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中国的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联系身边实际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区域认知)2.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综合思维)3.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关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通过资料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才能兴农的意识。(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主要农作物和畜牧业的分布及差异产生的原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难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讲授新课知识一.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活动: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等部门。提示:(1)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2)林 业: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农业生产部门。(3)畜 牧 业:在牧区:牧民靠放牲畜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4)渔 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农业生产部门。知识二.中国农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田灌溉和农业机械化逐步普及,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活动:荔枝主产于中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栽培较多,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角度,说说发生下列变化的原因。提示: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冷冻保鲜技术的提高知识三.主要农作物分布农作物主要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活动:中国北方有一家制糖厂,拟在附近开辟一个甘蔗生产基地,以满足制糖原料的需求。这种想法是否可行?为什么?提示:不可行,因为甘蔗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南部地区,不适合在北方种植。知识四.畜牧业分布中国是世界畜牧业大国。我国的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活动1:填写下表,比较中国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的差异。提示:活动2:填写下表,并结合所学思考,中国牧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提示:课堂总结我国农业历史悠久、类型多样,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从分布来看,东部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秦岭 — 淮河一线划分了旱地与水田,北方主产小麦、玉米,南方盛产水稻。农业发展受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因素,以及市场、交通、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因地制宜是关键。不过,当前农业发展也面临着耕地减少、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挑战,依靠科技实现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农业的重要方向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中国的农业》教学中,借助地图与案例,学生基本掌握了我国农业类型多样、东西部与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等重点知识,也了解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但课堂讨论 “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环节,学生对农产品深加工不足、农业科技应用滞后等问题的探讨不够深入。后续教学需优化案例设计,融入更多生活实例与数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农业问题,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