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沈石溪散文(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沈石溪散文(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沈石溪散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觉醒来是早晨
沈石溪
①当四周都是陌生的面孔,当一双双怀疑的眼睛紧盯着你,你会不会产生一种独坐小船在黑夜的大海上漂流,孤立无援,随时都会被狂风恶浪吞噬掉的恐惧感?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
②那时我刚读完初一,升初二,因家庭迁居,换了一个新学校。开学第三天,数学老师搞了一次摸底考试。我从小学开始,就对数学很有兴趣,很顺利地就把题目全部做好。第二天一公布成绩,我得了满分,而同桌那位眉清目秀的班长乐嘉秋才得了九十九分。当那位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秦老师宣布完分数,同学们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时,我心里像灌了蜜似的甜。
③就在这时,乐嘉秋站起来说:“秦老师,沈石溪同学是因为作弊才得了一百分的,昨天考试时,他先是问我借橡皮擦,后来又说忘了带量角器,一会儿又说钢笔没了墨水……几次三番找借口偷看我的试卷,我觉得这不是他的真正成绩。”
④我的脑袋嗡的一声变得簸箕大。是的,我向她借过文具,但我扪心自问,两只眼睛始终规规矩矩。我的脸涨得通红,像朵快要枯死的鸡冠花,嗫嚅着说:“我没有……我没有……”
⑤教室里静得像关严了门的冷冻仓库,我惶惑地四下望去,只看见一双双愤怒的眼睛就像一只只愤怒的小蜜蜂,从四面八方飞来叮蜇我。
⑥不知为什么,我心里虚得很,腰也弯下来了,背也驼下来了,脖子也缩下去了。我想,我不该这么窝囊的,我没做错什么,应该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解。遗憾的是,我本来就腼腆,只会像个口吃患者似的反复说:“我没有……我真的没有……”
⑦这以后,我一上数学课就无端地紧张,脖子僵硬地扭向一边,唯恐乐嘉秋又怀疑我偷看她作业什么的,而老师讲什么我一句也没能听进去。我的数学成绩急速滑坡,到了期中考试,我才考了四十八分。秦老师拿着考卷,愠怒地说:“我想,这才是你真正的成绩!”
⑧这不及格的期中考试成了一条有力的反证,证明我在那次摸底考试时确实偷看了乐嘉秋的试卷。
⑨当天夜里,我失眠了,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我想,一个人到了一个新环境,给人家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好比定音锤,我却一锤子敲出了刺耳的噪声;我想,我怕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秦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坏印象了……
⑩唉,怎么办?怎么办?我觉得我人生的道路上一片黑暗,眼睛就像开了闸的水库,泪水滂沱……
突然,我发现奶奶蹑手蹑脚走到我床边,慈祥地摸摸我的额头,附在我耳朵边轻轻地说:“好好睡一觉,一觉醒来是早晨!相信奶奶,一觉醒来是早晨!”
奶奶的语调平和沉稳,透出饱经风霜后的练达与睿智。她老人家并不知道我究竟遇上了什么麻烦,不来询问、追究,只是把一个信念传授给了我,而这个信念是她用一生的坎坷与磨难练就的生命结晶。
奶奶的大半辈子都泡在苦水里,爷爷、父亲先后入狱,她和我母亲一起,靠给人绣花,靠典卖极有限的家当,靠捡食菜皮,苦苦支撑这个家。在凄风苦雨的漫长岁月里,这句“一觉醒来是早晨”的口头禅,像一根结实的精神拐杖,支撑着她一趟又一趟由绝望走向希望。
一觉醒来是早晨,当然不仅仅是指时间的轮回,也是指 ;放下你的忧伤,把折磨你的困境像脱衣服似的脱下来,轻轻松松、舒舒坦坦睡一觉,黑夜会无可奈何地退却,当你睁开双眼,已经是阳光明媚的早晨;早晨,生机勃勃,充满着新的希望。
那天晚上,我咀嚼着奶奶这句平平淡淡却又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的话,酣然入睡。
第二天,我精神饱满地来到学校,不再理会别人是怎么看我的;我专心致志地听秦老师讲课,把巨大的精神包袱卸下来,当成柔软的坐垫坐在屁股底下了。我的数学功底本来就好,一发奋,掉下来的成绩很快就嗖嗖往上蹿。
到了期末考试,临考数学前,我十分平静地要求秦老师允许我临时调换一下座位,我的理由是,我不希望同学们对我产生新的误会。得到秦老师首肯后,我在讲台旁独坐一桌,面对散发着油墨香的考卷,我的心就像早晨清新的空气,透明得没有一丝杂质,潜心演算每一道考题,我做得又快又好,第一个交卷,又是一个漂亮的满分!不知是上帝的故意安排还是一种巧合,乐嘉秋又是九十九分。
寒假里有一天,我一清早到小菜场帮奶奶替别人刮鱼鳞,正巧遇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乐嘉秋迎面走来。我衣衫褴褛,两只手沾满鱼腥,羞于见人,想扭头装着没看见,她却主动跑过来打招呼,她的脸红得像盛开的夹竹桃,讪讪地说:“看来,数学摸底考试时,我……我确实是误会你了。”
“人嘛,总有误解别人的时候,也总有被别人误会的时候。”
“我好后悔,我一直想……想对你说声对不起。”
“别别,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好了。嗯,一觉醒来是早晨。”
初中毕业后,我离乡背井,多少次陷入谗言的沼泽,多少次卷进是非的漩涡,多少次面临人生的绝境,但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奶奶说的这句话:一觉醒来是早晨!于是,我便恢复了自信和勇气,于是,我振作起来舔舔伤口继续与命运拼搏,于是,我奇迹般地走出沼泽,战胜绝境,柳暗花明又一村。
(选自《爷爷的糖人》,有删改)
1.通读全文,在横线上将情节补充完整。
2.结合上下文语境,按要求赏析下列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1)那天晚上,我咀嚼着奶奶这句平平淡淡却又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的话,酣然入睡。(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她却主动跑过来打招呼,她的脸红得像盛开的夹竹桃,讪讪地说:“看来,数学摸底考试时,……我确实是误会你了。”(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3.结合全文,根据你的理解在第 段的划线位置填上合适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并说说这样填的理由?
