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友谊的真谛 年级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主备教师设计思路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团结同学,宽容友爱。 健全人格:认识青春期的身心特征,建立同学间的友谊。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友谊,知道友谊最重要的一些特质。 教学难点:能认同友谊的一些重要特质。教学方法:自学研究、合作探讨、案例分析课前自学自学与反馈: 阅读课本P42—P45的内容,完成学习之友“新知初探”P33,填空题。(4分钟) 思考: 什么是友谊的真谛 ? 自学质疑: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学成果,交流自学问题。课上研学自学反馈 1.什么是友谊的真谛 ? 二、聚焦问题 正确认识友谊,知道友谊最重要的一些特质是什么? 三、研究分享 合作探究一: 【探究与分享】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阅读材料】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P43的四个故事,感受故事传递的温馨。 【教师提问】请学生分组讨论:谈谈你对上述情境的看法,并和同学探讨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交流分享。 【教师总结】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1.★如何正确认识友谊(友谊的特质)?P44-45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在真正的友谊中,我们能够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帮助、信任和忠诚、肯定和关心,享受更多的快乐和温暖,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满足。 【阅读感悟】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故事,鲁迅与瞿秋白之旷世情谊 【教师引导】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P4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中什么最打动你?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举手发言、交流分享。 答案与解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超越了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实现了心灵的沟通与契合,两人相互帮助、互相成就。 【教师追问】你还知道其他名人的友谊故事吗?请与同学分享。 【教师列举】教师列举鲁迅与瞿秋白的友谊故事。 鲁迅与瞿秋白之旷世情谊: 一位是文坛巨匠,一位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18年的年龄差、性情与仪态的不同,掩不住“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倾世情谊。这段中国文学史和中国革命史上“文人相亲”的千古绝唱,令世人赞叹、敬慕乃至膜拜。鲁迅和瞿秋白之间是默契的“知”、清晰的“悉”、深刻的“懂”,很多时候、很多事情能同频共振,甚至“真正懂你的人,未必是你自己”。 鲁迅与瞿秋白之旷世情谊 【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两篇名人的友谊故事中寻找共同点,引出友谊的第二个特质——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举手发言、交流分享。 答案与解析:他们的友谊都是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友谊,超越了年龄差距、物质条件、家庭背景等,实现了心灵的沟通与契合,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②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实现心灵的沟通和契合。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人生的美好。P44 【拓展链接】 古人的友情故事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古代经典友谊故事,增加学生知识积累,并引导学生再一次感受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管鲍之交: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他们彼此了解、互相信任。管仲曾说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后来,人们常用“管鲍之交”形容好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 知音之交:俞伯牙是著名琴师,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是他的琴意只有钟子期能听得懂。钟子期死后,俞伯牙为钟子期弹了一首《高山流水》,此后破琴绝弦,再也不弹琴了。“知音之交”比喻非常了解、相互赏识的知音朋友。 忘年之交:东汉末年的孔融和祢衡,两个人的年龄相差很大,但是他们相互欣赏,成为好友。后来,人们用“忘年之交”形容年龄、辈分不想当的人结交为好友。 【教师总结】这些著名的友谊故事都告诉我们,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的相遇,朋友在生命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探究与分享】“我”和小鸣的故事+【新闻链接】全红婵和陈芋汐的神仙友谊 本环节活动一:【探究与分享】“我”和小鸣的故事 【教师活动】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P45“我”和小鸣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我”心里的滋味,提问学生: 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如何看待“我”心里的滋味。帮助朋友,是否意味着自己会受到损失?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举手发言、交流分享。 答案与解析:(1)“我”主动帮助了朋友,却没有得到朋友的帮助,“我”的失落是正常的表现,朋友应该相互分担。(2)不会。作为朋友,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③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朋友的帮助,也主动帮助对方;感受朋友的关怀,也主动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在交流中共同成长。P45 本环节活动二:【新闻链接】全红婵和陈芋汐的神仙友谊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新闻材料,并播放配套视频。 最好的“跳台双子星” :2024年8月6日,巴黎奥运女子单人10米台决赛,全红婵成功卫冕,陈芋汐获得银牌。赛后两人暖暖相拥。她们总是相互鼓励、互相支持,共同进步。她们的友谊并不是简单的互相关心,而是彼此间寻找到了一种默契和坚定的支持。 “知道你会来,我就双臂张开迎接” 【教师提问】陈芋汐和全红婵的友谊对你有哪些启发? 【学生活动】观看材料,举手发言、交流分享。 答案与解析:在她们的友谊中,总能够相互关怀和帮助对方。她们的友谊,超越了胜负和竞争,成为彼此的力量和鼓励。这启示我们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朋友的帮助,也主动帮助对方;感受朋友的关怀,也主动关怀对方。 【情境体验】诗词歌赋中的“友谊” 【教师活动】教师先播放一段视频,带领学生体验诗词歌赋中的友谊。 ▲ 配套视频:诗词歌赋中的友谊 【品读诗词】教师出示下列描写“友谊”的诗词。请学生解释诗词的含义,并将诗词与友谊的特质进行配对。 ①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梦李白》唐 杜甫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 【学生活动】品读诗词,解释诗歌含义,进行配对。 答案与解析:(1)诗词含义: ①你忽然来到我梦里,因为你知道我长久地在思念你。 ②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③老朋友请你再饮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故旧。 (2)①配对C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②配对B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③配对A 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歌曲欣赏】周华健《朋友》 【欣赏歌曲】教师播放周华健歌曲MV《朋友》,让学生感受歌曲传达的“不定环境中不变的友谊”的主题。 教师可以介绍下这首歌曲创作背景:《朋友》这首歌曲的创作初心,是来自于词曲创作人刘志宏与刘思铭之间的友情,创作是因为友谊,唱的是朋友。 ▲ 配套视频:周华健《朋友》 【教师活动】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 ④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人生路上,有些朋友陪我们一程,有些朋友伴我们一生。我们应当不辜负每一段情谊,让友谊伴随我们成长。 四、深度构建 1.【2024四川中考】“投桃报李”出自《诗经·大雅·抑》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它的意思是:你赠给我一颗桃,我会回报你甜李。这启示我们( ) A.友谊是没有原则的 B.友谊是平等与双向的 C.友谊是一成不变的 D.友谊是会带来竞争的 2.【2023云南中考】“下列古语或诗句能体现友谊特质的是( ) A.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B.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C.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课后拓学巩固知识 1.什么是友谊的真谛 ? 拓展提升 制作本节课的思维导图。板书设计: 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友谊的真谛→ 如何正确认识友谊 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友谊的特质) 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