完成阅读判断与思维图绘制,巩固文本理解。 (三)迁移创新 结合生活经验拓展朋友描述,开展小组交流并设计校园新朋友互动情景表演
教学重点 掌握朋友描述的核心词汇与句型,能准确进行问答交流; 读懂文本,提取并整合人物关键信息(来自、班级、喜好 )。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多维度信息(来自 + 班级 + 喜好 )连贯描述朋友,提升表达丰富性; 基于文本信息,创意拓展语言表达(如设计新互动场景 ),突破常规描述。
教学方法 图片情境法、阅读任务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趣味问答,激活旧知:教师提问学生 “Who is your best friend in class ” ,邀请 2 - 3 名学生用简单英语回答(如 “My best friend is... She is nice.” ),激活 “描述朋友” 的语言储备。 引出主题,关联课标: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Describing Friends” ,提问 “What can we talk about when describing friends ” ,引导学生思考 “来自、班级、喜好” 等维度,明确本节课任务。 (二)知识新授(12 分钟) 1. 文本预习与词汇感知(7 分钟) 快速浏览,圈画词汇:呈现文本,让学生快速浏览,圈出描述朋友的核心词汇(如 classmate, be from, like, kind )。教师带读词汇,讲解含义(如 “be from” 表示 “来自” ,“like + doing” 表示 “喜欢做某事” )。 句型提炼,模仿运用:从文本中提炼问答句型(如 “Who is your best friend ”“Where is she/he from ” ),教师示范朗读并强调语调(特殊疑问句的降调 )。邀请学生模仿,用 “自己的朋友” 进行简单问答(如 “— Who is your best friend — My best friend is Lily. — Where is she from — She is from Shanghai.” )。 2. 文本结构与文化渗透(5 分钟) 文本框架梳理: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结构 —— 以 Kangkang 的自我介绍为开头,依次介绍朋友的信息。讲解 “校园交友文化” 中 “分享朋友信息、班级互动” 的普遍性,增强文化共鸣。 文化差异提示:对比 “不同地区学生的背景差异”(如文本中 Xiao Ya 来自 Tianjin,Li Xiang 来自 Beijing ),引导学生尊重朋友的多元背景,渗透跨文化意识。 (三)练习巩固(13 分钟) 1. Activity 2 - 3:预测与阅读判断(7 分钟) 图片预测,激活思维:呈现 Activity 2 校园图片,让学生观察并预测文本内容(如 “friends at school” ),说明理由(如 “They are students talking at school, so maybe about classmate friends” )。 文本阅读,验证判断:学生阅读文本,完成 Activity 3 真假判断。教师引导核对答案,分析错题原因(如关注 “Li Xiang is from Beijing” 而非 “Tianjin” ),强化信息提取准确性。 2. Activity 4:思维图绘制(6 分钟) 示范引导,梳理信息:教师示范绘制 Kangkang 的思维图(姓名、来自、班级、喜好 ),讲解 “用思维图整合人物信息” 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学生分组,依据文本绘制 Kangkang 及朋友(Xiao Ya, Li Xiang, Lingling )的思维图。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信息关联(如 “Class Six” 是 Kangkang 和 Xiao Ya 的共同班级 )。 (四)拓展应用(8 分钟) 1. Activity 1:同伴问答(4 分钟) 明确任务,小组练习:学生两人一组,用 Activity 1 句型问答 “最好的朋友” 信息(如 “— Who is your best friend — My best friend is Tom. — Where is he from — He is from Guangzhou.” )。 展示分享,评价反馈:邀请 2 - 3 组学生上台展示问答,其他学生评价 “语言准确性、内容丰富度” ,教师补充指导。 2. Activity 5:小组介绍与创意拓展(4 分钟) 小组合作,设计介绍:学生分组,基于 Activity 4 思维图,用 “Kangkang has three friends... Xiao Ya is...” 句型介绍人物。鼓励小组创意拓展(如添加 “They often play together after school” )。 