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学高年级)第7讲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部法律的通过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吗?因为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 “法典” 命名的法律,它有 1260 个法条,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全方位保护我们的民事权利。它还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回应了很多社会热点问题,比如人格权保护、高空抛物等,所以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新中国成立后, 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 4 次启动制定和编纂民法典相关工作,但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完成。2014年以来,习近平主持3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分别审议民法总则、民法典各分编、民法典3个草案。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万众期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387 行,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法 治(一)法律是什么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准绳。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我们可以根据一种“神兽”的名字来理解法律,它叫獬豸(xiè zhì),又称任法兽。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它就用角去顶无理的一方,甚至将罪大恶极的人顶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令民众心生敬畏。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2014 年 11 月 1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 12 月 4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2023年3月10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我们要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三)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我们要从小树立规则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校园小法官”向同学们讲解法律知识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或者实施不力,搞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 习近平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3 道)1. 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 )A. 刑法 B. 民法典 C. 义务教育法(2)法律最形象的说法是( )A. 尺子 B. 天平 C. 准绳(3)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 )A. 12月1日 B. 12月4日 C. 12月10日CBB课堂练习判断题(1)法律只约束大人,不约束小孩。(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3)我们可以不遵守学校规则,只要遵守法律就行。( )×√×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知道了民法典的重要意义,了解了法律像准绳一样规范我们的行为,明白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我们要从小树立规则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哦!板书设计7.法律是治国之重器1. 民法典 - 制定历程- 重要地位与构成2. 法治 - 法律如准绳- 獬豸与“法”字 - 公平正义3. 宪法 根本法地位- 宪法宣誓 国家宪法日4. 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 规则重要性- 法律是重要规矩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7讲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公开课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围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展开,通过介绍法律的概念、宪法的重要地位以及树立规则意识等内容,让学生对法律有初步且系统的认识。教材以民法典的制定历程、“法”字的演变等生动案例和素材,深入浅出地阐述法律相关知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为后续深入学习法律知识奠定基础。二、学情分析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则,但对于法律的概念、作用以及与自身的紧密联系,理解还较为模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倾向于直观、有趣的学习方式,对故事、案例、活动等形式兴趣浓厚。三、核心素养分析(一)政治认同通过对我国法律体系特别是宪法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增强对国家制度和法治道路的认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的情感。(二)道德素养引导学生明白法律与道德的相辅相成关系,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在学习法律知识过程中,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促使他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做有道德、讲文明的公民。(三)法治观念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法律的概念、特征和作用,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四)健全人格通过对法律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明白行为的边界和后果,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在面对问题和冲突时,能够理性思考,依法行事,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五)责任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成员,遵守法律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治宣传等活动,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为营造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四、教学重点1. 理解法律的概念和作用,明确法律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规矩。2. 认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3. 培养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五、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中理解法律的本质和内涵,体会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 帮助学生将法治观念内化为自觉行动,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遵守法律法规。六、教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民法典制定过程的视频、獬豸的图片及相关动画、宪法宣誓的视频等。2. 制作“校园小法官”角色扮演道具,如法官帽等。3. 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资料。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民法典通过时的新闻视频,视频中展现人们对民法典通过的关注和热议场景。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部法律的通过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吗?”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举手回答,表达自己对民法典重要性的初步看法。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时事新闻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课堂情境。同时,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后续课程内容的讲解做好铺垫。(二)讲授新课(25分钟)1. 第7讲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教师活动:展示民法典制定过程的详细资料,包括从1954年到2020年期间多次启动制定和编纂工作的时间节点及重要事件,重点提及习近平主持相关会议审议草案的情况。向学生介绍民法典的重要地位,它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对各方面权利进行平等保护,具有鲜明特色。讲解民法典的构成,如7编、1260条以及各编的主要内容。学生活动: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观看资料展示,了解民法典制定的艰辛历程和其重要意义。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及时提问。设计意图:通过详细介绍民法典的制定过程和相关内容,让学生对我国重要法律有直观认识,感受国家对法治建设的重视,为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奠定基础。2. 法治教师活动:提问学生:“法律是什么呢?”引出法律如准绳的形象说法。展示獬豸的图片和相关动画,讲述獬豸在古代辨别是非、惩处罪犯的传说。介绍古代“法”字“灋”的构成及含义,解释公平如水、触不直者去之等寓意,强调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学生活动:观察獬豸的形象,听老师讲述传说和“法”字含义,积极思考,理解法律维护公平正义的本质。设计意图:利用有趣的传说和文字演变,将抽象的法律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法律的内涵和追求的价值。3.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教师活动:播放宪法宣誓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国家工作人员庄严宣誓的场景。讲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权威和效力。介绍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时间和意义,强调每年12月4日我们要重视宪法学习。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感受宪法宣誓的庄重氛围。理解老师对宪法地位和“国家宪法日”的讲解,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展示和讲解,让学生直观感受宪法的权威性,增强学生对宪法的尊崇感,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4. 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教师活动:展示一些校园内遵守规则和违反规则的图片,如学生有序排队、课间打闹等场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规则在校园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规则的关系,强调法律是最大最重要的规矩。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参与小组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小组成员交流想法。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阐述规则的重要性及对法律与规则关系的理解。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入手,通过图片和讨论,让学生深刻体会规则的重要性,进而理解法律作为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 )A. 刑法 B. 民法典 C. 义务教育法参考答案:B(2)法律最形象的说法是( )A. 尺子 B. 天平 C. 准绳参考答案:C(3)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 )A. 12月1日 B. 12月4日 C. 12月10日参考答案:B2. 判断题(1)法律只约束大人,不约束小孩。( )参考答案:×(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参考答案:√(3)我们可以不遵守学校规则,只要遵守法律就行。( )参考答案:×教师活动:展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讲解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学生活动:认真思考题目,举手回答问题。对于错误的回答,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理解错误原因。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及时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四)课堂小结(2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知道了民法典的重要意义,了解了法律像准绳一样规范我们的行为,明白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我们要从小树立规则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哦!(五)板书设计法律是治国之重器1. 民法典- 制定历程- 重要地位与构成2. 法治- 法律如准绳- 獬豸与“法”字- 公平正义3. 宪法- 根本法地位- 宪法宣誓- 国家宪法日4. 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规则重要性- 法律是重要规矩(六)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视频展示、故事讲解、小组讨论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对法律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概念,部分学生理解仍有困难,如法律的本质内涵。在今后教学中,应多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简化抽象知识,让学生更好理解。同时,在引导学生将法治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方面,还需加强引导和实践活动,真正让法治意识扎根学生心中。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第7讲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公开课 教学课件.pptx 第7讲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公开课教案.docx 视频素材:以法律为准绳的形象说法.mp4 视频素材:宪法宣誓视频.mp4 视频素材:民法典的诞生过程.mp4 视频素材:民法典通过.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