4.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拉水车的老牛
沈石溪
①说起来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在西双版纳一个名叫曼广弄的傣族寨子的伐木厂当炊事员。
②所谓的伐木厂,其实就是几间茅草房坐落在一个山头上,里面住着二十来个汉子,离寨子约十几公里远,不通电,也不通公路,最不方便的是,山头上没有水源,要到菁沟底下去拉泉水上山来用。一条红土道绕山三匝,路程全长约两公里。负责拉水的是一辆牛车,拉车的是一头上了年纪的老黄牛,据艾厂长介绍说,他十二年前组建伐木厂时那头牛就在这里拉水车了。我去的时候,这头牛已经又老又丑,昔日高耸的肩峰已耷拉下来,金缎子般闪亮的毛色已黯然无光,饱满的肌腱已萎缩得不成模样。别看它又老又丑,拉起水车来倒技艺娴熟。它从来不会像马那样撒野,也不用我扯着缰绳驾驭它。它自己知道方向,还会挑选没有坑坑洼洼的平展的路面行走,一桶清泉水从箐沟底拉到山顶,极少有溅泼浪费的水花。
③每天太阳刚红着脸钻出山峰,它就从牛栏里出来,走到摆着运水车的伙房门口,我替它套上车轭,它就拉着运水车下到箐沟底,一直走到泉水旁。老牛把车拉到泉边,左拐头,右甩尾,再后退一步,正好将水桶喇叭形的口子对准水流,哗哗哗,泉水吟唱着一支优美的晨曲,灌进水桶。接满水后,它就沿着那条红土道一步一步把车拉上伐木厂。刚好,工人们早操完毕,用它拉来的水洗脸漱口。傍晚,日落西山,它又把早晨的活重复一遍。我送给它一个雅号:自动送水车。
④两个月一晃就过去了。那天傍晚,和往常一样,我正准备给老牛套车轭让它下箐沟底去拉水。艾厂长走过来说:“小沈,老牛这两天草吃得很少,今天中午我挖了一勺麸皮给它,它只吃了几口就不吃了。我看,它就像一支蜡烛,快烧尽了。别再让它拉车了,你辛苦一点,用水桶到箐沟去挑水吧。过两天我再买头牯子牛回来。”
⑤我心里犯了嘀咕,伐木厂二十来个人,靠我用两只桶去挑水来用,一天起码也要挑七八转才够,每转两公里,不把我累趴了才怪呢。我心里头虽然极不满意但又不敢违抗,就阴沉着脸给老牛解下刚刚套上去的车轭,重重地在它屁股上捶了一拳:“不中用的东西,去吧,去享清福吧。”
⑥怪事发生了,老牛仿佛听得懂我的话似的,扭头看了看我,抗议似的朝我打了个响鼻,站着不动。艾厂长撩起牛鼻绳,想把它拉走,它拧着牛脖子不买账。老牛扭头望着运水车,身体慢慢往后退,把牛屁股塞进两根车杆之间,然后冲着我哞哞叫唤。老牛的这套动作再明显不过了,是要我重新给它套上车轭。
⑦我算是找到了免掉服挑水劳役的最佳借口,笑嘻嘻地对艾厂长说:“瞧,它不稀罕你的照顾,它要生命不息拉车不止哩。你总不能剥夺它的工作权吧?”
⑧艾厂长口才不如我,搔搔头皮,没吭声,就走开了。约莫过了半个小时,天快黑了,突然听见艾厂长大声叫道:“不好啦,水车要翻啦!”
⑨全伐木厂的人都跑到操场来看,只见老牛拖着水车正在爬最后几米坡,它一步一个趔趄,身体歪歪斜斜,快要倒下的样子。车轱辘已停止转动,似乎还在往坡下滑。
⑩眼看一场车翻牛倒的悲剧不可避免,突然,奇迹发生了,只见老牛哞地低吼一声,勾着脑袋,四肢用力,整个身体像要跪在地上,一米……两米……三米……终于,运水车被拉上了坡顶,在平整的水池边停了下来。这时,我们也赶到了运水车旁,艾厂长焦急地说:“快,给老牛松套!”