情景表演,深化运用:小组表演 “校园中介绍朋友” 的情景,融入创意互动(如模拟 “新朋友见面打招呼” ),教师从语言、创意维度点评。 (五)课堂小结(2 分钟) 知识回顾,构建体系:师生共同回顾朋友描述的核心词汇(be from, like 等 )、句型(问答句 )及文本人物信息,用 “思维图 + 关键词” 形式板书总结。 (六)作业布置(2 分钟) 用英语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一位朋友(包含 “来自、班级、喜好” ),至少 5 句话(如 “My friend Lucy is from Chengdu. She is in Class Two. She likes dancing and reading.”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仁爱科普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教师 学科 英语 班级 七年 班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Unit1 Lesson 5 Grammar in Use
课堂类型 课时安排 课时
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 “语言知识” 与 “语言技能” 维度: 掌握人称代词主格(I, you, he, she 等 )的用法,能准确指代人 / 事物; 熟练运用一般现在时中 be 动词(am, is, are )的肯定、否定及疑问形式,描述客观事实、当前状态; 能在语境中正确使用语法知识进行交流,提升语言准确性与规范性。
学科素养 (一)语言能力 1.准确识别、运用人称代词主格(I, you, he, she, we, they, it ),清晰指代人 / 事物; 2.熟练掌握一般现在时 be 动词的肯定、否定、疑问形式,正确构建句子(如 “I am...”, “Is he... ”, “They aren’t...” ); (二)文化意识 感知语法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共性(如人称代词、时态的基本功能 ),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关联,增强规范表达意识。 (三)思维品质 通过分析人称代词的指代逻辑、be 动词的用法规则,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四)学习能力 借助 “观察 - 总结 - 运用” 学习路径,掌握语法知识,优化学习策略;
教学目标 (一)学习理解 识别人称代词主格(I, you, he 等 )在句子中的指代功能; 梳理一般现在时 be 动词(am, is, are )的肯定、否定、疑问形式及用法。 (二)应用实践 运用人称代词主格完成填空、文本补全(Activity 2 - 3 ); 用一般现在时 be 动词的正确形式完成对话、句子创作(Activity 1 - 3 )。 (三)迁移创新 结合生活场景,设计包含人称代词与 be 动词的对话(如 “介绍班级同学” ),灵活运用语法知识交流。
教学重点 在语境中理解人称代词主格和be 动词一般现在时的形式、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在语境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描述自己和他人; 初步具有运用人称代词主格和 be 动词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语法归纳法,任务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情境对话,激活语法: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互动(如 “Hello, I am your teacher. You are students. Are you ready for class ” ),自然引出人称代词(I, you )和 be 动词(am, are ),激活学生已有语法感知。 明确主题,关联课标:板书 “Personal Pronouns & Simple Present Tense” ,说明本节课将学习人称代词主格用法及一般现在时 be 动词的运用,呼应课标语法学习要求。 (二)知识新授(12 分钟) 1. 人称代词主格感知(7 分钟) 图片观察,识别代词:呈现 Activity 1 图片及句子(如 “Hello! I am Lingling. You are in Class 6.” ),让学生观察加粗的人称代词(I, you ),思考其指代对象(I 指说话者自己,you 指听话者 )。 