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语文·部编版(RJ) 四上 新教案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戎、诸、竞、唯”4个生字,会写“戎、尝、诸、竞、唯”5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过程与方法: 先让学生借助译文与原文对照阅读,略知原文大意。教师再抓住文言文中几个关键的知识点予以引导点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2.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视频《聪明的王戎》。学生:了解《世说新语》。【课时安排】2课时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学会朗读文言文的节奏,并能有感情地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吗 出示课件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师:这两句话和现代人说的话有什么区别 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文,还记得吗 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谁来说说这个故事 (你看得很认真,能把这么长的故事情节讲清楚,很不错!)师:谁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 (你真是个会思考、会表达的小朋友,用一句话就把故事内容说清楚了,真棒!)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读课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由之前的文言文知识导入,再引入本课的内容。二、初读小古文。1.读后释题。出示课件2:“王戎不取道旁李”中“取”的意思是什么 “道”的意思是什么 (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1)出示课件3:检查读音,并组词语。戎 诸 竞 唯(出示课件4)字音难点:“戎”读“róng”不要读成“yóng”;“诸”读“zhū”不要读成“zhǔ”。(2)出示课件5,会写字:“戎、尝、诸、竞、唯”。戎:左下部是“十”,不是“廾”。诸:中间没有“亻”。“竞”下半部是“口”加“儿”,不能写成“日”加“儿”,不要和“竟”混淆。(3)(出示课件6、7)理解实词和虚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且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某种语法关系。实词:〔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尝〕曾经。 〔李〕李子。 〔游〕玩耍。 〔子〕果实。 〔折枝〕压弯了树枝。〔竞〕争着跑过去。〔走〕跑。〔唯〕只有。〔曰〕说。〔诸〕众,一些,这些,许多。〔信〕的确。虚词:〔然〕如此。设计意图: 学生学字,读准字音,理解实词和虚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3.过渡:故事中的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个小神童了!长大后,他还成了西晋的名士呢!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就是当时有七个文人常在竹林之下,饮宴游乐,创作文章,都是大学问家。而王戎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4.(出示课件8)师示范读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设计意图: 古文的朗诵和现代文的韵律是不太一样的,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古文朗读的熏陶,让学生多听正确的读法,注意模仿,才能取得效果。5.合作朗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读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然后交流,纠正读错的地方。哪一小组来汇报 (2个小组)适当根据情况,再让学生读一读。设计意图: 合作朗读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能让他们从别人那里学到朗读的技巧。6.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注意断句,理解大意。随机找学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等多种形式,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例,再次纠正发音和语句读法。(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7.合作学习生字。(1)学生按照顺序朗读,同时规定:同学在朗读时,其他同学不允许插嘴,要注意倾听,读完可以提出建议,纠正错误。(2)有的小组速度快,能读两到三遍。朗读方法:范读、自由朗读、赛读等。设计意图: 变换形式读,这样既能让学生不感到枯燥,又能为能力弱的孩子提供帮助。三、参与体验,拓展延伸。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一定也想做一个像王戎一样善于思考的有心人吧 可是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你们想不想帮帮他呢 看一个小故事:出示课件9:一个小孩掉进水瓮里了,水瓮又很大,里面盛满了水,小孩不会游泳,眼看就快淹死了,孩子们没有力气将他拉上来,叫大人来又来不及,这时该怎么办呢 老师继续问,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砸缸的工具该怎么办 2.师小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司马光最终成为北宋一代名相,还写有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由此可见,从小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是多么重要啊!(出示课件10)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一方面在于拓展同学的课外知识,了解一些古代的人物故事;另一方面也能加强孩子们对于勤思考的进一步认识。第 二 课 时【课时目标】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2.结合句子,积累本文的重要实词,理解虚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3.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人物的特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你们还记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学生回答)2.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课文,你们还能背下来课文内容吗 (学生背诵)(出示课件11)二、精读小古文。