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只见老牛嘴里咕噜咕噜吐出一大团白沫,四肢一弯,跪卧在地,硕大的牛头歪倒在地上,两只突兀的牛眼也慢慢闭上了。
老牛死了,它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要是不拉这趟车,它还能多活几天的。”艾厂长说。
我的脸火辣辣的。
后来,我们在大青树旁挖了一座坟,把老牛埋了。
时隔二十年,我还常常在梦中见到那头老牛,见到它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奋力拉车的情景。我觉得,我能从中学到很多很多东西。
(有删改)
5.本文以“我”的视角展开叙事,请变换视角,以老牛的口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品读第 段,结合上下文分析“我”此刻的心理。
7.主要人物的塑造离不开次要人物的衬托,请简要分析艾厂长这一人物的作用。
8.联系本文和以下内容,说说你的感悟和发现。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郑振铎《猫》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赶走喜鹊
沈石溪
①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的院子里飞来一对喜鹊,在那棵开满粉红色花朵的山茶树上筑巢。我十分欢迎它们来做我的邻居。喜鹊是吉祥与喜庆的象征,喜鹊登枝,不就意味着我将交好运了吗?因此,我削了一些短树枝,扔在屋顶上,为它们提供筑巢材料。
②一个多月后,我站在山茶树下,听见树梢横枝那只椭圆形的鸟巢里传出雏鸟的叫声,啊哈,它们生儿育女了!
③又过了一个多月,我能看见小喜鹊毛茸茸的小脑袋淘气地伸出窝沿,数了数,共有四只小喜鹊。这是一个兴旺昌盛的喜鹊家庭。我还按照它们的生理特征,给四只小喜鹊起了名,一只叫蓝眼睛,一只叫花翅膀,一只叫白脚杆,一只叫歪脖儿。
④添丁增口,雄喜鹊和雌喜鹊自然十分辛劳,从早晨开始,就一刻不停地飞出去觅食,衔来小虫子喂养它们的孩子。
⑤那天中午,我在山茶树下削竹篾编箩筐,突然,听见头顶的鸟巢里传来叽叽喳喳激烈的吵嚷声。雄喜鹊和雌喜鹊都外出觅食去了,我担心小喜鹊的安危,便爬到山茶树上,一看,没有什么外敌入侵,而是刚刚才长出一层绒羽的四只小喜鹊在打闹。它们虽然不能飞,也还站不稳,但它们打斗得却异常火爆:个头最大的蓝眼睛把身体最弱的白脚杆从窝中央一直推到鸟巢边缘,发育最快羽毛油亮的花翅膀,头拱进羽毛稀疏的歪脖儿的肚皮底下,几乎要把歪脖儿抬了起来,还使劲儿往窝外顶。白脚杆和歪脖儿的头与小半个身子已被挤出窝去,大概是意识到生命危在旦夕,竭力挣扎着,喳喳哀叫。蓝眼睛举起稚嫩的翅膀,不断去打已岌岌可危的白脚杆,眼看就要酿成惨祸,我不得不出面干涉,把受欺负的白脚杆捧回窝中央。然而,蓝眼睛仍不肯罢休,我的手一拿开,又故伎重演,开始向白脚杆进攻。
⑥就在这时,雄喜鹊和雌喜鹊回来了,它们嘴里都衔着一条虫子,显然,是赶回来喂食的。
⑦我放心地下了树,我想,雄喜鹊和雌喜鹊看到蓝眼睛和花翅膀以强凌弱,肯定会制止它们胡闹。奇怪的是,雄喜鹊和雌喜鹊却迟迟不进窝去,停栖在鸟巢外的一根横枝上,静静地站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⑧这时候,不管是雄喜鹊还是雌喜鹊,只要朝前跳跃两步,轻而易举地就能终止这场危险的游戏。雌喜鹊扭头往鸟巢望了一眼,轻轻放下嘴里的虫子,竟忙着开始梳理自己的羽毛。雄喜鹊做得更过分,对就在耳边的求救声,仿佛根本没听见似的。
⑨叽——声尖叫,白脚杆从高高的鸟巢跌下来,呜呼哀哉。几秒钟后,歪脖儿也同样死于非命。这哪里是什么游戏啊,分明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窝里斗!到了这时候,雄喜鹊和雌喜鹊才停止整饰羽毛,重新叼起虫子,跳到鸟巢边。蓝眼睛和花翅膀同往常那样,急不可耐地伸长脖子,咿呀咿呀讨食吃。雄喜鹊和雌喜鹊很温柔地将食物塞进它们的嘴里,那神情,就像是在犒劳一对有功的小英雄。
⑩我震惊,迷惘。我赶紧跑去找寨子里最有经验的老猎人,请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平静地笑了笑对我说,这种目睹子女坠巢而亡的陋习,其实是一种汰劣留良的自然现象;他说小喜鹊在窝里互相推搡,是要减少竞争对手,独霸食物;他说成年鸟这样做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觅食压力,为了集中有限的精力和有限的食物培养更强壮的后代。
一转眼到了秋天,蓝眼睛和花翅膀羽毛长硬会飞了。山茶树上,喜鹊闹枝,可对我却再也引不起任何美感,我趁它们外出之际拆了它们的窝,把它们轰走了。老猎人说的或许有道理,它们消灭弱小,是一种迫不得已的生存技巧,我能理解,但我是人,永远也无法赞同这种残忍。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20期)
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发生的环境主要在“我”的院子,院内的山茶树被多次提及,为小说增添了意境美。
B.“我”削了些短树枝,为喜鹊提供筑巢材料,是因为“我”认同喜鹊是吉祥与喜庆的象征。
C.本文详写四只小喜鹊的打斗和它们的父母观看打斗的过程,是为了突出“蓝眼睛”的残忍。
D.猎人以平静淡然的态度说鸟类“陋习”是汰劣留良的自然现象,为“我”解开了打斗的疑惑。
10.阅读全文,补写下面的表格。
情节 “我”的感受
① 高兴、欢迎
鹊生儿女 好奇、开心
小鹊打斗 ②
“父母”坐观 ③
两鹊毙命 震惊、迷惘
④ 不认同残忍
11.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帮助筑巢”与“拆巢”对比,请另略举两例。
12.本文与郑振铎的《猫》相比,都包含“我”对弱者的同情,但同情的原因与内涵不同,请联系两文,简要分析。
阅读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完成下面小题。