归纳总结,强化规则:引导学生总结人称代词主格的功能 —— 作句子主语,指代人 / 事物(I 我,you 你 / 你们,he 他,she 她,we 我们,they 他们,it 它 ),并通过例句(如 “She is Xiao Ya. He is 12 years old.” )强化记忆。 2. 一般现在时 be 动词讲解(5 分钟) (1)呈现右侧 Activity 1 对话(Li Mei & Li Xiang 交流 ),让学生找出 be 动词(am, is, are ),观察其与人称的匹配(I - am,he/she - is,we/you/they - are )。 (2)用 PPT 展示 Activity 2 的 be 动词表格,讲解肯定、否定、疑问形式(如 “I am...” 对应 “I am not...”“Am I... ” ),让学生理解语法结构。 (三)练习巩固(13 分钟) 1. Activity 2 - 3:人称代词填空(7 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 Activity 2 人称代词填空(如 “This is a cat. __ is a little black cat.” 填 It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易混淆点(如多人称时 We/They 的区分 )。 开展 Activity 3 文本补全,让学生在语篇中运用人称代词(如 “Sarah Hill __ is from America. __ is lovely.” 填 She ),强化语境指代能力,教师核对答案并分析错题。 2. Activity 2 - 3:be 动词运用(6 分钟) (1)学生自主完成 Activity 2 be 动词表格(肯定、否定、疑问形式 ),教师引导核对,强调缩写形式(如 I’m, He’s, aren’t )的正确书写。 (2)基于 Activity 3 框架,让学生用 be 动词创作句子(如 “__ am/is/ are...” ),同桌互查语法正确性,教师抽查点评。 (四)拓展应用(8 分钟) 1. 情境对话设计(4 分钟) 学生分组,抽取人物 / 场景卡片(如 “新同学见面”“介绍宠物” ),设计包含人称代词和 be 动词的对话(如 “A: Hello, I am Tom. Are you in Class 2 B: Yes, I am. We are classmates!” )。 邀请小组上台表演对话,其他学生评价语法准确性、语境合理性 2. 语法迁移挑战(4 分钟) 呈现生活场景(如 “家庭照片介绍”“班级物品描述” ),让学生用 “人称代词 + be 动词” 描述(如 “This is my family. They are happy. That is my dog. It is cute.” ),强化语法在真实语境的迁移。 (五)课堂小结(2 分钟) 师生共同回顾人称代词主格(I, you, he 等 )的指代功能、一般现在时 be 动词的用法规则(人称匹配、肯定 / 否定 / 疑问形式 ),用思维导图板书总结。 (六)作业布置(2 分钟) 基础作业:完成教材剩余语法练习(如 Activity 3 拓展填空 ),整理语法笔记; 拓展作业:用 “人称代词 + be 动词” 描述自己的一天(如 “I am busy in the morning. My friends are helpful.” ),写 5 - 8 句话的短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仁爱科普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教师 学科 英语 班级 七年 班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Unit1 Lesson 6 Oral Communication
课堂类型 课时安排 课时
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 “个人、家庭与社区” 主题语境下: 1.能听懂关于人物信息(姓名、来自、年龄、班级、喜好等 )的对话,提取关键内容; 2.能用英语清晰介绍人物基本信息(如 “He/She is from... He/She is... years old.” ),开展猜人物的口语交流; 3.提升听力抓关键信息(姓名、地点、数字等 )的能力,增强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与流畅性,培养人际交往中用英语沟通的意识。
