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综合思维:能够综合分析地球上海洋与陆地的面积比例、分布规律(如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海陆分布差异,水陆半球的特点等)。2.区域认知:借助世界地图,准确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的总体状况,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范围。3.地理实践能力:开展绘图实践活动,如 “一笔画世界”,在绘制过程中加深对七大洲、四大洋轮廓和相对位置关系的记忆与理解,培养动手绘图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他应该叫做“水球”。因为,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的十分美丽的星球,它的表面积大部分被海水覆盖着。讲授新课知识一.海洋与陆地我们生活在陆地上,陆地的周围是广阔的海洋。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粗略地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1.从南、北半球看,水球之称在哪个半球更为合适?提示:南半球2.从东、西半球看,海陆分布有何特点?提示:海洋面积均占优势,其中东半球陆地面积相对较大。教师小结:3.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知识二.七大洲全世界共有七个大洲,它们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1.北美洲和南美洲位于哪个半球?亚洲、非洲和欧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提示:①北、南美洲位于西半球,北美洲位于北半球,南美洲主要位于南半球;②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③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主要位于东半球;④非洲主要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2.找出亚洲和欧洲、南北美洲、亚洲和非洲、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又什么不同?提示:知识三.四大洋习惯上,人们把海洋划分为四大部分,分别命名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1.面积大小排名: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平均深度排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3.阅读课本内容,简单概括四大洋的基本特征提示:(1)太平洋( Pacific Ocean), 跨南北半球,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岛屿也最多。(2)大西洋(Atlantic Ocean),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3)印度洋(Indian Ocean),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4)北冰洋(Arctic Ocean),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陆北岸之间,被海冰广泛覆盖,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大洋。问题探究:想一想,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海洋生态环境会出现哪些问题?提示: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现代渔业捕获的海洋生物已经超过生态系统能够平衡弥补的数量,结果使整个海洋系统生态退化。课堂总结本节课聚焦 “世界的海陆分布”,我们知晓地球表面约 71% 是海洋,29% 为陆地,呈现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态势,且海陆分布不均,陆地多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 。学习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等概念,熟知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还明确了各大洲的分界线 。认识了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它们各具特点 。通过学习,我们初步构建起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知,为后续地理学习筑牢基础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中,我运用地图、地球仪及多媒体辅助,让学生了解海陆比例与分布特点,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相关知识 。多数学生能把握基础内容,但部分学生空间思维薄弱,在识别大洲大洋位置及轮廓上存在困难,反映出教学中对抽象空间概念的转化引导不足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