斑羚飞渡
沈石溪
①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有一只老斑羚不知是老眼昏花没测准距离,还是故意要逞能,竟退后十几步一阵快速助跑奋力起跳,想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结果在离对面山峰还有一米多的空中哀咩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好一会儿,悬崖下才传来扑通的落水声。
②过了一会儿,斑羚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的眼光集中在一只身材特别高大、毛色深棕油光水滑的公斑羚身上,似乎在等候这只公斑羚拿出使整个种群能免遭灭绝的好办法来。毫无疑问,这只公斑羚是这群斑羚的头羊,它头上的角像两把镰刀。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湛蓝的苍穹,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③斑羚群又骚动起来。这时,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另一头飞越山涧,连着对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斑羚们凝望着彩虹,有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恍惚,似乎已进入了某种幻觉状态。也许,它确实因为神经高度紧张而误以为那道虚幻的彩虹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桥,可以通向生的彼岸。
④灰黑色母斑羚的身体已经笼罩在彩虹炫目的斑斓光带里,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这叫声与平常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⑤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灰黑色母斑羚如梦初醒,从悬崖边缘退了回来。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斑羚为一拨。在老年斑羚队伍里,有公斑羚,也有母斑羚;在年轻斑羚队伍里,年龄参差不齐,有身强力壮的中年斑羚,有刚刚踏进成年行列的大斑羚,也有稚气未脱的小斑羚。两拨分开后,老年斑羚的数量比年轻斑羚那拨少十来只。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这么一来,两拨斑羚的数量大致均衡了。
⑥就在这时,从那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公斑羚朝那拨年轻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斑羚应声走了出来。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后退了几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快速起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半大斑羚角度稍高些,老斑羚角度稍低些,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烧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它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这半大斑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然远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跃的一半,但已足够跨越剩下的最后两米路程了。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
⑦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
⑧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
⑨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选自《斑羚飞渡》,有删改)
13.结合文章内容,筛选信息,参照相关格式,完成下面表格。
斑羚的行为表现 斑羚的神情心理
发现陷入绝境,胡乱窜跳 (1)
(2) 恍惚
(3) 兴奋
孤独走向彩虹,坠下悬崖 (4)
14.做批注是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阅读时的思考和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提疑问等。请你从文章⑥~⑦段摘录一处你认为比较精彩比较重要或存在疑问的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进行批注。
(1)摘录:
(2)批注:
15.结合文章,从内容理解和结构作用两方面谈谈你对题目“斑羚飞渡”的理解。
16.选文第⑦段写道:“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可见作者非常敬佩这些“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搭起获得新生的‘彩虹’桥”的老斑羚。请结合2020年的“新冠疫情”,谈谈你对于“彩虹桥”的理解。
答案