学科素养 (一)语言能力 1.1.准确听懂并提取人物信息对话中的关键内容(姓名、来自、年龄、班级 ),完成匹配与填空; 2.2.熟练运用 “He/She is from... He/She is... years old.” 等句型,清晰介绍人物信息,开展猜人物交流。 (二)文化意识 了解不同地区(如教材中涉及的城市 )的文化背景差异,尊重人际交往中人物信息的多样性,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 (三)思维品质 通过听力抓取关键信息、推理猜测人物,培养逻辑推理与信息整合能力; (四)学习能力:借助 “听前定目标(如听姓名、数字 ) - 听中抓信息 - 听后运用” 的听力策略,提升听力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一)学习理解 掌握人物信息交流的核心词汇与句型,听懂对话并提取整合姓名、来源、年龄、班级等关键信息,完成听力任务。 (二)应用实践 运用听力策略完成Activity 1的匹配与填空,模仿句型在小组活动中介绍人物信息并开展猜人物交流。 (三)迁移创新 结合生活拓展人物介绍维度(如喜好、特长),设计更具挑战性的猜人物游戏,提升口语交际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教学重点 1.掌握人物信息交流的核心词汇与句型,能准确进行听力信息提取; 2.运用目标语言开展小组猜人物活动,提升口语表达与听力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听力中精准抓取关键信息(如数字、地点 ),并快速匹配整合; 创意拓展人物介绍内容,使猜人物活动更具逻辑性与趣味性,突破常规表达。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教师描述班级同学的简单信息(如 “She is a girl. She is from our city. She has long hair.” ),让学生快速猜测,激活人物信息交流的语言储备(如 “from, girl/boy” 等 )。 结合猜谜,板书 “Guessing who he/she is” ,提问 “What information do we need to guess a person ” ,引导学生思考 “来自、年龄、班级、喜好” 等维度,明确本节课任务。 (二)知识新授(12 分钟) 1. 听力策略与词汇感知(7 分钟) 呈现 Activity 1 A 部分任务(匹配姓名与班级 ),讲解听力策略 “Set a purpose before you listen(听前确定目标,如听姓名、班级 )” ,让学生圈出要关注的关键信息(Li Ming, Meimei, Lin Hua, Class Three... )。 播放 Activity 1 A 部分音频,学生完成匹配任务。教师核对答案后,带读核心词汇(from, year (s) old, Class... ),讲解含义及用法(如 “from” 表示来自某地,“... years old” 描述年龄 ),结合听力内容例句(如 “Li Ming is from... He is... years old.” )强化理解。 2. 句型提炼与听力再练(5 分钟) 从听力内容中提炼 “He/She is from... He/She is... years old.” 句型,教师示范朗读,强调语音语调(如 “He is from Beijing. ↘ He is twelve ↘ years old. ↘” )。 听力再练(Activity 1 B ):播放 Activity 1 B 部分音频,学生运用听力策略抓取关键信息(来自、年龄 ),完成填空。教师巡视指导,核对答案并分析易错点(如数字的听力识别、地点的准确拼写 )。 (三)练习巩固(13 分钟) 1. 听力任务深化(7 分钟) 学生分组核对 Activity 1 答案,交流听力中抓取信息的方法(如如何快速识别姓名、数字 ),教师补充听力技巧(如注意关键词重读、数字的语音特点 )。 教师提供拓展听力材料(包含新人物信息,如 “Lucy is from Shanghai. She is thirteen years old. She is in Class Five.” ),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完成信息提取(姓名、来自、年龄、班级 ),强化听力能力。 2. 口语表达预热(6 分钟) 学生模仿 Activity 2 示例句型,用听力中人物信息进行自我介绍练习(如 “He is Li Ming. He is from... He is... years old.” ),同桌互查语言准确性(如 be 动词的正确使用、年龄表达 )。 教师发放人物信息卡片(包含姓名、来自、年龄、班级、喜好等 ),学生熟悉卡片内容,为小组猜人物活动做准备。 (四)拓展应用(8 分钟) 1. Activity 2 小组猜人物(4 分钟) 学生分组,一人抽取人物信息卡片,用 “He/She is from... He/She is... years old.” 等句型介绍,其他成员猜测人物。强调介绍要清晰、猜测要基于信息推理。 教师巡视各小组,指导语言表达(如拓展 “He/She likes...” 让信息更丰富 ),选取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展示,从语言准确性、创意性、互动性等维度评价。 2. 