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化学观念: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掌握微观粒子的通性,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科学思维:建立宏观与微观间的联系,初步构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品红在水中扩散”以及“浓氨水挥发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等实验现象的分析,加强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并能对相关实验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验过程中的安全、节约角度的改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素养目标情境导入为什么滴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棉花团并没有接触,却会在空中生成浓浓的白烟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去寻找答案。新知探究任务一 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实验3-1 品红在水中扩散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新知探究任务一 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1)品红为什么会在静置的水中扩散?思考与讨论(2)扩散后的品红消失了吗?水是无色的,品红扩散后的水是红色,说明品红并未消失。构成品红的微粒在不断运动。总结:品红的扩散说明物质由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构成,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不断地运动。新知探究任务一 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讨论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证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闻到花香湿衣服经晾晒变干糖块溶解在水中新知探究任务一 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间万物是由微小、坚硬、不可分的原子构成。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宏观物质颗粒在做无规则运动,该实验可以间接显示微观粒子的存在。新知探究任务一 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某种有机物分子和银原子的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形成的文字1.构成物质的粒子新知探究任务二 微观粒子性质的探究既然微观粒子真实存在,那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呢?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1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约需数多少年呢 总结: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的基本性质新知探究任务二 微观粒子性质的探究我们坐在教室里,远远就能闻到食堂饭菜的香味,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新知探究任务二 微观粒子性质的探究探究 分子运动现象新知探究任务二 微观粒子性质的探究实验编号 现象 分析(1)(2)(3)实验记录无明显现象酚酞遇水不能变色试管中溶液变红浓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酚酞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浓氨水运动速率更快新知探究任务二 微观粒子性质的探究思考交流1.从实验中你得出哪些结论?浓氨水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使酚酞变色,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浓氨水具有一定的毒性,从节约试剂和环保的角度,可以怎么改进这个实验?可以选择封闭性的微型实验。新知探究任务二 微观粒子性质的探究实验改进实验现象及结论:无色酚酞溶液很快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溶溶新知探究任务二 微观粒子性质的探究生活中有哪些事实可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如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夏天比冬天衣服干得更快等。新知探究任务二 微观粒子性质的探究物理上我们常说“热胀冷缩”,预习完本节课,你觉得“热胀冷缩”是由什么导致的呢?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思考与讨论热胀冷缩新知探究任务二 微观粒子性质的探究实验演示(1)新知探究任务二 微观粒子性质的探究实验演示(2)新知探究任务二 微观粒子性质的探究实验记录实验编号 实验现象(1)(2)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小于100mL吸入空气的注射器比吸入水的注射器好推入,并且推到极限后,空气的体积比较小新知探究任务二 微观粒子性质的探究思考与讨论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实验现象?是由分子间存在间隔导致的。总结:分子之间有间隔,且受热后间隔增大,遇冷缩小,如物体热胀冷缩现象。一般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间隔相对较小,故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新知探究任务二 微观粒子性质的探究总结生活中能够证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的实例。气体可以压缩储存于钢瓶中、修路时要留一个伸缩缝等。新知探究任务三 情境揭秘,总结升华情境揭秘 同学们现在能解开我们课前趣味实验的奥秘吗?氨(NH3) 氯化氢(HCl) 氯化铵( NH4Cl)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并且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所以能看到白烟。新知探究任务三 情境揭秘,总结升华总结 :分子的基本性质(“两小一动一间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课堂小结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当堂反馈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分散 到了水中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构成醋的微观粒子运动到了空气中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构成水的微观粒子运动到了空气中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体积变大D当堂反馈2.篮球气垫鞋内的气垫在跳起着地时,气垫内的空气能够被压缩从而发挥其缓震性。气垫内的空气能被压缩是因为(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D.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C .当堂反馈3.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酚酞溶液,在b烧杯中盛有浓氨水,下来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a烧杯溶液变红色,b烧杯溶液不变红B.a、b烧杯溶液都变红C.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D.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化学观念: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掌握微观粒子的通性,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科学思维:建立宏观与微观间的联系,初步构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品红在水中扩散”以及“浓氨水挥发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等实验现象的分析,加强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并能对相关实验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验过程中的安全、节约角度的改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教学难点:构建宏观和微观的联系。