过渡:大家已经把课文背熟了,你们理解它的意思吗 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出示课件12)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注意节奏)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小儿)(诸)(尝)这个同学提得真好,谁来帮助解决 (小儿:小伙伴。) (诸:多。) (尝:常常。)师: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尝”的意思不是常常,这里有三种意思,你觉得是哪一种 出示课件13:(1)品尝。(2)曾经。(3)尝试。(生:曾经。)师: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出去玩。)(课件出示14)2.过渡:是呀,那天王戎和诸小儿出去玩,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 同桌说,指名说。3.过渡: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什么 (出示课件15)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师:请同学小组合作来说一说接下来的故事。师出示课件16,第一幅图:(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 (路边。)你是怎么知道的 (道边李树。)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 (高大。)(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4.大家能读好这句话吗 出示课件17,小古文: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设计意图: 用图片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走神。这样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5.师出示课件18,第二幅图:(小朋友们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去。)小古文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出示课件19)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个李子,你瞧瞧。它是什么样子的 你觉得它的味道怎样 (诸小儿看着满树的李子,馋得直流口水。)师:诸小儿是怎么做的 (竞走)师:什么是“竞走” (板书 诸儿:竞走取之。 王戎:唯戎不动。)(出示课件20)在我们学过的小古文里也出现过“竞走”这个词,在哪一课呢 “龟兔竞走”就是龟兔赛跑。所以“竞走”是争先恐后地跑过去的意思。大家都跑过去,谁也不让谁,老师总结出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唯”就是只有。)你能带着感情读读这句话吗 6.出示课件21,第三幅图:(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馋得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师:诸小儿会怎么问呢 (生:你怎么不摘李子 )(你傻啦,为什么不去 )(你怎么站着不动 )(“人问之”中“之”的意思是什么 )(“之”指王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谁来问一问 指名读,齐读。王戎有什么反应呢,谁来说说第四幅图,出示课件22: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子树长在路边而且果子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师:王戎是怎么知道的 他去尝了吗 那他是随便猜的吗 他是怎么想的 (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摘光了。)师:说得很有道理,你和王戎一样会观察会思考。所以王戎说——(齐读)想想王戎说这句话时的表情是怎样的 会做什么动作 做动作表演。师:李子究竟苦不苦 诸小儿一开始相信王戎的话了吗 (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师:那就是“取之,信然”。你明白了吗 (板书:善观察 勤思考)(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这句话只有4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7.大家终于相信王戎说的是真的,学到这里,你们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聪明,有自己的想法)(出示课件23)师小结,通过你的发言,老师看出你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老师希望每节课都听到这样的发言。8.写作方法。(出示课件24)作者不是直接写出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这种写作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比) (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出示课件25)联系实际讲对比: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到。师: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很多,注意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多运用。师小结,出示课件26: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从王戎身上学到了什么 (遇到事情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如果做到这样,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样聪明。)三、合作朗读。1.理解了小古文,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得更好。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读读看。(出示课件27)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师:用各种方式读,还能读出趣味呢!2.看来现在你们都是朗读高手了。设计意图: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四、总结提升。1.师:你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呢 你认为王戎聪明在哪里 生汇报,师总结。2.(出示课件28)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设计意图: 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 西门豹治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豹、娶、媳”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娶”等15个字,会写“管理、人烟、媳妇”等12个词语。2.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3.