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找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能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2.记住我国的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以及主要丘陵的名称及分布特征。3.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4.掌握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各级阶梯的大致高度和主要地形区。5.能举例说明地形地势对农业、气候、河流的影响。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以及主要丘陵的名称及分布特征。教学难点:掌握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各级阶梯的大致高度和主要地形区。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设置,从而顺利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知识一.山脉纵横交织通常将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称为纵向山脉,将近东西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和弧形山脉称为横向山脉。活动1:归纳总结我国重要的山脉走向。提示: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靠背的一列是天山山脉和阴山山脉,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脉和秦岭,靠南的一列是南岭。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位于我国中部的贺兰山、六盘山。在横断山区也有一些山脉接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东部,自西向东分为三列,西侧的一列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等;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脉、武夷山脉等;东侧的一列是台湾岛上的台湾山脉,它的主峰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著名的有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等。弧形山脉: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波超过6000米。位于我国与尼泊尔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世界第一高峰。活动2:观察太行山、武夷山、南岭、祁连山是哪两个省的省界线。提示:太行山是河北和山西的省界;武夷山是江西和福建的省界;南岭是湖南和广东的省界;祁连山是青海和甘肃的省界。知识二.地形复杂多样在山脉构成的“网络”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地形区。我国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活动1:思考每种地形类型的特征是什么。提示:高原:海拔>500米,高原面坦荡,边缘陡峭山地:海拔>500米,地势起伏大,坡度大盆地:中间低,四周高平原:海拔<200米,宽广平坦丘陵:海拔<500米,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小活动2:结合所学,简短概括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主要特征。提示: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地势平坦,一望无垠“风吹草低现牛羊”;黄土高原——是世界闪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因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沟壑从横、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国最大盆地,有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最高的盆地,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聚宝盆”;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盆地,畜牧业发达;四川盆地——地表多露出紫红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之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广布、沃野千里,中国最大平原;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鱼米之乡”。三大丘陵:我国丘陵在东部分布较为广泛,自北向南依次分布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其中东南丘陵面积最大。知识三.地势西高东低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我国西部海拔高,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海拔低,以平原、丘陵为主。2.我国陆地地势可以划分为三级阶梯。3.地势的影响:气候方面: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来自海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富的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交通方面:一方面,地势西高东低,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东西交通便利;另一方面,地势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的巨大障碍。水能方面: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也明确了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显著特征。通过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农业等方面的影响,理解了地理要素间的紧密联系。同时,还学会了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部位,掌握了地形学习的实用技能。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本次《中国的地形》教学,我注重运用地形图、动画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地形分布和地势特点,此外,虽然结合了地形对交通、农业的影响案例进行分析,但在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教学深度和趣味性还有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