1.①成绩滑坡,奶奶鼓励 ②菜场巧遇,班长道歉 (前半句交代情景,后半句交代事件) 2.(1)“咀嚼”本意是用牙齿磨碎食物,这里指“我”反复品味奶奶的那句话。酣然入睡,是说“我”睡得香甜,这是“咀嚼”的结果,表明“我”理解了奶奶那句话的深刻哲理,放下了心中的包袱。
(2)本句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乐嘉秋向“我”道歉时的样子,表现出她的惭愧和勇于承认错误的真诚。 3.示例:也是指人心境的更新。
理由:从关联词的角度来看,此处应该填写一个表示递进关系的句子;从文章内容的角度来看,这里所填的内容应该关于“我”对奶奶这句“一觉醒来是早晨”的深度理解,并且应该表明我重燃信心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4.①奶奶那句“一觉醒来是早晨”的激励,让“我”走出困境,绝处逢生,可见表达“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②我听了奶奶的话,走出困境,验证了奶奶说的话很有道理,也表达出“我”对奶奶的人生态度的赞美与肯定。
【导语】整篇文章通过描写一个因为误会而引发的挫折故事,传递出生活中的重要哲理:面对困境,要相信“一觉醒来是早晨”,这既是时间的流转,也是心理的调整。文章通过主人公在新环境中受到误会、进而自我怀疑、失落,而后在奶奶的智慧引导下振作精神,再次取得好成绩的经历,表现了在生活中如何有效地应对挫折和误解。文章叙事流畅,情节生动,人物刻画真实而富有层次,同时奶奶传授的哲学思维增加了文章的深刻性。
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
(1)空:结合第⑦段“我的数学成绩急速滑坡,到了期中考试,我才考了四十八分”, 段“突然,我发现奶奶蹑手蹑脚走到我床边,慈祥地摸摸我的额头,附在我耳朵边轻轻地说:‘好好睡一觉,一觉醒来是早晨!相信奶奶,一觉醒来是早晨!’”,第 段“奶奶的语调平和沉稳,透出饱经风霜后的练达与睿智。她老人家并不知道我究竟遇上了什么麻烦,不来询问、追究,只是把一个信念传授给了我,而这个信念是她用一生的坎坷与磨难练就的生命结晶”,第 段“第二天,我精神饱满地来到学校,不再理会别人是怎么看我的;我专心致志地听秦老师讲课,把巨大的精神包袱卸下来,当成柔软的坐垫坐在屁股底下了”可知,“我”数学成绩急速滑坡,奶奶并不知道我究竟遇上了什么麻烦,不来询问、追究,只是把一个信念传授给了我,让我重新振奋精神;据此可概括情节为“成绩滑坡,奶奶鼓励”;
(2)空:结合第 段“寒假里有一天,我一清早到小菜场帮奶奶替别人刮鱼鳞,正巧遇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乐嘉秋迎面走来”“她却主动跑过来打招呼,她的脸红得像盛开的夹竹桃,讪讪地说”,第 段“我好后悔,我一直想……想对你说声对不起”可知,在菜场“我”帮奶奶替别人刮鱼鳞,与班长偶遇,她主动跟“我”道歉;据此可概括情节为“菜场偶遇,班长致歉”。
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1)“咀嚼”的意思是“用牙齿磨碎食物,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结合“那天晚上,我咀嚼着奶奶这句平平淡淡却又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的话,酣然入睡”可知,文句中指“我”不断地揣摩奶奶说的“一觉醒来是早晨”这句话。“酣然入睡”的意思是“很舒适地进入梦乡”,写“我”那天睡得踏实舒服,意思是指“我”明白了奶奶的“一觉醒来是早晨”这句话的内涵,是要“我”重拾信心,看到明天的希望,从而使“我”如释重负。
(2)“跑过来打招呼”是动作描写,“脸红得像盛开的夹竹桃”“讪讪地”是神态描写,“看来,数学摸底考试时,我……我确实是误会你了”是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乐嘉秋对“我”表示歉意时的难为情。结合第 段“我做得又快又好,第一个交卷,又是一个漂亮的满分!不知是上帝的故意安排还是一种巧合,乐嘉秋又是九十九分”可知,体现了她对自己当初嫉妒“我”、质疑“我”而愧疚以及知错就改的坦诚。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补写句子。
从关联词的角度来看,此处使用了“当然不仅仅……也是……”的句式,表明前后两个分句之间存在递进关系。因此,在填写划线部分时,需要选择一个能够与前文“时间的轮回”相比更加深入、更加重要的概念。
从文章内容的角度来看,文章通过叙述“我”因被误会而陷入困境,最终在奶奶的鼓励下重拾信心、重燃希望的故事,展现了“一觉醒来是早晨”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划线部分作为对这句话的进一步解释,应该体现“我”对这句话的深度理解,即它不仅仅指时间的流逝和循环,更是指人在经历困境后心灵的重生和希望的再现。
“心灵的重生与希望的再现”这一表述,既符合递进关系的要求,又能够准确地表达“我”在经历困境后重拾信心、重燃希望的人生态度。
据此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结合 段中“突然,我发现奶奶蹑手蹑脚走到我床边,慈祥地摸摸我的额头,附在我耳朵边轻轻地说:‘好好睡一觉,一觉醒来是早晨!相信奶奶,一觉醒来是早晨!’”, 段中“奶奶的语调平和沉稳,透出饱经风霜后的练达与睿智。她老人家并不知道我究竟遇上了什么麻烦,不来询问、追究,只是把一个信念传授给了我,而这个信念是她用一生的坎坷与磨难练就的生命结晶”, 段中“到了期末考试,临考数学前,我十分平静地要求秦老师允许我临时调换一下座位,我的理由是,我不希望同学们对我产生新的误会。得到秦老师首肯后,我在讲台旁独坐一桌,面对散发着油墨香的考卷,我的心就像早晨清新的空气,透明得没有一丝杂质,潜心演算每一道考题,我做得又快又好,第一个交卷,又是一个漂亮的满分!不知是上帝的故意安排还是一种巧合,乐嘉秋又是九十九分”可知,文章详细描述了奶奶在“我”最艰难的时刻给予“我”的鼓励和安慰。奶奶没有说教,没有用复杂的道理,只是用一句简单而充满智慧的话——“一觉醒来是早晨”,就让“我”感受到了希望和力量。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从被误会、被质疑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找回自信,努力学习,最终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一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奶奶的关爱和智慧,对她充满了感激之情。