创意猜人物挑战(4 分钟) 各小组创意拓展人物介绍维度(如添加 “He/She likes reading. He/She is good at singing.” ),设计更具挑战性的猜人物线索,增加游戏趣味性。 小组间交换人物信息卡片,开展跨组猜人物挑战,促进班级交流,强化学生对多维度人物信息表达与理解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2 分钟) 师生共同回顾人物信息交流的核心词汇(from, year (s) old 等 )、句型(“He/She is from... He/She is... years old.” )及听力策略(听前定目标、抓关键信息 ),用思维导图形式板书总结。 (六)作业布置(2 分钟) 基础作业:听 Activity 1 音频,模仿朗读并录制音频,巩固听力与语音语调; 拓展作业:设计 3 - 5 条关于自己家人或朋友的人物信息线索,下节课与同学开展猜人物游戏,提升创意表达与口语交流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仁爱科普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教师 学科 英语 班级 七年 班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Unit1 Lesson 7 Reading for Writing
课堂类型 课时安排 课时
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 “人际交往” 主题语境下: 1.能读懂关于自我介绍和朋友介绍的简单文本,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文本结构和语言表达。 2.能用英语清晰、有条理地介绍自己和朋友,运用正确的词汇、句型和语法(一般现在时等 )进行书面表达,提升语言运用和写作能力。 3.理解人际交往中分享个人及朋友信息的意义,培养积极的社交态度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学科素养 (一)语言能力 掌握人物介绍文本结构,识别运用核心词汇、句型读写;读懂文本、提取信息、完成思维图,独立写作,提升语言输出准确性与流畅性。 (二)文化意识 感知自我介绍和朋友介绍中背景差异,尊重多样;体会校园朋友交流共性,增强跨文化社交适应性,促进积极交往。 (三)思维品质 分析文本结构、梳理信息,培养逻辑思维,用思维图整合内容;创意拓展、同伴互评修改,发展创造与批判性思维,提升反思优化能力。 (四)学习能力 借 “观察 - 总结 - 模仿 - 创新” 路径,掌握写作方法,优化读写策略,提升自主学习力;参与小组、互评活动,增强协作与问题解决力,促进语言实践。
教学目标 (一)学习理解 1.掌握人物介绍文本的结构(标题、开头、主体、结尾 ),识别核心词汇(from, classmate, like 等 )与句型(“I’m from...”, “She/He is...”, “We like...” )。 2.读懂示例文本《My Friend and I》,提取关键信息(自己与朋友的基本情况、喜好 ),完成思维图梳理。 (二)应用实践 1.模仿示例文本结构,绘制关于自己与朋友的思维图,梳理个人信息、朋友信息及共同活动。 2.依据思维图,完成自我介绍与朋友介绍的写作初稿,正确运用主题词汇、一般现在时及标点符号。 (三)迁移创新 1.完善写作终稿,丰富内容(如添加人物性格、独特经历 ),优化结构与语言表达。 2.开展同伴互评,依据评价标准反思改进,提升写作质量与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 1.梳理人物介绍文本的结构与语言表达,提取关键信息完成思维图。 2.模仿结构与语言,完成自我介绍与朋友介绍的写作。
教学难点 1.绘制思维导图,谋篇布局,拟定框架,完成写作任务; 2.通过自评和互评,学会反思,改进文章的结构、内容和语言。
教学方法 读写结合法、文化融入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话题互动:教师提问 “Who is your best friend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him/her in one sentence ” ,邀请学生用简单英语描述朋友,激活人物介绍的已有知识。 引出主题:展示教材标题 “Introducing yourself and your friend” ,说明本节课将通过阅读示例文本,学习人物介绍的写作方法,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 (二)学习理解 —— 文本阅读与思维图梳理(12 分钟) Activity 1:文本阅读与信息提取(7 分钟) 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My Friend and I》,圈出核心词汇(from, classmate, like 等 )与 关键句型(“I’m from...”, “She is...”, “We like...” )。 