能借助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本文时可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先粗后细的教学方法,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不露痕迹、不动声色的绝妙办法。另外,教给学生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教学重难点】1.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2.能借住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教学准备】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西门豹的为人,搜集战国时期的背景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1.认识“豹、娶、媳”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娶”等15个字,会写“管理、人烟、媳妇”等12个词语。2.通读课文,掌握课文整体结构,理清段落大意。【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互相认识一下,好吗 自我介绍:我姓×,名叫××。你们能用老师刚才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吗 点名叫几个学生做自我介绍。我们的姓氏有单姓也有复姓。今天,我们来认识古代一个姓“西门”的人。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6 西门豹)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习生字。同桌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2)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豹、娶、媳、巫、绅、旱、徒、吊、嗑、凿、溉”的读音,并组词语。(出示课件1)字音难点:“徒”读tú,不要读成dǒu;“媳”读xí,不要读成xī;“凿”为平舌音,“绅”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3)书写“豹、派、娶、媳、妇、淹、逼、浮、旱、徒、扔、饶、骗、灌、溉”。(出示课件2)字形难点:“豹”的偏旁是“豸”;“派”左窄右宽。“旱”的上部是“日”,不要写成“目”;“徒”的偏旁是“彳 ”。“媳、妇”的偏旁是女字旁,横的右边不出头。2.再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作上记号。(1)小组学习(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2)汇报。理解词语。(出示课件3)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磕头求饶:向别人磕头乞求饶恕自己。开凿:挖掘。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1.出示课件4:课文主要介绍了西门豹做的什么事 这件事对百姓有什么好处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西门豹去管理邺县,通过调查,他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于是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县又繁荣起来。2.指名简单归纳内容。生:西门豹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县又繁荣起来了。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战国时期的西门豹治邺县破除迷信,并兴修水利的故事,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出示课件5)3.(出示课件6)段落结构:全文共1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讲西门豹向老大爷了解当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摸清了“河神娶媳妇”的底细。第二部分(第10~15自然段):讲西门豹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讲西门豹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年年获得好收成。四、拓展说话练习。(出示课件7)1.师:西门豹是怎样治理邺县的 2.假如魏国的国君派往邺县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指名发表意见)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8: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3.继续搜集有关西门豹的资料。第 二 课 时【课时目标】1.能找出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2.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出示课件9)认读词语:面如土色 提心吊胆 磕头求饶 开凿2.复习,确定专题。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用一个词语概括)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西门豹是怎样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理解课文 。1.讲读课文第1自然段:师:下面让我们看看西门豹刚来到邺县时,邺县是怎样的 (出示课件10)(1)读第1自然段,请同学在文中画出相关的重点词语。(2)指名回答: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3)理解词语:田地荒芜、人烟稀少。(4)西门豹为了了解原因,摸清底细,向当地的一位老大爷询问。下面就请两个同学合作读一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四问四答,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边学边画出有关的句子)①同桌合作学习。②听了老大爷的回答,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些原因。指名说:天灾 人祸(板书)③指名回答(板书:巫婆、官绅给河神娶媳妇)。人烟稀少 干旱④指导朗读老大爷与西门豹的对话。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句子,教师灵活处理,灵活指导,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文本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2.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词句。(出示课件11)(写上“巧妙1、巧妙2……”)(1)小组合作。师:你们觉得哪一处最能体现西门豹办法的巧妙 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议一议,这句话巧妙在哪里;赛一赛,谁能读出这句话的巧妙。(2)出示课件12(西门豹的做法妙在哪里 )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该研究什么 怎样研究 学生汇报,得出巧妙之处。