结合 段中“一觉醒来是早晨,当然不仅仅是指时间的轮回,……早晨,生机勃勃,充满着新的希望”, 段中“那天晚上,我咀嚼着奶奶这句平平淡淡却又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的话,酣然入睡”, 段中“初中毕业后,我离乡背井,多少次陷入谗言的沼泽,多少次卷进是非的漩涡,多少次面临人生的绝境,但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奶奶说的这句话:一觉醒来是早晨!于是,我便恢复了自信和勇气,于是,我振作起来舔舔伤口继续与命运拼搏,于是,我奇迹般地走出沼泽,战胜绝境,柳暗花明又一村”可知,文章详细叙述了“我”在奶奶的话语激励下,如何调整心态,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经历。这一过程中,“我”不仅走出了被误会的阴影,还重新找回了对学习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这一转变验证了奶奶的话“一觉醒来是早晨”的深刻内涵和正确性。通过这一经历,“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奶奶的人生态度——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黑夜总会过去,早晨的阳光总会到来。这种积极、乐观、坚韧的人生态度让“我”深感敬佩和赞赏。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5.示例:我是伐木厂的老牛,每日清晨和傍晚,我都要到箐沟底拉水。近日,我身体不适,吃得也少了,厂长想让我休息,可我执意要继续拉水。爬坡时,我拼尽全身力气,最终将水车拉上了坡顶,安心地闭上眼死去。 6.示例:“我”此时内心满是愧疚与悔恨。艾厂长的话让“我”清楚地意识到,“我”的自私间接导致了老牛的死亡,“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无地自容,所以脸火辣辣的,满心都是对老牛的愧疚。 7.示例:一方面,艾厂长对老牛的关怀与“我”的自私形成鲜明对比。他留意到老牛吃草少,想让老牛休息,而“我”只想着逃避挑水。另一方面,艾厂长的话语促使“我”反思自己的过错,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老牛坚守岗位的精神。 8.示例:人类常常因自身的疏忽、自私或误解,给动物带来难以挽回的伤害。在《拉水车的老牛》里,“我”的自私让老牛过早离世;《猫》中作者因误解猫,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这警示我们,在与动物相处时,要多些理解与关爱,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切不可等到伤害已经造成,才追悔莫及。
【导语】这篇《拉水车的老牛》以质朴的笔触刻画了一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形象。作者通过“我”的视角,运用对比手法展现老牛衰老的外表与坚韧的精神内核。老牛临终拉车的场景极具震撼力,其“生命不息拉车不止”的执着精神令人动容。文中“我”的心理转变自然真实,从抱怨到愧疚的成长过程富有教育意义。作品以小见大,通过平凡的老牛故事,讴歌了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的崇高品质,引发读者对生命价值与工作态度的思考。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②段“负责拉水的是一辆牛车,拉车的是一头上了年纪的老黄牛……拉起水车来倒技艺娴熟”可知,老牛在伐木厂的职责是拉水,且工作熟练尽责。结合④段“老牛这两天草吃得很少……快烧尽了”可知,老牛身体已极度虚弱,厂长想让其休息。结合⑥段“老牛扭头望着运水车……是要我重新给它套上车轭”可知,老牛主动拒绝休息,坚持拉水。结合⑩段“老牛哞地低吼一声……运水车被拉上了坡顶”可知,老牛在最后一次拉水时拼尽全力,最终完成任务后死去。由此可知,以老牛口吻需突出其对职责的坚守、身体的状态及临终前的抉择。
示例:我是伐木厂拉水的老牛,在这山头已整整十二年。每日早晚,我都会踩着红土道去箐沟接泉水,车轮碾过的每一道弯,都刻着我的足迹。近来我吃草渐少,厂长要换年轻人挑水,可我看见他发愁的模样,又听见水车空荡荡的声响,怎么舍得停下?那天我退进车杆间,任他们拉扯也不挪步。当车轮卡在最后一道坡时,我浑身的力气都要散了,却想着无论如何要把水拉上去。终于,车到平地时,我听见厂长喊着“松套”,却再没力气回应——这辈子,没负过这趟水,便够了。
6.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揣摩。
结合第 段“‘要是不拉这趟车,它还能多活几天的。’艾厂长说”可知,艾厂长点明老牛本可因休息而延续生命,而“我”为了逃避挑水的辛苦,故意曲解老牛的意愿,坚持让它继续拉车。
结合第⑤段“我心里犯了嘀咕……重重地在它屁股上捶了一拳”可知,“我”最初因担忧挑水劳累而埋怨老牛,甚至对其粗暴对待;再结合第⑦段“我算是找到了免掉服挑水劳役的最佳借口”可知,“我”利用老牛的坚持来推卸责任,本质是出于自私。
由此可知,“脸火辣辣的”是“我”意识到自己的自私行为直接促使老牛在身体极度虚弱时仍拼尽全力拉车,最终死亡,内心充满愧疚、悔恨与自责,为自己的功利和对老牛的漠视感到羞愧难当。