2.教师引导梳理文本结构:标题(My Friend and I)、开头(介绍自己与朋友姓名 )、 主体(基本信息、喜好、共同活动 )、结尾(总结感受 ),明确各部分功能。 3.完成思维图填空:提取 Lingling 与 Xiao Ya 的信息(来自哪里、班级、喜好 ) 4.总结语言与结构(5 分钟) 词汇:人物介绍常用词汇(from, classmate, like, enjoy 等 )。 句型:“I’m/She’s from...”, “I’m/She’s in...”, “I/She like (s)...”, “We... together” 。 结构:标题(简洁明了 )+ 开头(引出自己与朋友 )+ 主体(分点介绍基本信息、喜 好、互动 )+ 结尾(表达情感 )。 (三)应用实践 —— 思维图绘制与初稿写作(15 分钟) Activity 2:绘制个人思维图(8 分钟) 学生参考教材示例,绘制关于 “Yourself and Your Friend” 的思维图。教师巡视指导,提醒运用主题词汇,确保信息完整、逻辑清晰。 Activity 3:写作初稿创作(7 分钟) 学生依据思维图,模仿文本结构完成写作初稿。需包含标题、开头、主体(Who、Likes )、结尾,正确运用一般现在时与主题词汇。 示例框架: Title: __________ Beginning: My name is __________. I have a good friend. His/Her name is __________. Body: I’m from __________. I’m in __________. I like __________. __________ is from __________. He/She is my classmate. He/She likes __________. We __________ together. End: __________ is a great friend! We __________. 教师提醒关注标点符号(如句首大写、句末标点 )与单词拼写。 (四)迁移创新 —— 终稿完善与同伴互评(10 分钟) Activity 4:同伴互评与修改(5 分钟) 学生交换作文,依据评价表(教材 Activity 5)从 “表达交友观点、人物描述思维、朋友介绍清晰性、结构组织、主题词汇运用、一般现在时、标点、拼写” 8 个维度评分(1 - 4 分 )。 填写评价表后,与同伴交流建议(如 “You can add what your friend looks like to make it more vivid” ),依据建议再次修改作文,提升写作质量。 (五)课堂小结(3 分钟) 师生共同回顾: 人物介绍写作的结构(标题 - 开头 - 主体 - 结尾 ); 核心词汇与句型(from, classmate, like ;“I’m from...”, “We... together” 等 ); 写作优化方法(内容拓展、语言润色、同伴互评 )。 (六)作业布置(2 分钟) 完成终稿誊写(Activity 4),并将作文分享给朋友,听听对方反馈。 尝试用英语给笔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和朋友,运用本节课所学结构与语言,拓展跨文化交流场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仁爱科普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教师 学科 英语 班级 七年 班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Unit 1 Lesson 8 Project and Review
课堂类型 课时安排 课时
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 “人际交往” 主题语境下: 1.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词汇(如描述人物的 name、age 等 )、语法(be 动词用法 )和书写规范,读懂并处理相关文本、名片信息,完成听力、阅读任务。 2.能用英语清晰、准确地介绍自己和朋友,包括姓名、年龄、爱好、性格等内容,正确运用 be 动词和人物描述句型,提升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3.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物信息表达和书写的差异,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学科素养 (一)语言能力 精准提取处理人物信息,完成练习;综合运用单元语言设计名片、口语介绍,提升输出准确性与流畅性 。 (二)文化意识 感知不同文化下人物信息表达与书写差异,尊重多样;融入跨文化元素设计、介绍名片,增强交流与文化理解意识 。 (三)思维品质 借解读名片、做复习练习,分析逻辑规则,培养逻辑思维;借创意设计、拓展介绍,发展创造性思维,提升思维灵活与创新性 。 (四)学习能力 借项目、任务优化“复习 - 运用 - 创新”策略,提升自主学习力;借小组合作、同伴交流,提升协作与问题解决力,巩固运用语言知识 。