巧妙一,将计就计,救下姑娘。巧妙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惩治首恶。巧妙三,假戏真做,震慑帮凶。巧妙四,用有力的事实,破除迷信。(3)师: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 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的巧妙。然后与小伙伴交流。(学生朗读,画出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学生充分品味了课文中的精彩句子,感受了课文中精彩的人物描写,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并且在不断的朗读比较中,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3.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出示课件13:播放视频《西门豹》)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 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 (指名说)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 师: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选一个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学生练读)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 (指名读—评价—再指导读)从读中体会西门豹的心理活动。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西门豹的形象,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深化。4.师: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 5.请你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指名说)师小结: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很巧妙。6.从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不再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 课文写到了吗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7.继续质疑问难,你还有什么问题 (指名质疑)8.深化专题,体验情感。师小结:西门豹是用什么计策来惩治他们的 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 (将计就计)还可以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出示课件14)9.激情交流:这一天,漳河上站满了很多人,有小孩、老人、妇女、卫士,他们看到这个令人难忘的场面,会说什么呢 10.补充题目:( )的西门豹四、课堂小结。说说西门豹管理邺县时做的三件事。五、布置作业。1.说说写写。(1)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这个故事。(2)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还知道关于他的哪些事 2.小练笔。巫婆和几位官员受到惩处后,其他官员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怎样做 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板书设计】26 西门豹治邺巫婆、官绅给河神娶媳妇(人祸)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干旱(天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 故 事 二 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拜、侯、肤”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纪”。2.能抓住表达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简要复述故事。3.能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过程与方法: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一定的道理。【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生先后顺序的词语,再简要复述这两个故事。【教学难点】能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历史人物故事,了解有关历史人物故事的知识。【课时安排】2课时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扁鹊治病”的故事,明白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1.师:今天我们来聊跟历史人物故事有关的两个话题。第一个话题跟名医有关。知道什么叫名医吗 (医术高明的人叫名医。)(有名气的医生叫名医。)师:你能说出几个自己知道的名医吗 (李时珍、华佗、扁鹊。)(出示课件1:古代四大名医图像,生齐读)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景。(出示课件2,扁鹊图像及简介)2.师:读一读,你从扁鹊的简介中知道了什么 (扁鹊原名叫秦越人。)师:你知道中医的四大诊法吗 (望、闻、问、切。)师:这四大诊法,被中医一直沿用至今。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名医有关的故事《扁鹊治病》。(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二、初步读文,了解课文内容。1.出示课件3:(1)认真读课题,注意读准字音。(2)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连贯。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预习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接下来的目标。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生自由读课文)你能读准课文中的这些词语吗 (师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出示课件4)拜见 蔡桓侯 热敷 几剂 骨髓三、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1.师过渡:仅仅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读懂内容。再默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说的是什么事。(扁鹊多次请求给蔡桓侯治病,蔡桓侯不听,后来,蔡桓侯病死了。)2.师:我们今天来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5:起因、经过、结果)(起因是扁鹊看出蔡桓侯生了病,想为他医治。