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走向共同富裕课件(共27张PPT)教案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走向共同富裕课件(共27张PPT)教案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1.2 走向共同富裕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支持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将改革开放事业进行到底,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政治认同)
核心素养
传承改革开放精神,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责任意识,自觉参与改革开放事业,人人共建,共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责任意识)
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健全人格)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道德修养)
传承改革开放精神,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责任意识,自觉参与改革开放事业,人人共建,共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责任意识)
新课导入
目标导学一:改革进行时
近些年家乡生活变化的图片
目标导学一:改革进行时
近些年,祖国越来越强大,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经济发展有了新变化,我国正在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什么是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目标导学一:改革进行时
目标导学一:改革进行时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目标导学一:改革进行时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经济发展新常态
目标导学一:改革进行时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目标导学一:改革进行时
思考:为什么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目标导学一:改革进行时
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及相应措施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原因
相应措施
目标导学一:改革进行时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原因
相应措施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
目标导学二:共享发展成果
目标导学二:共享发展成果
思考: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既是践行初心使命、体现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回应人民期待的现实选择。从根本上说,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过程,也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过程。
如何看待共享发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目标导学二:共享发展成果
小组探究: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
共享发展成果的举措:
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共享发展成果的成效:
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目标导学二:共享发展成果
小组辩论:“物质生活好了,是否就是幸福?”请谈谈你对幸福生活的看法。
目标导学二:共享发展成果
人们的幸福生活需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共同支持。物质财富为人们的幸福生活提供物质条件,但是除了物质支持外,我们还依赖于精神世界的富足。当物质匮乏时,我们依然可以拥有精神世界的财富和幸福,精神财富充盈、养护我们的精神,会使人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课堂小结
走向共同富裕
改革进行时
共享发展成果
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
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
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全面深化改革的对策
随堂练习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事件有助于直接解决“主要矛盾”的是( )
①长沙有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进程
②长沙城管部门]探索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③湖南小伙彭清林跳人钱塘江救下落水女子
④中国海警依法驱离非法进入我国领海船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A
家门口建起养老驿站,帮助老年人解决吃饭、日间照料等难题;家中安装“智能管家”,方便独居老人一键呼叫;社区里有了普惠幼儿园,孩子就近入园不再愁……近年来,我国不断健全“一老一幼”相关政策体系,日益完善配套改革措施。这些举措( )
①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
②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
③是为了满足每个家庭都在增长的养老、托育需求
④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随堂练来,黔东南州各地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庭院美化、道路净化、村庄绿化等行动,不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一幅幅宜居宜业的和美城乡画卷随处可见。和美城乡的美丽画卷生动表明( )
A.同步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谋民生之利要满足群众所有需求
C.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D.我国民生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
C
随堂练习第2框 走向共同富裕
【教学目标】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支持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将改革开放事业进行到底,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政治认同)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道德修养)
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治观念)
传承改革开放精神,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责任意识,自觉参与改革开放事业,人人共建,共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责任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全面深化改革,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基础。
教学难点: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一、导入新课
课前活动:解决上一框坚持改革开放的课后活动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改革进行时
环节一:看变化聊发展
1.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搜集的反映近些年家乡生活变化的图片
 
 
教师讲述:近些年,祖国越来越强大,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经济发展有了新变化,我国正在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问题设置:你对共同富裕有怎样的认识?
知识拓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2.播放视频:《经济新常态》
问题设置:观看视频,结合身边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思考我国还需要继续改革吗?为什么?(提示: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帮助学生认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教师小结: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多媒体展示图片: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图片
问题设置:为什么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原因 相应措施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教师小结: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及相应措施。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目标导学二:共享发展成果
环节二:看发展聊民生
1.播放视频:《解读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民生》
问题设置: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我们应如何看待共享发展?(提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享发展的内涵,了解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需要一个长期的实现过程。)
教师小结:(1)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2.活动设置:P12探究与分享
小组探究: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上述视频和你的生活经历,与同学分享你和家人从中体验到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示:帮助学生感受国家发展为人民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教师小结: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环节三:辩幸福生活
小组辩论:“物质生活好了,是否就是幸福?”请谈谈你对幸福生活的看法。
教师小结:人们的幸福生活需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共同支持。物质财富为人们的幸福生活提供物质条件,但是除了物质支持外,我们还依赖于精神世界的富足。当物质匮乏时,我们依然可以拥有精神世界的财富和幸福,精神财富充盈、养护我们的精神,会使人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以及共享发展成果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明白了我们要齐心协力,辛勤劳动,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不易理解。上好本节课要利用好教材上的材料,同时也要结合学生较为熟悉的、身边的鲜活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利用好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围绕重点问题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利用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