教学目标 (一)学习理解 1.熟练掌握单元核心知识:人物描述词汇(name, age, home 等 )、be 动词用法(am/is/are )、书写规范(句首大写、专有名词大写 )。 2.读懂名片、文本信息,精准提取人物细节(年龄、爱好、性格 ),完成信息匹配与语法填空。 (二)应用实践 1.小组合作设计好友名片,运用单元词汇完整呈现人物信息(姓名、年龄、爱好等 )。 2.依据名片进行口语介绍,规范运用 be 动词、人物描述句型,清晰传递信息。 (三)迁移创新 1.结合跨文化视角(如中外姓名书写、爱好差异 )优化名片设计,提升文化意识。 2.创意拓展名片内容(如添加 “梦想、难忘经历” ),丰富人物介绍维度,深化语言运用。
教学重点 1.制作最好朋友的姓名卡并做介绍,综合运用语言,培育审美感知; 2.通过听说读写的活动,复习巩固本单元词汇、语法、思维技能和阅读策略; 3. 主动反思和评价自我表现,促进自我监督式学习。
教学难点 1.跨文化元素融入名片设计(如姓名顺序、爱好文化差异 ),提升文化理解。 2.创意拓展人物信息,使介绍更具个性与感染力。
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复习巩固法、文化融入法
教学过程: (一)Step 1:Review Warm - up(5 分钟) 活动:开展 “快问快答” 游戏。教师说指令(如 “用 be 动词造句”“说出 3 个描述性格的词” ),学生快速抢答,复习单元核心知识(be 动词、人物词汇 )。
设计意图:激活单元知识储备,营造复习氛围,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Step 2:Project — Making a Name Card(20 分钟) 1. Activity 1:解读名片,提取信息(7 分钟) 学生阅读教材 “Liu Mei 名片”,回答问题(如 “What’s her age What are her likes ” ),提取人物信息。 教师引导关注 “名片信息完整性”(姓名、年龄、住址、爱好、外貌 / 性格 ),梳理人物描述维度。 2. Activity 2:小组设计名片(8 分钟) 小组合作,为好友设计名片(“My Best Friend” ),填写姓名、年龄、住址、爱好、外貌 / 性格,绘制人物简笔画。 要求:运用单元词汇,信息完整;尝试融入跨文化元素(如外国朋友的姓名书写、不同文化背景的爱好 )。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词汇拼写、be 动词正确使用(如 “He is... She likes...” )。 3. Activity 3:名片介绍与评选(5 分钟) 小组内成员依据名片介绍好友(如 “This is my best friend. Her name is... She is... years old. She likes...” ),规范运用 be 动词与人物句型。 每组推选 “最佳设计师”,向全班汇报,其他小组评价(信息完整性、语言准确性、创意 )。 (三)Step 3:Review Practice(12 分钟) 1. Activity 1 & 2:听力与词汇语法练习(6 分钟) Activity 1:小组合作听文本,完成姓名卡片信息(城市、爱好 ),并进行班级介绍(如 “Yang Guang is from... He likes reading.” ),强化听力与口语输出。 Activity 2:阅读文本,用 “friendly, happy” 等词汇填空,巩固人物性格词汇运用,分析语境逻辑(如 “quiet girl” 对应 “doesn’t talk much” )。 2. Activity 3 & 4:语法与书写规范(6 分钟) Activity 3:用 am/is/are (not) 完成短文填空,梳理 be 动词用法(第一人称用 am,第三人称用 is 等 ),分析常见错误(如 “I is...” )。 Activity 4:书写句子并关注下划线字母(句首、专有名词大写 ),强化书写规范,对比中西方书写文化差异(如中文姓名拼音大写 )。 (四)Step 4:Summary & Extension(3 分钟) 总结回顾:师生梳理单元核心知识(人物词汇、be 动词、书写规范 ),强调跨文化表达要点(如姓名、地址书写 )。 拓展任务:课后为 “外国笔友” 设计名片,融入中外文化差异(如外国笔友的姓名顺序、特色爱好 ),下节课分享。 (五)作业布置(2 分钟) 完善名片设计,添加跨文化元素(如外国朋友的文化背景 ),丰富人物介绍。 完成复习板块错题整理,总结 be 动词、书写规范的易错点,制作 “知识小贴士”。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