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针对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因为(  )
A.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根本改变
B. 老龄化程度加深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 人口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加速发展的关键变量
D. 高质量人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2. 我国在快速发展、经济腾飞的同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挑战,我国积极调整人口政策,下图是我国生育政策变化情况。
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  )
A. 违背了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B. 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C. 能迅速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D.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口与资源的关系
3. 按现在的生产速度,我国的稀土储备将在20年内全部开采完。到2050年前后,必须从国外进口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资源形势严峻的突出表现为(  )
A. 我国资源开发难度大 C.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小
B. 我国总体上资源紧缺 D.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4. 从日常制冷采暖到建筑材料制造、建筑施工……建筑业是诸多行业中的能耗“大户”。我国《“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从我国资源国情分析,国家大力推进绿色建筑是因为(  )
A. 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
B. 我国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C. 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成为民生之患
D. 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5.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正在充盈当代中国人的新梦想。“盼环保”“求生态”的国情依据有(  )
①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②我国环境恶化趋势已无法遏制
③生态保护成为我国的中心工作 ④我国环境问题已成为民生之患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下列关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相互关系的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7.你从下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注:2035及2050年为预测数据。
①2000—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②2020—2035年,中国人口正处于快速老化期
③2035—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④2000—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8. 在班级开展的“发展中的人口问题”主题式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围绕如何解决人口问题提出了以下方案,其中最有可能达成探究目标的是(  )
A. 召开模拟政协会议,分析不同人口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B. 邀请人口问题研究专家来校举办讲座,介绍我国的人口数量变化
C. 组织同学们观看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纪录片,并分享观看感受
D. 制作我国人口与资源分布关系的图表,研究现阶段人口特点
9. 下面是某中学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外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关于“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的四则宣传标语,其中与主题不符的是(  )
A.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B. 红花绿草满园栽,风送花香蝶时来
C.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优生优育民富国强
D. 百行德为首,万事法为先
10. 对下面漫画认识正确的有(  )
①全球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②我国自然资源丰富③必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④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1. 下面漫画《砍树》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B.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将不再需要自然资源
C. 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D.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应有的智慧选择
12. 2024年海口市南渡江水域禁渔时间为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禁渔范围为海口市辖区内南渡江干流江段。禁渔期间,除休闲渔业、娱乐性垂钓外,在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内,禁止所有捕捞作业。此举的意义有(  )
①有利于上述水域生态环境修复
②有利于维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③有利于依法打击非法捕鱼行为
④有利于减轻渔民的工作压力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下面漫画告诉我们(  )
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②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环境
③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④保护环境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共同努力
①② B. ②④C. ①③ D. ③④
14. 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游泳馆,智能导光系统通过屋顶的210根导光管,将室外自然光引入场内,每年可节约10万度电。杭州亚运会的相关设计主要体现的发展理念是(  )
A. 创新和协调 B. 绿色和开放
C. 创新和绿色 D. 协调和共享
15. “两山理论”(即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两山”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画了三幅图,下列对这三幅图解读正确的有(  )
注:A代表绿水青山,B代表金山银山
①图1:A就是B,B就是A
②图1:A和B都关乎人民的利益,都很重要
③图2:必要的时候,为了B,可以适当牺牲A
④图3:若B要以牺牲A为代价,那么宁要A,不要B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暑假期间,小王和爸爸回到乡下奶奶家,听说政府要在村里开办农产品加工厂,加工厂选址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
①尽量避开基本农田 ②不影响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③河流的远近和流向 ④该地区的男女人口比例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7. 近年来,海南省牢记生态环境保护这个“国之大者”,努力建设生态环境世界一流的自由贸易港。对此,我们应该(  )
A. 拒绝购买有包装的产品,践行绿色理念
B. 宣传环保知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C. 捕猎珍稀动物,彰显自己的勇敢品质
D. 随意放生巴西龟,体现自己的爱心
18. 下列信息表明(  )
◎2023年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审议通过。 ◎2023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施行。 ◎2023年10月24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审议通过。
A. 我国实现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B.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 全国人大行使了重大事项决定权
D. 国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19. 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少用一张纸巾、夏季空调设置不低于26℃、点外卖不要一次性餐具、优先绿色购买、开通个人碳账户……这些是“全民绿色行动”的缩影,而“全民绿色行动”正在点亮美丽中国。开展“全民绿色行动”(  )
①说明我国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②是践行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生动实践
③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途径
④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共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一要求(  )
A. 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能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C. 有利于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
D. 能为治国安邦提供物质基础
21.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生态智慧,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为新时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开启了面向未来的智慧之门。下列选项蕴含生态智慧的有(  )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
22. “135”出行模式(1千米以内步行,3千米以内骑自行车,5千米以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这一出行模式(  )
A. 有利于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B. 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
C. 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D. 践行了低碳生活理念
23. 某市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志愿者们清理出的废弃电池、节能灯应投入的垃圾箱是
(  )
A B C D
24. 自2023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禁止生产、进口、销售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的汽车。对此事件的影响下列推导最合理的是(  )
A. 实施国六标准→节约自然资源→解决资源短缺→坚持绿色发展
B. 实施国六标准→降低汽车价格→刺激汽车消费→促进生产发展
C. 实施国六标准→扩大就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实现生活富裕
D. 实施国六标准→减少污染排放→保持生态良好→建设美丽中国
25. 民以食为天,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粮食安全都是头等大事。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生活中的粮食浪费现象,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文明劝导,宣传勤俭节约美德
②加强立法,严惩铺张浪费行为
③珍惜粮食,自觉践行光盘行动
④强化监管,制止餐饮食品浪费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非选择题
简答题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该立法是“为了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
请回答下列问题: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诞生有利于应对哪项人口新特点?
