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世界的聚落 教案 2025-2026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世界的聚落 教案 2025-2026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节《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1.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图片和资料描述城镇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城镇、乡村形成和发展的条件。通过案例分析乡村和城镇的变化规律。
3.人地和谐观:知道保护特色城乡景观的意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当我们在夜晚乘坐飞机时,能看到城市灯光铺就的美丽夜景。其实夜晚灯光的分布也能够反映出聚落发展的情况。
什么是聚落?聚落有哪些形式?
讲授新课
知识一.聚落的景观特征
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新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从规模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甚至几个人的村庄。
1.乡村通常是指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为主的聚落。
一般来说,乡村聚落规模较小,建筑密度较低,大多数是平房或低层建筑,周围有大片的农田、果园、鱼塘等,生活服务设施较少。
2.城镇是指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镇一般规模较大,建筑密度较高,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且对周围地区的发展产生广泛的带动作用。
教师小结:
知识二.聚落与地理环境
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提示:①水源充足;②交通便利;③土壤肥沃;④自然资源丰富;⑤地形平坦。
课堂总结
本节课围绕 “世界的聚落” 展开,我们明确了聚落是人们聚居生活的场所,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基本类型 。乡村以农业生产为主,人口分布较分散,建筑密度低,多为平房或低层建筑,周边有农田等;城市主要开展非农业生产活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高、楼层高,道路系统复杂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深受自然环境影响,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交通便利之地易形成聚落 。世界各地民居特色鲜明,像寒冷地区厚墙小窗、高耸屋顶的房屋,湿热地区墙体单薄、排水完善的建筑,都与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此外,传统聚落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信息,保护传统聚落,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意义重大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世界的聚落》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形式,借助丰富图片与视频,引导学生掌握聚落知识,成效初显 。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乡村、城市聚落差异的看法,提升了合作与表达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聚落与自然环境复杂关系理解不深,如难以全面剖析某地区聚落形成、发展受地形、气候、水源等综合影响 。此外,课堂活跃度不均,少数基础薄弱、性格内向学生参与度低,发言机会少,后续需优化分组,加强关注与鼓励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