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量,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区域认知)2.运用我国人口变化曲线,分析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归纳我国人口的发展问题。(综合思维)3.进行社会调查,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地理实践力)4.认识我国的人口现状,树立正确的人口价值观。(人地协调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人口变化。认识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教学难点:认识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设置,从而顺利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知识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总人口为14.4亿人,是世界人口大国。活动1:读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人口数量图,完成下列任务。中国人口最多、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别是哪一个?提示:广东省人口最多,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最少。收集相关资料,将下表内容补充完整。提示:活动2:结合课本和所学知识,思考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及原因。提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原因:医疗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增加。政策调整: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起,我国就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被确定为基本国策。人口增长过快势头得以遏制,人口素质显著提升。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根据窝沟人口发展变化形势逐步调整完善的,目的是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知识二.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线,划分为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东南半壁常住人口占比93.5%,西北半壁常住人口占比6.5%。小组讨论:造成我国人口分布东西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提示: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开发历史:东部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西部地区开发相对较晚。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系统学习了《中国的人口》,通过人口数据与分布图,了解到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增长速度趋缓的现状,掌握了以黑河 — 腾冲线为界,人口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也探究了人口数量、分布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同时认识到计划生育、三孩政策等人口政策调整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课后要强化人口相关数据的理解与分析,为后续地理学习积累知识储备。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回顾《中国的人口》教学,虽通过人口普查数据、图表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人口数量、分布特点及人口政策,但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人口密度计算等抽象概念掌握不扎实,课堂上的计算练习和案例解析不够充分。后续教学需增加更多贴近生活的人口现象实例,丰富课堂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入探究人口问题,提升其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