请你分析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诞生的意义。
辨析题
2024年3月5日上午,海南省东方市召开2024年禁塑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着力提高现有执法人员能力水平,培养人才队伍,推动禁塑工作在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和使用等全链条覆盖,执法无死角无遗漏。因此,小东认为:只要做好“禁塑”工作,就能走好绿色发展道路。
请你对小东同学的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2012—2023年中国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亿公顷) 1.14 1.16 1.17 1.19 1.19 1.18 1.17 1.16 1.17 1.18 1.18 1.19
粮食产量 6.12 6.3 6.4 6.61 6.6 6.62 6.58 6.64 6.69 6.83 6.87 6.95
材料二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海南之所以被寄予厚望,是因为这里是育种天堂,海南一粒粟,牵系中国粮。
我国耕地总量多,但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也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当前,我国粮食供给由总量不足转为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优质粮食供给不足、深加工转化滞后;技术储备不足,种业自主创新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一些种源还依赖进口;不善于运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导致销售不畅等问题突出。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党和政府为何高度关注粮食安全。
29、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2023年8月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2023年全国生态日的活动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到海南考察调研,都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要指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海南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昌江王下乡黎花里,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叠加独具特色的黎族风情,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人;五指山市水满乡利用背靠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地域优势,开发生态产品,探索生态旅游,走上致富之路。在三亚,近海水域投放人工生态礁后,“水下荒漠”长出了大片珊瑚;在海口,部分长期黑臭的城镇内河湖经过治理,迎来了久违的清澈;在东方,坑洞遍布的采石场披上了绿装;在文昌,一度满目疮痍的垃圾山被封存,建成了供村民游憩纳凉的公园。人们的日子越来越美。
(1)材料一中的实景展现着怎样的共同图景?
材料二 海南省牢记重要嘱托,心怀“国之大者”,遵循客观规律,不断完善制度措施,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举办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努力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由贸易港。
结合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海南能交出优异答卷的原因。
材料三 毛纳村,依山傍水,满眼碧绿,小小的茶叶变成了这里的致富“法宝”。毛纳村不仅依靠茶叶这个特色产业致富,还发展乡村旅游,注重黎锦、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生态美、产业兴的美好局面在这里徐徐展开。
材料三体现了海南自贸港建设要贯彻哪两个新发展理念?
答案
1-5DBBAB 6-10DBADC 11-15DABCC 16-20CBDCC 21-25CBDDA
26、(1)老龄化加剧。
有利于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或有利于推动我国法治建设;或有利于推进良法之治等);有利于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等)。
小东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1)做好“禁塑”工作,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但要走好绿色发展道路,还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因此,要走好绿色发展道路,不仅需要我们做好“禁塑”工作,还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青少年应树立环保意识,自觉践行“禁塑”法规,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28.(1)2012-2023年,中国粮食种植面积总体趋于稳定,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这表明,中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中国完全有能力、有信心靠自己端牢自己的饭碗。
(2)①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说明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石。②技术储备不足,种业自主创新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说明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③我国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也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说明我国总体上粮食资源紧缺。
29.(1)它们共同展现了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美丽中国图景。
(2)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②健全生态保护制度。③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④加大宣传力度,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3)创新、绿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