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共筑生命家园课件(共30张PPT)教案素材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共筑生命家园课件(共30张PPT)教案素材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6.2 共筑生命家园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核心素养
认可我国环境基本国策;认同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及绿色发展道路。(政治认同)
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道德修养)
正确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各项政策,与违反政策的各种行为作斗争。(法治观念)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健全人格)
在生活中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责任意识)
新课导入
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文化根
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文化根
人类自食生态恶果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文化根
生存与发展的保障
人类
自然
相互依存
共生共荣
开发、利用、保护
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文化根
历史上的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后来由于过度开垦伐木,塞罕坝在百年间由“美丽高岭”退化为茫茫荒原,黄沙漫漫。到了20世纪50年代,塞罕坝已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凉景象。
1962年,为了阻隔黄沙侵袭,国家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60多年来,几代林场人发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种下一棵棵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建成一道道绿色屏障,创造了沙地变林海、荒原成绿洲的人间奇迹。塞罕坝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恢复。如今的塞罕坝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华北绿宝石”。2017年、2021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先后荣获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
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文化根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是人们过度开垦伐木,对环境的肆意破坏造成的;从“荒原沙地”变回“林海绿洲”是人们对环境的大力保护,注重生态建设实现的。
塞罕坝发生了什么变化?
塞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又从“荒原沙地”变回“林海绿洲”。
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文化根
你从塞罕坝两次生态变迁中得到哪些启示?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
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文化根
开发和利用自然
正确态度
错误态度
后果
遵循自然规律
对自然一味索取
受到自然的惩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走绿色发展道路有什么必要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目标导学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浙江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
余村村民靠山吃山,开矿、砍伐树木,成为全县有名的“首富村”。
开矿炸山伤亡不断、污染空气到处是灰;山林破坏,水土流失等事件频发。
鼓了“钱袋子”,伤了“居住环境”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都是昙花一现
致富道路1
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开办绿色农家乐,建设“美丽乡村”。
既获得经济效益又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走绿色发展之路。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致富道路2
目标导学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通过余村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对比,谈谈你的看法::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目标导学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小清家在一条小河旁。以前,河水清澈见底,人们常在河里捕鱼捉虾,洗衣洗菜。后来,河水渐渐变得浑浊起来,鱼虾不见了踪影,人们也不敢在河里洗衣洗菜了。原来,在小河的上游建了一家造纸厂,违规排放的污水直接进入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了。
虽然造纸厂效益还不错,但安装一套治污设备还是太贵了,不合算。
造纸厂能带来一时的经济效益,但它违规排污,对村民健康影响太大,得不偿失。
在造纸厂打工能赚钱,一点儿污染算不了什么。
目标导学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谈谈理由。
王婶观点正确。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厂长观点错误,缺乏环保意识,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小清父亲观点错误,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目标导学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你认为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造纸厂)、村民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政府有关部门:坚持依法保护环境,严惩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企业(造纸厂):加大节能环保的投入和科技创新,降低生产能耗,推行清洁生产。
村民:学习环保知识,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为改善环境质量献计献策。
目标导学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2014年4月24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对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凸显保护优先原则,建立公共预警机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扩大公益诉讼主体,明确政府监管职责,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追责处罚力度,是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目标导学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思考:加强立法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目标导学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这些图片说明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目标导学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生态环境保护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经济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提供物质条件
相协调
赖以生存的基础
目标导学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目标导学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美丽中国,不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课堂小结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做法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原因
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低碳微行动
随堂练习
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于2024年开始施行。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聚焦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总结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经验,新增多项创新制度。该法律的施行( )
①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②将彻底改善我国的海洋环境
③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
④体现了我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这启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需要( )
①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准则,以自然规律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为目标
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④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随堂练习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做好分类利国利民。生活中,垃圾分类虽是小事,却不是易事。要将“小事”变成“易事”,公民应该( )
①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垃圾资源化再利用
②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
③树立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常识
④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随堂练习
D第2框 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目标】
认可我国环境基本国策;认同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及绿色发展道路。(政治认同)
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道德修养)
正确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各项政策,与违反政策的各种行为作斗争。(法治观念)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健全人格)
在生活中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责任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环保宣传片——《保护黑颈鹤志愿者》
问题设置:视频蕴含着怎样的意境?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提示: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环节一:人与自然和谐——溯源
播放视频:《美丽中国说》片段一(提示:观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中国的讲话,引导学生认识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多媒体展示图片:人类自食生态恶果
 
 
小组讨论:观看视频并结合图片,讨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因。
教师小结: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
环节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播放视频:《美丽中国说》片段二——塞罕坝的转变
小组讨论:你从塞罕坝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说说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教师小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目标导学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环节三:人与自然——走绿色发展道路
1.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讲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播放视频:《美丽中国说》片段三——安吉县的致富道路
小组讨论:安吉县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
提示:一条是对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的致富道路,带来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条是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相结合,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小组讨论:安吉县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
提示:关停矿山、封山护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体现了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安吉县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了绿色惠民、绿色富民,生动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教师小结:(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5)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也知道了走绿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明确了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
本节课内容较多,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较为重要。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方面的知识:一个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了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可以结合新颖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另一个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学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和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结合课本上的材料来理解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