[趣味实验]如图在玻璃管的两端分别放置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棉花团,塞紧胶塞。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问题驱动]为什么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棉花团并没有接触,却会在空中生成浓浓的白烟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去寻找答案!任务一 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实验1]实验3-1:品红的扩散。 [强调]实验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提问]结合课本思考: (1)品红为什么会在静止的水中扩散 (2)扩散后的品红消失了吗 [总结]品红的扩散说明物质由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构成,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不断地运动。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证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过渡]通过科学家们长期的探索,证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虽然我们肉眼看不见微观粒子,但是可以借助先进的化学仪器观察和操纵。 [展示图片]教材图3-2、图3-3。 [过渡]既然微观粒子真实存在,那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呢 [提供资料]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提出问题]如果10亿人来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约需数多少年呢 [总结]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过渡]我们坐在教室里,远远就能闻到食堂饭菜的香味,这说明什么呢 [小组实验1]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现象。 [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品红在静止的水中会扩散。 [思考与讨论]构成品红的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水是无色的,品红扩散后的水是红色的,说明品红并未消失。 [讨论交流]走过盛开的花圃时闻到花香;湿衣服经晾晒就会变干;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都说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交流]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出的数据,感受到一滴水中水分子个数的庞大和一个水分子质量的渺小。 [回答]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任务二 微观粒子性质的探究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实验2]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实验方案,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注意安全,规范操作。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缓慢滴加4~5滴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小烧杯B,观察几分钟后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问]从实验中你得出哪些结论 [追问]浓氨水具有一定的毒性,从节约试剂和环保的角度,可以怎么改进这个实验 [教师展示] [演示实验]将上述微型实验装置放在热水中,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情感升华]作为化学人,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有社会责任感,时刻把环保、安全的实验原则记在心间。 [引导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事实可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总结]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过渡]物理上我们常说“热胀冷缩”,你觉得“热胀冷缩”是由什么导致的呢 [提出问题]那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演示实验] (1)按照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2)取两支注射器,分别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实验现象 [总结]分子之间有间隔,且受热后间隔增大,遇冷缩小,如物体热胀冷缩现象。一般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间隔相对较小,故气体比液体和固体更容易压缩。 [追问]总结生活中能够证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的实例 [小组实验2] 编号现象分析(1)无明显现象酚酞遇水不能变色(2)试管中溶液变红浓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3)酚酞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浓氨水运动速率更快[总结]说明浓氨水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使酚酞变色,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小组讨论]可以选择封闭性的微型实验。 [观察回答]无色酚酞溶液很快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思考交流]如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夏天比冬天衣服干得更快等。 [回答]是由分子间存在间隔导致的。 [观察记录] (1)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小。 (2)吸入空气的注射器比吸入水的注射器好推入,并且推到极限后,空气的体积比较小。 [思考交流]说出生活中的实例,比如:气体可以压缩储存于钢瓶中、修路时要留一个伸缩缝等任务三 情境揭秘,总结升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情境揭秘]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并且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所以能看到白烟。 [布置任务]完成教材课后习题第5题 [交流]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完成练习]完成教材课后习题第5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一、物质由微观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等)构成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而且气体>液体>固体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成功之处 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从趣味实验这个情境开始,到引导学生思考、探讨、设计实验去验证分子的相关性质,学生真正体会了知识的自我生成过程,所以知识掌握相对比较牢固不足之处 学生对隔空生烟实验比较感兴趣,但原理、反应对他们来讲稍微有点难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1.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docx 3.1.1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课件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pptx 视频1.mp4 视频2.mp4 视频3.mp4 视频4.mp4 视频5.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