经过是扁鹊多次向蔡桓侯说明情况。结果是蔡桓侯病死了。)设计意图: 教给学生概括大意的方法: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四、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内心。1.师:你能不能了解扁鹊和蔡桓侯的想法呢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到了人物内心怎样的想法。(出示课件6)(扁鹊第一次见蔡桓侯,我觉得扁鹊非常诚恳地想为蔡桓侯治病。)设计意图: 少讲多读,以读代讲,在读中体会扁鹊和蔡桓侯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2.师:扁鹊是名医,还应带着关心的语气去读,还有谁来读 (指名读;齐读。)3.师:我们从扁鹊的语言中体会到了扁鹊的心理活动,你还可以从哪里体会到扁鹊的心理活动 (出示课件7)(我从“一会儿”体会到时间很短暂。)师:是啊,扁鹊不愧是名医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而且不大一会儿,就看出蔡桓侯有病。(板书:医术高明)4.师:再读读蔡桓侯的语言,你能从蔡桓侯的言行中体会到什么 (出示课件8)(蔡桓侯很傲慢。)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师(评):体会得很好,读得也流利,还有谁能读出傲慢的语气 (生读)(出示课件9)(蔡桓侯很自以为是。)(板书:自以为是)5.师:刚才我们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学法:品读言行—体会内心—感悟性格)师:大家用这种方法学习扁鹊第二、三次拜见蔡桓侯的情形,你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想法的变化了吗 设计意图: 学法指导:通过读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五、自主学习后两次见面的情形。1.出示课件10,学生根据自学目标自学:(1)扁鹊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揣摩蔡桓侯的心理。(3)在课本的空白处写出蔡桓侯的内心想法。2.交流反馈:(1)师:扁鹊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我从扁鹊的语言中体会到扁鹊越来越焦急。)师:他为什么会越来越焦急了呢 我们分男女生来读扁鹊的三次劝说,要读出扁鹊的心情的变化。蔡桓侯面对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说,会怎么想 师:蔡桓侯怒了,他会怎么想 扁鹊一遍又一遍地说他有病,蔡桓侯却一次又一次地否认,蔡桓侯有怎样的特点 (生:固执)(板书:固执己见)我们把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得更深入了,扁鹊一次又一次冒死进谏,你觉得扁鹊怎样 师小结:是啊,这都体现了扁鹊的医德高尚。(板书:医德高尚)(2)(总结学法)那么我们作文时可以通过(生: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是高明的写作手法。师: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侯时,蔡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了。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完成蔡桓侯的病历。(课件出示以下表格) (出示课件11)时 间 病 在 治 法第一次 皮肤 热敷可治过了十来天 皮肉之间 扎针可治十来天后 肠胃里 服几剂汤药可治又过了十几天 深入骨髓 只能等死(师引导读病历)(3)师:蔡桓侯是一个明君,他在位时到处招贤纳士,想有一番作为,可惜年仅44岁就病死了,蔡桓侯死于什么呢 (不听别人的劝告,自以为是。)3.简要复述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提取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梳理主要信息,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简要复述,教师在关键时给予点拨。六、明白道理,拓展延伸。师:找到了死因,再看病历,用一个词来概括:防微杜渐。这充分说明了小错不改会酿成大错。(师小结)为了不让蔡桓侯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要听取别人的意见,防微杜渐。学了本文,你在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出示课件12)品读言行,体会内心,感悟性格,明白道理,获得更多。 请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学习《纪昌学射》这则故事,你会明白更多的道理。(板书:纪昌学射)设计意图:总结概括,小故事中蕴含大道理。【板书设计】第 二 课 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2.简要复述《纪昌学射》这个故事。3.懂得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重点强调:拴,读翘舌音shuān,不要读成suān。纪,在文中读 jǐ,指姓氏;另一读音是jì(纪念)(纪律)。2.指导朗读,读出纪昌夏天和冬天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刻苦的付出。二、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 画出相关句子。设计意图: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纪昌学射的刻苦、勤奋。2.理解句子。出示课件13: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1)练得怎么样 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 为什么你从这个词中能感受到 (2)梭子是怎样的 ——他为什么要选梭子 (动的)——飞卫叫他选动的东西吗 ——盯着动的东西累还是不动的东西累 ——可见飞卫……(3)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个东西盯着,不眨眼睛试试。(4)说说自己的感觉。(5)发挥想象,纪昌在练的时候会怎样 心里会怎么想 一小时后呢 几小时后呢 一天下来……(板书:很累、很酸)(5)出示课件14:练了几天,他心里可能怎么想……,也可能怎么想……(6)练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刻苦、勤奋或者眼酸、眼涩。过渡:虽然练得很辛苦,但他却坚持了两年,两年以后……(7)读到这,你有什么想法 ——了不起,坚持不懈。(板书:坚持不懈)(8)练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了不起、坚持不懈。过渡:练到这种程度,纪昌自己很满意,就去找飞卫,可是,飞卫并不满意,又让他——(9)出示课件15:他用一根牛尾巴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①怎么练的 抓住“每天”“聚精会神地盯着”来体会。②你们知道他练习看虱子练了多久吗 ③引导联想:夏天,大家都找地方去乘凉了,他却满头大汗地——冬天,寒风刺骨,他又不顾严寒——过渡:终于,经过再一次坚持不懈的努力,那只比芝麻还小的虱子大得——④虱子多大 车轮呢 指导读。3.联系生活理解。