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中考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专题复习知识点汇总一、认识自己、学会学习(七上第2,3课、九下第6课)【考点1:认识自己】核心观点: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接纳欣赏自己,做更好的自己。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2.正确认识自己:①自我评价、②他人评价、③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④客观冷静分析,既不盲从,也不忽视。3.接纳自己:①需要乐观的心态,②需要勇气和智慧。4.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独特、优点、努力、为他人的贡献、欣赏自己在成长道路上面对压力与挫折时,能够自我鼓励,奋进,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学会欣赏他人。5.做更好的自己:①扬长避短、改正缺点。②完善发展自我、激发自己的潜能、③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考点2:学会学习】6.学习让我们能够生存,拥有更充实的生活、激发前进的动力,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学习对青少年来说既是权利,也是义务。7.学会学习:①学习的兴趣。②科学的学习方法。③不同的学习方式,④要在实践中学习。8.在实践中学习:①锤炼自己,丰富人生经历,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②解决生活中的困惑,③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升。二、珍惜青春、调控情绪【考点3:少年有梦】9.梦想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人类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10.实现自己的梦想:①在于行动,②需要坚持,③需要方法,④需要立志(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考点4:自信、自强】11.自信:带来激情、信心和希望,能够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12.自强: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13.自强:①坚强的意志、②进取的精神、③持久的坚持【考点5:行己有耻、止于至善】14.做到“行己有耻”?①要有知耻之心。②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和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③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15.如何做到“止于至善”?①从点滴小事做起。②见贤思齐,向榜样学习。③自我省察,端正自己的行为。④以修身为本。16.榜样的作用: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国家繁荣富强。【考点6:情绪、情感】(5年5考)核心观点:我们要学会合理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17.情绪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也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妨碍交往,做出过激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三、珍爱生命、直面挫折(七上第8、9、10课)【考点7:敬畏生命、生命至上】核心考点:要树立生命意识,坚持生命至上,敬畏生命,守护生命。18.敬畏生命①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②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③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19.敬畏生命①(思想上)敬畏生命,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②(行动上)不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③(道德上)敬畏生命,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20.爱护身体: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控制情绪);③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21.养护精神:守护精神家园,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考点8:直面挫折】核心观点:勇于战胜挫折,磨砺坚强意识、增强生命的韧性。22.正确认识挫折:生活难免有挫折,挫折是生命成长的一部分。23.发掘生命的力量(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①需要增强生命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②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③掌握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④借助外力,学会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支持和鼓励。【考点9:生命的意义】24.生命的意义:①对自己: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②对他人: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爱心,自愿承担责任、关爱他人、服务和奉献社会。③对国家: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25.人生价值①生命的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②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③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让生命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四、孝亲敬长、师友同行(七上第4、5、6、7课,七下第2课)【考点10:网上交友】26.健康的网上交往①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②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③要遵守道德和法律。【考点11:师生交往】27.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28.尊重老师: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基本道德修养。29.尊重老师:(1)教学相长:①勤学好问。②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③正确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求同存异,主动关心老师。④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2)亦师亦友:①彼此尊重,尊重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和劳动成果;②平等相待、相互促进,共同成长;③主动关心、理解老师,积极沟通。【考点12:孝亲敬长、和谐家庭】▲30.为什么要孝亲敬长?①“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涵。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31.怎样孝亲敬长?①感恩,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②尊敬,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③倾听,倾听他们的心声。④知恩、主动承担家务劳动。32.化解亲子冲突:①良好的互动沟通,掌握沟通的技巧;②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的爱;③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33.怎样构建和谐家庭?①互相信任、体谅和包容,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②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共同协作。③积极面对家庭中的变化。④传承家庭美德和优良家风。拓展:传承好家风的意义①对个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健全人格,促进健康成长;②对家庭:构建和谐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③对社会: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五、建设集体(七下第6、7、8课)【考点13:个人与集体】34.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35.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①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②坚持集体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36.怎样让集体更和谐?①遵守规则,保持集体的和谐。②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③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⑤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得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六、恪守道德、文明交往(八上第4课)【考点14:尊重他人】核心观点:我们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与人为善37.尊重他人的表现: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38.为什么要尊重他人?(意义、重要性)①(对个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②(对他人)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③(对社会)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118.如何尊重他人?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关注,热情的帮助。②平等对待他人。尊重他人人格,一视同仁。不轻视、歧视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理解他人的难处,宽容、包容他人。④学会欣赏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欣赏和赞美他人。【考点15:文明有礼】39.礼的体现及主要表现?体现: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主要表现: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40.文明有礼重要性①对个人: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②对社会:促进社会和谐。③对国家: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41.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①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③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④要从小事、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考点16:诚实守信】42.诚信的重要性①(地位)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②(对个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③(对企业)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良好形象、信誉以及持久效益的保证。④(对社会)诚信促进社会文明。⑤(对国家)诚信促进国家兴旺。43.如何践行诚信?①树立诚信意识。②运用诚信智慧。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七、勇担责任、关爱社会(八上第1、2、6、7课)【考点17:亲社会行为】4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②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127.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45.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①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②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考点18:承担责任】核心观点:增强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人。46.承担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136.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①首先应该对自己负责。认识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②做到不言代价与回报,担当起所选择的责任,自觉承担非自愿选择的责任。③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④要关爱他人,做到心怀善意,尽己所能,讲究策略。⑤要服务和奉献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热爱劳动,爱岗敬业。【考点319:奉献社会】47.关爱他人意义(原因)①(对自己)关爱他人,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②(对他人)关爱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③(对社会)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48.服务社会意义(原因)①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只有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②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49.如何服务和奉献社会?①需要青年担当责任。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③热爱劳动,爱岗敬业。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考点20:合理利用网络】▲50.网络有什么积极影响?(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51.网络有什么消极影响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侵犯他人人格尊严和利益,危害社会稳定,造成恶劣影响。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52.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要提高媒介素养。②要学会“信息节食”。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⑤传播网络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考点21:秩序与规则】53.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社会秩序?(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作用)①(对社会)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对个人)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54.社会规则的种类:道德、纪律、法律等。55.社会规则的作用?(为什么要制定规则?/秩序与规则的关系?)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56.规则与自由的关系?(为什么要遵守规则?)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57.自觉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58.坚定维护规则: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59.积极改进规则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展的要求。,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