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水中的动物教学内容与学习对象分析单元整体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常见的动物》单元。 1.与2022版科学课程标准相关内容分析 相关核心概念:“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地球系统”、“人类活动与环境”。 相关学习内容和内容要求: 5.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①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③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 6.2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②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10.3 岩石和土壤——③知道土壤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场所。 11.3人类活动对动物环境的影响——①举例说出人类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有关,知道地球是人类与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相关学业要求: 1-2年级: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并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能结合动物和植物的外部特征,比较动物和植物的异同;能概括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身边常见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通过观察,对常见的动物的外在特征产生探究兴趣;认识到动物的生存需要外界环境的帮助;对动物生长的自然现象感到好奇;认识到土壤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场所;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土壤中的动物表现出探究兴趣,乐于表达和分享;认识地球是人类与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2.与2017版教材相关内容的对比 本节教材分析 《水中的动物》是《常见的动物》单元的第四节。与2017版教材中的第五节《观察鱼》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学生的学习范围扩大了。 教材通过聚焦问题“鱼的身体有什么特点”切入,进而观察和描述鱼的特点,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鱼的特征,认识到鱼的特殊身体结构与水生环境相适应。 教材内容由四个板块组成。聚焦版块,由“水中生活着很多动物,其中鱼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类”把视线聚焦到鱼,以“鱼的身体有什么特点?”将观察的重点落在鱼的身体结构上。探索板块,分为三个活动:探索1是观察鱼的身体特点,并画一画鱼的身体,通过对鱼的身体结构进行细致观察,了解鱼长有眼、嘴、鳞、鳍、鳃等器官;探索2是观察鱼是怎样运动的,由问题“鱼没有腿,靠什么运动呢?”,引导学生观察鱼是如何依靠鳍进行运动的;探索3是观察鱼的呼吸,通过观察鱼的鳃和口在呼吸时的变化知道鱼是靠鳃呼吸的。研讨板块,通过“我们观察的鱼有什么特点?我们会模仿它的呼吸吗?”、“鱼在水中靠什么运动?靠什么呼吸?”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观察发现进行总结梳理,强化对鱼的认识的同时,体会鱼的身体结构与水生环境相适应。拓展板块,以展示大小、形态各不相同的鱼,丰富学生对鱼类的认识,引导鱼类的概念。 (三)学习对象分析 大部分学生基于一年级上册观察植物的经历,以及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对观察方法已有一定认知。不过,前几课的观察对象多为陆生动物,而水中动物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不便,学生很少有机会对其进行细致观察。一年级学生在认知新事物时,习惯于将其与已知事物,以及自身身体特征和行为作比较。因此,若要让学生理解鱼具有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身体结构和器官,可引导学生将鱼与人、蜗牛等进行对比,从而在比较中更为深入地认识鱼的身体特点,及其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功能。 (四)本课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水生动物,创设人人都有表达机会的学习氛围,以此提升课堂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接着,结合常见水生动物——鱼的学习,围绕 “鱼和我们人类(或蜗牛)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金鱼。随后,通过 “鳍在哪里?那么多鳍,它的鳍有什么作用呢?”、“鳃在哪里?它一开一合在干什么呢?” 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鱼在水中靠鳍运动、靠鳃呼吸的特性。必要时,教师可播放鱼的呼吸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鱼的呼吸方式。