7.本题考查次要人物作用。
结合第④段“艾厂长走过来说:‘小沈,老牛这两天草吃得很少……别再让它拉车了’”可知,艾厂长敏锐察觉老牛身体异样,主动提出让老牛休息,体现其对老牛的关怀与体恤。结合第⑤段“我心里犯了嘀咕……不把我累趴了才怪呢”和第⑦段“我算是找到了免掉服挑水劳役的最佳借口”可知,“我”因不愿承担挑水辛苦,不仅埋怨老牛,还利用老牛的坚持逃避责任,凸显“我”的功利与自私。由此可知,艾厂长的善意与“我”的利己形成鲜明对比,通过次要人物的衬托,让“我”的形象更具批判性,也为后文“我”的愧疚埋下伏笔。
结合第 段“‘要是不拉这趟车,它还能多活几天的。’艾厂长说”可知,艾厂长的话直接点明老牛的死因与“我”的行为相关,如同一面镜子,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过错。结合第 段“我的脸火辣辣的”可知,正是艾厂长的客观评价,促使“我”反思自己对老牛的漠视,从最初的不以为意到产生愧疚,完成人物心理的转折。由此可知,艾厂长的话语是“我”情感变化的关键触发点,通过他的引导,读者更能深刻体会到老牛“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坚守精神,以及“我”对功利心态的反思。
8.本题考查感悟启示。
结合本文第⑤段“我心里犯了嘀咕……重重地在它屁股上捶了一拳”和第⑦段“我算是找到了免掉服挑水劳役的最佳借口”可知,“我”因不愿承担挑水的辛苦,不仅对老牛态度粗暴,还利用老牛的坚持来逃避责任,最终导致老牛在极度虚弱中过劳而死。由此可知,“我”的自私和疏忽是对老牛生命的漠视,这种以人类需求为中心的心态,直接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结合郑振铎《猫》中“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可知,作者因误解第三只猫偷吃鱼干而施暴,最终发现真相时猫已死去,留下终身遗憾。由此可知,人类的主观臆断和急躁情绪,往往会对动物造成伤害,且这种伤害一旦发生便无法弥补。
两文均通过人类与动物的情感冲突,揭示了同一个主题:人类常因自身的自私、误解或冲动,对动物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拉水车的老牛》中“我”的功利心态与《猫》中作者的偏见,本质上都是对动物生命缺乏足够的尊重与理解。由此可知,这警示我们:在与动物相处时,应摒弃利己思维,以平等、共情的态度去观察和理解它们的需求,避免因疏忽或主观判断造成遗憾。正如文中老牛用生命坚守职责,动物亦有其尊严与情感,唯有温柔以待,才能守护这份跨越物种的生命之美。
9.C 10.①双鹊筑巢②担心③疑惑④喜鹊被驱 11.①白脚杆和歪脖儿危险时喳喳唉叫地求救和父母的坐视不管对比;②面对鸟类世界的汰劣留良的生存法则(或:兄弟相残现象),猎人(或:喜鹊父母)平静淡然的态度和“我”对一切弱者的怜悯态度对比。③“我”最初的欢迎喜鹊和后来讨厌喜鹊的态度对比。 12.本文“同情”是作者站在生命的立场上,对一切弱者的怜悯,原因是看到喜鹊兄弟相残、父母坐视不管的情景而同情。《猫》“同情”是站在人类的立场上,对不能言语、不能申辩的动物的同情,原因是错怪了第三只猫。
【解析】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C.有误,结合⑤段“个头最大的蓝眼睛把身体最弱的白脚杆从窝中央一直推到鸟巢边缘,发育最快羽毛油亮的花翅膀,头拱进羽毛稀疏的歪脖儿的肚皮底下,几乎要把歪脖儿抬了起来,还使劲儿往窝外顶”等内容可知,详细描写四只小喜鹊的打斗和它们的父母观看打斗的过程,是为了突出“蓝眼睛”和“花翅膀”的残忍;
故选C。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一空,结合①段“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的院子里飞来一对喜鹊,在那棵开满粉红色花朵的山茶树上筑巢。我十分欢迎它们来做我的邻居”概括可得:双鹊筑巢;
二空,结合⑤段“白脚杆和歪脖儿的头与小半个身子已被挤出窝去,大概是意识到生命危在旦夕,竭力挣扎着,喳喳哀叫。蓝眼睛举起稚嫩的翅膀,不断去打已岌岌可危的白脚杆,眼看就要酿成惨祸,我不得不出面干涉,把受欺负的白脚杆捧回窝中央”概括可得:担心;
三空,结合⑧段“雌喜鹊扭头往鸟巢望了一眼,轻轻放下嘴里的虫子,竟忙着开始梳理自己的羽毛。雄喜鹊做得更过分,对就在耳边的求救声,仿佛根本没听见似的”等内容可得:疑惑;
四空,结合 段“一转眼到了秋天,蓝眼睛和花翅膀羽毛长硬会飞了。山茶树上,喜鹊闹枝,可对我却再也引不起任何美感,我趁它们外出之际拆了它们的窝,把它们轰走了”概括可得:喜鹊被驱。
11.本题考查对比手法运用。
结合⑤段“白脚杆和歪脖儿的头与小半个身子已被挤出窝去,大概是意识到生命危在旦夕,竭力挣扎着,喳喳哀叫。蓝眼睛举起稚嫩的翅膀,不断去打已岌岌可危的白脚杆”、⑧段“雌喜鹊扭头往鸟巢望了一眼,轻轻放下嘴里的虫子,竟忙着开始梳理自己的羽毛。雄喜鹊做得更过分,对就在耳边的求救声,仿佛根本没听见似的”等内容可知,将白脚杆和歪脖儿危险时喳喳唉叫地求救和父母的坐视不管对比,表明适者生存在动物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结合①段“我十分欢迎它们来做我的邻居。喜鹊是吉祥与喜庆的象征,喜鹊登枝,不就意味着我将交好运了吗?因此,我削了一些短树枝,扔在屋顶上,为它们提供筑巢材料”、 段“一转眼到了秋天,蓝眼睛和花翅膀羽毛长硬会飞了。山茶树上,喜鹊闹枝,可对我却再也引不起任何美感,我趁它们外出之际拆了它们的窝,把它们轰走了”可知,“我”最初的欢迎喜鹊和后来讨厌喜鹊的态度对比,突出表明“我”对喜鹊残忍对待同类的反感和不理解。
1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结合 段“老猎人说的或许有道理,它们消灭弱小,是一种迫不得已的生存技巧,我能理解,但我是人,永远也无法赞同这种残忍”可知,本文作者看到小喜鹊兄弟相残,父母放任不管,作者对弱小动物饱含同情,作者站在生命的立场之上;《猫》主要通过三次养猫并最终失去猫的故事来一步步演绎作者心路历程的变化:作为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同时要学会勇敢的反省自我的过失。