(出示课件16)过渡:纪昌又跑到飞卫那里,飞卫这才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1)纪昌这样练值得吗 (2)飞卫为什么不先教纪昌学开弓、放箭 看准目标和把小目标看大与射箭百发百中有什么关系 ——基本功的重要。(3)飞卫的教法怎么样 ——学得好离不开好老师的指导。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理解感悟纪昌学箭的刻苦、勤奋。学得好离不开好老师的指导。三、揭示道理。1.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说 并请你复述这个故事。2.回到板书,总结。3.延伸: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人物坚持不懈的故事。(出示课件17)师:达·芬奇学画;孙康映雪。设计意图: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所感所想,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板书设计】27* 故 事 二 则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教学目标】1.能借助卡片提示的重要信息,讲自己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2.能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把故事讲述生动。【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卡片提示的重要信息,讲自己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2.能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把故事讲述生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故事,它们如同是洒落在人类历史天空中的无数明星,永远闪耀着伟大的人性光辉,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一个航标,一种智慧,激励人们不断前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了解名人故事(出示课件1),追寻名人身上与众不同的精神。二、主题回顾。在第八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名人故事,分别是:《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扁鹊治病》《纪昌学射》。(板书:讲历史人物故事)三、合作探究。那么这些文章到底讲了哪些名人的故事呢 这些名人又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呢 谁来简单说一说 (老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总结并出示课文题目和主题。)四、分组讲故事。1.出示课件2:(1)把自己喜欢的故事的重要信息写在卡片上,借助卡片自己练讲。(2)根据故事中人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语气,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进行形象生动的讲解。(3)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价,老师巡视指导。(4)小组内选出代表。2.全班内讲故事。注意表情、动作,抓住重点,语言要生动,感情要丰富。3.大家交流,评价,选出优秀的故事能手,给予奖励。五、主题拓展。师:他们作为名人,无论是在创造惊天的伟业,还是在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无不具有不平凡的品质,他们或宽容,或执着,或守信,或刻苦,或坚强,或爱国,或爱民,都无不闪现出伟大的人性光辉。我们以后要多去阅读更多名人的故事,让我们将名人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到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六、总结。师:我们听同学讲了这么多的历史人物故事,明白了好多做人的道理,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不要犯故事中的错误,要引以为戒。【板书设计】讲历史人物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善于观察,动脑思考《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兴修水利《扁鹊治病》——医术高明,尽职尽责《纪昌学射》——有恒心,有毅力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教学目标】1.能选取一件感受强烈的事,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2.能自己修改习作,并誊写清楚。【教学重难点】1.能选取一件感受强烈的事,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2.能自己修改习作,并誊写清楚。【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让自己心儿怦怦跳的事,让你们心儿怦怦跳的事是什么 参加运动会,登上领奖台,心儿怦怦跳;进行社会实践,第一次采访他人,心儿怦怦跳;进入考场,遇到难题时,心儿怦怦跳;犯了错误,害怕被人发现时,心儿怦怦跳……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我的心儿怦怦跳”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的心儿怦怦跳”吧!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尽快搜集写作的对象及材料。二、审题指导。1.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板书:我的心儿怦怦跳)师根据生回答,出示课件1:运动会上领奖的那一刻,心儿怦怦跳;第一次采访,心儿怦怦跳;紧张的考试,心儿怦怦跳;野外遇险,心儿怦怦跳……设计意图: 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2.师:打开写作思路,从中得到启发,确定选材的范围,必须多读几遍,做到心中有数。3.你认为这次作文的重点应在哪里下功夫 出示课件2:请你以“我的心儿怦怦跳”为题,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注意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板书:心跳的过程(详写)]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指导,学生明白了写作对象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三、组织材料。1.想想让自己的心儿怦怦跳的是什么事。(板书:让心儿怦怦跳的事)出示课件3,要求:(1)说一说是什么事。(2)说一说你的心儿怦怦跳的原因。2.汇报自己的选材。(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2)再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师之间及时进行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3.互相借鉴习作素材,积累运用。四、突破难点。1.师: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2.