之后,教师出示鲫鱼,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比较。通过对两种不同鱼类的观察,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鱼之间的共同特点以及它们与人类(或蜗牛)的差异,再出示视频《各种各样的鱼》,进而总结鱼类的特征。最后,教师展示一些外形不像鱼但属于鱼类的动物(如海马),以及外形像鱼却不属于鱼类的动物(如水母、鲸),引导学生观察并推测是否属于鱼类并说明理由,进一步深化对鱼类主要特征的认识。再组织学生开展互动游戏:一人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水生动物,其他同学猜测。游戏结束后,教师再通过视频补充其他水生动物图片或视频,从而进一步认识鱼类和其他的水生动物的区别。教学目标分析(含核心素养导向)本课教学目标参照、融合课标中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科学态度四方面核心素养内涵,并结合内容要求及学生实际制定。具体分析如下: 1.借助对常见鱼类的观察与交流等,说出它们具有的一些身体结构共同特征。 2.通过比较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初步识别和列举不同动物感知环境的器官,以及简单描述常见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能运动、需要呼吸等。 3.初步认识到水生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对与生物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感兴趣。 4.在学习和观察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思考意识和习惯,以及自信的口头表达与专注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常见的水生动物,并与其他常见动物比较后,举例说出一些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发现及描述常见水生动物“鱼类”的运动、呼吸特点等,及在不同动物的比较后,举例说出一些动物的共同特征。教学过程一、聚焦:水中的动物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陆地上的动物,提问:你知道哪些动物生活在水中? 小结:同学们了解的真多,知道有那么多动物可以生活在水中。 二、探索:观察鱼 今天同学们也带来了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金鱼,你觉得金鱼和我们人类(或蜗牛)有什么不同? 学生小组观察金鱼,观察后汇报。 提问:鳃在哪里呢?一开一合在干什么呢?邀请多位学生说一说。 出示视频《金鱼呼吸》。 小结:金鱼靠鳃呼吸。 提问:鳍在哪里?金鱼有那么多鳍,它的鳍有什么作用呢?邀请多位学生说一说。 小结:金鱼靠鳍游泳。 交流:今天陈老师也带来一个水里的小动物(鲫鱼),它是什么,你们认识吗?它和金鱼有什么相似或不同的地方吗?邀请多位学生说一说。 小结:鲫鱼也是鱼,和金鱼有很多地方都是相似的。 三、研讨:鱼类的特点 播放视频《各种各样的鱼》。 交流:请你找找它们和金鱼、鲫鱼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邀请多位学生说一说。 小结:大部分鱼类主要是用鳃呼吸,用鳍运动,可以适应水生环境。 出示海马、水母、鲸的图片,提问: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是鱼吗?说说你的理由。邀请多位学生说一说。 四、拓展:各种各样的水生动物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水生动物,最喜欢的水生动物是怎么样的?可以让大家猜一猜吗?在同学们描述中猜一猜。 播放视频《水生动物》 交流:今天我们学习了水中的动物,学习完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邀请多位学生说一说。(共14张PPT)第4课 水中的动物年 级:一年级学 科:小学科学(教科版)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动物,你知道有哪些动物生活在水中?说一说:水中的动物看一看:水中的金鱼金鱼金鱼和人类有没有不同呢?鳍鳃看一看:水中的金鱼看一看:水中的鲫鱼鲫鱼鲫鱼和金鱼有什么相似或不同的地方吗?看一看:水中的其他鱼类观察和比较:水中不同的鱼类刺鱼这些鱼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丑鱼彩虹鱼天竺鲷斗鱼热带神仙鱼金鱼鲫鱼用鳃呼吸用鳍运动认一认:你认识它们吗?海马水母鲸水生动物鱼类它们是鱼吗?说说你的理由。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水生动物不是鱼类水生哺乳动物不是鱼类认一认:你认识它们吗?认一认:你认识它们吗?我说你猜:这是什么水生动物?我猜是……你还知道哪些水生动物?最喜欢的水生动物是怎么样的?我最喜欢的水生动物,它……游戏规则:说的同学不能说出动物的名称,只能说它的特点。其他同学猜一猜。看一看:这些水生动物你见过吗?看一看:这些水生动物你见过吗?谢谢观看!962●为净19S方1点5透008图空四马图片来源:Veer图库www.。摄图·新视界Baid百形Baid百刷最不像鱼的鱼海马由于鲸知鱼长得很像●3◆1圣诞树蠕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单元 水中的动物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下册《科学》(2024年)教科版.docx 第二单元 水中的动物 课件-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下册《科学》(2024年)教科版.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