13.(1)惊慌 (2)看见一道彩虹,试着过桥(3)新老结对飞渡,越过山涧 (4)坚定 14. 摘录: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批注:“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震撼人心,每一只年轻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老斑羚的生命为跳板,才完成飞渡、获得新生的;是这些老斑羚,用生命,用自己的肉身组成了“彩虹”桥,它们的心甘情愿,它们的视死如归,它们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 15.示例:“斑羚飞渡”在内容上,昭示了斑羚们时间先后选择的精确、跳跃幅度控制的高超为前提的“飞渡”山涧的奇迹。同时它也是文章线索,全文围绕“陷入绝境”“产生幻觉”“结对飞渡”等环节记述了“飞渡”过程,使文章结构比较完整,比较严谨。 16.示例:面对“新冠疫情”,“抗疫英雄”们同样也是无所畏惧、勇于奉献。面对疫情,他们冲锋在前;面对患者,他们悉心治疗。这就像老斑羚为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种群得以存活繁衍而奋不顾身搭建 “彩虹桥”一样,让人感动,让人敬佩。我们在珍惜美好生活的同时,如有必要,也要勇于奉献。
【分析】13.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
(1)根据题干“斑羚的行为表现”是“发现陷入绝境,胡乱窜跳”的提示,找到①段“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可知“斑羚的神情心理”是:惊慌;
(2)根据题干“斑羚的神情心理”是“恍惚”的提示,找到③段“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另一头飞越山涧,连着对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斑羚们凝望着彩虹,有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恍惚,似乎已进入了某种幻觉状态”可知“斑羚的行为表现”是:看见一道彩虹,试着过桥;
(3)根据题干“斑羚的神情心理”是“兴奋”的提示,找到⑥段“这半大斑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然远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跃的一半,但已足够跨越剩下的最后两米路程了。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可知“斑羚的行为表现”是:新老结对飞渡,越过山涧;
(4))根据题干“斑羚的行为表现”是“孤独走向彩虹,坠下悬崖”的提示,找到①段“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知“斑羚的神情心理”是:坚定。
14.本题考查做批注。根据题干要求从文章⑤~⑦段摘录一处你认为比较精彩、比较重要或存在疑问的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进行批注即可。
示例:
摘录: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
批注: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两只斑羚比喻成两只宇宙飞船,生动形象的写出二者在空中飞渡的情景,表达了对斑羚飞渡方式的惊讶和赞美之情。
15.本题考查对题目的理解。
在内容上,文本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脫困境。“斑羚飞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感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存的世界。赞扬了镰刀头羊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英勇精神。据此分析,“斑羚飞渡”也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同时以“斑羚飞渡”为题,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构上,全文围绕“陷入绝境,惊慌失措”“看见彩虹,产生幻觉”“头羊指挥,结对飞渡”“孤独头羊,勇坠悬崖”等环节全面记述了“飞渡”的过程,使文章结构比较完整,比较严谨。故“斑羚飞渡”也是文章的线索。
16.本题考查结合文本主旨联系现实的认识。首先写出对“彩虹桥”的认识,然后联系现实写出启示。
“彩虹桥”是老斑羚,用生命,用自己的肉身组成的,它们的心甘情愿,它们的视死如归,它们的惨烈悲壮,然我们心生敬佩,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然后联系“新冠疫情”勇于救人,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来谈即可。
示例:2020年的“新冠疫情”是白衣天使等抗疫战士,他们为了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更加让人敬仰,他们就像“彩虹桥”中的老年羚羊一样,敢做垫脚石,不怕感染,全力以赴,挽救了众多的生命,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