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凝聚法治共识课件(共29张PPT)教案素材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凝聚法治共识课件(共29张PPT)教案素材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4.2 凝聚法治共识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道德修养)
核心素养
理解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如何依法行政;认识到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政治认同)
培育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法治观念)
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强化规则意识。(健全人格)
认识到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责任意识)
新课导入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和政府打交道,遇到下列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
生活情境 相关部门
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
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
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辍学打工
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
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工商局
教育局
林业局
民政局
目标导学一:法治政府
材料一:如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出行已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有车坐、走得了”的低标准要求,而是开始注重出行品质,逐步向“走得好、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方向发展。我国高铁的迅猛发展,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高铁城际公交化,“出行千里一日还”成为现实,这令人欢欣鼓舞。同时,铁路部门依托“互联网十”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服务,先后推出12306网站、手机App、自动售票机等多种售票渠道,打破了以往单一的窗口排队购票的传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网上订票、自主取票等服务。
目标导学一:法治政府
维护社会治安
保障义务教育
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保障百姓住房
结合以上材料一、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目标导学一:法治政府
政府有什么作用?
政府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者诸多便利,着重解决民生问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政府,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政府与人民的关系
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目标导学一:法治政府
目标导学一:法治政府
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是由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决定的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作用、宗旨及工作要求:
权力来源:人民。
作用(政府与人民的关系):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的管理,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宗旨:为人民服务。
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目标导学一:法治政府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提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就是要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思考:法治政府建设,需要政府做些什么?
“三张清单”制度
权力清单
法无授权不可为
责任清单
法定责任必须为
负面清单
法无禁止皆可为
明确政府权责,规范政府权力
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
地位: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目标导学一:法治政府
目标导学一:法治政府
什么是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利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目标导学一:法治政府
为什么要建设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权利;有利于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提高政府公信力;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有利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等。
目标导学一:法治政府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政府:①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止行政权力滥用,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进程;②必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目标导学一: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
必须坚持
基本准则
依法行政
法治政府与依法行政的关系
目标导学二:厉行法治
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
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
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
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国家角度)
目标导学二:厉行法治
目标导学二:厉行法治
我守法,是因为法律规定不能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违法会带来很多麻烦,不愿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法律规定不能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违法会带来很多麻烦,不愿违法。
对于守法,你是怎样理解的?
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公民)
目标导学二:厉行法治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020年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
宪法宣誓制度
提出
通过
修订
入宪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2015年7月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
2018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修订
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增加“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宪法宣誓誓词
厉行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全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目标导学二:厉行法治
想一想: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是不是只要搞好法治就可以了?
目标导学二:厉行法治
法治
(规范)
德治
(教化)
承载道德理念,促进作用
滋养法治精神,支撑作用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课堂小结
凝聚法治共识
法治政府
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
依法行政的要求、核心
建设法治政府
厉行法治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如何厉行法治
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随堂练习
对下面图示解读正确的是( )
①政府的工作要接受人民监督 ②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公民
③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④政府要为人民谋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近些年,我国各地政府深入推进“互联网十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这个举措有利于( )
①简化政府审批程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②积极履职担当,落实便民利民为民要求
③扩大公民政治权利,保证公民有序参与
④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确保司法公正透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随堂练习
为了答好政府法治答卷,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国务院办公厅在中国政府网开设“互联网+督查”平台。结合下面漫画《千里眼》,该平台的搭建( )
①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消除懒政、怠政
②有利于规范政府行政权,杜绝行政权力的滥用
③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④有利于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随堂练习第2框 凝聚法治共识
【教学目标】
理解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如何依法行政;认识到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政治认同)
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道德修养)
培育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法治观念)
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强化规则意识。(健全人格)
认识到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责任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政府依法行政。
教学难点:厉行法治的要求。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在国家机关中,人们常常同政府打交道,政府与老百姓生活联系最为密切。比如:我们中学生,上学路上时常看到交警在路口执勤;外出就餐,经常看到城管执法人员在管理一些无证摊点;出国旅游办护照也得找政府。那政府到底在社会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新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法治政府
1.材料展示:如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出行已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有车坐、走得了”的低标准要求,而是开始注重出行品质,逐步向“走得好、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方向发展。我国高铁的迅猛发展,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高铁城际公交化,“出行千里一日还”成为现实,这令人欢欣鼓舞。同时,铁路部门依托“互联网+”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服务,先后推出12306网站、手机App、自动售票机等多种售票渠道,打破了以往单一的窗口排队购票的传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网上订票、自主取票等服务。
问题设置:阅读教材P51探究与分享,结合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政府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政府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着诸多便利,着重解决民生问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政府,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小结:这是由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决定的。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2.播放视频:《法治中国——法治政府》
小组讨论:结合视频,谈谈你对建设法治政府的认识。
(1)什么是法治政府?
提示: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为什么要建设法治政府?
提示: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权利;有利于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提高政府公信力;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有利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等。
(3)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提示:政府要依法行政,要坚持党的领导,公民要行使监督权等。
目标导学二:厉行法治
1.播放视频:《法治中国,厉行法治》(提示:引导学生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小组讨论:(1)厉行法治需要哪些人与组织的参与?
教师小结:立法机关科学立法,行政机关严格执法,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公民尊法学法,企业依法经营。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2)如何厉行法治,建设法治国家?(从国家、公民、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全社会等多角度分析)
教师小结:(1)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3)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4)全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2.多媒体展示图片:
  
问题设置: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是不是只要搞好法治就可以了?(提示: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3.播放视频:《德治与法治》
教师小结: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政府的作用、政府如何依法行政和厉行法治的内容;知道了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增强了对政府的了解,对依法行政有了更多的理解;也知道了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对公民守法的认识更深刻了;明白了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也知道了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
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有一定难度,主要学习了两个方面的知识,一个是政府的作用和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等,另一个是厉行法治的做法;知道了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和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其中政府依法行政是本课的重点,要结合政府采取的创新服务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