大家可针对同学们的故事,提出修改方案。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3.教师总结:描写心跳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心跳的过程来写;详细介绍过程,写出获得了什么样的感受。(板书:获得的感受)设计意图: 设计“突破难点”这一环节,除了有利于学生写作之外,还能锻炼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让学生写的文章更加具体生动。五、动笔练习。根据刚才的讲解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誊写清楚。设计意图: 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六、小结。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我的心儿怦怦跳”。我们在介绍让自己心跳的事的时候,要抓住心跳的过程来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 文 园 地【教学目标】1.能交流、总结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2.能借助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纲、授、揍”等12个生字。3.能正确抄写易写错的词语,并和同学交流汉字中的易错字。4.能体会写具体和写简略的不同表达效果。5.能在横格里正确、工整地抄写文段,提高书写的速度。6.能积累描写人物精神风貌的四字词语。【教学重难点】1.能交流、总结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2.能体会写具体和写简略的不同表达效果。3.能积累描写人物精神风貌的四字词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设计意图: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交流平台。1.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出示课件1)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 的文章,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就像《王戎不取道旁李》是 ,王戎是一个 的人;《西门豹治邺》中,西门豹是一个 、 的人;《故事二则》让我们明白了 和 的道理。(板书:完成填空)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单元的内容有整体的认识。2.理解运用。(1)复述本单元的故事,《西门豹治邺》中重点部分详细复述,《扁鹊治病》注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提示:①梳理主要内容、次要内容,然后简要复述,如《西门豹治邺》。②抓住能表现故事发展顺序的关键词语进行简要复述,如《故事二则》。③学生在简述时注意要点,用笔勾画出关键语句。提示:复述之前多读几遍,熟悉内容很关键,主要内容是重点,次要内容恰当减少,抓住关键词,复述有序才圆满。(2)抄写词语,注意不要写错字。(3)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思考并概括主要意思,学会长话短说。(板书:复述课文)缩写句子。(出示课件2)①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②蔡桓侯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为什么一声不响就跑掉了 ”③纪昌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板书:长话短说)师总结:通过练习,学会理解大意,概括大意,学会长话短说。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抓住重点,学会长话短说。(二)识字加油站。1.出示课件2:冈——纲( ) 受——授( )奏——揍( ) 建——健( )普——谱( ) 秀——锈( )末——沫( ) 专——砖( )广——矿( ) 宗——综( )羊——氧( ) 具——俱( )(板书:识字积累)2.引导学生观察后同桌交流: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每组中左边是已学过的熟字,右边是熟字加偏旁变成的新字)3.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4.拓展练习,巩固运用。说一说你还有哪些学习汉字的方法。(三)词句段运用。1.抄写课本上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不要写错。平时还有哪些字容易写错 和同学交流。(1)自主读词语,观察发现。①自由读词语,指读词语,正音。②仔细观察加点的字,说说这些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③交流发现成果。④学生将词语工整地抄写下来。(2)读一读,体会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①初读理解,用心体会。读下列每组的句子,看看从中发现了什么异同。(出示课件3)②分析比较,感悟发现。A.说一说你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B.师总结:每组的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每组的第一句分别加上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这样更形象。(3)联系阅读,拓宽视野。①说说你还从本单元各课中搜集到的类似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②说说你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的类似的句子,比一比谁积累得最多。(四)书写提示。师:1.字要写在横格中间,不要挨着上下两条线。2.做到每一行字的大小、高矮一致。3.字与字的距离要差不多,做到整体美观。4.关注运笔方式,可以在书写时计时,促使学生加快书写速度,做到练得又快又好。5.书写时集中注意力也是提高写字速度的方法。(五)日积月累。1.学生读读背背。(出示课件4)眉清目秀 亭亭玉立 明眸皓齿 文质彬彬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 膀大腰圆 短小精悍容光焕发 鹤发童颜 慈眉善目 老态龙钟2.解释词语:文质彬彬 鹤发童颜 老态龙钟(出示课件5)(板书:说说词语的意思)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鹤发童颜:白白的头发,红红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3.仿照例句,用下面画横线的词语说一句话。(出示课件6)(1)这孩子长得眉清目秀,连说话也那么文雅,真讨人喜欢。(2)李爷爷年近九十,依然鹤发童颜,身体硬朗。(3)战士们个个威风凛凛,昂首挺胸,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设计意图: 使学生了解词语的含义,积累运用到习作中。三、课堂小结。(出示课件7)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怎样抓住重点,怎样长话短说,怎样复述课文,还积累了一些描写人物精神风貌的四字词语。收获不少啊!设计意图:将写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