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观 潮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插图、多媒体课件,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在语境中理解“横卧、屹立、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景物变化特点背诵第三、四自然段。3.理清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能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大潮的奇特景象,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气势,并能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4.能将文本语言外化,运用本课习得的方法尝试写一篇作文提纲。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依据以上理念我将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如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难点:能将文本语言外化,运用本课习得的方法,尝试写一篇作文提纲。本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这一要求更全面、更深入,学生能否通过课文的学习,在读中想象画面,感受到钱塘江大潮之奇、壮。需要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心想象的方法,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首先,板块一:整体听读 导入学习学生读预习提示,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各用两个词语在括号里总结出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过程。学生随机生成。在黑板右侧相机板书:按顺序。例如,在潮来时,我找到的词语是人声鼎沸、山崩地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梳理画面。接下来,利用科大讯飞的备课资源拓展,播放《观潮》的全文朗读,让学生整体听读,在找出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的同时,又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大潮壮观景象的兴趣。板块二:关注变化 体会表达出示【学习任务一】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用“______”圈画出能体现潮来前景象的动词或形容词。3.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自己试着大胆的说一说。学习潮来前部分:主要通过默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描写语句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潮来前江面、人们等方面的描写语句,例如“横卧”“笼罩”“屹立”“若隐若现”等词语分析其特点,感受动词和形容词运用的精妙,体会潮来前的风平浪静。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环境、人物的细致观察与描写。板块三:体悟烘托 重点突破出示【学习任务二】自由朗读第三、四自然段。2.用“~~~~~~”画出能体现潮来时景象的语句。3.找出听到的、看到的、人们感受到的景物描写,小组合作讨论后,完成三个“关于”的填写。远 ①关于大潮的声音:②关于大潮的样子:近 ③关于观潮的人们:学习潮来时部分:这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采用直观教学法,展示大潮的图片和播放视频,让学生将文字描述与实际景象相对比,更直观地感受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所带来的形象感和震撼力。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找出描写大潮样子和声音的语句,如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通过男生、女生、逐层朗读、分析修辞手法、想象画面等方式,深入理解大潮的雄伟壮观。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符合新课标对合作学习、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的要求。板块四:迁移学习 模仿练笔教师相机提问“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引导学生梳理描写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特点,总结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同时回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通过总结归纳,提升学生的知识整理和总结能力,帮助学生经历从学习到运用的过程。这部分的习作练习是建立在对课文《观潮》的基础上的应用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读课文画句子想画面,品词析句,学生积累了文中语言的范式,再完成练笔,这样的过程水到渠成。在这一环节中,出示【任务三】先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写作框架及评价提示,如先确定描写的景物,然后按照一定顺序描述其特点,再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修饰。通过这样的引导,降低写作难度,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写作中的能力,提升写作能力,符合新课标关于知识迁移运用的要求。板书设计《观潮》潮来前“江面平静 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潮来时“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 形成水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隆隆的响声 闷雷滚动 山崩地裂”潮头过后“漫天卷地 余波还在漫天涌来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共23张PPT)观 潮第二课时复习回顾学习提示:整体听读,找出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学习任务一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用“ ”圈画出能体现潮来前景象的词语。3.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并和同学大胆的说一说。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横卧写出了钱塘江雄伟的姿态和气势;与后文的“平静”相呼应。结合词语,想象画面。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景物描写→想象画面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潮来时)由远及近学习任务二1.自由朗读第三、四自然段。2.用“~~~~~~”画出能体现潮来时景象的语句。3.找出听到的、看到的、人们感受到的景物描写,小组合作讨论后,完成三个“关于”的填写。远 ①关于大潮的声音:②关于大潮的样子: 近 ③关于观潮的人们: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画面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千万匹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对比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 而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白色战马飞奔而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地飞奔而来。速度快浪多潮水涌来的浩大场面飞奔千万匹齐头并进,浩浩荡荡比喻壮观景象非凡气势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还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表示时间极短表示时间很长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请你用今天习得的方法,尝试写一个习作提纲。学习任务三课后作业基础性作业: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拓展性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提高性作业:由读到写,请你化身小导游,为钱塘江大潮写导游词,为父母介绍一下钱塘江观潮的奇特景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观潮》第2课时 教案.docx 《观潮》第2课时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